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7)
2023(2446)
2022(1875)
2021(2126)
2020(1568)
2019(3774)
2018(3807)
2017(4958)
2016(4340)
2015(5183)
2014(5354)
2013(4149)
2012(3797)
2011(3723)
2010(3889)
2009(2934)
2008(2770)
2007(2623)
2006(2364)
2005(2287)
作者
(7713)
(6246)
(6204)
(6100)
(3966)
(3050)
(3034)
(2764)
(2508)
(2404)
(2306)
(2250)
(2131)
(2035)
(2011)
(1960)
(1929)
(1918)
(1894)
(1881)
(1809)
(1768)
(1640)
(1543)
(1499)
(1492)
(1481)
(1425)
(1373)
(1356)
学科
教育(19113)
中国(9023)
教学(6707)
理论(6013)
思想(3385)
高等(3326)
(3288)
政治(3264)
(3242)
学法(3237)
教学法(3237)
学校(3228)
改革(3164)
思想政治(3142)
政治教育(3142)
治教(3142)
(3119)
德育(3118)
发展(3096)
研究(2985)
(2974)
管理(2874)
学理(2800)
学理论(2800)
教育改革(2792)
计算(2500)
算机(2496)
计算机(2496)
机化(2472)
计算机化(2472)
机构
大学(45335)
学院(42105)
教育(29640)
(20485)
师范(20455)
研究(18360)
师范大学(17019)
职业(14289)
技术(12001)
(11806)
教育学(11725)
科学(10176)
职业技术(9869)
(8795)
北京(8743)
教育学院(8695)
(8576)
技术学院(8170)
研究所(8006)
中心(6889)
(6638)
管理(6537)
(6486)
教育科(6168)
教育科学(6122)
研究院(5579)
中国(5539)
理学(5462)
(5275)
理学院(5227)
基金
研究(27911)
教育(24821)
项目(23314)
科学(20188)
成果(16101)
课题(15789)
编号(15717)
(14171)
社会(13028)
(12693)
社会科(11902)
社会科学(11901)
(11752)
基金(11324)
规划(10967)
(10131)
年度(9326)
研究成果(8980)
项目编号(8855)
(8301)
(8297)
国家(7987)
(7955)
(7925)
阶段(7903)
(7643)
(7599)
教育部(7542)
职业(7494)
重点(7446)
期刊
教育(52894)
研究(24732)
中国(22849)
职业(14464)
技术(10393)
技术教育(9713)
职业技术(9713)
职业技术教育(9713)
成人(5965)
成人教育(5965)
高等(5747)
(5657)
经济(5657)
(5454)
论坛(5454)
高等教育(5055)
职教(4913)
(4570)
发展(4161)
(4161)
大学(4159)
比较(3671)
学报(3524)
教研(3207)
高教(3207)
科学(3030)
(2401)
远程(2344)
远程教育(2344)
图书(2213)
共检索到77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伦  刘若谷  
教育情怀是教师执念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教师教育情怀具有育人性、个体特色性、实践生成性、精神愉悦性。教师德性内涵至为重要的教师身份价值自觉、自我修养自觉、专业提升自觉及生命关怀自觉。教师职业坚守是对教师身份的尊重和崇敬,是对教师生命价值的自觉维护,是对幸福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尊师重教"是教师教育情怀生成的文化资源和心理环境,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情怀生成的制度保障和观念引领,教育情怀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重要内容,教育情怀的培育需要教师自育自建的主体自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雷小波  
保守与超越是人类的一种共生现象,大学有效地承载这一共生活动。大学的超越不只是与时俱进,它超越实用,超越既有,超越天宇。在大学里,保守与超越是一对孪生姐妹。保守的价值往往被低估了,超越的意义离不开保守而存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指引社会发展的航向标。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是职业教育的根脉、根基、根本。教育肩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使命,职业教育也要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构建高水平文化育人体系:坚持文化自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守正创新;坚守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价值,坚守职业教育文化育人的方向,坚守职业教育文化育人内涵,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焱  
学术场域是大学教师特定的职业发展环境,开放性和自主性是其显著的两个特点。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规模扩张、思想转变的冲击下,学术场域发生了巨大变革,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大学学术的资本化、大学发展的同构化、大学形态的多元化、大学制度的复杂化使学术场域的矛盾和挑战重重。学术场域的变革对学术职业带来的冲击之大不言而喻:一方面,大学教师基于职业角色和权力角色的不同而出现分化;另一方面,学术职业的发展趋向又强烈体现着大学教师的自身属性和本质特征,促使大学教师向教师使命、学者使命、社会使命的回归。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甘晖  杨建文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独特而稳定的追求、理想和信念,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象征、价值取向和灵魂。大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承,既需要一批学人的不懈奋斗、终生践履,也需要领导机构的提炼倡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傅修延  
坚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是师范大学立校之本,也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彰显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的重要载体。作为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慧  谢莉花  李依瞳  
德国职业教育在以高校教育为主体的全球性高等教育扩张过程中并未落于下风,仍体现出其强大的体系功能,一方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升级教育内容、完善职业进修教育层次,坚持以授予职业型资格为本体任务,形成体系内部独立且畅通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则通过延展体系边界,建立多种职业教育类学校以及形成混合职业教育和高校教育的多元教育形式。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坚守类型特性的同时,延展出不同的附加形态和功能回应高等教育扩张,在当今社会依然生机盎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怡  
是知灯者,破愚暗以明斯道。——题记2010年9月,那是一个还留有盛夏余温的初秋时节,我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来到了首都北京。当想象中被誉为"法学最高学府"的校园化身为眼前这个偏安北京郊区一隅,安静地坐落于军都山下的中国政法大学时,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衍  
30年前的1984年,教育结构实施改革,除中专和技工学校得到恢复外,国家开始大办职业高中,举办职业大学。正是在这一年,已创刊4年的《技工教育》正式更名《职业技术教育》。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学术期刊本身,往往就是学术的象征。《职业技术教育》更名之后,《教育与职业》复刊,《职教论坛》《职业教育研究》等一批职教类学术期刊诞生和发展,这也成为职业技术教育这一教育类型迈向学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记录与呈现,这是一本期刊最基本的功能。30年来,《职业技术教育》伴随、见证并记录着一个时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她以"记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精神历程"为己任,充分发挥自身采编和研究队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欢  林克松  
美国2018年颁布的《帕金斯生涯与技术教育法案V》确定了未来六年美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与内容。这一法案从澄清教育政策理念、协调运营管理体系、提升资金分配效益、强化绩效问责效果四个方面赋予了美国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和内涵,保障了职业教育质量的优质和高效。因此,在我国新时代及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应从理念升级和实践升级双重维度重建职业教育价值、提振职业教育质量。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丁瑞鑫  
不去现场走走就没法干好管理岗,所以在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是首钢股份公司设备维检中心维检硅钢作业区的机械专业员曹元军,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个"中国精益匠人"是实实在在从作业区现场"泡"出来的……一、机缘巧合,以利剑试锋芒2010年4月,曹元军来到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简称迁钢)工作。此时,距离他从河北工业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慧颖  
社会极剧动荡与转型的清末民初,不同历史人物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分化十分严重,即使是传统士人的史学著述或活动也呈现出各不相同、多姿多样的状态,既有不同程度的与时俱进也有等级不一的守旧抗新,各种思潮的交织构成了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的新旧交融、相互碰撞的史学文化表现。一直以来,学术界对这个时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以康有为、梁启超、邹容、章炳麟、李大钊等开新风、领新潮的人物及相关史学理论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晔  
教师德性和教师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德性是个人道德和高标准道德,教师道德是团体道德和底线道德。教师德性不是作为教师基本的行业规范,它是在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基础上的更高的道德要求。从教师的职业性质来看,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关怀、教师宽容和教师良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琼  曾莉  
乡村教师工作条件艰苦、任务重,压力大,地位、待遇不高,他们长期扎根坚守于乡村教育,特别需要具有韧性。采用半结构访谈法,以湖南八位乡村小学教师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资料的三级编码分析,发现乡村小学教师韧性具有十种核心特征,即对教育拥有强烈情感、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感、将困难赋予积极意义、忍耐、知足、获得工作成就感、专业发展的活力、积极解决问题、积极情绪调节、善于人际沟通与交往。这些特征成为培育乡村小学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重要因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德广  
近年来,为了解决"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促进教授进课堂,从教育部到各高校都"三令五申"地规定教授必须为本科学生上课,否则便视为考核不合格,这对教师教学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实际上,大学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从事教学和育人工作。作为大学教师,必须坚守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这是由大学的功能决定的,也是教育法规规定的,更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坚守教书育人的职责是由大学的功能所决定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提出教育有三大功能:教人懂事,即传授知识;教人做事,即培养能力;教人做人。大学同样具有这三大功能。就我国的大学而言,主要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