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76)
2023(3340)
2022(2558)
2021(2591)
2020(1940)
2019(4479)
2018(4616)
2017(6584)
2016(4690)
2015(5472)
2014(5706)
2013(4796)
2012(4466)
2011(4192)
2010(4447)
2009(3628)
2008(3491)
2007(3390)
2006(3045)
2005(2850)
作者
(11231)
(9325)
(9199)
(8968)
(5924)
(4449)
(4334)
(3716)
(3595)
(3467)
(3188)
(3104)
(3084)
(3014)
(3003)
(2993)
(2941)
(2879)
(2800)
(2733)
(2640)
(2419)
(2366)
(2294)
(2183)
(2174)
(2055)
(2004)
(1972)
(1952)
学科
教育(18270)
技术(11552)
(11056)
管理(10589)
中国(9460)
(9282)
经济(9281)
(9222)
企业(9222)
理论(6209)
教学(6129)
技术管理(5551)
(4600)
方法(4117)
(3768)
发展(3541)
数学(3531)
数学方法(3461)
(3419)
研究(3330)
(3188)
改革(3127)
思想(3095)
高等(3094)
(2937)
政治(2937)
学法(2879)
教学法(2879)
思想政治(2807)
政治教育(2807)
机构
大学(62329)
学院(57803)
教育(25917)
研究(24195)
(18850)
师范(18786)
管理(16192)
(15954)
师范大学(15758)
(15375)
经济(15348)
科学(13817)
理学(13769)
理学院(13516)
管理学(13140)
管理学院(12989)
技术(12911)
职业(12074)
(11978)
研究所(10973)
北京(10725)
(10616)
中国(10224)
教育学(9943)
中心(9572)
(8661)
职业技术(8500)
(7943)
技术学院(7530)
教育学院(7295)
基金
项目(35945)
研究(34316)
科学(29922)
教育(24907)
基金(21745)
社会(18701)
(18327)
国家(18023)
社会科(17484)
社会科学(17481)
编号(16597)
(16065)
成果(15836)
(15583)
课题(15211)
科学基金(14603)
(13063)
规划(11107)
基金项目(10617)
(9958)
项目编号(9941)
重点(9939)
(9319)
(9265)
教育部(9173)
(9161)
(8828)
研究成果(8727)
年度(8362)
(8224)
期刊
教育(44942)
研究(27776)
中国(23337)
(16118)
经济(16118)
技术(12912)
职业(11503)
技术教育(7790)
职业技术(7790)
职业技术教育(7790)
学报(6889)
科学(6867)
大学(6503)
(6320)
论坛(6320)
管理(5874)
(5391)
高等(4898)
成人(4696)
成人教育(4696)
(4621)
高等教育(4337)
学学(4316)
农业(4235)
技术经济(4090)
科技(4077)
(3936)
职教(3815)
发展(3510)
(3510)
共检索到98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钟柏昌  
国内外关于教育技术的定义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理论与实践、狭义与广义、要素与活动,并存在诸多争论和一些混乱的现象,但是这种混乱,很多时候是由于我们的误解或使用不当引起的,体现了一个学科初创阶段的典型特征。其实,每一种定义的提出都有其特定的角度、背景和适用场合。本研究依托分析教育哲学,从约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计划性定义出发理性地认识形形色色的教育技术的定义。这种开放而理性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我们逃离狭隘的、就概念论概念的争执,使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待各种分歧,以一种更为成熟的胸襟和视野开创和迎接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新时代。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征  
本文从对日本新世纪学力低下激烈争论的梳理和日本战后学力争论的历史考察出发,尝试剖析了日本学力争论的实质及其背后的理论与社会危机,指出日本东亚型现代化的终结是学力低下的实质原因,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日本教育改革的质疑是本次学力低下争论的主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肖家翔  李小健  
既有研究对盈余管理定义不够重视,现有的盈余管理定义不足以揭示会计实务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并对正确认识盈余管理形成的根源产生了一些误导。本文通过对现有盈余管理定义的解读,提出了新的盈余管理定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国樱  周浩  孟秋成  陈芬  
本文通过对美国人吃不吃转基因食品、主食能不能吃转基因食品、吃转基因食品是否会被转基因、中国转基因水稻是否会掉进国外专利陷阱、转基因作物是否会危及我国粮食安全等问题的分析,阐明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及我国需要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的道理,同时对我国发展转基因作物产业的潜在能力进行了分析。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梁林梅  
2010年3月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了《2010教育技术规划》草案。新规划的制定充分吸收和借鉴了学习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新成果,基于美国公立教育系统所面临的困惑与问题,明确提出要借助于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对K-16公立教育系统进行整体性变革。规划共包含了学习、评估、教学、基础设施、生产力和研发六大部分,规划中强调了要创建21世纪的学习模型,要通过建设"学习基础设施"及教师的"联结性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要整合、共享教育系统中的所有数据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育者的决策水平,最根本和重要的是要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生产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云鹏  
作为与教育学博士共存的教育学科领域内的专业博士学位,美国教育博士长期以来存在价值与地位、存与废及解决自身问题途径的争论。这些争论有助于厘清教育博士的本质与使命,有助于促进教育学科内两种不同性质博士学位的独特定位与良性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玲霞  
改办大学前的清华 ,为留美预备学校。当时的教育体制与教学方法或因袭传统的灌输和惩戒方式 ,或一味照搬西方的模式 ,引起学生的不满。当时的学生 ,尤其是被五四运动唤醒了的学生 ,自主意识很强 ,他们对学校的教育不但有所批评 ,而且有所建设 ,从德育培养、人格铸造、课程设置等多方面提出有见地的主张 ,至今仍不失其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云鹏  
对美国关于教育博士的争论的焦点实质与根源进行分析。认为争论只是表象,争论的焦点反映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张力,争论的实质是高等教育目的与功能的分合,争论的根源是质量观与文化观的差异,争论本身反映了美国文化和民族精神。争论有助于维护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本质及符合其自身规律的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东  
定义是社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老问题,也是实践工作者经常面临的困惑。鉴于社区教育科学发展、机构建设、队伍发展、政策制定的需要,有必要对社区教育定义进行基于实践的再解释。本文从社区教育与其他教育、社区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社区教育与学历教育、社区教育与社区活动四组关系的角度分析了社区教育定义中的若干争议,并提出了"社区教育是由社区有组织地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活动"这一新的认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教育定义多元根源于其自身的逻辑框架,表现为认知主体的差异、教育自身的复杂以及教育定义的特性等。作为自觉的教育者,直面教育定义多元这一事实,应明确各教育定义的意涵,洞察教育之为教育的根本,廓清自己心目中的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仲建维  
当前,围绕着全纳教育的争论纷繁复杂,众说纷纭。本文试图从理论上对全纳教育作一梳理,通过选择几种代表性的定义加以分析以及对全纳教育理念的探讨,来揭示全纳教育纷争的现状,明示当前全纳教育理论的基本面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本文试图采用一种新的方法和简单的模型重新表述剑桥资本争论的逻辑。显然,逻辑悖论产生于一种理论原有的假设在逻辑通论过程中被暗中修改了。在资本争论中,这个被暗中修改的假设即是“给定的技术”。基于斯拉伐的模型以及新古典模型的稳定状态比较,实际上是稳定状态的转换,这就使给定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五、古典学派的分配理论 古典学派否定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按照古典学派的理论,资本是一笔由资本家支配的货币基金,用以雇用劳动和购买生产资料,通过生产来获取利润,利润是总产出(价值)减去投入(价值)后的剩余,利润率是利润对总投入的比率。李嘉图用一种单一产品模型来表明这种关系。假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龚雯  
美、英等国的教育实践表明,应设立单独机构管理和实施工作本位学习。工作本位学习并不总发生在工作地,可以发生在任何有利于工作过程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场所,其内部元素的复杂关联性表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上。工作本位学习的形式和内容随社会需求而变化的,宏观上表现为随社会进步而变化,微观上表现为随实践类型改变而变化。它的实施模式可依据工作项目中各元素的特性和相互间的关系确定,模式具有灵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