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44)
2023(3948)
2022(3204)
2021(3145)
2020(2428)
2019(5783)
2018(5729)
2017(9264)
2016(6239)
2015(7056)
2014(7249)
2013(6522)
2012(5945)
2011(5443)
2010(5563)
2009(4696)
2008(4574)
2007(4212)
2006(3703)
2005(3458)
作者
(14238)
(11831)
(11779)
(11278)
(7556)
(5778)
(5572)
(4763)
(4526)
(4377)
(4063)
(3939)
(3902)
(3779)
(3737)
(3728)
(3613)
(3573)
(3411)
(3393)
(3209)
(2953)
(2823)
(2788)
(2765)
(2757)
(2741)
(2667)
(2449)
(2408)
学科
教育(18223)
(16747)
经济(16716)
中国(13705)
(10042)
管理(9536)
方法(8829)
(8403)
数学(8254)
数学方法(8152)
收入(7890)
(6307)
理论(6245)
(5732)
企业(5732)
(5351)
教学(5302)
人口(5260)
农业(5008)
国民(4598)
(4520)
国民收入(4366)
(4228)
财富(4228)
发展(4072)
(3950)
研究(3851)
技术(3234)
(3218)
改革(3146)
机构
大学(81790)
学院(75862)
研究(31206)
(27795)
经济(27069)
教育(25864)
管理(21996)
(21004)
师范(20944)
理学(19045)
(19039)
理学院(18708)
管理学(18246)
管理学院(18056)
师范大学(17599)
中国(16364)
科学(16246)
(15639)
研究所(14094)
(13588)
北京(13119)
(12406)
中心(12253)
职业(11229)
(10981)
技术(10888)
财经(10676)
经济学(10066)
教育学(10015)
(9910)
基金
项目(47824)
研究(42463)
科学(39921)
基金(32808)
教育(28334)
(27616)
国家(27238)
社会(26222)
社会科(24552)
社会科学(24546)
科学基金(22875)
编号(19291)
(18595)
成果(18367)
(18161)
课题(16671)
基金项目(15982)
(14231)
资助(13686)
(13244)
规划(12781)
教育部(12432)
自然(12375)
重点(12170)
自然科(12131)
自然科学(12127)
(12055)
自然科学基金(11933)
(11292)
项目编号(11205)
期刊
教育(43567)
研究(36867)
(27571)
经济(27571)
中国(24857)
技术(10565)
职业(10430)
(10187)
科学(9070)
学报(8714)
大学(8353)
(7304)
管理(6862)
技术教育(6826)
职业技术(6826)
职业技术教育(6826)
学学(6144)
财经(5727)
农业(5038)
(4989)
经济研究(4942)
(4917)
论坛(4917)
高等(4864)
(4732)
金融(4732)
(4702)
成人(4613)
成人教育(4613)
高等教育(4338)
共检索到124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猛  
文章基于2012-2014年云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就各年份不同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展开分析,据以探讨教育扩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收益率在不同样本中的估计结果均显著为正。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对3年教育收益率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后发现,随着收入水平条件分位数的提高,教育收益率呈现由单调递增向正"U型"趋势变化。这一趋势意味着尽管教育扩张能够实现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并不能有效改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在缩小中、低等收入群体差距的同时,将逐渐拉大中、高等收入群体的差距,最终形成以"均值高、方差大"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于潇  陈世坤  
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构建广义分位数回归模型(GQR)处理教育内生性问题,采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对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会扩大流动人口总体收入差距;城城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收入分层呈现阶段性变化,教育对城城流动人口中高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大于中低收入群体;在乡城流动人口中则呈现相反的结果,教育回报率在低收入群体中更高,排除最高收入组,教育可以缩小乡城流动人口群体的组内收入差距。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国昌  朱州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基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的Oaxaca-Blinder(RIF-OB)分解方法,研究了2005-2015年我国教育扩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扩张是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教育扩张的要素构成效应会扩大收入不平等,而教育扩张的要素报酬效应降低了收入不平等。前者是因为高校扩招加剧了教育不平等,后者则是因为自1990年以来我国教育回报率持续上升的势头从2005年左右停止并呈现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高中和高等教育在收入的高分位处的溢价大幅下降。教育回报率的改变主要是由于教育扩张带来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近年来我国市场化转型有所放缓。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扩张或可成为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工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亦名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分析中国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居民工资收入的变化规律,重点分析高等教育收益率的变化情况,以反映在长期内高等教育扩张的工资(收入)效应。考虑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因素,明瑟人力资本方程的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高等教育的扩张,高等教育的教育收益率经历了1991~2000年的快速增长之后,2004~2006年增长势头减缓,甚至出现停止增长的迹象。说明近年教育扩张对高等教育的教育回报有明显的压缩效应,高等教育扩张所引发的工资效应正在逐步显露出来。同时,中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出现高学历对低学历的替代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娟  赵心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剧增,其内部的收入差距现象也逐渐出现。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Oaxaca-Blinder分解和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探究了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对于性别、年龄等其他变量而言,教育对流动人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表现为教育的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都扩大了收入差距,且前者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第90分位点,暗含着城乡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主要由教育的高回报率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地区进行划分后的结果各异,但是教育价格效应依然较大。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发生扭曲的结果只是使得城镇常住人口获得更多了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了更多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社会网络和城乡教育资源是发生扭曲的并列原因。基于此结果,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扶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农村流动人口也应通过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梁润  
本文利用CHNS数据,研究了历次调查年份分城乡和性别的教育收益率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分城乡和性别的教育收益率都基本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城镇的教育收益率总是高于农村,而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都高于男性。从动态变化来看,自2000年以来城乡教育收益率的差异逐年加大,其中主要是城乡男性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差距增大。本文的研究表明,除教育水平本身的差异以外,教育收益率差异的扩大也是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加剧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淑玲  范建平  米子川  
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变化深刻影响着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文章基于宏观数据和2015—2017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对数线性模型,使用基尼系数和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对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不会缩小个体的收入差距,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其余三个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不平等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无论是基尼系数还是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组内不平等可以解释总不平等的95%以上;在基尼系数的BOI分解中,组间不平等对总不平等的贡献仅次于组内不平等,而在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中,不对称或不规则效应对总不平等的贡献仅次于组内不平等,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指数对收入分布中不同部分的敏感性不同。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利用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检验了转型经济时期两次教育扩张政策对农村劳动力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教育扩张更有利于提高女性收入,而高校扩招则对男性具有更强的个体增收效应;进一步通过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模型发现了基础教育能够提高低收入男性与高收入女性的非农收入,高校扩招对于缩小男性工资差距具有“公平效应”,但对女性却存在“马太效应”;无条件分位数处理效应则发现教育扩张能够缩小因人力资本因素引致的工资收入差距,对于推动不同群体非农收入的平等化具有积极意义。据此,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女性的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水平,或许能够更好的释放教育在减贫中的分配性功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长春  
教育扩张在近几十年来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已经注意到这种扩张对教育收益率的负面影响,但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针对中国的分析表明: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不同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教育扩张对教育收益率既没有表现出积极的影响,也没有表现出消极的影响。对市场转型国家而言,随着市场的成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教育扩张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将经历"上升—没有显著影响—下降"三个阶段。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目前正处在这三个阶段的中间阶段。这一研究结论同时也预示,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持续和过度的教育扩张在中国也可能会导致教育收益率的下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方超  黄斌  
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项目调查组提供的CHIP数据流动人口卷,基于明瑟方程,采用多种微观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流动人口的教育回报与工资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教育年限、工作经验与工资水平呈正相关,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工资收入则越高;教育回报的异质型收益特征在不同收入条件下呈"W"形分布,低、高收入群组的教育扩展具有最强的增收效应,但遗漏先天禀赋则会造成教育回报的内生性低估;人力资本存量的个体差异是造成流动人口工资差距的主要原因。基于流动人口的教育回报与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进一步缩小流动人口组内工资差距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雷雨亮   刘颜   刘辉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流动人口技能供给结构迅速变化,数字经济还必然会诱致技能收入差距扩大吗?立足中国劳动力技能供需结构与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特征,对Acemoglu和Restrepo提出的基于任务的内生技术进步框架进行延伸性探讨,以分析数字经济对流动人口技能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并利用2011—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城市层面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的高—低技能和中—低技能收入差距具有扩大作用;当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变动,特别是体力劳动力供给下降时,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缩小高技能与中、低技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在人口规模大的城市,数字经济对低技能流动人口的包容性更强。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黄静  王周伟  杜永康  
本文利用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法,研究教育收益率在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异性,在城市化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间的空间差异性,为制定更适宜的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结果表明:低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高出高收入群体4.3%。随着学历的提高,教育收益率越来越高,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教育收益率远高于未受高等教育的群组。对于中等及以上收入群体,城市的教育收益率显著高于农村;对于低收入群体,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别。城镇化率对于中等及中等偏上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汪圣国  
通过将宏观层面数据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相匹配,本文实证考察了政府管制对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管制越严格,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越低,表现为就业稳定性下降、更难到正规就业部门就业和劳动收入减少,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政府管制导致的就业扭曲不仅产生了流动人口内部的性别收入差距,还拉大了流动人口与城市户籍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代际差距的角度看,受政府管制影响,流动人口的低就业质量还降低了未成年子女随迁的概率,加剧了留守儿童问题。最后,地区劳动保护的加强与流动人口自身议价能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政府管制对就业质量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改革有利于继续释放“流动人力红利”,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和促进经济健康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均旭   常登宇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构建个体户口性质与高等教育扩张强度的交互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扩张能够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并且该结论在经过各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而高等教育扩张对城乡教育差距缩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托底”和“扩中”的作用途径来实现的,即可以通过降低农村居民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概率和提升其最高学历为高中的概率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但是,高等教育扩张对大专及以上阶段的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村居民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利地位并未获得显著改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扩张缩小了独生子女群体的城乡教育差距,而对于非独生子女,高等教育扩张仅在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省份中对男性群体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影响,这体现家庭教育投资的“资源稀释”与“男性偏好”的特点。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石郑  刘华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结合禀赋效应理论,探讨教育与收入对流动人口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结果表明:(1)教育与收入显著影响劳动合同签订概率。总体上,受教育年限越长,收入水平越高,劳动合同签订概率越高。教育与收入对不同类型劳动合同签订的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2)教育与收入不仅直接影响劳动合同签订,而且通过交互效应和中介效应对签订行为产生影响,收入的中介效应对总效应贡献率为11.72%。(3)流动人口的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和就业特征均会影响劳动合同签订。从教育和收入角度提升流动人口劳动合同覆盖面的路径有:一是实施教育扶贫政策,严控义务教育辍学率,提高受教育年限;二是落实就业优先方针,坚持"六稳""六保"不动摇,着力提高收入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