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36)
2023(6639)
2022(5399)
2021(5459)
2020(4326)
2019(10283)
2018(10088)
2017(17260)
2016(10285)
2015(12004)
2014(11974)
2013(11514)
2012(10922)
2011(10320)
2010(10278)
2009(9064)
2008(8807)
2007(7805)
2006(6810)
2005(6459)
作者
(26577)
(22172)
(22154)
(21360)
(14157)
(10682)
(10151)
(8726)
(8678)
(7897)
(7705)
(7434)
(7266)
(7081)
(7058)
(6921)
(6643)
(6435)
(6427)
(6265)
(5852)
(5429)
(5372)
(5072)
(5015)
(4996)
(4990)
(4745)
(4596)
(4475)
学科
(38895)
经济(38861)
中国(20998)
教育(18774)
管理(17415)
方法(17325)
(17319)
数学(15991)
数学方法(15890)
(11256)
(10457)
企业(10457)
(10440)
贸易(10434)
(10358)
(10293)
(9248)
收入(8672)
农业(7810)
(7635)
理论(7568)
(6943)
(6665)
银行(6650)
关系(6522)
(6510)
发展(6449)
(6435)
金融(6435)
(6412)
机构
大学(146414)
学院(138772)
(64312)
经济(63270)
研究(62392)
管理(43189)
中国(42379)
理学(36910)
理学院(36284)
管理学(35725)
管理学院(35418)
(34455)
科学(33586)
(31687)
研究所(29031)
(28655)
师范(28544)
教育(28282)
(27385)
中心(25104)
师范大学(24153)
北京(23763)
经济学(22410)
(22312)
财经(21958)
(20489)
经济学院(20279)
(19484)
(19192)
研究院(17147)
基金
项目(89163)
科学(73049)
研究(71912)
基金(65659)
(57703)
国家(57168)
科学基金(47194)
社会(46418)
社会科(43843)
社会科学(43838)
教育(40459)
基金项目(32814)
(30072)
(29903)
编号(29181)
资助(27537)
自然(27381)
自然科(26800)
自然科学(26794)
成果(26707)
自然科学基金(26362)
(24109)
课题(23661)
重点(22370)
中国(21808)
教育部(21504)
(20724)
国家社会(20064)
(19669)
(19115)
期刊
(66279)
经济(66279)
研究(57561)
教育(45898)
中国(37556)
科学(19356)
学报(19144)
(18805)
(16842)
管理(16142)
大学(15869)
技术(13722)
学学(13317)
经济研究(12809)
农业(12117)
(12085)
金融(12085)
财经(11878)
(10842)
职业(10827)
(10542)
世界(10378)
国际(10191)
问题(9044)
(7989)
(7838)
论坛(7838)
技术教育(7075)
职业技术(7075)
职业技术教育(7075)
共检索到225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吴学榕  杨奇明  俞宁  
基于CHNS调查构建跨越25年父代与子代匹配的样本数据,探讨20世纪末各层次教育扩张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1)教育扩张并未立刻带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上升。与未受教育扩张影响的70后群体相比,80后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大幅下降。原因是父代收入对子代教育的影响反较教育扩张前大幅上升,且教育回报上升进一步放大其对代际收入流动的不利影响。(2)父代收入引起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及代际收入弹性在教育扩张之后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1981-1985年出生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与代际收入弹性均最高,1986-1991年出生群体教育机会不均等下降而代际收入流动性显著上升。(3)教育机会随后的均等化是代际收入流动性最终上升的推动因素。更广泛教育机会均等化和劳动力市场中不公平问题的减少,能进一步发挥教育扩张的公平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琳  袁志刚  
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1988~2005年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趋势和内在传递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出从大幅下降到逐步稳定的基本特征,且前期的大幅改善主要来源于低收入子代相对收入的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对中国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力达到60%以上,其中以财富资本为主。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分布,打破劳动力市场分割,以及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将有助于提高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娟  张绘  
本文通过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库1995年、2002年和2007年的数据,分析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化趋势。在控制了暂时性收入冲击和同住性样本选择偏差后,我们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呈现递增的趋势。1981~1987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流动性明显高于1974~1980年和1967~1973年出生组。父辈对男孩的影响大于女孩。此外,代际收入流动性在不同收入组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也不同。低收入组的代际流动性递增趋势非常明显;而在高收入组代际流动性较低,子辈可以凭借父辈的优势继续获得较高的收入。建议采取征收级差遗产税等措施调节代际收入差距,同时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尽可能保障低收入子女有机会流动到高收入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沫  王岩  
基于1989~2015年共计10轮CHNS数据,本文采用代际收入弹性和代际收入秩关联系数双重测度指标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算,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在1991~2004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2004年以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基于收入分组视角的研究发现,各收入组2004年以后代际收入阶层固化程度均有所降低,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固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各组,中等收入群体是目前我国保持较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主要动力来源。从城乡差异视角看,受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影响,2000年后农村家庭的代际流动性显著提升,且持续高于城市居民的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基于人力资本分析框架对我国代际收入传递机制进行了探究,发现父亲的非教育因素在代际收入传递中起到主导作用。受整体社会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的积极影响,2004年以后非教育传递机制不断减弱,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升起到较大助推作用;而受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影响,教育因素在2004年左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亓寿伟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实证检验了出生于1949—1990年的男性是否存在代际收入传递,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和教育在代际收入传递中的作用机制。估计结果表明,1949—1990年代际收入传递程度总体上不断加强,其中20世纪60年代初期和80年代初期出现两次代际收入传递高峰。中等收入者受父辈的影响及加强趋势均最高,呈现双倒"U"型特征。城镇代际收入传递加强趋势约是农村2倍,城镇高收入者受父辈的影响更强,农村则低收入者所受影响更强。对教育作用机制的分解发现,教育对代际收入传递的解释程度在农村达到26%,城镇则达到36%。家庭环境导致的子女教育机会不平等是影响代际收入传递趋势变化的最主要原因。随着国民教育水平提高,教育的作用也出现了"组合效应"特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薇  马占利  
基于CHNS数据,对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分析,通过优化估计方法和严谨的数据处理,得到中国2011年代际收入弹性为0.45左右。采用分位数回归和转换矩阵进一步分析表明,近年来中国低收入阶层代际收入弹性较大,父代处于最低收入阶层的子代仍处于最低收入阶层的比率相对稳定在36%左右,贫困存在固化现象。运用多项式Logit模型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是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主要因素,其影响大小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迁移也能显著提升子代收入的向上流动,特别是对于低教育水平的子代而言。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青青  刘泽云  
本文运用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在考虑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70—1995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代际收入秩回归系数从“70后”的0.397上升至“80后”的0.435,进而上升至“90后”的0.493。(2)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具有性别和户口差异。其中,男性和农业户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没有显著变化,非农业户口则在“70后”至“80后”有显著下降。(3)不同类型收入的代际流动性趋势略有不同,“90后”工资性收入和主要工作收入的代际流动性与“80后”没有显著差异,但劳动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均呈下降趋势。(4)同住样本选择偏差对分性别和工资性收入、主要工作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敏感度较大,但也没有改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结论。本文为提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和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何石军  黄桂田  
本文使用CHNS的1989~2009年数据,估计了中国2000、2004、2006和2009年的代际收入弹性。通过优化估计方法和细致的数据处理,努力剔除偏差因素使各年的估计具有可比性,我们得到了上述各年的代际收入弹性分别为0.66、0.49、0.35、0.46。该结果反映出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大体上是呈下降趋势的。但与已有国家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中国的代际收入弹性仍然偏高,中国的家庭因素对子辈收入的影响仍然很大。改变这种状况需进一步深化相关改革,推进机会均等机制的形成。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孙俊华  万洋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成果是否能够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需要有来自机会不平等视域的实证检验。基于CLDS 2018年相关数据,依托Roemer“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测度了高等教育机会获得在规模扩张背景下的不平等程度,并探讨高等教育机会不平等中各环境要素的差异化贡献与高校扩招政策的教育代际流动效应。研究发现,户籍、父母职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可观测环境、不可观测环境以及努力程度均显著影响个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概率;全样本中的高等教育总体机会不平等指数为0.432,在高校扩招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优质机会不平等指数为0.204,并在扩招之后不断上升;高等教育机会获得会在代际传递,但受到扩招政策的调节,教育代际流动性增强。据此,建议通过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等措施,促进新时代高等教育获得的机会平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艳云  王曦璟  
对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的中国来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代际流动性与代际公平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选取了CHNS数据库中的4个年份,将分解的思想运用到代际收入流动分析中,考察了近年来我国代际收入流动的特点及变迁,发现20年来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并没有得到改善,父代因素在解释子代收入差距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子代自身的努力效应正在减弱。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艳云  王曦璟  
对处于转型发展时期的中国来说,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代际流动性与代际公平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选取了CHNS数据库中的4个年份,将分解的思想运用到代际收入流动分析中,考察了近年来我国代际收入流动的特点及变迁,发现20年来我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并没有得到改善,父代因素在解释子代收入差距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子代自身的努力效应正在减弱。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国昌  朱州  
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基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的Oaxaca-Blinder(RIF-OB)分解方法,研究了2005-2015年我国教育扩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扩张是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缩小的重要因素,分解结果表明教育扩张的要素构成效应会扩大收入不平等,而教育扩张的要素报酬效应降低了收入不平等。前者是因为高校扩招加剧了教育不平等,后者则是因为自1990年以来我国教育回报率持续上升的势头从2005年左右停止并呈现下降趋势,具体表现为高中和高等教育在收入的高分位处的溢价大幅下降。教育回报率的改变主要是由于教育扩张带来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近年来我国市场化转型有所放缓。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扩张或可成为缩小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工具。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求川  
文章利用1989-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控制生命周期偏误的前提下,文章通过构建随机系数模型进一步修正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总体的代际收入弹性为0.6左右,农村内部为0.7左右,城市内部为0.5左右。我们发现,生命周期偏误倾向于导致低估代际收入弹性,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由于解决生命周期偏误的措施无法解决模型设定偏误,以住的研究有可能低估农村的代际流动,高估城市的代际流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江求川  
文章利用1989-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对中国的代际收入流动进行了分析。在充分控制生命周期偏误的前提下,文章通过构建随机系数模型进一步修正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总体的代际收入弹性为0.6左右,农村内部为0.7左右,城市内部为0.5左右。我们发现,生命周期偏误倾向于导致低估代际收入弹性,但模型设定偏误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方向并不确定。由于解决生命周期偏误的措施无法解决模型设定偏误,以住的研究有可能低估农村的代际流动,高估城市的代际流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汪燕敏  金静  
代际收入流动衡量的是个人收入在多大程度上由其父辈的收入决定,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机会平等程度。文章应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的代际数据,计算了教育对代际收入弹性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教育是父辈对子辈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对代际收入流动有着显著的影响,政策含义是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有利于促进代际流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