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7)
2023(9232)
2022(7517)
2021(7098)
2020(5300)
2019(12352)
2018(12349)
2017(21001)
2016(12600)
2015(14464)
2014(14511)
2013(13403)
2012(12720)
2011(12015)
2010(12149)
2009(10668)
2008(10154)
2007(9279)
2006(8562)
2005(7872)
作者
(31345)
(26281)
(26008)
(24554)
(16547)
(12548)
(12097)
(10394)
(10081)
(9616)
(8953)
(8805)
(8428)
(8221)
(8139)
(7913)
(7756)
(7712)
(7566)
(7535)
(6904)
(6289)
(6256)
(6181)
(6124)
(6030)
(5900)
(5719)
(5323)
(5261)
学科
(48279)
经济(48238)
中国(24084)
(22700)
教育(22058)
管理(21959)
(20637)
地方(19825)
农业(14954)
业经(13748)
(13066)
企业(13066)
(12582)
方法(10919)
发展(10574)
理论(10549)
(10446)
地方经济(10339)
(9604)
(9305)
数学(9183)
数学方法(9056)
教学(8839)
(8183)
金融(8179)
(8133)
银行(8125)
(7993)
(7961)
环境(7789)
机构
大学(165531)
学院(161873)
研究(63270)
(59054)
经济(57343)
管理(51502)
理学(43119)
理学院(42343)
管理学(41388)
中国(41175)
管理学院(41023)
(38606)
(36907)
师范(36783)
科学(35926)
教育(34685)
(30369)
师范大学(30109)
(27647)
中心(27567)
研究所(27274)
(26889)
北京(25668)
(23430)
(23079)
(22393)
技术(20654)
财经(20219)
业大(19846)
职业(19766)
基金
项目(99961)
研究(87268)
科学(80473)
基金(65800)
(54278)
国家(53518)
社会(52989)
社会科(49659)
社会科学(49647)
教育(47287)
科学基金(45439)
(42742)
编号(40049)
(36746)
成果(36169)
基金项目(34467)
课题(31961)
(27848)
(27513)
资助(24726)
规划(24373)
发展(24245)
自然(24044)
(23806)
重点(23802)
自然科(23386)
自然科学(23384)
(22915)
自然科学基金(22893)
项目编号(22781)
期刊
(78219)
经济(78219)
研究(66213)
教育(60929)
中国(50434)
(25287)
科学(19458)
(18995)
学报(18949)
管理(18088)
农业(17915)
技术(17471)
大学(17448)
业经(15284)
(14564)
金融(14564)
职业(14180)
学学(13265)
经济研究(11689)
(11030)
图书(10515)
问题(10213)
(9970)
论坛(9970)
财经(9579)
技术教育(9016)
职业技术(9016)
职业技术教育(9016)
高等(9002)
(8510)
共检索到274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邢春冰  
农村高教育水平的劳动力迁移到城镇地区的概率更高,选择性迁移在扩大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的同时也激励农村居民进行教育投资,并可能提高未迁移人口的教育水平。大学扩招意味着农村高教育水平劳动力的迁移概率增加。实证结果表明,扩招对农村居民教育投资有激励作用,使农村高中生比例上升;城镇地区大学生比例增加的幅度远高于农村地区,这主要是农村居民考取大学后迁往城镇地区的结果。选择性迁移和教育扩展导致城乡居民教育差距上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石大千  张卫东  
通过将受扩招影响较大的省份识别为实验组,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并基于倍差法本文实证检验了高校扩招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校扩招通过规模效应,并进一步产生教育机会增加效应和非农就业效应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在这三大效应中,教育机会增加效应的作用最为显著,但从长期来看,上述三大效应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偏小且呈递减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高校扩招还通过上述三大效应增加了农村居民收入,其增收效应呈递增趋势,且通过增加农村居民受教育机会的增收作用最大。异质性研究表明,高校扩招对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教育资源配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等菊  
事物发展常因果相随,其因可考、其果可循。2019-2021年实施的社会扩招专项是高职教育近20年来经历的一次重大改革,面对诸多挑战,其凭借制度的吸纳力、整合力和执行力,不仅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普及化阶段,而且形成了多主体纵横联动的运行机制和“学校—社会学区”教育联管模式。同时,从结构、认知和文化等维度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制度框架与实践基模,即引导建立了广泛参与的终身学习协同发展机制,树立了基于“适用性”的职业教育质量理念,激发了以生为本的“课程超市”设置思维,从多向度驱动学习者的本体实践能力,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终身学习体系的全面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覃章成  
"小农治教"态势、农村教师进入"次农民工时代"、"理论荒漠化"波及农村教育、农村学生逐渐被"边缘化"是我国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对农村教育产生的主要影响。缓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策略包括:实施"以中央为主"的投入体制和"适度分权"的管理体制、营建"专家治教"的管理环境、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村教育研究机构、建立农村贫困学生资助的"长效机制"、确保高校招生和就业的"公平"底线。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莹  王琦  
本文借鉴机会不公平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从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三个维度量化研究高等教育的城乡差异,并采用不同的分解方法探析背后的成因与机制。研究发现:扩招导致城乡内部高等教育可及性、公平性与公平的可及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城镇的变动幅度更大,扩招带来的利好更多地被城镇群体捕获,从而进一步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可及性与公平性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城乡户籍导致的高等教育机会不公平并没有随着扩招的持续出现明显减弱。城乡公平的可及性差异中,扩招带来的规模效应占首位,机会公平改善带来的均等效应次之,环境因素本身的差异带来的结构作用较小则限制了农村居民公平可及性这一综合指标的改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世江  
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化趋势也日益突出。以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异质性为切入点的分析表明,我国近年来的农村劳动力乡城迁移过程,是一种具有较高人力资本水平的劳动力迁移过程,而不是相反,这一点构成了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关键原因。鉴于此,有序推进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并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水平、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强化农村地区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鼓励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回流"创业,就成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文军  
从大学教育存量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投入产出比较视角,运用DEA分析模型,就大学教育存量过度进行测度发现,扩招以来大学教育存量的过度率呈现单调下降的变化态势,到扩招后期下降到1.10%的历史低位,表明扩招本身的影响已经大大下降。过度量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态势,到扩招后期仍然高达2017万年。如果劳动力市场缺乏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这个比率不高但体量很大的过度量,将可能主要积压于新毕业大学生群体之中,使问题变得严重。因此,当前解决大学教育过度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着眼点,应及时转向于扩招以外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等方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文军  
从大学教育存量相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投入产出比较视角,运用DEA分析模型,就大学教育存量过度进行测度发现,扩招以来大学教育存量的过度率呈现单调下降的变化态势,到扩招后期下降到1.10%的历史低位,表明扩招本身的影响已经大大下降。过度量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变化态势,到扩招后期仍然高达2017万年。如果劳动力市场缺乏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这个比率不高但体量很大的过度量,将可能主要积压于新毕业大学生群体之中,使问题变得严重。因此,当前解决大学教育过度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着眼点,应及时转向于扩招以外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劳动力市场完善等方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欧阳任飞  孟大虎  杨娟  
本文基于2002、2007和2013年的CHIPs数据,利用Oaxaca-Blinder分解法、工资差距随时间变化分解法和Q_JMP分解法研究了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的演变,发现:一是在没有其他控制变量的情况下,2002-2007年大学生性别工资差距的均值和各个分位点上的性别工资差距都呈先扩大再减小的演变趋势。二是2002-2007年性别工资差距的上升主要是因为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回报率的差异在增加,这可能表明高等教育扩展导致劳动力市场对女大学生的歧视增加了;在2007-2013年,由教育扩展导致的男女大学生个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陆万军  张彬斌  
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教育投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维持合理的教育收益是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本文从职业收入、职业获得和户籍转变的视角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收益变迁,利用教育类型和毕业队列差别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高等教育扩招对中等职业教育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高等教育扩招前,中等职业教育相对普通高中教育具有明显的收益优势,但高等教育扩招之后这种收益优势逐步丧失。这是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对家庭吸引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基于假设队列方法和PSM方法的稳健性检验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本文认为,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协调和持续发展,需要使两种教育模式维持相对合理的教育收益,发展职业教育既需要增加职业教育招生数量,同时需要提高供给质量使职业教育维持合理的市场回报率。职业教育收益来源于职业技能的市场溢价,可以利用相关政策提高职业技能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通过提升职业教育收益率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当然,在一个技术快速变迁的时代,职业教育同样应该重视学习能力和技能更新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均旭   常登宇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构建个体户口性质与高等教育扩张强度的交互效应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扩张能够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并且该结论在经过各种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而高等教育扩张对城乡教育差距缩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托底”和“扩中”的作用途径来实现的,即可以通过降低农村居民最高学历为初中及以下的概率和提升其最高学历为高中的概率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但是,高等教育扩张对大专及以上阶段的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村居民在高等教育中的不利地位并未获得显著改善。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扩张缩小了独生子女群体的城乡教育差距,而对于非独生子女,高等教育扩张仅在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省份中对男性群体城乡教育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影响,这体现家庭教育投资的“资源稀释”与“男性偏好”的特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友  柏霖  
共同富裕是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与根本性诉求。扩大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通过让更多低收入群体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服务从而获得更高的增收能力,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一项重要举措。基于我国1999年大学扩招的经验证据,对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扩展增收效应在不同收入群体间所具有的差异性,以及这种差异性对改善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扩展显著提高了受影响群体未来增收能力,这种效应在不同收入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扩展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既可以增收也可以改善收入分配,但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扩展未能让低收入群体获得显著收入增长,其改善收入分配的作用也因此未能充分得以发挥。优化公共教育政策选择,发展高等教育助力共同富裕,我国不仅需要继续扩大高等教育服务可及性,而且需要消除高等教育质量分层,走向高等教育的分类提供,同时还需完善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选用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赵春明  李宏兵  
本文利用1995~2007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对高、低学历组间和组内工资差距进行不同分位点和DFL分解,并将个体特征与城市宏观变量引入明瑟工资方程,考察了加入WTO和高等教育扩展前后,出口开放对学历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学历工资差距的变化总体呈现"组间收敛,组内发散"的特征;出口开放均显著提升了高、低学历群体的工资水平,对高学历群体的工资促进作用大于低学历群体,高等教育扩展后出口开放缩小了学历间工资差距。同时出口开放缩小了高收入群体(90-50分位)、扩大了低收入群体(50-10分位)的组内工资差距,且对后者的影响更为明显,从而整体扩大了组内工资差距;但引入高等教育扩展后出口开放则缩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余吉祥  沈坤荣  
本文研究了集聚经济视角中的跨省迁移对地区差距的影响,基本观点是:人口空间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会促进迁入地人均收入增长,由此扩大迁入地和迁出地的收入差距。对全国人口普查资料中跨省迁移数据的研究证实了这一假说。受迁移约束影响,中国人口空间集聚度偏低。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人口空间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可能持续,跨省迁移在短期内还将是扩大地区差距的因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魏晓艳  
自1999年起,作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策略,我国开始实施大学扩招政策。扩招政策实施之初,就一度存在"效率优先"抑或"公平优先"的争论。时至今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满足大众高等教育需求的机会增多了,但是否意味着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经济水平、城乡、性别等之间更加平等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本文使用CFPS数据,选用DID与DDD回归模型,通过实证分析考察高等教育大众化及其扩招政策对促进高等教育代际流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的实际效用。同时,为了进一步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及其扩招政策影响高等教育代际传递的异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