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41)
2023(18677)
2022(15855)
2021(15005)
2020(12511)
2019(28901)
2018(28433)
2017(52373)
2016(29371)
2015(33236)
2014(33141)
2013(32389)
2012(29758)
2011(27210)
2010(27005)
2009(24822)
2008(24434)
2007(21171)
2006(18593)
2005(16804)
作者
(84157)
(70094)
(69493)
(66142)
(44476)
(33589)
(31556)
(27363)
(26759)
(25001)
(23812)
(23768)
(22220)
(22127)
(21674)
(21638)
(21117)
(20814)
(20057)
(20042)
(17466)
(17346)
(16772)
(15869)
(15590)
(15558)
(15544)
(15497)
(14105)
(13741)
学科
(110811)
经济(110653)
管理(81259)
(75547)
(61796)
企业(61796)
方法(51261)
数学(45121)
数学方法(44691)
中国(36484)
(30998)
(30044)
(25647)
(24499)
业经(24033)
教育(23541)
(22842)
贸易(22832)
(22229)
地方(19856)
农业(19663)
理论(19259)
(18612)
财务(18542)
财务管理(18505)
(18274)
银行(18207)
技术(18011)
(17842)
金融(17839)
机构
大学(418177)
学院(409508)
(164721)
经济(161296)
管理(154650)
研究(146574)
理学(134315)
理学院(132672)
管理学(130410)
管理学院(129643)
中国(106259)
(90513)
科学(89334)
(76986)
(74099)
(69761)
研究所(67684)
中心(65063)
业大(62387)
财经(61315)
(60011)
师范(59424)
(59333)
北京(58117)
(56043)
农业(54901)
(52522)
经济学(50582)
师范大学(48896)
(47272)
基金
项目(280278)
科学(220870)
研究(205280)
基金(203461)
(179213)
国家(177687)
科学基金(150605)
社会(129913)
社会科(122977)
社会科学(122949)
(107311)
基金项目(107095)
教育(98984)
自然(97456)
自然科(95148)
自然科学(95120)
自然科学基金(93463)
(93321)
资助(83648)
编号(82797)
成果(69344)
重点(64397)
(64081)
(59710)
课题(59413)
(58228)
教育部(55322)
创新(54284)
国家社会(53643)
科研(53590)
期刊
(174929)
经济(174929)
研究(129602)
中国(87378)
学报(70030)
教育(66031)
(62516)
科学(62028)
(58283)
管理(55534)
大学(53370)
学学(49311)
农业(42871)
(35190)
金融(35190)
技术(35118)
财经(30592)
经济研究(29059)
业经(26394)
(26175)
(23089)
问题(22693)
(20241)
(19744)
图书(19594)
科技(19488)
理论(19022)
技术经济(18200)
世界(17982)
国际(17719)
共检索到613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叶晓梅  梁文艳  
文章选取2011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探究教育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根据预算约束放松说、效率提升假说和认知丰富假说分析教育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将老年人健康分为身体功能健康、认知功能健康和健康自评三个维度,教育对老年人的三项健康指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2)教育通过社会经济状况、心理状态和健康行为对老年人健康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健康行为的干预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同时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物质生活质量,以积极应对中国老龄化中的健康问题。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程令国  张晔  沈可  
教育和健康作为人力资本的最重要部分,其互补关系引起了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使用中国老年人数据,研究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教育显著提高了中国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存活率,且教育带来的健康投入效率的提高比预算约束的放松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可以通过健康行为的干预来增进人们的健康。本文进一步证实了教育对健康影响的持久性和跨国普适性,同时也发现了教育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渠道的一些有趣特点。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乾  方守林  
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的数据分析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养老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的自评健康和精神健康有显著影响,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不显著。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比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有更高的自评健康和更低的抑郁倾向。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医疗服务、社会交往和市场劳动影响老年人健康。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老年人比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老年人使用更多的医疗服务项目、有更高的社会交往次数和更少的劳动参与时间进而有更好的自评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马青山  陈铭聪  胡峰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如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利用2011~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以“健康城市”试点政策为切入点,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健康城市”试点政策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健康城市试点政策提高了老年人健康水平,政策实施后老年人自评健康水平提高、患慢性病的可能性下降、抑郁情绪得分降低、日常活动需帮助的可能性下降、医疗费用减少。异质性研究发现,健康城市试点政策对城镇老年人和低龄老年人的健康促进作用更强,在空气污染水平较低、行政等级较高、养老和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的城市健康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健康促进效应主要通过“设施适老化改造”和“服务适老化供给”等机制产生影响。据此,文章建议进一步扩大健康城市建设范围,采取差异化的建设方案,充分发挥健康城市创建对老年人健康的促进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红波  
本文基于CFPS 2016数据,运用描述分析和多项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分布特征,并从信任、帮助感知状况和互惠三个维度,探讨了认知社会资本对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的总体影响及分性别、年龄段差异。结果显示:农村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总体较差且存在自评健康不平等现象;认知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均与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显著相关,较低信任、较差帮助感知状况以及较差互惠的中老年人更可能报告不良自评健康等级;认知社会资本的影响存在性别和年龄段差异,女性主要受信任、帮助感知显著影响,而男性则受互惠影响,认知社会资本的影响集中于中年人和低龄老年人,对中高龄老年人影响不显著。由此,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促进农村居民认知社会资本的培养。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昊  李强  
利用2013和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健康资本模型"和"社会支持理论"提出研究假说,分别从情景记忆得分、精神状态得分和抑郁状况得分三个角度探析了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子女照料对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有积极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照料强度的增加而有所变化且对女性和中西部的农村失能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的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子女照料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和进行身体锻炼的机会以及提高对子女的满意度来改善其精神健康。因此,有效利用以子女为主的家庭养老资源,构建以家庭照料为基础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有助于提升农村失能老年人精神健康水平,助推"健康老龄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聂鹏   林夕力   丁兰琳  
本文基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LRS)以及2014年CHARLS生命历程调查数据,分别在Barry、Roemer和Swift三种情境下,测度老年人健康不平等和环境、努力、人口学特征因素的相对贡献,并探讨了其变化趋势和成因。结果表明:三种情境下,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的测度和分解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环境因素对健康不平等的贡献最大,环境和努力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较弱。2011—2018年老年人健康不平等程度下降,2011—2015年环境因素对适应负荷不平等的贡献度增加。出生地区、儿时的健康与营养以及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是最重要的三个环境因素。睡眠和饮酒是最重要的两个努力因素。因此,改善儿童时期环境因素、干预老年时期生活方式均能有效缩小老年人健康差距。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李月  郑冰  
老年人社会参与已成为国际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共识。以往研究多关注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却忽视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采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Logit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和验证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前提下,模型表明,老年人自评健康与社会参与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为因果关系,自评健康好的老年人比自评健康差的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的发生比高22.0%40.1%;进行社会参与的老年人比无社会参与的老年人自评健康好的发生比高16.4%25.6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杰华  李月  郑冰  
老年人社会参与已成为国际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普遍共识。以往研究多关注社会参与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却忽视了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文章采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CLHLS)数据,利用Logit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和验证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前提下,模型表明,老年人自评健康与社会参与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为因果关系,自评健康好的老年人比自评健康差的老年人进行社会参与的发生比高22.0%~40.1%;进行社会参与的老年人比无社会参与的老年人自评健康好的发生比高16.4%~25.6%;自评健康对社会参与的影响可能大于社会参与对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社会参与在基期自评健康好的样本中更可能发挥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婉芬  
劳动供给水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健康状况是决定劳动供给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3年基线调查数据,采用stata分析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OLS)和Probit模型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健康状况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健康状况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同福利保障水平下健康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在不同群体内存在差异,健康对参加城职保群体劳动供给的影响最小;对参加城乡居保群体的影响最大,健康状况的下降会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但对于没有参保的群体而言,健康状况的下降并没有显著减少其劳动供给时间。此外,性别、年龄、收入和户口等变量也会对劳动供给产生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鲍伟  
传统的家庭养老和不断完善的社会养老作为两种基本的养老保障,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怎样的影响?基于CHARLS2013年和CHAR LS2015年的数据,主要从养老提供的经济支持视角,实证考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对农村老年人身体和精神健康均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家庭养老的作用大于社会养老,两种养老保障对精神健康的作用均大于身体健康。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杰华  汪斌  
基于老龄健康理论研究最新文献,使用分层模型和CLHLS2018年数据探究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影响机理,并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农村健康老龄化。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受到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个体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农村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及累积因素;而外在环境因素中除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外,城乡发展不平衡和老龄政策也是重要形塑因素。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强农村老龄健康促进顶层设计、提升农村老年人内在能力、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来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杰华  汪斌  
基于老龄健康理论研究最新文献,使用分层模型和CLHLS2018年数据探究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影响机理,并讨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促进中国农村健康老龄化。实证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健康老龄化受到个体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个体内在因素主要包括农村老年人的流行病学因素、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及累积因素;而外在环境因素中除家庭环境和社区环境外,城乡发展不平衡和老龄政策也是重要形塑因素。研究认为,应通过加强农村老龄健康促进顶层设计、提升农村老年人内在能力、补齐农村民生短板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来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健康老龄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翔  赵昕东  
文章基于CHARLS数据库,实证研究了教育对我国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教育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能力与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尽管老年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已经下降,但教育对健康的影响结果可以启发人们从年轻人开始就加强教育,使下一代在年老时能够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第二,教育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效应均存在性别差异、城乡差异与区域差异。第三,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教育的提升对老年人的日常行为能力的影响除直接作用外,还能通过个人经济状况的中介作用得以改善;而教育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中介效应,则主要是通过日常行为习惯产生。虽然教育对躯体健康未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但是能够通过生活行为习惯产生显著的中介效应。另外,教育对老年人躯体健康与日常行为能力的中介影响还会受幸福感的调节。基于以上结论,除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提高对潜在慢性疾病的忧患意识外,政府还应加大对"空巢"老人的精神抚慰,建立健全医疗健康保障体系,增加医疗保险的参保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云亮  柳建坤  
本文使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考察了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的强度对其身体健康、精神健康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参与隔代照料对其自评身体健康存在显著的积极作用,但对精神健康没有显著影响,两种不同的效应在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处理样本选择效应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第二,隔代照料的效应存在性别、年龄、两代同住、城乡居住安排的异质性,即隔代照料对女性和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对与子女不同住的老人和小于70岁的老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积极影响;第三,子女的情感支持、老年人的社区参与和人际互动是隔代照料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作用机制,上述机制在精神健康的路径中没有得到验证。本文从照料补贴、社区建设等角度提出改善老年群体健康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