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1)
2023(6642)
2022(5463)
2021(5159)
2020(4138)
2019(9373)
2018(9437)
2017(16350)
2016(10026)
2015(11331)
2014(11580)
2013(10557)
2012(9539)
2011(8845)
2010(9218)
2009(8564)
2008(8701)
2007(8012)
2006(7162)
2005(6957)
作者
(25241)
(20989)
(20761)
(20166)
(13350)
(9899)
(9692)
(8174)
(7922)
(7717)
(7098)
(7071)
(6749)
(6748)
(6648)
(6542)
(6357)
(6274)
(6249)
(6040)
(5557)
(5230)
(4955)
(4951)
(4851)
(4837)
(4702)
(4591)
(4180)
(4131)
学科
管理(31921)
(27686)
经济(27619)
(26434)
(24194)
企业(24194)
教育(19676)
中国(14253)
(13039)
(11941)
方法(10005)
理论(9531)
(8405)
(8247)
财务(8228)
财务管理(8210)
业经(8079)
(7900)
数学(7812)
企业财务(7802)
数学方法(7679)
(7398)
体制(7230)
教学(6683)
技术(6494)
(6042)
银行(6037)
(5704)
(5689)
(5550)
机构
大学(138370)
学院(133069)
(47822)
研究(46648)
经济(46496)
管理(44782)
理学(37894)
理学院(37388)
管理学(36759)
管理学院(36451)
(30480)
中国(29943)
教育(29563)
(27701)
(27146)
师范(27031)
科学(24634)
(23117)
师范大学(22329)
(22290)
财经(20802)
中心(20023)
北京(20008)
研究所(19623)
(18722)
(17335)
(17020)
技术(16764)
职业(16269)
财经大学(15308)
基金
项目(80794)
研究(69092)
科学(66196)
基金(56351)
(46826)
国家(46279)
社会(43011)
教育(40488)
社会科(40412)
社会科学(40404)
科学基金(40033)
(32445)
编号(30453)
(29035)
基金项目(28577)
成果(28454)
课题(24737)
自然(22785)
(22499)
自然科(22206)
自然科学(22201)
资助(21912)
自然科学基金(21833)
(21013)
(20594)
重点(19804)
(19442)
规划(19092)
教育部(18965)
项目编号(18823)
期刊
(57424)
经济(57424)
研究(53271)
教育(50485)
中国(39613)
(24539)
管理(18236)
学报(16006)
技术(15198)
科学(15067)
大学(14312)
(13721)
职业(12829)
学学(11689)
(11539)
金融(11539)
财经(11360)
(9732)
农业(8816)
业经(8594)
技术教育(8374)
职业技术(8374)
职业技术教育(8374)
经济研究(8368)
(7629)
论坛(7629)
问题(6959)
财会(6775)
(6455)
会计(6293)
共检索到220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劳凯声  蔡春  寇彧  田汉族  姚金菊  蔡海龙  罗爽  
近几十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教育惩戒开始成为一个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成为法律必须面对的问题。正确理解教育惩戒,区别教育惩戒与体罚,明确教育惩戒权的性质及教育惩戒权的行使主体是正确看待教育惩戒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要认识到教育惩戒问题的复杂性,坚守教育活动内在的逻辑,促进教育与法律之间的深层协作。羞耻与威慑是教育惩戒的逻辑,基于"羞耻"而唤醒内在自我"尊严"所实现的观念秩序维护,是严格意义上的实质性教育行动——以观念秩序自觉实现行为秩序自觉的自我教育。教育惩戒可以有效遏制学生过错行为,积极教育是治理学生过错行为的源头,积极管理则使纠错警示更具有针对性、及时性和灵活性,三者有机结合,比单一教育惩戒更有实效。教育惩戒的关键是教育效果,惩戒教育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人格特点、性别差异,惩戒的具体方式不能越界。明确区分教师惩戒权和学校惩戒权,是制定教育惩戒权相关实施细则的前提和关键。教师教育惩戒权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教师教育惩戒权具有权利和权力双重性质,也有其限度。高校教师应同样享有教育惩戒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林鸿潮   王进威  
对教育惩戒的性质界定存在权力和权利两种思维进路,分别对应公权规制和私法自治两种路径。前者基于职权法定的理念建构,带有浓烈公权色彩;后者从学校自治入手,强调凭依学校章程、校纪班规进行软法形塑。教育惩戒以公权界定为基础进行单一规制存在诸多困境,表现为法律授权不足使惩戒合法性缺失,公法制裁逻辑和教育活动规律存在矛盾,教育惩戒纠纷解决仍以民事诉讼为主。以权利定性进行私法自治具有理论价值和规范基础,可以促进教育规律和法治思维的平衡,保障教师自主和学校自治,但其实施效果有赖于国家法的有限介入。推进教育惩戒的依法实施,需要在公私法融合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法律控制边界的规范基础、健全学校规章的软法治理机制、完善严重性惩戒介入的制度载体,对教育惩戒的实施进行多维规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旭东  
高校教育惩戒是介于高校纪律处分与高校学生管理行为之间的特定概念。高校教育惩戒的单方性、强制性表征,内部行政行为对象的限定性,以及行政处罚"处罚法定"原则的存在,综合决定了唯有"准行政处罚"的性质定位方能令高校教育惩戒获得符合法理的规范表达。立基于典型司法案例的论证逻辑,纪律性惩戒与学术性惩戒的司法审查强度应有所不同,前者适用严格司法审查,后者适用有限司法审查,如此才能在维护大学自治与学生权益之间做出有效平衡。
[期刊] 征信  [作者] 宋阳  
行政性失信惩戒制度是社会信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信用体系目标和功能的关键手段。目前,行政性失信惩戒程序性法律供给不足,暴露出“一般失信行为”程序性规定缺失、失信相对人的程序性权利规定混乱及救济渠道不畅等问题。对行政性失信惩戒行为进行程序规制具有限制行政权力、保障失信相对人合法权利的价值内涵。在制度完善上,需要将“一般失信行为”纳入程序规制的范畴,赋予失信相对人知情权、行政抗辩权和获得听证权等程序性权利,拓宽失信相对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救济渠道,赋予失信相对人申请监督权等。
[期刊] 征信  [作者] 封星琦  蒋都都  
行业性失信惩戒是行业协会商会依据行业自治规范对失信会员采取符合失信惩戒原理的惩戒措施。行业协会商会依靠其支配和影响能力,以会员意志凝结的章程为权源,对违反行业秩序的失信会员加以惩罚,从而维护会员权益和行业利益。因此,行业性失信惩戒是社会公权力“处罚”,并由失信惩戒设定权、失信评价权和惩戒实施权所构成。基于社会公权力自制,行业协会商会在实施行业性失信惩戒中应贯彻法治原则。基于国家公权力介入,政府应加强对行业性失信惩戒依据的审查;以立法或司法解释创设社会行政诉讼制度,法院应对行业性失信惩戒进行合法性审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雅风  蔡海龙  
惩戒是教育活动的内在要求和必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受教育权利充分实现的可靠保障。学生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学校惩戒不同于"体罚"或者"变相体罚",适度、合理的惩戒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必要手段。惩戒权作为立法赋予学校或教师的权力,是国家教育权的具体化,具有典型的公法特征。必须明确惩戒权作为教师职业性权力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同时通过实体性、程序性立法,明确规定惩戒权的内容、行使的程序以及违法行使惩戒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同时规定学生必要的救济途径,在保障达成公共教育目标的同时,不侵害学生的合法权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东朔  李帅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已经开始施行,但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教师"不敢管""不愿管"的困境,需要从制度供给层面加以完善。日本的教育惩戒制度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绝对禁止体罚为原则,以立法为基础,以文部科学省和裁判所的指导性案例为补充,以个案判断为具体适用准则的教育惩戒体系。借鉴日本的教育惩戒制度,我国应当进一步完善教育惩戒措施分类,确立教育惩戒实施中的个案判断原则和克制原则,容忍突发情况下教师对有形力量的使用,并构建我国的教育惩戒指导性案例制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刘兴树  刘文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华  
教育惩戒是实现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当前教育惩戒适用存在着放弃教育惩戒、把教育惩戒等同于道德谴责、把教育惩戒等同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把教育惩戒等同于教育暴力等误区。规避教育惩戒的适用误区就是要进一步探索建立教育惩戒实施细则、加强教育惩戒监督、建立教育惩戒救济制度、优化教育惩戒环境、把教育惩戒与表扬教育接续起来等措施。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鲁萍  
失信联合惩戒在环境领域的运用大体走过了初步启动、稳步推进与全面运行阶段。对于这一内涵丰富、外在表现形态多样的行为,不宜将其一刀切式地界定为行政处罚,应将其认定为信用监管的具体表现形态或者环节之一,是以信用为基础,以信息为纽带,给严重失信者带来负面不利影响的新型行政行为。随着环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的深入推进,逐渐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为促进这一制度实践的合法、有序、高效运行,需要在完善制度供给,优化合作机制的同时,畅通协作机制,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一青  
改革开放后 ,信用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造成银行的呆账坏账居高不下 ,也阻碍着消费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提出加快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三个对策及三步走的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波  
中小学生主要是未成年人,这决定了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注意保护未成年人。中小学教育惩戒的根本目的是教育,直接目的是"戒",惩罚仅仅是手段而已。在对中小学生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侧重于戒除违规违纪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目的。有必要建立"戒"的考察机制,考察学生的戒除效果,进行家校协作,共同考察。针对学生的特点制定惩戒方案,防止学生受到不利影响;学校和教师在进行教育惩戒时,应当做到合法惩戒、公平惩戒和程序正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戴国立  
本文通过对1999-2016年发生的78个高校教育惩戒诉讼的分析,发现近年来高校教育惩戒诉讼增速明显,教育惩戒纠纷类型多样且以身份性惩戒纠纷为主。由于惩戒依据越权或过于笼统、过度或违反程序行使惩戒权等原因,造成高校败诉率居高不下。高校应积极应对教育惩戒诉讼,通过提高学生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引入正当程序与比例原则等方式,将教育惩戒纳入法治化轨道,避免对学生权利造成侵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钱大军  马光泽  
受教育权是教育法律关系的主轴,因此对教师惩戒权的理解,就不能绕过受教育权。在该思路之下,不仅需要考虑教师惩戒权可能会给受教育权带来何种影响,而且还尤为需要注意受教育权对教师惩戒权所具有的能动面向。在来源上,受教育权间接地决定着教师惩戒权的产生,但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义务教育的兴起以及国家教育权的介入,二者之间的关联逻辑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运行上,作为目的指向,受教育权对教师惩戒权构成了限制。体现在规范逻辑上,该限制是通过受教育权规范构造中的权力面向来实现的。由于受到受教育权的限制性影响,教师惩戒权规范构造中的豁免情形被取消,而只保留了特权、要求和权力;其中,权力只可能是在弱意义上而言的,也即其仍要处于受教育权的限制之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晋涛  
教育惩戒在《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的条款中指涉不同的意义。狭义的教育惩戒与纪律处分、强制措施、教育矫治对应,广义的教育惩戒包括这些处分措施。多重视角下教育惩戒的分类有助于深化对教育惩戒的理解。规则为教育惩戒提供了明确的构成要件,教育惩戒适用应贯彻谦抑精神和比例原则,符合教育惩戒构成要件不一定意味着必须承受教育惩戒。校规校纪不能规定开除学籍等重惩戒,也不得降低重惩戒的标准。教育惩戒程序已经相对完善,救济途径更加明确,这为教育惩戒的实施提供了强力制约。教育惩戒的约束时效和管辖时效几乎空白,需要尽快填补。教育惩戒的规则体系已经形成,从解释论视角推进对教育惩戒实体和程序的理解,是今后教育惩戒规范化实施的重要使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