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87)
- 2023(12696)
- 2022(10261)
- 2021(9530)
- 2020(7436)
- 2019(16978)
- 2018(16955)
- 2017(29923)
- 2016(17572)
- 2015(19701)
- 2014(20081)
- 2013(18867)
- 2012(17159)
- 2011(15676)
- 2010(15969)
- 2009(14439)
- 2008(14099)
- 2007(13294)
- 2006(11748)
- 2005(10568)
- 学科
- 济(55243)
- 经济(55157)
- 管理(47916)
- 业(39713)
- 企(32651)
- 企业(32651)
- 中国(22915)
- 教育(22476)
- 方法(20082)
- 农(18905)
- 财(17114)
- 数学(17057)
- 制(17033)
- 数学方法(16743)
- 业经(15069)
- 学(14109)
- 理论(13977)
- 体(12417)
- 地方(12113)
- 农业(11986)
- 银(11109)
- 银行(11073)
- 行(10647)
- 融(10265)
- 金融(10258)
- 环境(10163)
- 教学(10102)
- 发(9987)
- 技术(9960)
- 务(9459)
- 机构
- 大学(236114)
- 学院(233918)
- 济(84187)
- 研究(83205)
- 经济(81861)
- 管理(79852)
- 理学(67442)
- 理学院(66560)
- 管理学(65190)
- 管理学院(64718)
- 中国(58268)
- 京(51537)
- 科学(49232)
- 财(43820)
- 所(41044)
- 范(40353)
- 师范(39987)
- 江(39157)
- 农(38919)
- 中心(37818)
- 研究所(36929)
- 教育(36418)
- 业大(33915)
- 财经(33085)
- 北京(32876)
- 师范大学(32275)
- 技术(30840)
- 院(30444)
- 农业(30295)
- 州(30218)
- 基金
- 项目(153095)
- 科学(120974)
- 研究(120686)
- 基金(105590)
- 家(91346)
- 国家(90359)
- 科学基金(76352)
- 社会(74038)
- 社会科(69722)
- 社会科学(69702)
- 教育(63475)
- 省(63122)
- 基金项目(54478)
- 划(54326)
- 编号(51898)
- 成果(45973)
- 自然(45958)
- 自然科(44819)
- 自然科学(44805)
- 自然科学基金(44005)
- 资助(41867)
- 课题(40547)
- 重点(36233)
- 部(35052)
- 发(34293)
- 年(33736)
- 制(33641)
- 创(32427)
- 性(31481)
- 项目编号(31247)
- 期刊
- 济(99847)
- 经济(99847)
- 研究(79765)
- 中国(64569)
- 教育(63374)
- 学报(37190)
- 农(36988)
- 财(35239)
- 科学(31935)
- 管理(30544)
- 大学(29972)
- 学学(26508)
- 技术(25032)
- 农业(24838)
- 融(22248)
- 金融(22248)
- 职业(17577)
- 业经(16830)
- 财经(16775)
- 经济研究(15083)
- 经(14512)
- 问题(12378)
- 坛(12251)
- 论坛(12251)
- 业(12080)
- 版(11905)
- 图书(11859)
- 技术教育(11407)
- 职业技术(11407)
- 职业技术教育(11407)
共检索到3739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 何莉
教育与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高度相关。迈向新发展阶段,教育强国建设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教育均等化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有效途径显著助力实现以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为内涵的共同富裕。研究发现,不断提高教育强国建设助推共同富裕效能,必须有效消解城乡劳动要素水平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教育实践的全面性和资源分配的均等性不足,以及教育益贫式增长效应有待增强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由此,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坚持教育事业人民主体性原则;强化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公平制度;深化教育结对帮扶机制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终完胜教育强国建设,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儒 何莉
教育与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高度相关的。迈向新发展阶段,教育强国建设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促进教育均等化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有效途径显著助力实现以全民富裕、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渐进富裕为内涵的共同富裕。研究发现,不断提高教育强国建设助推共同富裕效能,必须有效消解城乡劳动要素水平和不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教育实践的全面性和资源分配的均等性不足,以及教育益贫式增长效应有待增强等一系列制约因素。由此,研究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资源配置机制;坚持教育事业人民主体性原则;强化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公平制度;深化教育结对帮扶机制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最终完胜教育强国建设,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赖德胜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3)。这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指明了新的路径,也为教育强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把“蛋糕”做得更大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这要求有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做基础,人均收入要达到较高水平,实现更加富裕。通俗地说,就是要把“蛋糕”做得更大。
关键词:
教育强国 共同富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晓雪 孙迎光
劳动正义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深刻阐释劳动正义的内涵,把握劳动正义与共同富裕的关系,探索以劳动正义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途径,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价值支撑与实践遵循。从主体维度、实践维度和历史维度三个层面对劳动正义的要义特征进行阐释,指出劳动正义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向,以共建共享为根本原则,以渐进发展为基本方法。劳动正义契合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核,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价值基石、实践保障和内在动力,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新征程上,要以彰显人民中心地位凝聚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以建构和谐劳动关系夯实共同富裕的实践根基,以辩证扬弃资本逻辑推动共同富裕的实质进展。
关键词:
劳动正义 共同富裕 人民至上 资本逻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一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围绕实现共同富裕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内涵之一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规定了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标内容,创新性回答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有何重要地位”“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应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有哪些实践路径”等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之一,蕴含了丰富重要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政策价值,加速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于海峰 葛立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税收在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党的二十大以后,税收还要进一步加大调节力度,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关键词:
税收调节 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白暴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1])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指明了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们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丽 杨小微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引擎。在助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教育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使人的能力和精神发生积极变化,让人以更高的生产力和更好的精神面貌参与到社会生产中,从而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好的教育才能够助推共同富裕,好的教育是以人为本、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然而,教育在助推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受限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教育文化再生产功能及个体家庭资本的多寡。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在于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教育助推共同富裕提供更多保障;加强家校社协同,为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处境不利者提升社会资本;提升人的现代性,以精神富裕带动物质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好的教育 可行能力 限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钞小静 任保平
新发展阶段下的共同富裕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重要载体,面向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一种状态。从共同富裕理论内涵的演进逻辑来看,整个社会富裕程度的不断提高是共同富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而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才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应当立足于发展成果共享的理念去构建共同富裕的测度体系。对新发展阶段下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测度可以从收入与财产、发展能力和民生福祉三个维度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五级分类法对各个基础指标实现共同富裕的程度做出初步判断,采用“横纵向拉开档次法—BP神经网络分析法”的复合方法对共同富裕指数进行合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党中央在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上赋予江苏重大使命,明确了“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和“强富美高”的实践指引。江苏省要努力创造更多率先、示范的实践成果,更加积极主动地应对前进过程中的风险挑战,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中,聚力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率先探索建设共同富裕的省域样本。在2023年召开的《第二十五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论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会议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爱蓓研究员交流了江苏在率先建设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上走在前列的具体做法。本刊将陈爱蓓的发言以专题形式刊发,以飨读者。
关键词:
江苏省 共同富裕 社科院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马颐中 黄芮 方友熙
共同富裕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建立的基础是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已经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时代,但是社会发展还十分不平衡,当前,可以通过数字经济手段实现生产力进一步提升,增加社会财富。数字经济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具有四大效应,它能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助推中国式共同富裕分配机制建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牛坤在 许恒周 鲁艺
农民农村发展落后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短板。宅基地是农民的重要资产,宅基地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农民利益与农村社会稳定。但宅基地制度改革仍然处于探索的初级阶段,充分发挥制度潜能以助推共同富裕的机理与实现路径还不明晰。因此,以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抓手,解构宅基地制度改革助推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呼应了中国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需求与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现实导向。研究发现,(1)以宅基地“三权分置”为基础和核心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旨在通过放松产权管制,赋予城乡居民均等的财产化权利与发展机会,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与共同富裕具有内在统一性。(2)利用“环境—努力”二元因素机会不平等理论分析内在机理发现,宅基地制度改革不仅直接改善制度环境、村庄环境等机会不平等,还间接促进农民生计转型,从而助推共同富裕。(3)宅基地制度改革通过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农民生计转型,推动共同富裕。未来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借鉴宅基地改革中“三权分置”的实践经验,是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淑娟 谢文武 黄镇
乡村旅游发展可以激发绿色产业创新潜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效实施,助力全民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是我国现代化社会发展的特征体现。进一步激活乡村旅游,是促进我国旅游业经济高效率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目标、推动共同富裕的主要方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蛋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激励人们前来消费,提升乡村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共同富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很多乡村地区都已经着手大力发展旅游业,但还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共同富裕的机制与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共同富裕 农民收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焦玉洁 曹佳佳 郑德峥
共同富裕的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早有体现,毛泽东、邓小平对共同富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阐述,新时代我国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结合了当前国情与国际形势。当前我们所奋斗的“共同富裕”是覆盖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逐步奋斗推进的共同富裕、是涵盖全面发展的共同富裕、是两类根本属性的共同富裕、是均衡而不相等的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资本无序扩张的问题、提高社会各类群体的经济活动参与率、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乡村集体经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内涵 实践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旭 张波
农业强国建设是弥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农业强国建设面临农业科技和装备与农业强国建设不匹配、农业产业体系不适应农业强国建设要求、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难以有效支撑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建设的制度支持体系短板突出等困境。在共同富裕目标指引下,可以通过以下路径提升农业强国建设质效:增强农业科技和装备韧性,为农业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构建健全协调的产业体系,确保农业强国建设平稳推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强国;完善农业制度支持体系,为农业强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共同富裕目标 农业强国建设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