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2)
2023(1862)
2022(1419)
2021(1594)
2020(1110)
2019(2771)
2018(2904)
2017(3522)
2016(3225)
2015(3730)
2014(3965)
2013(3029)
2012(2795)
2011(2697)
2010(2926)
2009(2272)
2008(2139)
2007(2051)
2006(1924)
2005(1826)
作者
(5788)
(4705)
(4654)
(4617)
(2976)
(2333)
(2290)
(2063)
(1842)
(1784)
(1696)
(1672)
(1656)
(1517)
(1470)
(1467)
(1448)
(1447)
(1447)
(1447)
(1369)
(1310)
(1266)
(1154)
(1127)
(1099)
(1074)
(1071)
(1054)
(1022)
学科
教育(18013)
中国(7964)
教学(5187)
理论(5020)
(3141)
(3118)
改革(3088)
(3008)
发展(2989)
高等(2969)
思想(2967)
(2867)
政治(2828)
教育改革(2758)
研究(2751)
思想政治(2728)
政治教育(2728)
治教(2728)
德育(2708)
学校(2420)
学法(2288)
教学法(2288)
教育学(2189)
(2183)
计算(2155)
算机(2152)
计算机(2152)
机化(2135)
计算机化(2135)
学理(2042)
机构
大学(36046)
学院(31190)
教育(24558)
(16110)
师范(16088)
研究(15074)
师范大学(13593)
职业(9775)
(9649)
教育学(9585)
技术(8272)
科学(8015)
北京(7165)
(7162)
教育学院(7018)
职业技术(6675)
研究所(6563)
(6415)
技术学院(5502)
(5473)
中心(5389)
教育科(5058)
教育科学(5022)
(4800)
管理(4670)
研究院(4577)
京师(4284)
中国(4014)
理学(3856)
(3777)
基金
研究(20650)
教育(18987)
项目(17084)
科学(14943)
成果(12324)
课题(11765)
编号(11527)
(10569)
社会(9849)
(9343)
社会科(8972)
社会科学(8971)
基金(8294)
(8236)
规划(8121)
(7544)
年度(7001)
研究成果(6941)
项目编号(6695)
(6283)
(6186)
(6029)
(6002)
阶段(5987)
国家(5957)
(5774)
(5766)
教育部(5709)
重点(5598)
阶段性(5513)
期刊
教育(42559)
研究(21036)
中国(17072)
职业(10208)
技术(7111)
技术教育(6679)
职业技术(6679)
职业技术教育(6679)
高等(4722)
成人(4552)
成人教育(4552)
高等教育(4206)
(3862)
论坛(3862)
(3826)
经济(3826)
职教(3489)
(3426)
大学(3352)
发展(3319)
(3319)
比较(3209)
教研(2737)
高教(2737)
学报(2658)
科学(2195)
远程(2132)
远程教育(2132)
图书(1685)
(1624)
共检索到58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楚廷在《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撰文提出,曾经,我们把教育说成是上层建筑,又曾经把教育说成是生产力。把教育说成是工具,服务的工具,为经济服务,为建设服务,为政治服务。其实,应当是经济为教育服务,政治更应当为教育服务。可是我们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凡华  陈衍  
"知识经济时代,职业教育本身就是生产力,它既直接应用于生产并产生经济效益,更是‘职业人’塑造的最佳途径。为此,我们要更新理念,积极促成社会共识与全民参与。"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本不是什么,却被说成或看成什么了;教育本是什么,却又把它看成不是什么了。教育本是(精神)劳动、(精神)生产,却不被视为劳动生产。教育本是伟大的实践,却被说成是脱离实践的。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相比,都是老资格,它与人的关系最密切,最亲近。唯有教育最有资格说教育就是教育。如果说人是万物的尺度,那么,最有资格跟着人说它是万物尺度的,是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海鸥  
当前教育的问题,在于偏离教育本体,即教育本身。故教育必须还原与更新,才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教育本身,就是教育之所是。教育是真实的人的教育,是使人尽性,唤醒和铸造人的灵魂的教育。实现教育本身,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感动、解放和提升学生的生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是"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事情本身的方式是本质直观,是超越经验意见而到达本质观念。教育学研究中的现象学却把狭隘的经验主义奉为圭臬,把现象学的研究当作经验主义、现象主义的描述,放弃了对于本质的直观,不承认"本质"或"本原"的存在,放弃了对实在之本质的思想和对观念实在的本质考察,遮蔽了在教育现象中看不到的事情,把那些只能直观的部分如观念的教育本质等实在遗忘掉,这其实是对现象学的背弃。回到教育事情本身,就是按教育之所以是的方式去看教育。教育现象学不是研究方法,而是研究理念,是本质性的研究精神。"回到教育事情本身",以教育的是其所是,是其所应是,来研究教育事情的本质,这样才能切中教育本身...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事件应当成为教育研究的主题。尽管实在主义、解释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教育研究分别指向物质、精神和变化的实在,但无法忽略"事件"在经验、观念和情境之教育研究中的涌现与价值。事件是在显现和创造运动中存在的绝对且普遍的差异、矛盾及生成,具有本体论意义。基于客观现象学,教育研究"朝向事件本身"就是拒斥事件的对象化,立足于事件本身,把其自身视作充分的、完全地显现的过程,并从中发现规定教育研究问题的条件,体现教育研究的动力、过程和特性。"朝向事件本身"的教育研究产生于具有绝对矛盾关系的"无",进行于"多元异质链接"的"事件场",表现为命名、解释、互动和超越的"介入",诞生尊重和挚爱事件的教育研究主体。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树培  
儿童背负了太多的希冀和压力,本该单纯烂漫、充满好奇与活力的儿童被成人诸多自以为是的良好期望压缩成了"微型大人"。本文从这些惯常的行为和态度入手,分析童年的独特地位,儿童的创造欲和精彩观念的意义,对儿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熏陶和养成之价值。教育只有回归儿童本身,其本质和功用才能得以体现和彰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健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人们开始越来越认同职业教育的就业取向。《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确定为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要求职业教育的办学思想要"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月芬  
一、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类伟大而艰巨的历史抉择,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次巨大转型,更是人类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自然观的一次震撼和变革。因此,教育必然成为传播、灌输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的重要途径。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是要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观念,特别是环保意识融入教育以及社会的各要素之中,内蕴于素质教育之中,使之成为学生的基础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成为现在和未来社会的一种积极意识和主导价值,成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艾默生说过,"我们是什么,我们便只能看见什么。"我们能看见什么样的孩子世界、什么样的知识趣味、什么样的教育世界,关键在于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教师、什么样的人。教师站在学生面前,你自身、你的整个姿态就是课堂影响力的源泉,你就是你的教育学。这里的"教育学"指活生生的教育的学问,一种生命的在场,是教师自身作为人的倾心投入,而不是一种理智化的教育的知识。优良教育实践展开的基础无非两个:一是蕴含人文教育旨趣的人文经典,也即"文";二是受过良好人文教育
关键词: 教育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张爽  
学校发展不只意味着作为一个组织的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必须以"学校"这一类组织的性质与目标的实现为前提与旨趣。目前学校发展中出现了"发展"与"目的"的分离、"好学校"与"好教育"的分离。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专业精神与教育精神的重建,如此,教师才能不仅成为学校发展与变革的代理人,更是学校变革的自觉发起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齐承水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时代化表达,其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新质生产力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在坚持污染防治优先基础上深度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新质生产力以现代绿色技术的融合协作、生产力结构要素的创新联动为基础,在绿色生产关系培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以及国际交往合作的拓展中,推动了绿色技术的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发展清洁能源,不断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注重资源的循环集约利用,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推动经济社会的低碳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在打造高效生态产业群,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挥政府、企业与社会各方的合力以及绿色产业法规的完善等方面,积极推动构建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为人们绿色消费方式的转变、主体绿色生活空间的拓展以及高品质生活的实现等提供了新动能,从而为人们构建绿色生活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中正  吴燕萍  
"青浦实验"作为一项教育改革,历经了30年的风雨,其间大致走过了生根、发芽、拓展、创新的历程。今年10月底,上海市教育学会和青浦区人民政府将举办"青浦实验30年纪念活动",总结"青浦实验"的经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