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9)
2023(7644)
2022(5755)
2021(5522)
2020(4199)
2019(9734)
2018(10259)
2017(17338)
2016(10660)
2015(11768)
2014(12105)
2013(10383)
2012(9250)
2011(8232)
2010(8783)
2009(7848)
2008(7874)
2007(7080)
2006(6764)
2005(6494)
作者
(25828)
(21537)
(21273)
(20649)
(13786)
(10192)
(9880)
(8543)
(8028)
(7689)
(7367)
(7334)
(7044)
(6909)
(6906)
(6696)
(6372)
(6340)
(6206)
(6135)
(5756)
(5325)
(5191)
(5042)
(4987)
(4936)
(4823)
(4739)
(4319)
(4301)
学科
(31822)
经济(31769)
(21427)
中国(20020)
教育(20018)
管理(19354)
(15457)
企业(15457)
(14044)
(10203)
业经(10002)
理论(9789)
农业(9549)
(8609)
(8530)
(8381)
教学(8116)
(7915)
发展(7803)
(7680)
方法(7669)
地方(7153)
体制(6720)
(6260)
银行(6252)
(6243)
金融(6243)
(6055)
数学(5900)
数学方法(5791)
机构
大学(134097)
学院(129949)
研究(53058)
(47921)
经济(46709)
管理(39948)
中国(33853)
理学(33173)
理学院(32658)
管理学(31845)
管理学院(31568)
(31053)
教育(30640)
科学(29791)
(28983)
师范(28821)
(26399)
(24574)
师范大学(23809)
研究所(23784)
(22642)
中心(21882)
北京(20728)
(19857)
(19053)
技术(18202)
财经(18035)
(17305)
职业(16933)
(16433)
基金
项目(79919)
研究(68472)
科学(64342)
基金(53715)
(46693)
国家(45693)
社会(41597)
教育(39337)
社会科(38905)
社会科学(38894)
科学基金(37749)
(32436)
编号(30806)
(28969)
成果(28649)
基金项目(26859)
课题(25169)
(21477)
自然(20482)
资助(20444)
自然科(19970)
自然科学(19963)
重点(19868)
自然科学基金(19599)
(19351)
(19116)
规划(18848)
(18780)
项目编号(17937)
教育部(17217)
期刊
(60718)
经济(60718)
研究(54517)
教育(52857)
中国(42060)
(20125)
(18657)
学报(18502)
科学(17213)
管理(16547)
大学(15921)
技术(15218)
职业(13560)
农业(13406)
学学(13036)
(11721)
金融(11721)
业经(9791)
经济研究(9487)
财经(9461)
技术教育(8929)
职业技术(8929)
职业技术教育(8929)
(8416)
论坛(8416)
(8388)
问题(7918)
(7304)
(7202)
图书(7037)
共检索到223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教育家精神,即指教育家在特定社会办学或“办教育”之艰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创造精神”“、开辟精神”和创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崇高人格精神。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国人不仅践行了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的变革之路,而且探索出“回归人本、务实兴学”的发展之路,更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创新之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历史底蕴、本质内涵和价值深意,遵循并努力做到六个向度的基本要求,以便更好地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的纵深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刚  
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一种"教育精神",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此没有必要区分教育家与教育学家,因为在其内在特质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也不必把教育家视为一个高不可攀的层次,只要他们具有教育精神并坚守初心,他们都在履行教育家的角色。教育精神包括"无差别性"、"真诚性"、"导引性"和"反思性"四个方面。今天提出并讨论教育精神,旨在从规范性维度应对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并重构教育共同体的专业承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杜威教育理论的生成离不开芝加哥实验学校的创立及其求索,而杜威来华讲学则直接推动了实用主义教育在中国的广泛传扬。我国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在学习和吸纳其重要思想时,更认同并践行其勇于开拓创新的教育实验精神,注重结合国情进行创造性的本土化探索。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伟强  
英国教育福利政策在其福利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几番变革。经典福利国家时期推行了"国家主导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社会公平优先"作为政策伦理诉求;福利国家紧缩时期推行了"市场主导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市场效率优先"作为政策伦理诉求;社会投资国家时期推行了"混合治理范式"教育福利改革,将"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作为政策伦理诉求。其对于后福利时代我国教育福利事业发展的启示是:发挥"政府—市场—家庭"多元混合教育福利治理的合力作用;追求"社会公平与市场效率平衡"教育福利政策价值目标;将教育福利作为破解我国儿童贫困代际传递难题的根本途径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正>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给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与会教师致信,充分肯定以与会教师为代表的广大教师的重要贡献,号召全国广大教师以教育家为榜样,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近日,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指示精神座谈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翁铁慧同志主持座谈会并讲话。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志勇   赵新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以治理现代化为教育强国建设基本路径。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治理本质是教育权力的科学配置及其有效行使。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战略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在教育治理主体、教育治理手段、教育治理对象、教育治理效能等要素结构上呈现出一系列新变化。治理主体更加强调多元参与、治理手段更加强调依法治教、治理对象更加强调主体自治、治理实施更加强调内在自觉。以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深化党在教育治理中的根本制度建设;加快教育立法、修法,深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教育治理体系纵横向权力配置,重视社会参与教育治理常态化机制建设,提高教育决策和政策调整的适切性、科学性;深化教育治理工具创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史朝  
文化·教育·现代化──论东西方文化与日本教育的变革史朝从民族传统文化角度研究一国教育的现代化逐渐成为国内比较教育界的热点。而相应从东西方两种文化对一国教育的影响问题还未引起理论界的关注。本文旨在以日本这个“教育大国”作为研究对象,一是搞清日本是如何吸...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傅维利  王东  
国家的现代化离不开公民的现代化 ,而公民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之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教育的率先现代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现代化教育包括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适合社会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运行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等。中国教育现代化应实施“重点投入 ,优先发展”、“确保基础 ,高层统筹”、“集中几点 ,放开一片”、“经济制导 ,法规制约”四大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辉  李园芳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个关键点就在于理顺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保障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保证高等教育的公平性,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教育质量建设的主体应在高校,其最终目标在于加强人才培养的质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檀慧玲   王玥  
数智技术是推动教育评价变革的关键变量与内生动力,为形成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保障学生的全面培养为根本旨归的、联通多组织层次、沟通多方育人主体和融通多维活动空间的教育评价大数据系统创造了新契机,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与挑战。围绕核心议题,构建数字化教育评价体系,需坚持价值先行、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原则,审慎规避“技术至上”“、数据至上”风险;完善教育评价数据质量管理与监督制度,确保教育评价数据质量,谨防“数据假象”干扰;建立健全教育评价数据互联共通体制机制,破解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的制度壁垒;构建与教育评价数字化转型相契合的伦理保障制度,规避数据与算法伦理风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多重关系。培养教育家精神,在心理世界,要唤醒“小我—大我—无我”的生命意识。即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锤炼“小我”品格;通过立己达人、修齐治平,强化“大我”担当;通过参赞天地、曲成万物,追寻“无我”之境。在客观知识世界,要涵养“悟道—传道—弘道”的教育情怀。即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悟道”,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传道”,在文明互鉴、命运与共中“弘道”。在物质世界,要发展“生存—生活—生生”的实践智慧。即以求是创新改造“生存”境遇,以仁爱之心驻扎“生活”世界,以胸怀天下创造“生生”之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培养新道路,应强化使命担当,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朝  
教育家办学的内在诉求中首先要求教育者应坚持并践行教育精神。教育精神由于其形而上的特点,是教育家诸多素养中较容易被忽略的。追寻教育理想、求索教育本真、不断超越和创新等是教育精神的基本特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和“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反思百余年来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我们深切体会到教育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务必要遵循特定时期社会变迁的历史节律和树立开阔通达的国际视野,坚持基于国情的本土立场和扎根实践的创新勇气,把握教育现代化动变的价值重心和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回归。作为学校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前沿阵地,"上海教育经验"及其背后的海派教育之深厚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做更加深入的个案剖析,以期从区域文化层面进一步求索教育现代化变革成功的内在动因。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李英  
会计的发展过程展现了会计发展变革的一般规律。当前,推动我国会计变革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会计可能和需要的变革主要包括会计计量的拓展、会计治理功能的发挥以及有关领域的实践创新和理论探索。另一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为会计理论的发展和繁荣创造了历史机遇,会计研究人员应该有所作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