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33)
2023(12221)
2022(9988)
2021(9238)
2020(7345)
2019(16653)
2018(16294)
2017(28682)
2016(17025)
2015(18720)
2014(18602)
2013(17495)
2012(16033)
2011(14704)
2010(14944)
2009(13633)
2008(13545)
2007(12136)
2006(10895)
2005(9820)
作者
(48252)
(40590)
(40551)
(38324)
(25641)
(19440)
(18177)
(15662)
(15656)
(14567)
(14023)
(13649)
(13154)
(12782)
(12736)
(12540)
(12522)
(12047)
(11825)
(11759)
(10346)
(10283)
(9730)
(9450)
(9177)
(9129)
(9097)
(9048)
(8219)
(8082)
学科
(56689)
经济(56583)
管理(46757)
(44267)
(34615)
企业(34615)
中国(22708)
方法(22487)
(21945)
教育(20081)
(19511)
数学(19497)
数学方法(19253)
业经(16047)
(15872)
农业(15351)
(15096)
理论(11872)
(11037)
贸易(11034)
(10884)
(10768)
(10566)
财务(10545)
财务管理(10521)
技术(10511)
(10194)
地方(10137)
企业财务(10008)
(9900)
机构
大学(242139)
学院(236452)
(89137)
经济(87182)
研究(85444)
管理(82178)
理学(71677)
理学院(70717)
管理学(69337)
管理学院(68878)
中国(56897)
科学(52642)
(51436)
(44970)
(43647)
(43561)
研究所(39857)
(39796)
师范(39370)
业大(37721)
(37171)
中心(36771)
农业(35343)
教育(34894)
财经(34382)
师范大学(32424)
北京(32291)
(31275)
(30539)
经济学(28352)
基金
项目(160911)
科学(128083)
研究(118676)
基金(115883)
(103034)
国家(102033)
科学基金(85682)
社会(76155)
社会科(71825)
社会科学(71809)
(63693)
教育(61587)
基金项目(61068)
(56210)
自然(54535)
自然科(53270)
自然科学(53247)
自然科学基金(52329)
编号(47962)
资助(45266)
成果(41421)
重点(38143)
(37167)
课题(36577)
(35024)
(34239)
(34192)
教育部(32283)
创新(31831)
国家社会(31381)
期刊
(97618)
经济(97618)
研究(76204)
中国(57810)
教育(53365)
学报(43274)
(42919)
科学(37969)
(34053)
大学(33590)
学学(30731)
管理(28785)
农业(28738)
技术(20419)
(18245)
金融(18245)
财经(17636)
业经(16655)
经济研究(15294)
(15147)
(13840)
(13576)
职业(13139)
问题(12908)
业大(11983)
科技(11039)
农业大学(10413)
(10206)
论坛(10206)
(9814)
共检索到3554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谭华清  周羿  赵波  魏旭  
劳动力的空间自由流动是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对中国而言,自1978年以来,近4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背后的机制是成万上亿的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部门的宏大变迁。随着中国劳动力增量的逐步下降甚至为负,如何盘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的流动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文章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S2002和CHIPS2013),从教育的外部性视角系统分析了农村地区教育程度的提高是否会促进当地农民外出就业。研究发现,平均教育程度的增加对外出就业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力。首先,农村地区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会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当地农民外出;另一方面,当地平均教育程度的提高会增强农民工社会网络对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促进作用,进而促进当地农民外出就业。因此,农村地区平均教育程度对外出就业的影响取决于当地企业的发展水平以及当地的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强弱。文章最后使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支持了上述研究发现。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农村地区的发展政策可能也要因地制宜。对当地企业发达或有潜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地区,可能提高农村教育和相关技能培训,鼓励农民回乡创业更好;而对其他地区,可以完善农村社会网络,增强乡民联系,以更好地促进农民外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程世勇  张克听  
一、引言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产业的演进,劳动力要素在产业间的配置经历着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第一产业产值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例逐渐下降;同时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不断流向第二三产业寻求优化配置,表现为一种时间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太勇  
作者指出托达罗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模式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不符;作者从城乡预期收入差异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行为方程式和动态均衡转移率问题;从而修正和发展了托达罗的劳动力流动模式;得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并不必然加剧城市失业中的结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范晓非  王千  高铁梅  
本文是在当前"用工荒"的社会背景下,利用托达罗模型,在比较优势的框架下,采用CHNS(中国健康营养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具有内生选择的转换模型表明:预期城乡收入差距是影响我国劳动力转移的最重要的因素;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预期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调查的我国农村劳动力数据存在自选择问题,因此在分析转移劳动力收入时应该考虑自选择的影响;教育是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收入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冬水  周灵灵  
完整的农地转让权是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基础。该文通过构建带有农地转让权的城乡二元经济模型,利用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农地转让权权能不足、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潜在的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多种因素以及有效解决内生性问题之后,发现农地转让权权能不足显著扩大了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而劳动力流动则具有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该文认为,劳动力转移是联系农地转让权权能不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中介机制,农地转让权权能不足通过抑制劳动力转移这一中介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因此,要缩小城乡居民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万晓萌  
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溢出视角,分析了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地理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广义空间面板模型,选择我国1990-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能够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间接影响"相邻"地区城乡居民收入,说明劳动力转移对于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在经济意义上是显著的。但是,从产业角度来说,由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吸纳劳动力相对较少,第一、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过大,造成农村劳动力不能有效转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要通过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技能、加强省际间经济合作、完善劳动力市场等措施,有效助力农村劳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金阳  周应恒  黄昊舒  
通过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区分农地产权的两种效应——生产率改进效应和劳动力转移成本降低效应,分析其对农业-非农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机制,以及最终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农地产权强化未必能促进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部门转移,但是能够带来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如果城乡的资产分配状况不改善,仅仅依靠劳动力流动,城乡收入差距难以有较大改观。分别运用RUMi C微观调研数据和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试图检验农地"大调整"和"小调整"对家庭非农劳动参与的影响以及省级层面的征地补偿费用(指代农地产权状况)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结果倾向于支持强化农地产权能够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尽管作用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寒晶  
根据刘易斯的理论模型 ,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关键是要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这要求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废除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各种限制性措施。从根本上说 ,就是要求政府进一步转换角色 ,有步骤地开放劳动力市场 ,同时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制度安排。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谭华清  黄昊  张辉  周羿  
本文使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CHIP2008)数据,将最早外出时间在1984年到1992年之间的农民工定义为早期农民工,基于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完全,我们分析了他们在城乡劳动力转移中的先驱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早期农民工越多的地区,当地的农民外出的概率也越高,即城乡劳动力转移中存在先驱效应。考虑到信息传播的质量,我们根据早期农民工的平均教育以及当地其他农民的平均教育进行分组回归,发现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先驱效应越强。本文还发现,先驱越多的地区,当地外出的农民工的行业集聚特征越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春华  
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增长、工业需求、农村发展、对外开放以及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是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推动力量。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困难、缺乏组织和社会保障。要在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率、扶持农村教育、建立就业信息系统和行业工会等方面下功夫。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叶  郭莉莉  
本文基于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引入政府干预与互联网普及两大调节变量,采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显示: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政府干预与互联网普及均可有效缓解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的负向影响,其中政府干预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立足于此,提出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持续强化互联网普及应用、深入完善城乡就业保障体系的对策,以期对畅通城乡劳动力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有所裨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彩祥  
本文利用1978-2005年的省级数据来论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实证模型中我们还考察了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影响的其他控制变量,其中尤以城市导向的财政政策为主,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导向的财政政策不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志刚  李娜  
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文献,重点评述了解释"为何城乡收入差距没有随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缩小"的各种理论观点,以及针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假说进行的经验检验。在对各种理论观点和经验检验方法进行批判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农户视角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的影响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劳动力供给形势趋紧的情况下,劳动力输出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对发生了劳动力转移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但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当前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明显大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替代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