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44)
- 2023(18195)
- 2022(15315)
- 2021(14423)
- 2020(11996)
- 2019(27276)
- 2018(26966)
- 2017(50341)
- 2016(28083)
- 2015(31449)
- 2014(31287)
- 2013(30334)
- 2012(27894)
- 2011(25057)
- 2010(25146)
- 2009(23161)
- 2008(22825)
- 2007(20712)
- 2006(17886)
- 2005(15477)
- 学科
- 济(110783)
- 经济(110583)
- 业(77699)
- 管理(72184)
- 企(56502)
- 企业(56502)
- 方法(52872)
- 农(51579)
- 数学(46597)
- 数学方法(46007)
- 农业(34060)
- 中国(32976)
- 业经(28625)
- 财(28464)
- 学(23707)
- 教育(22182)
- 地方(21017)
- 制(20611)
- 贸(20510)
- 贸易(20504)
- 易(19982)
- 理论(19656)
- 技术(17884)
- 务(17665)
- 财务(17597)
- 财务管理(17556)
- 企业财务(16704)
- 发(16543)
- 银(15567)
- 和(15519)
- 机构
- 学院(393814)
- 大学(393702)
- 济(153802)
- 经济(150552)
- 管理(147233)
- 研究(132335)
- 理学(128974)
- 理学院(127501)
- 管理学(124992)
- 管理学院(124266)
- 中国(95173)
- 农(84108)
- 科学(83309)
- 京(82322)
- 财(68299)
- 所(67033)
- 业大(66092)
- 农业(65412)
- 中心(62598)
- 研究所(61264)
- 江(59208)
- 范(58088)
- 师范(57447)
- 财经(55451)
- 北京(51289)
- 经(50675)
- 院(46781)
- 州(46628)
- 经济学(46584)
- 师范大学(46285)
- 基金
- 项目(270366)
- 科学(213352)
- 研究(196498)
- 基金(194681)
- 家(171458)
- 国家(169876)
- 科学基金(144868)
- 社会(124676)
- 社会科(117151)
- 社会科学(117113)
- 省(108347)
- 基金项目(103174)
- 教育(96336)
- 自然(94624)
- 自然科(92507)
- 自然科学(92479)
- 划(92077)
- 自然科学基金(90863)
- 编号(80805)
- 资助(78515)
- 成果(65529)
- 重点(61909)
- 部(60737)
- 发(58792)
- 课题(57487)
- 创(56734)
- 创新(52794)
- 科研(52533)
- 教育部(52085)
- 大学(50961)
- 期刊
- 济(164272)
- 经济(164272)
- 研究(114384)
- 农(83156)
- 中国(79803)
- 学报(67570)
- 教育(63291)
- 科学(60505)
- 农业(56344)
- 财(52732)
- 大学(52281)
- 学学(48785)
- 管理(48003)
- 技术(35839)
- 融(34325)
- 金融(34325)
- 业经(32947)
- 业(27565)
- 财经(27098)
- 经济研究(24865)
- 经(23174)
- 问题(22957)
- 版(21669)
- 统计(18619)
- 业大(18263)
- 技术经济(18057)
- 科技(18039)
- 策(17265)
- 世界(17090)
- 商业(16820)
共检索到570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彭拥军
教育水平是经典的分析社会地位和社会流动的指标,个人的教育水平与其经济社会地位互为因果。由于经济地位和自然环境等等的差异,农村人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及实现社会流动的能力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带有历史文化的印痕和乡土的特征。
关键词:
教育 农村 社会流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向伟 张天雪
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是新时代的民生重点,仅关注以经济资本为代表的客观阶层,忽视个体主观的阶层感知,将无助于从根本上促进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本文基于有正规学校教育经历的农村家庭子代,着眼教育与家庭背景因素,通过对其与阶层流动感知关系的研究发现:子代的主观阶层水平依然较低,仅有小幅度的代际正向流动,突围藩篱依然存在。教育、家庭背景对农村子代的主观阶层流动具有直接与间接双重解释效应。不同于客观阶层流动,在对子代阶层流动感知的影响中,子代及其母亲的教育程度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家庭经济水平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父母的职级和父亲的教育经历不具有显著效应。子代及其母亲的教育经历、家庭经济水平、客观阶层水平均通过子代的阶层期望对其阶层流动感知产生显著影响。基于此,在提升人力资本的同时,应注重在政府及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对农村子代阶层认知进行积极引导,助其更有效地实现主观阶层突围。
关键词:
教育 社会阶层 代际流动 农村家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庆玉
劳动力回迁是近年中国劳动力城乡迁移中越来越普遍的现象,在有关其推动因素的相关文献中子女因素仅被当成一般性的家庭禀赋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对农民工回迁的影响从未引起过专门关注,而这正是本文努力要做的事情。为了避免以相关性代替因果效应,本文充分借助子女不同受教育阶段重要性及父母可以干涉和影响子女教育的能力存在差别等特征作为识别策略的基础,利用CHIP2008中的农村人口数据信息,发现了子女教育因素对农民工回迁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尝试多种不同识别策略的方式检验了该结论对识别策略本身的敏感性。在以工具变量(Ⅳ)估计方法解决了各种识别策略下解释变量的代理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最初的结论依然没有改变。
关键词:
子女教育 农民工 回迁 工具变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中伟
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分析了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困境现状,主要体现为农民农业收入增长受阻、农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和农村环境恶化。利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和发展经济学人口转移理论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是农村人多地少和收入消费异地化导致的结果。走出困境的关键是推动农地流转、人口城镇化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其中最关键的途径是推动农地流转和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文章设计了推动农地流转的方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相关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人口、资源与环境 农村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蓓
在时代发展和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在近几年凸显。传统养老方式随着子女的外出而显示出其功能的落后性,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新的养老方式来解决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问题。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的机构养老和保险养老等方式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使养老问题得到解决,使农村老年人得到幸福的生活,我在这里对农村老龄化人口所适合的养老方式进行分析,找出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为农村老龄化人口进行正确的养老路径选择。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欢
中国人口数量红利向质量红利转变,离不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监测数据(CMDS),本文实证检验了流动经历对农村人口教育获得及其性别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具有流动经历显著改善了子女受教育情况,表现为受教育年限延长与高中入学率提高,且该效应在女性群体中更为明显,也意味着流动经历有效缩小了农村地区教育获得中的性别差距。由于农村家庭存在“男性主导”的决策模式,流动经历的教育获得与性别差异缩小效应在父亲具有流动经历的家庭中更为突出。基于上述发现,本文还考察了流动经历改善子女受教育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动经历的教育获得效应具有显著代际传承特征,有利于提高子女就业稳定性并缩小城乡教育机会差距。本文为理解教育性别差距下降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经验支撑。
关键词:
流动经历 人力资本 性别差异 城乡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裴新伟
分化与整合是社会发展的双重逻辑。进入新时代以来,西部的农民阶层分化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农村转移人口的流向,以及农民群体的异质性等方面发生了新变化。在此背景下,西部农村的社会整合面临着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失衡、农村转移人口"融城困难"且"返乡无力"、农村的经济发展缺乏内生动力,以及传统的农村社会整合力量式微等问题。需要从"东西一体"与"城乡融合"的逻辑出发,通过大力发展西部的职业教育、破除阻碍农村转移人口城市融入的制度藩篱、优化西部农村的居住布局,以及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措施,助推西部农村的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利平
基于山东省450份问卷调查资料,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状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试点进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展障碍进行了审视和总结。结果表明,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中的作为远远不够;农村人口的健康和医疗保障水平较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制度设计上存在一些缺陷,宣传力度、满意程度、收入、文化程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因素,应将他们作为今后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切入点。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医疗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卢向虎 朱淑芳 张正河
本文以托达罗城乡人口迁移经济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计量经济学经验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已显著地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长期迁移。第二,城乡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并不是导致城镇失业增加的原因,而城镇失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城乡迁移。第三,制度因素对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影响是复杂的,城乡人口迁移规模随着制度约束的减弱而逐年增加。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城乡迁移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连友 王慧斌 关海玲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人口,而人口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口结构,为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地促使人口数量以及结构的逐步合理化。文章以山西省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山西省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实证模型,系统地分析了在山西省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人口结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因子,为政府制定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的人口政策,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玮萍 李春燕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趋势给农业现代化进程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此,积极培育出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解决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针对近年来我国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经费投入、政策制定、培训体系和监管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原平
当前,我国农村的人口控制还主要依赖的是各种形式的外力强制干预,如国家政策、法令规定、行政管理、社会政洽经济措施等等。这些外在的强制性的人口约束机制在人口生育变动的新的阶段已不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控制功能,有时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智敏 唐昌海 姚延芹
本文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倾向的农村人口对职业技术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本文认为,影响农耕者需求的关键因素具体表现为培训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是否对耕作起促进作用;从业技术含量是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的关键因素;职校学习是否对职业流动起到明显的作用是影响在读学生选择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因素。以农民自主选择为基础,以劳动力市场导向为原则,重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市场需求,定位培养”新模式,应该成为今后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需求 影响因素 分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水 姜凯帆 孙永福
通过对苏北农村人口的调查,分析当前农民外流的现状,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村人口外流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家庭收入、城乡收入差异、家中有未成年学生、有老人需要赡养和国家的政策等与农民外流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口空心化 农民外流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必亮
本文通过来自一个村庄的案例分析 ,说明了农民在当代社会变迁与转型过程中是如何利用“关系”这样的非正式制度而实施其人口与劳动力的流动与迁移的。这项研究表明 ,在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中 ,像“关系”之类的传统因素往往能够起到作为功能性社会资源的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现代化发展。由此引申出的政策含义要点在于 ,在目前处于社会大变革与大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 ,我们应该将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因素结合起来考虑 ,使两者密切配合、相互补充 ,共同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
关系 非正式制度 农村人口流动 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