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6)
- 2023(15242)
- 2022(12649)
- 2021(11937)
- 2020(9709)
- 2019(22686)
- 2018(22228)
- 2017(40590)
- 2016(23071)
- 2015(26060)
- 2014(25899)
- 2013(25410)
- 2012(23782)
- 2011(21716)
- 2010(21814)
- 2009(20101)
- 2008(20008)
- 2007(18199)
- 2006(15979)
- 2005(14234)
- 学科
- 济(95525)
- 经济(95435)
- 业(59672)
- 管理(51970)
- 农(51273)
- 方法(39463)
- 企(36503)
- 企业(36503)
- 数学(35913)
- 数学方法(35635)
- 农业(33901)
- 中国(31744)
- 业经(23649)
- 财(23207)
- 教育(20758)
- 学(20524)
- 贸(20155)
- 贸易(20149)
- 易(19694)
- 地方(19617)
- 制(18039)
- 发(16335)
- 银(14143)
- 银行(14090)
- 技术(13669)
- 行(13526)
- 发展(13452)
- 环境(13372)
- 展(13330)
- 融(13314)
- 机构
- 大学(331623)
- 学院(329872)
- 济(138164)
- 经济(135567)
- 研究(122913)
- 管理(116600)
- 理学(101427)
- 理学院(100124)
- 管理学(98396)
- 管理学院(97773)
- 中国(88443)
- 农(78549)
- 科学(75655)
- 京(70934)
- 所(63758)
- 农业(61158)
- 财(58833)
- 研究所(58507)
- 业大(56637)
- 中心(55229)
- 范(50910)
- 师范(50412)
- 江(49142)
- 财经(47334)
- 北京(45234)
- 经济学(43392)
- 经(43354)
- 院(42481)
- 师范大学(40865)
- 经济学院(39531)
- 基金
- 项目(221303)
- 科学(173900)
- 研究(162565)
- 基金(159466)
- 家(141655)
- 国家(140315)
- 科学基金(116869)
- 社会(103889)
- 社会科(97959)
- 社会科学(97930)
- 省(86448)
- 基金项目(84249)
- 教育(78596)
- 划(74939)
- 自然(73584)
- 自然科(71860)
- 自然科学(71831)
- 自然科学基金(70602)
- 编号(66221)
- 资助(63584)
- 成果(54936)
- 重点(51529)
- 部(51130)
- 发(50486)
- 课题(47770)
- 创(46115)
- 国家社会(43494)
- 教育部(43281)
- 创新(43017)
- 农(42601)
- 期刊
- 济(152424)
- 经济(152424)
- 研究(102856)
- 农(80219)
- 中国(71083)
- 学报(59435)
- 教育(54874)
- 农业(54536)
- 科学(52442)
- 大学(45144)
- 财(42825)
- 学学(41981)
- 管理(35668)
- 融(30060)
- 金融(30060)
- 业经(29715)
- 技术(27172)
- 业(26925)
- 经济研究(24008)
- 财经(23283)
- 问题(21780)
- 经(20113)
- 版(18966)
- 世界(18087)
- 贸(17102)
- 业大(16191)
- 技术经济(15490)
- 农业经济(15261)
- 农村(15228)
- 村(15228)
共检索到493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姮 汪三贵
本文对1994—2004年中国分区域农村各文化层次劳动力占全体劳动力比重对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论表明,总体上看,具有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均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影响较大,从小学到大学依次递增。东西部农村不同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系数存在差异,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及其对人均纯收入的影响整体上低于东部地区。
关键词:
区域差距 教育 结构变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温娇秀 王延军
按照收入来源对农村地区收入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来自农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而农村工资性收入差异又主要与农村教育差距相关。通过构造内生收入函数模型,笔者实证研究了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动态影响。结果发现,农村教育差距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农村教育差距每上升1%,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将扩大4.5196%,并且农村教育差距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
关键词:
农村收入差距 教育差距 收入分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连水 周云波 武鹏
1997~2005年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以2000年为转折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要素分解分析表明,1997~2000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下降完全归因于分配效应;2001~2005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上升主要归因于结构效应。样本分解分析表明,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和东部地区内部的差距是形成农村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费景汉-兰尼斯分解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地理位置、教育、物质资本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共解释了地区收入差距的80%以上。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万广华 张藕香
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文献,本文归纳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即设定收入模型为线性函数形式;用人力资本对收入的边际效应来说明它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忽略面板数据的性质。本文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思路,用以分解地区差距,并通过实例说明了不正确的分析方法可能带来的偏差。
关键词:
收入模型 人力资本 地区差距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博 都阳
本文采用分省的面板数据对农村地区间基尼系数分解结果表明,1995—2008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差距总体上仍然呈现上升趋势,基尼系数上升了0.0639,但增幅出现明显减弱趋势。基尼系数变化及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对基尼系数的贡献变化显示出与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一致的含义;结构性效应已不再是农村地区间收入差异的唯一构成来源,收入集中效应对基尼系数起了明显的增加作用,工资性收入的集中效应超过了其他收入来源。这些构成来源的变化蕴含着中国面临调节地区间农村收入差距的政策机遇。
关键词:
农村收入差距 地区间 基尼系数分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斌 高蒙蒙 查晨婷
本文基于2009~2010年浙江、安徽和陕西三省农村入户调查数据,着重就中国农村不同收入水平群体的教育收益状况及其对农村收入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村收入差异问题相当严重,且该差异主要来自经营性收入差异以及省内、县内、村内个体间收入差异。在采用工具变量法纠正内生性估计偏差后,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随着个人收入水平的上升,农村居民个人的教育收益率呈"倒U型"变化,职业技术培训收益率呈递减变化。这表明,教育扩展同时具有拉大和缩小农村收入差异的作用,但总体上会拉大收入差异;相比之下,面向农村发展职业技术培训则有助于缩小农村收入差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赵蕾 王怀明 杨向阳
本文在扩展农业部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农业生产率指数和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农村发展指标,以此来衡量农村发展水平及其变化状况。为了考察中国农村发展地区差距的变化趋势,我们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的不同方法对其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计量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考虑了时间和省份特殊效应、序列相关等因素的影响后,中国各省农村发展差距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的内部差距均存在条件性β收敛。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爱燕 沈坤荣
精准扶贫带来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福利水平的提升,又影响了贫困人口的就业意愿和就业状况。如何从提升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等可持续脱贫的角度来提升财政支出减贫的收入效应,是精准扶贫政策调整的关键。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要提高财政支出减贫的收入效应,一要通过多种手段努力提高农业产出,还要在农业科技上下大力气;二要加大人力资本建设,强化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自力更生能力。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减贫 精准扶贫 收入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爱燕 沈坤荣
精准扶贫带来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福利水平的提升,又影响了贫困人口的就业意愿和就业状况。如何从提升就业意愿、就业能力等可持续脱贫的角度来提升财政支出减贫的收入效应,是精准扶贫政策调整的关键。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级地区面板数据,通过实证检验发现,要提高财政支出减贫的收入效应,一要通过多种手段努力提高农业产出,还要在农业科技上下大力气;二要加大人力资本建设,强化贫困人口的自我造血、自力更生能力。
关键词:
财政支出 减贫 精准扶贫 收入效应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东辉 司志宾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农村机械化水平是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大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普及力度是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教育 技术进步 农村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玮
一、地区间的农村差距大于总体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从1980年到1990年,地区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不断扩大,但相对差距略有缩小;1990年以后地区之间不仅绝对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且相对差距也开始扩大。比如1980年各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绝对差距146.5元,1990年达到469.4元,人均 GDP 的平均相对差距1980年为32.4%,1990年降到30.3%;到1994年,各地人均 GDP 的平均绝对差距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吉祥 沈坤荣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量化了它们对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贡献,初步确定了其作用路径。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应由各地区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机会差距以及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劳动报酬差距共同解释,但后者的解释能力更强。本文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方法还发现,非国有化是导致中国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而教育相对不重要。全球化和城市化,特别是城市化,主要是通过非农劳动报酬来影响工资性收入的地区差距。教育主要导致了非农劳动报酬的地区差距,人均耕地面积则主要导致了非农就业机会的地区差距。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婷婷 郭沛 栾江 陈建成
通过分析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居民非农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劳动者非农收入的收益率为2.8%~3.5%。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劳动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教育差距,这能够通过教育对非农收入的回报率,进一步固化西部农村地区劳动者的非农收入差距。分解法结果显示,教育对西部贫困农村地区居民非农收入差距的贡献率为4%~4.3%。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教育的普及力度、改善教育质量,才能充分发挥教育在减少贫困的发生率、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劳动力 教育 非农收入差距 西部贫困农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敬石 郭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农村居民总体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问题日益严峻。影响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因素很多,农村金融作为直接关系到农户生产的外在资本工具,其规模和运行效率与这种内部差距可能存在某种关系。本文试图使用中国2000—2008年分省面板数据对这一关系进行验证。通过面板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农村金融规模扩大会加剧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效率提高能够缓解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程度。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熊广勤 张卫东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对收入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借鉴Beach提出的分位数法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利用中国农村1993-2007年的数据,从受教育水平和教育不平等程度两个方面考察了教育与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中国农村,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或者说教育的均化会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平均受教育年限与收入不平等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当前我国农村整体教育水平仍然落后,教育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模式仍处于倒U型的左边。上述结论对农村的收入分配政策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 教育水平 教育不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