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00)
2023(16731)
2022(14515)
2021(13554)
2020(11271)
2019(26176)
2018(26149)
2017(49674)
2016(27392)
2015(30981)
2014(31176)
2013(30099)
2012(27688)
2011(24965)
2010(25153)
2009(22690)
2008(21557)
2007(18707)
2006(16565)
2005(14491)
作者
(75359)
(62845)
(62495)
(59591)
(40041)
(30071)
(28604)
(24702)
(24043)
(22236)
(21322)
(21110)
(19887)
(19850)
(19580)
(19153)
(18659)
(18524)
(18008)
(17959)
(15745)
(15370)
(14960)
(14536)
(14088)
(13952)
(13831)
(13812)
(12617)
(12265)
学科
(120295)
经济(120168)
管理(73434)
(68027)
(56123)
企业(56123)
方法(52482)
数学(45828)
数学方法(45166)
中国(31687)
(27279)
(26795)
(26184)
地方(25284)
业经(23669)
教育(23078)
理论(20844)
(19244)
贸易(19234)
农业(18748)
(18634)
(17548)
(17537)
技术(16860)
环境(16712)
(16543)
财务(16471)
财务管理(16433)
(16268)
金融(16265)
机构
大学(385557)
学院(379990)
(156078)
经济(152788)
管理(147343)
研究(129733)
理学(128209)
理学院(126769)
管理学(124350)
管理学院(123651)
中国(91451)
(81978)
科学(77686)
(69121)
(63920)
研究所(58390)
中心(57754)
(56954)
师范(56513)
财经(56098)
(54736)
(54670)
业大(53548)
北京(52141)
(51143)
经济学(47904)
(47129)
师范大学(46291)
(44038)
经济学院(42973)
基金
项目(258829)
科学(205274)
研究(194022)
基金(186982)
(161550)
国家(160169)
科学基金(138188)
社会(122062)
社会科(115607)
社会科学(115577)
(100381)
基金项目(98221)
教育(94689)
自然(88550)
自然科(86511)
自然科学(86492)
(85943)
自然科学基金(84905)
编号(79991)
资助(77950)
成果(66364)
(59042)
重点(58551)
课题(56686)
(55815)
(53466)
教育部(51586)
创新(49725)
国家社会(49634)
大学(49565)
期刊
(168247)
经济(168247)
研究(120420)
中国(72718)
教育(63527)
学报(56242)
管理(53592)
(51824)
科学(51504)
(48287)
大学(44319)
学学(40287)
技术(37548)
农业(34061)
(28994)
金融(28994)
经济研究(27943)
财经(27348)
业经(24978)
(23498)
问题(21455)
图书(20402)
技术经济(19185)
统计(18381)
理论(17462)
(17279)
(16936)
科技(16417)
世界(16125)
(16068)
共检索到560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益龙  林相立  
本文通过多变量的VAR框架分析了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回答了经济发展程度和教育发展模式的差异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之间关系的疑问。文中样本包括中低收入的中国,中高收入的巴西,以及高收入国家的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通过分析本文不仅证实了教育对各国经济的积极影响,证实了教育与产出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而且发现了一国经济的发展程度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正的非线性相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小婷  崔玉平  
文章通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两种方法来估算江苏省近20年教育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作多角度比较和分析,基于后者计量结果可以一定程度上估算出教育外部效益,比前者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客观现实,更加科学合理。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宋华明  郭小贤  
通过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硬计算和软计算方法在研究中的应用,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和优缺点。本文认为硬计算方法得益于其较强的原生性和理论支撑,应用相对成熟,不足是方法本身过于模式化,难以适应高度非线性以及庞大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系统,系统性不强;软计算方法比前者具有更好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但尚在完善阶段,其步骤繁琐,操作复杂。基于此,本文主要关注两种方法的研究现状、方法原理等,剖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和优缺点,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胡小平  尹志超  
影响农产品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是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和非价格因素,农产品市场价格主要受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的影响,非价格因素主要表现为产品差异。由于农产品自身的特性,其流通费用较一般产品更高。实证分析表明,农产品的流通费用在农产品的最终价格中占据较大比重。因此,流通费用是决定农产品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骁  徐浪  
本文在对各种教育贡献率测算方法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 ,对其中不足的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通过实证分析揭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并对东、西部之间及地区之间教育贡献率的差异作出比较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开洪  
文章采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的模型,对1996~2006年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应不断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加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建立多元的投资体系。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广众  陈平  
本文就国内现有研究未能解决的金融中介发展水平的合理度量问题、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问题、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问题进行了分析。利用我国1952~1999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我们对多个三变量VAR系统的研究说明:经济增长与金融中介规模指标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因果关系,而与金融中介效率指标之间则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金融中介规模的扩大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投资规模的增长;而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与国有、非国有工业的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单方程和会计恒等式没有考虑到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直接的拉动作用 ,而且还会通过对消费、投资、净出口的促进作用间接地拉动经济增长。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采用联立方程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 ,我国政府在 2 0世纪 90年代实行的财政政策取得明显效果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张平  郑海莎  
本文分析归纳了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研究的发展进程。在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与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生产函数计量估计方法、增长核算方法和基于信息技术的增长核算方法这三种主流测度方法,概述了其计算原理、计算公式和适应性,并指出测度方法需要进行新的探索的必要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俊杰  张国防  
文章通过梳理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和探索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原因,发现人口因素既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我国目前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增长因素贡献比较中,资本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不断挤压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而与人口因素相关的劳动、人力资本和抚养比的贡献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随着资本深化,资本效率降低,多项人口因素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唯有人力资本呈上升趋势。在当前经济下行逆境中,人口因素中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本增长缓慢和配置不当,以及劳动生产率提升放缓等都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症结。未来我国经济必须以内生动力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实现发展模式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变,而关键在于构建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发展模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薛村  陆江源  张铭慎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导向,国内国际循环对经济发展具有怎样的推动作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重要的理论问题。利用增加值分解方法,以经济与发展合作组织(OECD)国际投入产出表数据(1995—2018年)为主,综合2000—2014年全球投入产出数据(WIOD)、亚洲发展银行(ADB)2008—2020年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和WIOD历史投入产出数据(1965—2000年),对国内国际循环创造的增加值进行分解,并进一步研究内外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主要结论有三点:一是1965—2020年,中国GDP国内循环比例经历了U型变化,从改革开放前的95%以上逐渐下降至全球金融危机前的72%左右,近年来又稳步提升至85%。二是1996—2001年,国内、国际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1.4%和18.6%,2002—2008年,两者变化为69.6%和30.4%,2010—2018年进一步变化为88.0%和12.0%。近年来国内循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三是在后工业化大国中,美国国内循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最强,使得中长期经济增长的绩效明显优于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其他发达经济体,人力资本积累服务、房地产、金融业、信息技术服务等国内循环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米靖  
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评判一个国家职业教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用方面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出发,梳理了近几年学者们对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出、组成因素、计算方法和相关问题的思考,旨在把这一论题的研究进展和思路条理、清晰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永远  刘智勇  
本文运用Panel Data模型,对中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计量分析,发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由高到低呈梯次分布。因此,我们提出了中国应进一步“因地制宜”发展高等教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焦青霞  
笔者利用我国1981年~2010年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对中国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教育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时变的长期均衡关系,由于受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经费支出结构以及国际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教育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较大的变动趋势。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亚荣  张兴  
现代教育经济学认为,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表现为多方面,主要是教育培养的各级各类劳动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使经济得到增长。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个难点。许多学者都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过研究,主要方法有前苏联的劳动简化法;美国舒尔茨的教育收益率法,丹尼森的因素分析法。究其根源,其实都是生产函数法的变形。其中劳动简化法中系数的确定一般采用以劳动工资高低、教育年限长短或教育费用大小为简化依据。运用这些方法计算的结果,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都在20%—30%左右。这些方法都有模糊性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也试图对这个指标的计算进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