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33)
2023(15715)
2022(13414)
2021(12807)
2020(10530)
2019(24113)
2018(24285)
2017(45014)
2016(25357)
2015(28818)
2014(28811)
2013(27558)
2012(25126)
2011(22742)
2010(22934)
2009(21015)
2008(20272)
2007(18198)
2006(16112)
2005(14119)
作者
(69258)
(57185)
(56987)
(54343)
(36330)
(27396)
(26043)
(22230)
(21887)
(20704)
(19594)
(19144)
(18109)
(17989)
(17649)
(17567)
(17331)
(16899)
(16359)
(16344)
(14300)
(14160)
(13657)
(13146)
(12963)
(12877)
(12732)
(12681)
(11435)
(11253)
学科
(87130)
经济(86958)
管理(71873)
(63338)
(53848)
企业(53848)
方法(37363)
数学(31553)
数学方法(31120)
中国(29437)
(25357)
(25284)
教育(24282)
业经(21521)
(21038)
(20716)
理论(19376)
地方(18404)
农业(16129)
(15491)
贸易(15481)
(15433)
财务(15336)
财务管理(15301)
技术(15244)
(15215)
(15029)
环境(14957)
企业财务(14450)
(14221)
机构
大学(346978)
学院(343086)
管理(129900)
(125166)
经济(121920)
研究(115526)
理学(111812)
理学院(110446)
管理学(108371)
管理学院(107706)
中国(80895)
(75524)
科学(70609)
(61454)
(56948)
(55823)
师范(55429)
(52324)
中心(51805)
研究所(51494)
(49666)
北京(48465)
业大(48324)
财经(47977)
师范大学(45055)
教育(43731)
(43445)
(42247)
(42245)
技术(40198)
基金
项目(230471)
科学(181907)
研究(178412)
基金(162579)
(139430)
国家(138091)
科学基金(118569)
社会(108949)
社会科(102742)
社会科学(102718)
(91807)
教育(88621)
基金项目(85778)
(78287)
编号(76547)
自然(74840)
自然科(73002)
自然科学(72987)
自然科学基金(71615)
资助(65838)
成果(65497)
课题(55361)
重点(52556)
(51940)
(49613)
(48122)
项目编号(47210)
(45711)
教育部(45452)
(45448)
期刊
(142688)
经济(142688)
研究(111046)
中国(77594)
教育(72924)
学报(50868)
管理(47966)
(47425)
科学(46479)
(46107)
大学(39937)
学学(35715)
技术(33636)
农业(32042)
(27178)
金融(27178)
业经(24214)
财经(23114)
经济研究(21818)
图书(20611)
(19698)
职业(18895)
问题(17879)
理论(16145)
(15893)
论坛(15893)
科技(15891)
(15705)
(15248)
(15234)
共检索到517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善槐   赵春阳   杨海波  
在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保证编制供需平衡是建强师资的首要任务。当前,学龄人口变动新趋势、教育发展新要求和学校功能拓展新导向诱发了教师编制供需矛盾。为了实现编制充足供给,需要转变配置理念:由“总量核定”转变为“结构化核定”,由“单校保障”转变为“区域统筹”,由“静态配置”转变为“动态调整”;并从编制核定标准、核定方式以及调配机制三方面入手,完善教师编制保障机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闻竞  
日本是亚洲地区较早在乡村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其乡村基础教育积累了大量经验,特别是在保障机制方面,诸如法制、经费、师资和基础设施等,中国应当对这些经验进行研究和学习,在国家战略、经费投入、教师待遇和培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凡金  田书芹  王东强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连年增长,有效带动了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和加强了中、高等职业院校的整体实力。但目前职业教育经费仍显不足,因此,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具体措施是:建立职业教育经费增长的长效机制;健全以政府财政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职业教育经费统筹配置机制;完善职业院校社会捐赠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克勇  
在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可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支撑,有利于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探索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方面,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积累了宝贵经验,并形成教学成果,获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为解决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在设计、实施与治理方面的难题,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一体化设计,强化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类型特征;通过一体化实施,落实中高职贯通无缝衔接;通过一体化治理,全面增强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吸引力。为进一步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需要在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上展示新担当,在服务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在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上取得新突破,在发挥长学制一体化优势上寻求新进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祝新宇  
在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设中,明确保障主体是构建机制的首要环节。在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活动中,区域政府、学校、专业的教育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之间对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认识和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必须要从多元融合的视角,对保障主体的类型、关系和结构进行深入剖析,才能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祝新宇  
要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科学发展,需要构建符合不同区域教育发展实际、不同教育主体多元化质量诉求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包括确立基本观念、基本架构和运行模式,并形成多元融合的区域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晨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公共财政为主的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这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这种机制存在着经费总量与办学规模不匹配、生均投入与成本支出不匹配、举办者责任与义务不匹配的"三大不匹配"问题,未能改变职业教育在教育经费分配中的弱势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必须将建立和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政策放在突出的位置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淑维  
在教育评价"破五唯"改革背景下,遵循教师成长规律,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科学构建教师职业发展保障机制,是推动教师走向卓越的关键。文章在梳理高职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及"破五唯"职业发展保障机制应然内容基础上,结合教师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院校保障机制现实问题分析,提出建构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能力标准体系、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支持服务体系、基于"工匠之师"导向的测评激励体系、基于职业发展指向的考核评价体系等建设理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克俭  冯家臻  
2005年4月,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组成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研究课题组,对陕西境内的咸阳、安康、延安三个不同地域的6个县、12个乡镇、50多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专题调研,共召开座谈会30多场次,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呼声。本文是调研组在此次调研中形成的一些探索性的思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孔凡哲   李潇萌   史宁中  
教材质量保障需要严谨有序的评价机制。教材评价能够对教材质量及后续发展施加监控,觉察出教材审定、选用等环节被忽视的问题和隐患,促进教材在价值统一导向前提下的多样化持续发展。美国教育报告组织的教材评价机制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流程、评价方式,四要素之间的协调运作保障了教材评价工作稳步进行。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念、体系与美国存在互通之处。借鉴美国相对成熟的教材评价机制,通过建构异质化的评价主体保障公平性,利用证据式的评价方式落实客观性,遵循分级型的评价流程达成进阶性,制定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提升可行性,将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占魁  
对于英国教育思想家斯宾塞于19世纪中期提出的“智、德、体”三育说,后世学人多从教育要素上加以承传,而对其内蕴的教育价值秩序观鲜有关注。从历史视野看,古代儒家经典《中庸》中有关智、仁、勇“三达德”的教育学说与斯宾塞的教育价值秩序观一致。至近代,虽然严复早在19世纪末就已宣示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标”,精神文明的现代化才是国家现代化的“本”,但在近代学人引用这一理论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三个“中国化”的版本:一是严复和蔡元培因应近代民族“救亡”之需,将其改造为“体、智、德”的教育价值秩序观;二是梁启超出于“维新”之需,将其改造为“德、智、体”的教育价值秩序观;三是晚清政府出于“保皇”之便,又将其改造为“德、体、智”的教育价值秩序观。这三个版本在教育价值秩序观上的改造,不仅造成20世纪中国民众在“爱智”之求真(而非“用智”之求利)教养上的明显缺失,也最终导致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在真正处于智力核心地位的卓越推理判断能力(而非传统教育所固着的记忆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的瓶颈难破。为此,智育不仅是教育强国的关键,也是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更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教育强国事业未竟的历史使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廷洲   李阳杰   童春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确立了加强教师待遇保障的战略方向,完善了相关顶层设计和基础制度,推动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放眼世界教育强国,普遍在政策上凸显教师职业的公共性和稳定性,扩大职业生涯的薪酬增幅以促进终身从教,采用绩效主义和协商工资混合的制度设计激发其活力,针对城乡贫困地区和边远农村地区建立补偿式的待遇保障制度。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高水平人才自主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使命对教师待遇水平提出新挑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要求进一步促进优质师资均衡配置,教育强国建设的艰巨而复杂任务迫切需要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为此,应确立“教师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人才”的政策理念;逐步将“教育行业在城镇非私营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排名”提高到前五名;在基础教育学校设立人才项目,向乡村、薄弱学校倾斜,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充分发挥待遇保障制度的激励功能,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和创造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秋云  马红坤  
我国农村覆盖面广,人口比例大,加之经济结构的制约更使城乡发展失去均衡,因此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就是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收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应该从提升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几方面入手,同时还要分析制约增收的因素,综合政府职能、劳动就业、产业结构、社会保障等多方面问题,建立农民增收保障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霓   王远  
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我国教育综合改革实践实质性地推进了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整体性地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系统性地拓展了服务国家发展能力,为建成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教育强国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历史逻辑来看,教育强国建设助推我国实现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从理论逻辑来看,教育强国建设彰显了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的理念;从实践逻辑来看,教育强国建设深度嵌入并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被赋予重大的历史使命。在新的时代境遇中,教育强国建设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铸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的高水平教育;坚持系统发展观念,担负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志群  
教育强国的突出标志是各类教育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李强总理在2023年4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面向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这对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质量包括三个方面,即投入质量、过程质量和产出质量。职业教育的“产出质量”指学习的结果,其标志是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和职业素养。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是保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