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98)
- 2023(5514)
- 2022(4412)
- 2021(4266)
- 2020(3373)
- 2019(7749)
- 2018(7979)
- 2017(12850)
- 2016(8360)
- 2015(9557)
- 2014(10053)
- 2013(8881)
- 2012(8068)
- 2011(7425)
- 2010(7796)
- 2009(6766)
- 2008(6836)
- 2007(6567)
- 2006(5814)
- 2005(5430)
- 学科
- 教育(20187)
- 管理(19863)
- 济(19495)
- 经济(19469)
- 业(18409)
- 企(14809)
- 企业(14809)
- 中国(14391)
- 理论(9969)
- 教学(8171)
- 农(7809)
- 学(7371)
- 财(7281)
- 方法(6791)
- 业经(5803)
- 农业(5729)
- 劳(5453)
- 劳动(5436)
- 发(5219)
- 技术(5167)
- 务(4922)
- 财务(4910)
- 财务管理(4890)
- 数学(4808)
- 数学方法(4694)
- 制(4637)
- 发展(4579)
- 企业财务(4577)
- 展(4455)
- 学法(4358)
- 机构
- 大学(107789)
- 学院(105598)
- 研究(36409)
- 管理(32135)
- 济(31072)
- 经济(29946)
- 教育(28939)
- 理学(27085)
- 理学院(26608)
- 管理学(25900)
- 范(25827)
- 师范(25697)
- 管理学院(25659)
- 京(24861)
- 中国(21883)
- 科学(21174)
- 师范大学(20945)
- 江(19250)
- 所(18112)
- 职业(17255)
- 技术(17065)
- 北京(16683)
- 财(16678)
- 研究所(16010)
- 中心(15521)
- 州(15258)
- 院(13326)
- 农(12837)
- 财经(12739)
- 业大(12440)
- 基金
- 项目(61291)
- 研究(54525)
- 科学(49245)
- 基金(39265)
- 教育(34719)
- 家(32585)
- 国家(32072)
- 社会(30832)
- 社会科(28599)
- 社会科学(28594)
- 科学基金(27020)
- 编号(26442)
- 省(26183)
- 成果(24603)
- 划(23598)
- 课题(22008)
- 基金项目(19708)
- 年(19223)
- 规划(16173)
- 项目编号(15781)
- 资助(15491)
- 重点(15409)
- 自然(15389)
- 性(15160)
- 自然科(14992)
- 自然科学(14989)
- 部(14914)
- 自然科学基金(14721)
- 发(14219)
- 教育部(13711)
共检索到176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永正
教育现代化产生了“与时俱进”的劳动力价值形成方式:劳动力价值并不完全由生活资料价值决定,受教育者支出的隐含劳动形成劳动力的新价值。这就使得商品的新价值的形成过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知识化劳动力的培养过程中“隐含劳动”的支出先期凝结成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是这种知识化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中活劳动的支出当期凝结成商品的价值,这两部分活劳动的支出统一形成商品的全部新价值。商品价值形成的趋势是,商品价值的越来越大的部分在教育过程中形成。人力资本的实质就是这种隐含劳动的累积。人力资本增长就是劳动力价值增长。
关键词:
教育 劳动力价值 人力资源 人力资本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吴克明 成刚
劳动力工作流动可分为辞职和被解雇两种方式。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工作流动者辞职的可能性越大,而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工作流动者被解雇的可能性越大,另一方面,辞职者的收入增长速度高于被解雇者,所以工作流动扩大了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工作流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这意味着工作流动增强了教育的收入效应,换言之,工作流动提高了教育收益率。本文的政策含义是,进一步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尤其是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真正实行劳动聘用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邵建平 陈体标
价值论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点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 ,面对新形势我们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应有新的认识。稀缺的自然物品被利益主体强制性占有而又必须以其他商品或货币去交换 ,这是有些劳动产品含有价值 M0 的原因 ;同时 ,利用畜力、机械力与利用体力在劳动功能性、劳动的作用机理及结果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 ,价值是个状态量 ,劳动过程的实质是使商品从一个价值状态改变到另一个价值状态的过程 ,这是价值形成的实质。劳动只是改变价值状态量的原因 ,而不是决定价值的原因。商品价值的来源可归结于广义劳动的创造 ,广义劳动 (也称自然劳动 )包括人的劳动、物的劳动和自然力的劳动。
关键词:
价值 价值形成 状态量 广义劳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潘慧
劳动力市场的完善与竞争程度 ,既影响到接受教育消费者寻找工作的难易与满意程度及可能获得的收入水平 ,又影响到潜在的接受教育消费者与尚未完成教育消费者对未来教育消费的决策。本文在分析我国改革以来劳动力市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 ,发展教育消费的对策建议 :( 1)培育市场机制 ,加强市场在配置劳动力中的作用 ;( 2 )打破所有制、地区和城乡界限 ,真正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 3 )将发育劳动力市场与发展教育消费相互配合 ,理顺劳动力参与率 ,均衡劳动力市场供求
关键词:
教育消费 劳动力市场 收入 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艳 贾丹林
论劳动力成为商品与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刘艳,贾丹林劳动力能否成为商品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理论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有的学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力不能成为商品,因为马克思论述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一个历史范畴,只适应于资本主义社会.笔者认为,劳动力能否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郭丛斌 丁小浩
本文引入代际职业的流入性指数、继承性指数、流动方向和流动距离等指标,利用国家统计局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在分析中国职业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对劳动者跨越代际效应的作用。
关键词:
职业 代际效应 劳动力市场分割 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丛斌 丁小浩
对中国劳动力市场职业代际效应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中国职业代际效应所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现象较为严重,父母职业对子女职业具有非常显著的影响。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中的行业代际效应,通过引入代际行业的总流动率、结构流动率、交换流动率、代际行业的流入性指数、继承性指数等指标,对行业代际流动进行行业自身结构变化和社会系统开放性的原因分解,对比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差异,探讨教育对劳动者跨越行业代际效应的作用。经过验证得出:中国存在行业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行业的代际效应造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逐渐减弱;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其跨越行业代际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家珉 由壮举
本文认为,马克思指出了实际生活中的工资运动不同于剩余价值生产分析中工资与劳动力价值相一致的理论假定;对现实中劳动力价值及工资运动的考察与正确把握,必须在劳动力价值价格界限的理论基础上来进行。这个理论揭示了工资由身体标准和社会标准确定,劳动力价值界限的决定要素是纯生理要素与社会历史要素;这个理论的实质,就是否定了工人所需生活资料是仅为劳动者生理需要部分提供生活资料的传统看法。如果工资没有达到劳动力两个界限所要求的内容,那么工资就低于劳动力价值,它成为工人在雇佣劳动制度下进行提高工资的斗争的理论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钟德友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创造出了城乡多元主体共赢效应,所以理应以此为动力,将受益主体自发启动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和政府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创新相结合,开辟多元主体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密切合作进行制度创新的路径,突破过去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仅仅依靠受益最明显的转移农民或城市政府孤立行动其收效欠佳的局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文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有关劳动力价值测度函数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代际问题、家庭劳动以及劳动力商品的二重性这三个方面。文章在梳理这些争议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劳动力价值的影响因素及其动态调整,进而提出了构建劳动力价值测度函数的基本假设和函数公式,并运用该测度函数构造了比较劳动力价值差异、测度劳动力价值实现程度以及劳动力价值长期变动趋势的指标。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测度函数 争议 构建 应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都有劳动力价值补偿问题。劳动力价值之所以得不到足额补偿,除了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决定外,还由于将劳动力价值的生产过程只看作经济过程。实际上,劳动力的生产及其价值形成是一个社会过程,劳动力价值水平反映人的发展水平,这在工资的国民差异中就可以看到。仅从劳动力价值补偿角度,就要提出收入分配要向劳动收入倾斜。
关键词:
劳动力价值 人的发展 收入分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崇光
农户就业决策及其劳动力流动行为问题是政府部门和理论界长期关注的主要理论和现实问题,众多的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为之殚精竭虑,试图科学、客观和全面地认识,以制定和完善相关公共政策,一方面引导农村劳动力稳定地转移出来,使之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有效利用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地发展。最近,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王春超博士撰写的《中国农户就业决策与劳动力流动》便是这个研究领域的创新之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28余万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龚晓莺 王朝科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经济层面上,而应该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三农"问题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三农"问题症结在于要素性资源的单向流动。
关键词:
要素流动 三农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