- 年份
- 2024(10900)
- 2023(15849)
- 2022(13084)
- 2021(12204)
- 2020(9925)
- 2019(22899)
- 2018(23119)
- 2017(43271)
- 2016(24261)
- 2015(27525)
- 2014(28039)
- 2013(27039)
- 2012(24815)
- 2011(22432)
- 2010(22736)
- 2009(20532)
- 2008(19667)
- 2007(17755)
- 2006(16123)
- 2005(14234)
- 学科
- 济(109167)
- 经济(109062)
- 管理(64213)
- 业(58004)
- 企(46715)
- 企业(46715)
- 方法(40760)
- 数学(35101)
- 数学方法(34743)
- 中国(32941)
- 农(27782)
- 地方(26667)
- 学(23831)
- 教育(23655)
- 业经(23495)
- 财(21974)
- 理论(18791)
- 农业(18711)
- 制(16926)
- 发(15798)
- 和(15593)
- 环境(15262)
- 地方经济(15162)
- 技术(15098)
- 贸(14742)
- 贸易(14730)
- 易(14171)
- 融(13457)
- 金融(13455)
- 银(13400)
- 机构
- 大学(341589)
- 学院(337168)
- 济(136549)
- 经济(133404)
- 管理(127316)
- 研究(119700)
- 理学(109316)
- 理学院(107986)
- 管理学(106069)
- 管理学院(105421)
- 中国(83393)
- 京(74773)
- 科学(72062)
- 财(60489)
- 所(59676)
- 研究所(54181)
- 范(53506)
- 师范(53129)
- 中心(52539)
- 江(51575)
- 农(50586)
- 北京(48127)
- 财经(47998)
- 业大(47142)
- 经(43600)
- 师范大学(43305)
- 院(43299)
- 经济学(41566)
- 州(41235)
- 教育(39715)
- 基金
- 项目(224231)
- 科学(177067)
- 研究(171768)
- 基金(159013)
- 家(136940)
- 国家(135680)
- 科学基金(116075)
- 社会(107116)
- 社会科(101161)
- 社会科学(101134)
- 省(88511)
- 教育(83921)
- 基金项目(83684)
- 划(75207)
- 自然(72431)
- 编号(72236)
- 自然科(70682)
- 自然科学(70669)
- 自然科学基金(69365)
- 资助(64668)
- 成果(61093)
- 课题(52466)
- 重点(51139)
- 部(50442)
- 发(49821)
- 创(46215)
- 教育部(43944)
- 项目编号(43939)
- 国家社会(42971)
- 创新(42913)
- 期刊
- 济(158579)
- 经济(158579)
- 研究(112645)
- 中国(74089)
- 教育(65168)
- 学报(49907)
- 管理(47808)
- 农(47034)
- 科学(46258)
- 财(44865)
- 大学(39023)
- 学学(35130)
- 技术(34064)
- 农业(32451)
- 融(26861)
- 金融(26861)
- 经济研究(25509)
- 业经(24249)
- 财经(23859)
- 经(20547)
- 问题(20343)
- 图书(19591)
- 技术经济(17111)
- 职业(16532)
- 业(15995)
- 理论(15551)
- 坛(15309)
- 论坛(15309)
- 现代(15049)
- 科技(14967)
共检索到516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孙志毅 陈儒
文章基于1978—2012年我国财政教育经费支出、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的年度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教育投入、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为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互为双向因果关系,教育投入与新型城镇化为双向因果关系。因此,增加教育投入对于经济增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正向积极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琳 盛秀婷
本文利用全国统计数据,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不同阶段下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并非简单线性关系,而是存在城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门槛效应,城镇化发展阶段不同,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不同。因此,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不同阶段,适时适量增加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育投入,是保障我国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城镇化 教育投入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贺茉莉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并呈现出总体稳步上升的态势。在大力推动经济增长发展过程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备受人们关注。城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时代与社会稳步发展的强有力措施,可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稳步强化居民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浅谈了经济增长质量与新型城镇化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经济增长质量 关系分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焕 张萌 王静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与推动效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住房与基础设施支出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探索宏观调控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深化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付焕 张萌 王静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与推动效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住房与基础设施支出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探索宏观调控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深化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公共服务支出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冠平 王资博
基于我国1978-2012年的数据分析可知,收入差距系统内部存在着自动稳定的机制,当遇到内生变量的冲击时,收入差距最终会稳定在初始水平上。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有持续不断的刺激机制,制定向农村倾斜的长期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实现城乡全方位平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经济增长、教育发展、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解决我国经济结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教育发展 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越浦 樊晗露 黄新建
文章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城镇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和老龄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标准将我国划分为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两类地区,采用SYS-GMM计量方法对人口就业视角下城镇化与老龄化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层面而言,城镇化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老龄化则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阻滞作用;两类地区中,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中高速地区更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相应的老龄化阻滞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更为严重,远高于全国地区平均水平,但在高速增长地区老龄化的阻滞作用却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越浦 樊晗露 黄新建
文章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城镇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和老龄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标准将我国划分为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两类地区,采用SYS-GMM计量方法对人口就业视角下城镇化与老龄化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层面而言,城镇化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老龄化则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阻滞作用;两类地区中,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中高速地区更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相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姜安印 杨志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城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构建了一个准自然实验,并利用2011~2016年全国地级市数据以及双重差分法分析方法,识别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因果机制。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增长,并且这种政策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通过要素驱动提高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创新驱动和结构驱动的中介效应相对较弱,工资增长带来的激励作用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显著贡献;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省会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强于非省会城市,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小城市的影响则不明显。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显著提高了东部地区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的政策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秀艳 孙涛 高明
构建模型对我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及排放强度进行了测度;对kaya模型进行了修正,选择五个自变量构建了多元线性检验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滞后阶数检验和协整检验,确定了实证均衡方程和误差修正方程。研究发现:变量PG-1和UER对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呈现逆向影响,UR、PEC和CD呈现正向影响,在全部影响因素中,CD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大,UR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小,其他依次为PEC、UER和PG-1。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太碧
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 ,影响经济增长极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资金、技术和人才、制度。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这三个因素对农村城镇增长极形成的作用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妍 薛俭
文章选取我国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预测分析对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两变量的依赖程度,一个内生变量对由误差项所带来的冲击,以及每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保持着高度的相关性,两者相互冲击时在前期呈现出波动,随后趋于稳定。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冠 霍强
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带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双核。中国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可以作为新时期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理论层面,经济增长通过收入效应、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推动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则通过投资拉动机制、消费刺激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实证层面,选取1978~2012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等计量分析发现,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长期的均衡关系;选取200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测算全国和东、中、西部省份城镇化水平的泰尔指数,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化的省际差异总体呈现缩小趋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朱孔来 李静静 乐菲菲
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年度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建立反映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在VAR模型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为了弥补时间序列数据只包含时间和指标两维信息的缺陷,进一步采用2000—2009年我国31个省市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面板数据,利用横截面、时间和指标三维信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和面板数据协整检验,得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面板数据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从弹性角度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以维持7.1%的经济增长。
关键词:
城镇化 经济增长 VAR模型 面板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