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
2023(1173)
2022(1098)
2021(1132)
2020(882)
2019(2114)
2018(2215)
2017(3861)
2016(2450)
2015(2715)
2014(2705)
2013(2302)
2012(2031)
2011(1920)
2010(1930)
2009(1651)
2008(1579)
2007(1432)
2006(1238)
2005(1103)
作者
(5204)
(4258)
(4217)
(4015)
(2568)
(2034)
(1985)
(1700)
(1700)
(1473)
(1460)
(1420)
(1341)
(1300)
(1299)
(1292)
(1255)
(1202)
(1190)
(1137)
(1081)
(1065)
(1040)
(993)
(981)
(959)
(939)
(912)
(900)
(891)
学科
教育(7218)
(5088)
经济(5081)
管理(3604)
中国(3132)
(2814)
教学(2626)
理论(2479)
研究(2417)
(2349)
企业(2349)
方法(2034)
(1770)
思想(1753)
政治(1744)
(1716)
思想政治(1655)
政治教育(1655)
治教(1655)
德育(1642)
数学(1630)
(1588)
贸易(1587)
数学方法(1579)
(1572)
研究生(1552)
业经(1355)
(1267)
学法(1119)
教学法(1119)
机构
大学(28355)
学院(26697)
研究(9592)
教育(8364)
管理(7786)
(7133)
(6960)
师范(6925)
经济(6875)
理学(6760)
理学院(6652)
(6410)
管理学(6406)
管理学院(6357)
师范大学(5698)
科学(5476)
中国(4834)
技术(4401)
北京(4334)
职业(4294)
(4256)
(4253)
中心(3977)
研究所(3903)
(3596)
(3565)
教育学(3422)
(3163)
业大(3093)
技术学院(2889)
基金
项目(17198)
研究(16008)
科学(13648)
教育(10653)
基金(10578)
(8676)
国家(8529)
社会(8463)
编号(8278)
社会科(7822)
社会科学(7821)
成果(7657)
(7333)
科学基金(7077)
(6857)
课题(6671)
(5951)
基金项目(5383)
项目编号(5036)
规划(4769)
重点(4424)
(4288)
资助(4251)
(4196)
研究成果(4190)
大学(4185)
(4163)
(4006)
(3963)
教育部(3910)
期刊
教育(15472)
研究(11739)
中国(8374)
(7928)
经济(7928)
技术(3301)
职业(3278)
学报(3275)
大学(2938)
科学(2802)
管理(2721)
(2494)
学学(2195)
(2194)
成人(2132)
成人教育(2132)
技术教育(1993)
职业技术(1993)
职业技术教育(1993)
(1906)
论坛(1906)
农业(1852)
图书(1819)
高等(1563)
(1547)
(1434)
研究生(1334)
学位(1328)
职教(1309)
高等教育(1273)
共检索到41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敬  苏岩  朱艺华  骆先荣  
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跨文化学习可以促进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中的文化包容与民族理解,它是学习者与学习设计者基于以"人"为核心的互联网理念与技术,围绕"需求—价值—情感"持续互动,逐渐形成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相互理解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完成文化身份的多元重构。"互联网+"跨文化学习实现路径的关键点是媒体资源、混合式深度交流、学习生成以及情感体验。以东盟来华留学生为案例进行分析可知,类质地缘文化使得东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学习的重点在"归属的需求""参与交流并获得尊重的需求"这两个层次上,关键点是在参与式媒体资源开发活动中发展混合式深度交流与情感体验。研究案例启示我们:跨文化学习是双向的,培养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在其中至关重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泽鸿  
广西是通往东盟各国的大通道,每年来广西学习的东盟留学生逐年递增。他们在桂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各种跨文化适应问题,有待去深入研究。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他们在跨文化适应三个阶段所遇的问题就东盟留学生教育管理提出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晓杰  黑嘉鑫  
做好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工作有助于推动高校国际化建设进程。近年来,来华留学生规模大幅提高,但国内高校和学者对留学生来到中国以后的跨文化学习适应状况、来华留学生教育对高校国际化进程的影响、采取何种措施促进来华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从而推动高校国际化建设进程等相关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文章以沈阳高校俄罗斯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为例,采用调查问卷与追踪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谭瑜  
中国留学生身处复杂、多变的跨文化教育情境中,其跨文化互动效果直接影响到学业成就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民族志方法对于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与实践有着重要的价值和积极作用,是提高其跨文化综合素养的关键因素。将民族志方法运用于指导和分析跨文化实践与学习,其核心在于培养民族志创作式的学习方法与反思习惯,促进中国留学生在跨文化情境中有意识地进行参与观察,习得并运用信息搜集、文化比较分析等一系列技能,并以更整体性、全局性的眼光与宽容、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具体的跨文化现象、关键性事件及其背后的意义,从而在文化学习与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知与文化身份认同的重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谭旭虎  
跨文化教育不仅能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还能增强其跨文化理解与交际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知华友华人士。目前我国的留学生跨文化教育体系存在跨文化整体设计与具体实践指导缺失、更多关注文化而不是跨文化、留学生管理的跨文化意识不足等问题。发展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教育应围绕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三个教育目标,在总体愿景与宏观设计中体现跨文化教育理念与意识,着力开发跨文化教育课程与项目,采取多元化的跨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同时发展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跨文化教育方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丽华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不断加强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跨文化教育,有助于促进我国和东盟各国的理解互信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本研究以跨文化适应论为基础,从东盟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跨文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跨文化交流活动等三方面对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留学生跨文化教育情况进行实地访谈与调查,发现留学生教育存在跨文化适应的环境支持不足、跨文化课程的地方特色不显著、跨文化活动的系统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从跨文化教育理念、跨文化教育教学、跨文化教育资源开发等三方面进行改善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杜文倩  
近年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高等教育的开放程度增强,中国的留学生数量飞速增加。来华留学生数量和层次的变化,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跨文化的视野、知识、技能,在课堂上进行跨文化的有效沟通、协调,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长荔  
跨文化背景下的今天,我国教育水平得到质的提升,为了让我国传统文化“走出去”,高校要重新规划来华留学生的管理机制,让留学生拥有更高的求学体验,促进其对中华文化产生认同感。《从特殊化到多元化:高校来华留学生事务跨文化管理研究》一书共分为六个部分,书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在管理留学生时所采用的管理机制,并将不同生源的管理制度进行对比,以此比较高校采取多种管理措施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书中第二部分以赴华留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阐明了传统管理模式的相关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婧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得到大力发展,纵观其发展历程可以肯定,来华留学生教育在助力我国教育水平国际化发展、促进我国国际交往、推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步入21世纪,在全球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国际交往日益频繁,我国国际交流需求更加旺盛,因此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作用提出更高期许,在此情境下引入跨文化理念,进一步探索来华留学生教育的优化策略是可行且必要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牛莉  
伴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和高等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充分彰显了我国教育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巨大进步。但由于文化差异不同,这也给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体制和管理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尤其是在跨文化背景下出现众多心理健康、思维方式及情感沟通等系列问题。因此,跨文化背景下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策略研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由刘继红编著、中西书局出版的《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一书,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海洋  王志勇  毕萌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来华留学生越来越多,其教育规模日益扩大,在此背景下,必须提高教育层次及质量,通过借鉴一些国外留学生先进的教育经验,找出适合来华留学生的教育方法,促进留学生教育效果的提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泽鸿  全克林  
广西与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果,随着东盟来华留学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各高校面临的留学生教育管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留学生管理模式陈旧、教育教学工作者缺乏跨文化意识、教育教学实施不完善、留学生管理水平不高等,都有待解决。留学生教育实施标准化管理能够提升我们的办学标准,使我们的留学生教育达到国际化水平,扩大广西教育在东盟各国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东盟学子来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浩  赖德胜  
利用全球46个国家的统计数据,重点考察文化因素在世界各国吸引国际留学生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文化因素是影响国际留学生流动的重要因素;一国的文化商品出口规模对其吸引国际留学生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国家之间的国际移民网络是影响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地的重要因素;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语言差异对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留学目的国的影响不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较远、语言相同的发达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地理距离较近、语言不同的发展中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发达国家的学生倾向于选择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胡炯梅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来疆留学生的文化课开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分析了现行文化课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对来疆留学生的文化课进行了分层次开设,其目的是加强中国文化教学,加快中华文化的传播。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方宝  
近十五年来,总体上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数量增长迅猛,层级分割显著;学历教育留学生数量日渐上升,但高层教育留学生持续偏少,奖学金留学生比例偏低。高等教育比较优势、教育合作政策构建、华裔的文化维系与追寻、全球留学教育发展和世界汉语热等因素共同推进了东盟来华留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务必警惕教育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陷阱",积极优化留学教育结构,同时继续扩大中国—东盟学历学位互认政策构建,并着力培育和打造若干个东盟留学集中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