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9)
- 2023(10674)
- 2022(8617)
- 2021(8508)
- 2020(6831)
- 2019(16085)
- 2018(16181)
- 2017(28505)
- 2016(16385)
- 2015(18478)
- 2014(18909)
- 2013(17951)
- 2012(16920)
- 2011(16085)
- 2010(16228)
- 2009(14706)
- 2008(14684)
- 2007(13385)
- 2006(11973)
- 2005(10791)
- 学科
- 济(60340)
- 经济(60262)
- 管理(38562)
- 业(30894)
- 中国(26555)
- 企(25623)
- 企业(25623)
- 方法(23393)
- 教育(22292)
- 学(19632)
- 数学(18908)
- 数学方法(18677)
- 理论(16325)
- 农(15887)
- 财(13369)
- 制(13088)
- 业经(12621)
- 贸(11900)
- 贸易(11892)
- 易(11633)
- 体(10570)
- 和(10528)
- 银(10337)
- 发(10316)
- 银行(10312)
- 融(10229)
- 金融(10222)
- 技术(10153)
- 行(10083)
- 地方(10013)
- 机构
- 大学(233614)
- 学院(224036)
- 济(90645)
- 研究(88981)
- 经济(88629)
- 管理(76109)
- 理学(64192)
- 理学院(63309)
- 中国(62531)
- 管理学(62190)
- 管理学院(61735)
- 京(53275)
- 科学(51119)
- 所(44758)
- 财(42291)
- 范(40889)
- 研究所(40719)
- 师范(40566)
- 中心(37630)
- 教育(35438)
- 北京(35189)
- 江(34655)
- 农(33732)
- 师范大学(33494)
- 财经(32767)
- 院(31789)
- 经(30127)
- 经济学(29447)
- 业大(28548)
- 州(27021)
- 基金
- 项目(142499)
- 研究(113678)
- 科学(113094)
- 基金(100525)
- 家(87648)
- 国家(86783)
- 科学基金(72150)
- 社会(70224)
- 社会科(66142)
- 社会科学(66130)
- 教育(59845)
- 省(53264)
- 基金项目(51009)
- 划(48232)
- 编号(48186)
- 成果(44570)
- 自然(42457)
- 自然科(41434)
- 自然科学(41415)
- 资助(41206)
- 自然科学基金(40706)
- 课题(36893)
- 部(34828)
- 重点(33919)
- 发(31624)
- 教育部(30630)
- 年(30383)
- 性(29626)
- 创(29601)
- 项目编号(29226)
共检索到364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丹丹
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增强教育研究的理论自觉,是当代教育学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同时更需要几代学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教育学论纲》作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阶段性成果,一经发表,便引起教育学界的广泛关注。2023年5月15日,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座谈会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十余位教育等领域的学者就如何建构新时代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展开研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照海
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生成机理和内在规定的知识生产、积累和应用体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先导。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是一种“嵌入性自主”,是在中国与世界、知识与实践、体系与问题、政策与学术的多重互动中生成的。从内在的逻辑建构与外在的社会建构来说,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可分为知识本体层面的理论建构、文化价值层面的意义建构、学科地位层面的制度建构和社会地位层面的生态建构。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明确什么知识、谁的知识、谁生产知识、谁使用知识,把握理论、文化、制度和社会四重逻辑。在理论逻辑中重视原创性和系统性,在文化逻辑中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制度逻辑中重视学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在社会逻辑中重视实用性和可信性,最终促进知识增长、文化自觉、学科建设和知识应用。教育强国建设只有在知识体系这一底层逻辑上实现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周颖
教育学理论贡献的核心是知识贡献。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有效的知识供给,是中国教育学的时代使命与责任,也是自身知识增长的重大机遇。针对"缺本学科的知识"、"缺本土性的知识"、"缺本时代的知识"等中国教育学知识存在的困境与难题,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人本化"、"用得上"、"独特性"、"体系化"和"引领性"的高质量教育学知识,成为发挥"阐明教育事理"、"引领价值理念"、"反思现实问题"、"推动问题解决"、"融合学科视野"、"预测未来趋势"、"提升创新能力"和"表达中国话语"等具体功能的知识,是时代对中国教育学知识供给的新要求。
关键词:
高质量教育 体系 中国 教育学 知识供给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叶庆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如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是当前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命题。2023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聚焦教育强国建设主题,围绕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与路径、教育强国建设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教育强国建设与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学科发展等议题开展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会议提出,教育强国兼具目标和手段的双重内涵,而实现共同富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人力资本水平是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有效路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依托,提升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水平,需对学龄人口规模及结构进行科学预测,重点解决好县域和特大超大城市高中教育资源配置和构建高质量课外服务体系问题,重视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资源需求和资源配置方式。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构成,着力构建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三大”体系,探索中国特色教育经济思想,做面向田野、面向实践的真研究,是中国特色教育经济学发展的根本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议题的提出,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教育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己的"自律性"要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在其现实意义上是民族复兴的宏观愿景在具体学科中的回响和表达;它从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全球化·本土化"框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学术史方面植根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民族性自觉中。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研究主体以清晰的话语意识,回归中国教育学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在"话语的教化"中积累话语创新的力量。作为一个由自觉意识引领的、审慎的渐进性学术探究和积淀,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需警惕本土意识的"绝对化"、教育学建设的"去学科化"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空心化"。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话语体系 价值证成 通达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炜
构建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坚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准确把握和遵循不同类型学科划分的逻辑和价值取向,结合高等教育实际不断拓展研究内容,完善问题导向和多学科研究范式,科学界定学科边界,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客观开展中美教育学研究生比较,凸显中国特色,打造高等教育学的中国式研究范式、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郭玉婷
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深受时代特征影响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结果,也是历时性与共时性互动的产物。在时代特征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视角阐明了其中的复杂性,提出了重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包括辩证处理知识体系的时代性与超前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工具性与思想性、模仿性与自主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学 时代特征 知识体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董标
2015年9月19—20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36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教育学的传统与变革"。围绕会议主题,与会者对教育学传统、教育学变革、教育学家个人与群体、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实践、教育学的名与实等五个论题进行了深入对话、广泛探讨。一、教育学传统的坚守与超越与会者意识到,我们不应忘却或旁置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正>5月25日,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讨会暨《中国经济学概论》出版座谈会在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举行。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洪银兴,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刘伟,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格致出版社社长范蔚文,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孙乐强共同为新书揭幕。刘伟等专家学者作研讨会主题发言。会议由南京大学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范从来主持。洪银兴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中国经济学概论》出版的有关情况。他表示,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问题导向,现实中的问题很多,作为导向的问题只能是“国之大者”。中国经济学回答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他指出,经济学从产生起就是研究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中国经济学以中国经济为对象,讲中国故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专业委员会1998年年会于1998年10月15日至20日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湖南师大教科院和《教育科学研究》编辑部共同承办。会议的主题是:学习和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通知》和江泽民同志在学习邓小平理...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明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5年年会的主题是"实证研究在教育理论刊物中的地位与作用",与会代表听取了"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解读"和"基于实证的上海教育科研"的专题报告,围绕实证研究在教育研究中的价值、类型、操作、利弊、挑战与展望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对教育理论刊物今后如何引导实证研究充分交换了意见。
关键词:
教育 实证研究 理论刊物 分会 会议综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龚明远 吴尚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为更好地促进经济学教学研究,肩负起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于2023年12月16日至17日举办第六届“中国百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论坛”暨“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来自全国200余所院校的52位校长和262位院长围绕“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主题,探讨如何守正创新地推进中国经济学理论发展、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学术支持。论坛由开幕式、首届孙尚清发展知识研究与交流奖颁奖典礼、主旨演讲、圆桌论坛、中国百所经院人才招聘会、平行分论坛和闭幕式等环节组成。我们将其中部分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综述冯生尧王本陆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于1995年11月8日在广州举行。会议由广东省教育学会《教育创新》、广东省教科所《现代教育论丛》、广州市教科所《教育导刊》3家联合承办,全国教育理论刊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庞守兴 孙元涛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连志英
[目的/意义]通过对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及其建构的理论研究,深化学界对此知识体系的认识,并推动其建构。[方法/过程]阐释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和构成,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解析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当代意义,并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探究。[结果/结论 ]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是基于特定的逻辑基础和方法论,围绕本学科的元问题,扎根本土实践开展研究所形成的知识系列,它包括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的知识。建构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中国档案学人的学科自觉及理论建构在新时代的延续和深化,也是中国档案学人打破西方档案学中心主义、建构档案天下大同的学科使命。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需做到本土化和国际化。
关键词:
档案学 自主知识体系 本土化 国际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