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35)
- 2023(5487)
- 2022(4419)
- 2021(4475)
- 2020(3258)
- 2019(7807)
- 2018(7881)
- 2017(11859)
- 2016(7504)
- 2015(8535)
- 2014(8543)
- 2013(7200)
- 2012(6767)
- 2011(6106)
- 2010(6642)
- 2009(5385)
- 2008(5362)
- 2007(4969)
- 2006(4642)
- 2005(4517)
- 学科
- 教育(20014)
- 济(13551)
- 经济(13522)
- 中国(12972)
- 银(11212)
- 银行(11210)
- 行(10411)
- 管理(10263)
- 业(9672)
- 制(9197)
- 理论(8703)
- 教学(8097)
- 企(7665)
- 企业(7665)
- 业务(6843)
- 制度(6818)
- 度(6818)
- 融(6038)
- 金融(6038)
- 银行制(5924)
- 学(5367)
- 农(5285)
- 发(4771)
- 方法(4491)
- 学法(4435)
- 教学法(4435)
- 发展(4326)
- 展(4203)
- 思想(3996)
- 政治(3983)
- 机构
- 大学(88248)
- 学院(82630)
- 研究(33072)
- 教育(28247)
- 中国(24387)
- 济(24327)
- 经济(23345)
- 范(22908)
- 管理(22863)
- 师范(22805)
- 京(21103)
- 师范大学(19080)
- 理学(18235)
- 理学院(17866)
- 管理学(17391)
- 科学(17288)
- 管理学院(17188)
- 江(15877)
- 所(15555)
- 职业(15163)
- 中心(15107)
- 北京(14680)
- 技术(14397)
- 财(14230)
- 研究所(14012)
- 银(13834)
- 银行(13372)
- 州(12723)
- 行(12603)
- 院(11912)
- 基金
- 项目(49017)
- 研究(46743)
- 科学(39220)
- 教育(31144)
- 基金(30591)
- 家(26011)
- 社会(25943)
- 国家(25152)
- 社会科(24099)
- 社会科学(24091)
- 编号(22366)
- 成果(21888)
- 省(20235)
- 科学基金(20185)
- 课题(19464)
- 划(19214)
- 年(17493)
- 基金项目(14520)
- 规划(13994)
- 项目编号(13379)
- 性(13334)
- 重点(12871)
- 部(12817)
- 度(12657)
- 教育部(12065)
- 资助(12005)
- 研究成果(11717)
- 阶(11576)
- 发(11571)
- 段(11520)
共检索到155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燕
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深层引领与价值支撑。从历史逻辑上讲,教育家精神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师道的道德感召力,饱含了近代以来救亡图强使命的价值引领力,代表了时代发展中改革创新的实践驱动力。就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而言,其实现了个体与大局的理性统一、立身与育人的德性统一、实学与创新的知性统一、情感与情怀的感性统一,谱写了教育家群体所共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特质。践行教育家精神,要以坚守使命担当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以加强师德引领为前提,注重思想教育;以勇于躬耕实践为关键,强化责任意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刚
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一种"教育精神",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此没有必要区分教育家与教育学家,因为在其内在特质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也不必把教育家视为一个高不可攀的层次,只要他们具有教育精神并坚守初心,他们都在履行教育家的角色。教育精神包括"无差别性"、"真诚性"、"导引性"和"反思性"四个方面。今天提出并讨论教育精神,旨在从规范性维度应对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并重构教育共同体的专业承诺。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精神 规范性维度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娇柔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在增量和质量上均有明显的提升,企业家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企业家精神是宝贵的社会资源,新时代、新发展、新挑战需要企业家,更需要优秀的企业家精神。为此,本文通过探寻马克思关于资本的观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传统商道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对企业家精神的基本思想,追溯企业家精神的理论渊源;立足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循着中国企业家在不同时期生存和发展的步伐,镜照中国企业家精神在历史实践中的探索之路;着眼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进路,阐释企业家精神在激励创新、鼓励创业就业、利用整合资源、促进绿色发展和拓展市场等多个方面的价值意蕴。这对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价值意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尤莉娟 陈鹏
“匠人之师”理念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有着内在契合点。新时代,“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价值追求。“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包含六点:执着与坚守事业的理想信念、专注与投入教学的道德情操、力行与勤思实践的育人智慧、深潜与探寻研究的躬行态度、关爱与引导学生的仁爱之心、发展与赓续精神的弘道追求。为生成新时代“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建议强化职前培养,筑基为师的教育智慧;深入企业实践,积蓄为师的教学深度;构建教学共同体,积聚为师的教学广度;稳固投入持续力,积淀为师的教育情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磊
劳动教育既是"五育并举"育人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方式变革创新的重要路径,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维的限制和束缚,很多高校未能将劳动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即便个别院校开展了劳动教育,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机制不健全、形式片面化、观念边缘化、趋向功利化等特征,限制了劳动教育原有功能的发挥和学生的全面成长。文章结合劳动教育在新时期的现实意蕴,针对其实践过程中面临的不足,从多个维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措施和有效实践路径,为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劳动教育 现实意蕴 实践路径 新时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贺武华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对教育民生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更体现在教育领域,直指推进教育民生要在目标、内涵、要求等方面发生新变化。新时代教育民生是建立在民生观、教育观以及相关的公平观、发展观、质量观等基础之上的一个综合性概念。教育民生的层次性和进阶性内在特征,使得教育民生诉求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从对民生“三感”的超越性要求,到精神性民生的普遍性追求,教育民生呈现“水涨船高”之势。新时代推进教育民生要特别重视重点领域的阶段性教育民生,高度关注普遍性的精神性教育民生,坚持底线思维推进托底性教育民生,以及切实加强教育民生建设的评价监督。
关键词:
教育民生 新时代意蕴 实践进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郝万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一主题,向世人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是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总要求,是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吹响的前进号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常态 社会主义建设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现象学精神是现象学的灵魂。作为"做"哲学的方式,现象学就是哲学本身。现象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其独特的"看"世界的关系思维方式,现象学最终给出了看世界的路标,即结构世界与意义世界,而且现象学尤为关注发生的世界。现象学精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学追求,现象学精神从方法论到范畴与主题等方面都导致了教育学世界的深刻变革。渗透着现象学精神的教育学实践,将使每一个教育学境遇中的人成为一个敏行的、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教育学实践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武贵龙 杨仁树
2020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来华留学教育水平、持续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践行好重要回信精神,"要"在学深悟透,"重"在落地见效,"贵"在把握规律。
关键词:
重要回信精神 高等教育 对外开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尚晶
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作为产教双主体交互融合而催生的一种新文化,是技术观念文化和技术实践文化的合一,其样态分别表征为工匠精神和产教融合。技术文化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理性表达和实践指引作用,赋予职业教育以价值追求,凸显其作为类型教育的内在性、精神性的独特之处。然而,由于技术文化历史断层与现实错位致使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进而出现产教融合适应性疏离等问题,需要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以耦合协同、异质同形的职业教育实践观重塑职业教育技术文化:从内生动力角度主张走向技术实践共同体,增强职业教育双主体适应性;从外生发展角度形塑实体嵌入的工匠精神技术观念文化;从共生同构角度倡导产教“异质同形”的技术实践文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再新 王意超
领导干部上讲台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延展深化,是新时代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上讲台,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上讲台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备课质量,着力修炼领导干部上讲台的授课艺术。
关键词:
领导干部上讲台 价值意蕴 实践理路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丽
“课程美育”是广泛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审美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课程美育”,有着“以美育人”的工具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和“显隐结合”的载体性。结合高职院校新时代“大国工匠”人才培养需求,依据美育规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实施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引导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技、持之于行。遵从课程作为教育性经验的规律,从“内生融入”的教学设计、“协同联动”的教学组织、“师生共鸣”的教学策略、“增值发展”的教学评价等实践路径,实施“课程美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质量美育新格局,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美育 以美育人 工匠精神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多重关系。培养教育家精神,在心理世界,要唤醒“小我—大我—无我”的生命意识。即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锤炼“小我”品格;通过立己达人、修齐治平,强化“大我”担当;通过参赞天地、曲成万物,追寻“无我”之境。在客观知识世界,要涵养“悟道—传道—弘道”的教育情怀。即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悟道”,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传道”,在文明互鉴、命运与共中“弘道”。在物质世界,要发展“生存—生活—生生”的实践智慧。即以求是创新改造“生存”境遇,以仁爱之心驻扎“生活”世界,以胸怀天下创造“生生”之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培养新道路,应强化使命担当,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情怀 生命意识 实践智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和“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朝
教育家办学的内在诉求中首先要求教育者应坚持并践行教育精神。教育精神由于其形而上的特点,是教育家诸多素养中较容易被忽略的。追寻教育理想、求索教育本真、不断超越和创新等是教育精神的基本特质。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精神 教育理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