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27)
2023(11593)
2022(9688)
2021(9253)
2020(7618)
2019(17380)
2018(17551)
2017(32384)
2016(18674)
2015(20805)
2014(20464)
2013(19747)
2012(18435)
2011(16957)
2010(17744)
2009(16836)
2008(16208)
2007(15114)
2006(14035)
2005(13034)
作者
(50135)
(41924)
(41838)
(40282)
(26377)
(20209)
(19017)
(16239)
(16153)
(15371)
(14254)
(13908)
(13350)
(13192)
(12977)
(12891)
(12659)
(12126)
(12081)
(12049)
(10983)
(10553)
(10224)
(9849)
(9765)
(9535)
(9456)
(9284)
(8678)
(8447)
学科
(70070)
经济(69997)
(50511)
(46950)
管理(37978)
农业(33554)
中国(28322)
(24322)
企业(24322)
方法(22219)
教育(21840)
业经(20370)
数学(19628)
数学方法(19337)
(17544)
地方(17064)
(15201)
(14662)
(14456)
(13863)
贸易(13848)
(13490)
(12771)
银行(12753)
农业经济(12568)
(12381)
理论(12244)
发展(12209)
(12086)
(11718)
机构
学院(253124)
大学(252041)
(100740)
经济(98365)
研究(92408)
管理(87631)
理学(73828)
理学院(72937)
管理学(71525)
管理学院(71030)
中国(68856)
(58786)
(55590)
科学(53217)
(47633)
(47216)
农业(44622)
(43641)
师范(43368)
中心(42737)
(42674)
研究所(42125)
业大(40063)
财经(36159)
北京(36079)
教育(35682)
师范大学(34570)
(33748)
(32575)
(31957)
基金
项目(154677)
研究(125154)
科学(121179)
基金(106463)
(91427)
国家(90371)
社会(76974)
科学基金(75157)
社会科(72106)
社会科学(72092)
(62917)
教育(62644)
编号(56175)
基金项目(55017)
(53358)
成果(49009)
自然(43365)
资助(42730)
自然科(42281)
自然科学(42268)
自然科学基金(41454)
课题(41028)
(36960)
(35890)
重点(35678)
(34699)
(33515)
(33323)
(31768)
规划(31100)
期刊
(125543)
经济(125543)
研究(88848)
中国(67411)
(63667)
教育(59125)
农业(43008)
学报(37651)
科学(34812)
(33830)
大学(30632)
(29125)
金融(29125)
管理(29093)
学学(27168)
业经(26623)
技术(24096)
(20259)
问题(18010)
经济研究(17716)
财经(17574)
农村(15503)
(15503)
农业经济(15424)
(15265)
职业(15233)
(14102)
图书(13118)
世界(13058)
(12962)
共检索到4165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方卫  张锦华  
文章考察了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区域之间平等和区域内平等问题,发现我国农村的教育平等呈现明显的地区分化特征,东、中、西部内部各省份教育的平等程度大体相同,地区之间则有明显的差别且差别程度呈逐步扩大趋势,这种教育分布的地区分化是由社会经济的地区分化引起的,同时地区教育差距的扩大将可能伴随着社会经济差距的扩大而扩大,东、中、西部各省份区域内的教育不平等则呈现不同特征,需要不同的解决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冬平  白菊红  
本文在对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差异性量化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这种差异形成的  原因以及经济增长、农民收入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之间的数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  不同收入地区间和低收入地区内部文盲半文盲差异较大 ,高中以上教育水平差异次之 ;高  收入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增加 1 0 0 0元 ,受教育水平可提高 0 .32年 ,低收入地区可提高   0 .6 8年 ;私人教育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弹性是非线性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马学阳  
利用原国家计生委开展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我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基本特征和受教育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规模庞大,近半数为省内流动,86.5%来自农村,其在城市流入地生活的平均时间为4年;在学前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入幼儿园的状况不容乐观,入幼儿园的比例约为70%,其中就读公立幼儿园的比例不到25%;在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不在学的比例高达10%;在高中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学的比例约为80%,存在"早离校、早就业"的现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逸先  崔玉平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曾五一  李海涛  
本文在分析区域教育不平等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测度区域教育平等的指标体系。通过对单个指标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比较,以及对区域间教育平等状况进行综合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改善地区教育不平等情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昉  王美艳  
本文借鉴反设事实法的分析框架,重新考察了以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判断为逻辑起点的一系列有关"三农"的问题。通过细致的数据解析,本文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农村已经不存在大规模和高比例的剩余劳动力。在澄清了这一事实之后,本文质疑了关于农业技术变迁方向、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传统认识,提出了对于这些问题进行重新研究的必要性,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以便为相关内容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个新起点。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桂新  
随着各国经济国际化的进展,继国际商品、资本、信息流,国际“人(劳动力)流”的兴起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日本作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已成为当今国际人流的重要集聚中心之一。中日两国一依带水、同属东亚文化圈,但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形成了很大的水平差异。自中国大陆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由中国大陆迁向日本的人口流,已成为日本入迁国际人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日本外国人登录统计,1993年底,在日中国人登录人数已达21万,约占外国人登录人数的16%,居在日外国人的第二位。这些入迁日本的中国人——即在日中国人,虽然迁日目的各不相同,但作为劳动力人口绝大部分都要打工赚钱,就业谋生。这是当今国际人流的重要特征,也是其所以产生、得以持续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问泽霞  张晓辛  牛利民  
利用CHNS(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2006年的微观数据,通过对"基尼"系数的地区和收入来源分解分析和比较了我国九省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结果表明省际间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大于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农村收入不平等程度与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相关性不强。家庭工资收入对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具有较大的贡献,且其具有不平等促增的作用,家庭务农收入对省内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具有不平等促减的作用,家庭补助收入加大了省内和省际间的农村家庭收入不平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志刚   赵小松   刘静  
中国东北地区先行出现人口负增长,劳动力跨省迁出规模较大,而另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跨省迁移却很少,这无法简单地用劳动力迁移规律解释。本文同时考虑迁移的货币效用和非货币效用目标,拓展了托达罗模型,构建了一个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的决策分析框架,从区域间文化差异与就业平等性差异视角解释上述现象,并基于全国人口普查长表数据,利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两两配对构建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同时追求非货币效用的假设能有效解释经济欠发达地区跨省迁移少的现象;(2)就业平等性对农村劳动力跨省迁移的重要影响能有效解释东北等地区劳动力大量外迁现象,它不仅影响劳动力工资水平、就业概率、岗位选择与晋升,也影响其迁移的非货币效用;(3)在控制经济水平和就业市场容量等因素后,以平等就业环境测度的区域就业平等性差异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从就业平等性低的省份迁往就业平等性高的省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阳欢  李峰  
农民收入增长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农民的素质是影响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江西省农村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结构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阳欢  李峰  
以江西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农民收入的高低与其受教育年限明显相关,即其受教育年限越高收入越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对其收入结构也具有明显影响。为此,农村地区要通过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及对农民开展各种培训等形式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的受教育年限,提升其人力资本进而提高收入水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鸿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教育为立国之本,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儿童的受教育状况更是关系到若干年后社会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现代化事业能否继续进行。因此,研究分析我国儿童受教育状况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主要根据1983年全国儿童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国儿童受教育状况作一初步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漆世兰  杨锦秀  石川  
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中国农村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大规模的转移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诸如土地利用率低、农业新技术推广受阻、农业从业劳动力不足及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本文基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发展负面效应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可卿  廖琳  
作为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受教育权应当完全平等。现实教育领域存在的基于优长、阶层、民族、地域等的差别对待,大多是出于历史和现实利益考量的折衷、过渡之举,不具有长久的制度正义性。受教育权平等在形式上依赖于法律条文的规定,在实质上则受制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要改善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状况,应重在对权利的经济背景进行合理调剂,而不是改变权利和机会平等的法定规则本身。在经济基础和教育资源趋于均衡的条件下,各种差别对待措施应当逐步弱化并最终取消,从而使受教育权平等在形式上和实质上得以统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