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7)
2023(7982)
2022(6506)
2021(6126)
2020(4913)
2019(11060)
2018(10693)
2017(18381)
2016(11222)
2015(12119)
2014(12029)
2013(10916)
2012(9885)
2011(8899)
2010(8762)
2009(7528)
2008(7340)
2007(6419)
2006(5498)
2005(4779)
作者
(31177)
(26109)
(25979)
(24463)
(16370)
(12900)
(11665)
(10287)
(10125)
(9107)
(8836)
(8649)
(8474)
(8173)
(8153)
(8111)
(7963)
(7840)
(7552)
(7408)
(6860)
(6276)
(6259)
(6035)
(5928)
(5882)
(5850)
(5730)
(5390)
(5264)
学科
(31503)
经济(31459)
(24757)
管理(23865)
教育(18593)
中国(16809)
(16540)
企业(16540)
方法(15672)
数学(14511)
数学方法(14375)
(12876)
(11934)
(10107)
农业(9660)
收入(9007)
理论(7619)
(7181)
贸易(7180)
(7019)
业经(6988)
技术(6982)
人口(6791)
(6020)
教学(5696)
(5692)
发展(5306)
(5184)
地方(5042)
(5009)
机构
大学(151333)
学院(145161)
研究(55742)
(53129)
经济(52058)
管理(49872)
理学(44664)
理学院(44048)
管理学(43137)
管理学院(42855)
科学(35401)
中国(33156)
(32947)
(32598)
教育(29323)
(28984)
(28545)
师范(28207)
业大(27059)
研究所(27047)
农业(26285)
中心(23631)
师范大学(23523)
(22346)
(21453)
北京(20720)
(19483)
财经(18643)
技术(18498)
农业大学(18373)
基金
项目(105761)
科学(84644)
研究(76342)
基金(76029)
(69599)
国家(68895)
科学基金(57254)
社会(48508)
社会科(45728)
社会科学(45718)
教育(42631)
(41676)
基金项目(40238)
(38408)
自然(37709)
自然科(36938)
自然科学(36925)
自然科学基金(36317)
编号(31418)
资助(29335)
成果(26264)
重点(25515)
(24780)
课题(24080)
(23367)
(22502)
教育部(21526)
创新(20784)
科研(20601)
计划(20408)
期刊
研究(48946)
(47630)
经济(47630)
教育(45159)
中国(34777)
学报(30008)
(28006)
科学(25367)
大学(22749)
学学(20318)
农业(18717)
(15515)
管理(14071)
技术(13378)
职业(10566)
(10300)
(9018)
金融(9018)
财经(8931)
经济研究(8726)
业大(8464)
业经(8112)
(7965)
(7671)
农业大学(7368)
技术教育(6928)
职业技术(6928)
职业技术教育(6928)
科技(6898)
问题(6678)
共检索到208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娟  赵心慧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剧增,其内部的收入差距现象也逐渐出现。基于2015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Oaxaca-Blinder分解和基于RIF回归的分解探究了不同户籍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发现相对于性别、年龄等其他变量而言,教育对流动人口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最大,表现为教育的价格效应与结构效应都扩大了收入差距,且前者是最主要的因素,尤其体现在第90分位点,暗含着城乡流动人口的收入差距主要由教育的高回报率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按照不同年份、年龄以及地区进行划分后的结果各异,但是教育价格效应依然较大。这说明,城乡教育资源发生扭曲的结果只是使得城镇常住人口获得更多了优质教育资源,接受了更多教育。城镇常住人口具有更强的社会网络和城乡教育资源是发生扭曲的并列原因。基于此结果,政府应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化,加大扶持偏远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农村流动人口也应通过职业培训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增强自身竞争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传波  阎竣  
运用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Brown分解方法研究了城城和乡城两类跨县流动人口的收入差异。结果发现:教育等人力资本因素可以解释两者之间大部分就业机会和收入差异;户籍歧视可能是由户口所在地(即本地与外地)的差异,而非城乡户口性质差异导致的。仅靠取消城乡户籍差别难以提高乡城流动人口的收入,也难以让他们沉淀下来。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孟兆敏  吴瑞君  
使用2013年我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并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收入差异,揭示了导致二者收入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及劳动力市场的双重作用,导致流动人口的收入回报率高于户籍人口、低端劳动力市场的回报率高于高端劳动力市场;教育、经验、吃苦耐劳等因素是低端市场劳动力的收入高于户籍人口的重要原因;经验是流动人口在高端劳动力市场收入高于户籍人口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翠迎  汪润泉  
该文以职工养老保险为例,实证考察了城市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就业人口城市消费的影响。基于国家卫计委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检测调查数据,该文比较了有无职工养老保险的流动就业人员在消费行为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大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提升作用;对于城镇户籍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弹性低于没有参加养老保险者,且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受到其自身收入水平的制约,当收入较低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促进作用,当收入较高时,养老保险对消费支出有抑制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何炤华  杨菊华  
文章通过对具有代表性数据的系统分析,描述了流动人口住房空间、住房条件和住房拥有等多方面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综合探讨了制度性要素和个体要素对流动人口居住状况的影响,阐释了分析结果对促进流动人口居住融合的政策意义。总体而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无论是城-城流动人口还是乡-城流动人口,总体居住状况都不如本地市民,乡-城流动人口的居屋面积更小、住房设施更差、房屋拥有更低,主要以寄居模式生活在城市,与安居之梦相距甚远。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结果推断,居住融合可能是目前最难突破的一个制度瓶颈,也是乡-城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最大障碍。在劳动力人口日益消减的情势下,促进流动人口的安居对于流入地吸纳并留住人力资源格外重要。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宁光杰  段乐乐  
本文运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广东和浙江两省数据,探讨户籍对流动人口创业选择和收入的影响。论文发现非农户籍、本省或本市户籍、地区进行户籍改革和户籍隐含的公共服务政策都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选择自我雇佣的概率。尽管非农户籍和本地户籍者愿意选择进入国有部门,但户籍对从事自我雇佣的影响更大。非农户籍、本省或本市户籍以及公共服务变量都能够提高自我雇佣流动人口的收入。用2014年数据和RUMIC2008—2009年面板数据进行的稳健性检验和影响机制检验支持了以上结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钦  刘国恩  
本文利用大型微观调查数据,采用Heckman选择模型、广义线性模型(GLm)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估计中国本地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医保受益问题。研究结果显示,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医保受益水平存在显著的户籍差异,流动人口的医保报销水平显著低于本地户籍人口。流动人口较低的医保受益水平抑制了其对正规医疗的选择,同时医保制度对流动人口医疗负担的降低作用显著小于本地户籍人口。究其原因,户籍制度挂钩的医保"属地"管理制度与流动人口"流动性"之间的矛盾,使其医保不适用可能性显著高于本地户籍人口,从而导致医保受益水平偏低。因此,突破现行医疗保险制度弊端,建立适应流动人口需求的医保制度是切实提高流动人口实际医疗保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郝淑玲  范建平  米子川  
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变化深刻影响着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格局。文章基于宏观数据和2015—2017年的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结合对数线性模型,使用基尼系数和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对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研究发现:人口流动不会缩小个体的收入差距,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不平等程度持续扩大,其余三个地区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不平等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无论是基尼系数还是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组内不平等可以解释总不平等的95%以上;在基尼系数的BOI分解中,组间不平等对总不平等的贡献仅次于组内不平等,而在Bonferroni指数的BOI分解中,不对称或不规则效应对总不平等的贡献仅次于组内不平等,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指数对收入分布中不同部分的敏感性不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尧  
如何让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融入城市并且安居乐业是一个非常重要且紧迫的议题。本文测算地方教育资源综合指数并将之与流动人口微观数据匹配,考察了城市教育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城市优越的教育资源能够吸引流动人口定居,但针对流动人口施加的额外限制性条件又会削弱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进一步检验发现,教育公共服务的户籍歧视增加了流动人口子女留守故土的可能,而由此导致的父辈与子辈的分离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流动人口在大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小英  于海燕  俞林伟  
社区环境是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的重要社会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温州2017年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多层次回归模型,分析社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提高社区安全感、降低社区社会失序状况和改善社区服务设施会显著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社区环境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影响在不同的健康指标上有不同的表现,社区环境的影响更多与个人主观的身体健康感知有关,与慢性病患病率等客观健康指标的关联较小;而社区环境对本地居民的影响则相对较为稳定,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上。社区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存在人群异质性,与本地居民相比,社区环境与流动人口的健康有更为密切的关联。这一结论将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改进流动人口社区环境和健康状况的相关制度安排和支持政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于潇  陈世坤  
以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构建广义分位数回归模型(GQR)处理教育内生性问题,采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教育对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会扩大流动人口总体收入差距;城城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收入分层呈现阶段性变化,教育对城城流动人口中高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大于中低收入群体;在乡城流动人口中则呈现相反的结果,教育回报率在低收入群体中更高,排除最高收入组,教育可以缩小乡城流动人口群体的组内收入差距。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天成  温思美  
利用201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测度各省技术进步水平的宏观年鉴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t模型与Heckman 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技术进步对不同户籍类型下流动人口就业分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流动人口内部就业分化差异显著,城镇流动人口比城乡流动人口有更高概率进入高收入岗位;技术进步强化了这种户籍歧视,同时存在高技能偏向性,使得城镇流动人口的中等技能和高技能劳动力比城乡流动人口更容易进入高收入岗位,但是在低技能群体中的影响效应并不显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孟凡强  初帅  
劳动力市场的歧视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市场主力时,歧视是否也发生了改变?文章利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职业分割的视角考察了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在不同年龄群组间呈现U形特征,这主要缘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呈现下降趋势。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职业内同工不同酬的U形变化源自于城镇流动人口的工资优惠,70后—85后的中生代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内工资优惠较小,年龄较大的70前和年龄较小的90后、95后群组获得的工资优惠较大,而城镇流动人口职业进入优惠的年龄趋势也是职业进入歧视随年龄减小而下降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越年轻的城镇流动人口获得的职业进入优惠越小,这表明当前户籍歧视更多地表现为对城镇流动人口的就业优惠。据此,文章建议应注重户籍歧视的年龄差异和形式变化,更多采用竞争性的差异化措施吸引人才,以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人才的充分流动和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郑猛  
文章基于2012-2014年云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就各年份不同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展开分析,据以探讨教育扩张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教育收益率在不同样本中的估计结果均显著为正。进一步通过分位数回归对3年教育收益率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后发现,随着收入水平条件分位数的提高,教育收益率呈现由单调递增向正"U型"趋势变化。这一趋势意味着尽管教育扩张能够实现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并不能有效改善收入差距,主要表现为在缩小中、低等收入群体差距的同时,将逐渐拉大中、高等收入群体的差距,最终形成以"均值高、方差大"为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谭静  余静文  李小龙  
中国目前面临着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教育回报率的结构性差异会阻碍人力资本积累和经济转型。本文通过分析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发现该差异在特大城市尤为突出;北京、上海、广州的农民工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城城迁移人口3.12个百分点,这进一步强化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分化;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并将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城乡户籍差异缩小了0.91个百分点。流动人口教育回报率的户籍差异产生的机制包括农民工教育投资不足、农村教育质量差、农民工非农就业经验缺乏、城市劳动力市场分割等。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户籍制度对特大城市乃至中国中长期人力资本积累的负面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