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0)
2023(7574)
2022(6027)
2021(5891)
2020(4272)
2019(9884)
2018(9763)
2017(15575)
2016(9992)
2015(11220)
2014(11155)
2013(9498)
2012(8709)
2011(7905)
2010(8277)
2009(6936)
2008(6815)
2007(6224)
2006(5391)
2005(4992)
作者
(22552)
(18917)
(18502)
(17984)
(12081)
(8961)
(8656)
(7393)
(7096)
(6974)
(6531)
(6280)
(6017)
(5952)
(5939)
(5930)
(5881)
(5648)
(5544)
(5365)
(4930)
(4752)
(4609)
(4579)
(4425)
(4332)
(4197)
(4194)
(3935)
(3786)
学科
教育(22812)
(20100)
经济(20070)
管理(17515)
(16522)
中国(14985)
(13249)
企业(13249)
理论(11867)
教学(11635)
(9080)
(7198)
学法(6773)
教学法(6773)
业经(6569)
(6377)
农业(6026)
(5840)
学理(5788)
学理论(5788)
研究(5753)
发展(5637)
(5513)
方法(5445)
技术(5305)
思想(4737)
政治(4692)
(4390)
学校(4336)
思想政治(4336)
机构
大学(116585)
学院(115028)
研究(43477)
教育(34772)
管理(32486)
(32237)
经济(31030)
(30197)
师范(30038)
理学(27285)
(26980)
理学院(26798)
管理学(26048)
管理学院(25789)
科学(24990)
师范大学(24534)
中国(24280)
职业(21337)
技术(21077)
(20678)
(20593)
研究所(18806)
中心(18452)
北京(18361)
(16475)
(16282)
(16227)
职业技术(14901)
(14682)
技术学院(13919)
基金
项目(73296)
研究(67956)
科学(58153)
基金(45065)
教育(42648)
(38496)
国家(37503)
社会(37429)
社会科(34855)
社会科学(34844)
编号(32573)
(32401)
成果(30433)
科学基金(30402)
(29126)
课题(27827)
(24718)
基金项目(22120)
规划(20186)
项目编号(19066)
重点(19021)
(18639)
(17972)
(17786)
(17746)
资助(17027)
(16486)
研究成果(16446)
教育部(16253)
(16031)
期刊
教育(65560)
研究(46431)
中国(40854)
(39400)
经济(39400)
职业(18332)
技术(16956)
学报(15571)
(14456)
大学(13640)
科学(13321)
(13228)
管理(12642)
技术教育(12070)
职业技术(12070)
职业技术教育(12070)
学学(10620)
农业(10419)
(9076)
论坛(9076)
高等(8321)
(7428)
成人(7378)
成人教育(7378)
图书(7111)
业经(7026)
高等教育(6974)
(6661)
金融(6661)
(6236)
共检索到192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丰   白宗颖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教师提出的殷切希冀。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职教教师培养强调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以及弘道追求等具有独特的本质内涵,并在推动教育强国战略实施、优化职教教师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提升职教教师队伍的立德树人能力等方面具有鲜明的价值追求。应发挥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作用,通过优化教师培养顶层设计,探索技术与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模式;构建教师培养的全过程体系,促进双师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紧密结合;营造培养教师的社会支持环境,形成政校企协同育人整体合力等举措,创新职教教师培养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教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支撑力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2023年,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而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职教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以及由此确立的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坚定的理想信念为职教教师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是激励职教教师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塑造职教教师的高尚品格。教育家精神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在建设职教教师队伍时,要培养教师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学生成长、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塑造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指个体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情感倾向和
关键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新生  施步洲  庄西真  臧志军  
就其核心特质而言,职教教师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其在学科专业、教育领域和职业领域都应掌握一定的知识和能力。其专业发展的目标,就是在职教理论指导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与不断发展的专业技术和工程技术人员实践相适应,不断提高促进学生发展的能力。为实现这种目标,需建立专业化的职教教师培养培训体系,这一体系需以科学的职教理论为统领,努力实现培养培训内容的一体化,培养培训机构的一体化和领导管理体制的一体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尤莉娟   陈鹏  
“匠人之师”理念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有着内在契合点。新时代,“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价值追求。“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包含六点:执着与坚守事业的理想信念、专注与投入教学的道德情操、力行与勤思实践的育人智慧、深潜与探寻研究的躬行态度、关爱与引导学生的仁爱之心、发展与赓续精神的弘道追求。为生成新时代“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建议强化职前培养,筑基为师的教育智慧;深入企业实践,积蓄为师的教学深度;构建教学共同体,积聚为师的教学广度;稳固投入持续力,积淀为师的教育情怀。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梦卿  安培  
卓越中职教师应具备师范能力、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四种基本能力,具有师范性、技术性、学术性三种基本属性。卓越中职教师培养计划的提出目标是培养一大批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中职教师,优化中职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更好地支撑与服务中国经济建设。卓越中职教师培养计划需要国家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培养院校提高培养质效,需要职教师范生积极树立身份意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剑锋   畅立丹   许倩婷   念潮旭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逻辑起点,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双师型”队伍的根本基础;但是,职教师资培养存在特征不明、主体不强、总量不足、保障不力的困境。应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为指引,结合职普融通、协同创新、产教融合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强化技术师范院校建设、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参与培养、采用项目制或委托制针对性培养等方式提升职教师资培养的量和质,实现学历培养产教双能、岗位培训全程贯通、服务地方常态练兵,积极推进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国际交流,改革职教师资招生制度、资格技能认证制度、标准建设制度等,系统推进职教师资培养水平,服务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玲  
探讨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理论逻辑与路径。教育家精神的道德引领和工匠精神的技能追求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家精神与工匠精神不仅共同塑造着职业教育教师道德引领与技能追求的整体精神气质,同时还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实现技能传承与弘扬职业精神、提升教师的职业尊严与责任感、实践全人教育的理念。尽管历史演进为这两种精神融入职教师资培育提供了文化基础,院校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与实践,但是将两种精神融入师资培育全过程的成熟培养模式尚待形成。建议通过价值文化引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校企协同培育以及持续发展与评估等四条路径,实现这两种精神在职教师资培养中的全面融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多重关系。培养教育家精神,在心理世界,要唤醒“小我—大我—无我”的生命意识。即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锤炼“小我”品格;通过立己达人、修齐治平,强化“大我”担当;通过参赞天地、曲成万物,追寻“无我”之境。在客观知识世界,要涵养“悟道—传道—弘道”的教育情怀。即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悟道”,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传道”,在文明互鉴、命运与共中“弘道”。在物质世界,要发展“生存—生活—生生”的实践智慧。即以求是创新改造“生存”境遇,以仁爱之心驻扎“生活”世界,以胸怀天下创造“生生”之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培养新道路,应强化使命担当,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郎捷  
教育家精神蕴涵着深刻的职业教育意蕴,具有涵养高职教师“以技报国,跨界融通”的专业信念、提升高职教师“艺术兼备,匠心治学”的专业知能、涵养高职教师“能强德高,训爱相融”的专业服务精神、增强高职教师“教术内省,产学相长”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等价值。然而,由于其存在专业发展定位“局限”、动力“消减”、互动“低效”和认同“失调”等风险,教育家精神融入高职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着现实挑战。应当依托教育家精神的信仰之魂夯实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追求、才智之魂培育其专业发展素养、事功之魂雕琢其专业服务品质、凝心之魂释放其自我发展潜能,从而提升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戴翔东  李名梁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目的和标准,反映了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只有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高职教育才有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空间。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尚处于一种模糊、游移的状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冼梨娜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卓越教师培养的价值追求,分析了高职院校卓越教师培养中存在的政策制度不完善,欠缺激励机制;"双师型"教师占比偏低;教师实践机会较少;教师职业精神有待提高四个方面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应从政府层面制定倾斜政策;开拓"双师型"教师人才的来源;挑选在职教师,强化技能培训;引导高职师范生树立身份意识,提高职业能力四个方面探索高职院校卓越教师培养的实施路径,以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志杰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一种“产业”和“教育”“企业”和“学校”“生产”和“教学”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跨界性”、“双主体”、动态适应等特征。在我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需要产教融合的协同支撑,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内在需要。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再社会化本质,必须把握好院校制度与企业制度、技术价值与产业价值、创业与就业以及校园文化与企业(工业)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需要强化“四大对接”,即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人才需求、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祝成林  张宝臣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是支配教师教学思想和行为的教学素养,渗透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与技术应用技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校和企业可以从中获益。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实践、下企业锻炼、参加校内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等途径生成教学实践智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孟源北  
基于职业教育"系统培养、多样成才"的政策分析,提出系统培养包括"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加强中高职有效衔接、强化学历学位和职业资格衔接";多样成才包括"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等。以此为基础,在路径设计上地方政府应搭建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平台,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培养系统,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招生制度,设立具有区域特色的学分银行,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专项经费制度与职业生涯咨询制度等;学校层面应探索多通道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各专业"基本培养规格+发展型培养规格"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各专业"平台+模块"的分流选择课程体系,实施分类分层教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懿心  王益宇  
从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来谈职教师资的培养,论述了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制度化、系统化;职教师资专业伦理的培养;职教师资教育性、职业性、学术性相整合的专业培养模式;需要重视职教师资专业培养的研究和培养机构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