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10)
- 2023(6875)
- 2022(5714)
- 2021(5573)
- 2020(4461)
- 2019(9958)
- 2018(9880)
- 2017(16537)
- 2016(9614)
- 2015(10590)
- 2014(10078)
- 2013(8822)
- 2012(8311)
- 2011(7544)
- 2010(8065)
- 2009(7279)
- 2008(7159)
- 2007(6861)
- 2006(6139)
- 2005(5590)
- 学科
- 业(28997)
- 管理(27882)
- 企(26250)
- 企业(26250)
- 济(25705)
- 经济(25669)
- 教育(20115)
- 中国(15968)
- 技术(15950)
- 技术管理(11417)
- 理论(10681)
- 学(8082)
- 方法(7855)
- 农(7838)
- 业经(7823)
- 教学(7420)
- 财(7367)
- 制(6304)
- 发(5912)
- 银(5678)
- 银行(5672)
- 融(5571)
- 金融(5570)
- 行(5484)
- 策(5334)
- 数学(5331)
- 数学方法(5213)
- 农业(5143)
- 发展(5125)
- 研究(5027)
- 机构
- 大学(128954)
- 学院(123125)
- 研究(44370)
- 济(43783)
- 管理(43169)
- 经济(42707)
- 理学(36416)
- 理学院(35901)
- 管理学(35326)
- 管理学院(35022)
- 教育(29746)
- 京(28423)
- 范(27798)
- 师范(27707)
- 中国(27080)
- 科学(24184)
- 师范大学(22798)
- 财(21994)
- 江(21089)
- 所(20881)
- 北京(19005)
- 中心(18759)
- 研究所(18736)
- 财经(16959)
- 州(16554)
- 技术(16525)
- 院(15765)
- 职业(15461)
- 经(15328)
- 经济学(13228)
- 基金
- 项目(76096)
- 研究(66797)
- 科学(63347)
- 基金(51890)
- 家(44288)
- 国家(43304)
- 社会(41523)
- 社会科(39059)
- 社会科学(39047)
- 教育(38531)
- 科学基金(37262)
- 省(31964)
- 编号(28692)
- 划(28422)
- 成果(26740)
- 基金项目(26479)
- 课题(23772)
- 创(22528)
- 自然(20356)
- 年(20114)
- 自然科(19953)
- 自然科学(19948)
- 创新(19725)
- 自然科学基金(19646)
- 规划(18941)
- 资助(18603)
- 重点(18474)
- 部(18390)
- 项目编号(17949)
- 发(17918)
共检索到205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颖 王毓珣
成为教育家必须具备教育家应有的特质。教育创新就是教育家必备的一种特质。在梳理及界定创新的定义、归纳与概括教育创新的本质的基础上,翻阅中外教育史发现,教育创新乃教育家的必备特质之一。教育家的教育创新或为立言、或为办学、或为教学。顺应时代需要、勇于开拓创新、遵循相关规律、做到知行合一,是教育家教育创新这一特质的特征。
关键词:
教育家 特质 创新 教育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朝
教育家办学的内在诉求中首先要求教育者应坚持并践行教育精神。教育精神由于其形而上的特点,是教育家诸多素养中较容易被忽略的。追寻教育理想、求索教育本真、不断超越和创新等是教育精神的基本特质。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精神 教育理想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杨九龙 熊伟
基于对现有微格式研究成果的综述,进一步探讨了微格式出现的时代意义、继续发展和应用拓展等问题,认为微格式充分体现了高等智能化,内容、结构和表示分离化,语法、语义和语用一体化和简易化等网络信息操作的重要原则,将积极参与开创信息微内容处理时代,支持构建社会性语义网,大力推动数字资源整合,有着广阔发展前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和“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启泉
为了未来教育家的成长,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需要创新,特别是把儿童学、教师学、教材学作为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的核心学科加以开发。现在该是聚焦上述三大研究,为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创新奠定基石的时候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刚
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一种"教育精神",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此没有必要区分教育家与教育学家,因为在其内在特质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也不必把教育家视为一个高不可攀的层次,只要他们具有教育精神并坚守初心,他们都在履行教育家的角色。教育精神包括"无差别性"、"真诚性"、"导引性"和"反思性"四个方面。今天提出并讨论教育精神,旨在从规范性维度应对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并重构教育共同体的专业承诺。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精神 规范性维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翠 谢书影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扎根于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其中传统职业教育领域展现了教育家精神的原初形态。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鼻祖,鲁班和墨子身上具有行为世范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求是创新的育人智慧与躬耕态度、胸怀天下的自我批判与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特质。分析班墨教育家精神生成的机理发现,作为士的能力品质、作为师的弘道追求、作为匠的职业情怀共同构成了班墨教育家精神生成的支点、动力和引力。因此,职教教师要传承“士”的品质,夯实心有大我自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支点;职教行政部门要倡导“师”的弘道追求,提升教师把职业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引力;社会协同组织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提升职教师生成为德技并重实干家的动力。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职业教育 班墨文化 传统文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多重关系。培养教育家精神,在心理世界,要唤醒“小我—大我—无我”的生命意识。即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锤炼“小我”品格;通过立己达人、修齐治平,强化“大我”担当;通过参赞天地、曲成万物,追寻“无我”之境。在客观知识世界,要涵养“悟道—传道—弘道”的教育情怀。即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悟道”,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传道”,在文明互鉴、命运与共中“弘道”。在物质世界,要发展“生存—生活—生生”的实践智慧。即以求是创新改造“生存”境遇,以仁爱之心驻扎“生活”世界,以胸怀天下创造“生生”之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培养新道路,应强化使命担当,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情怀 生命意识 实践智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论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悠长的历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历来具有热爱知识文化和尊师重教...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立
文章指出:大学校长应当成为教育家的问题虽几经呼吁但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在仍有进一步研讨之必要;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创建较为成熟完善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新形势下,大学校长要正确把握时局,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更应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家。文章还对如何改革教育和干部制度,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从多方面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大学校长成长为教育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希贵
长期以来,"教育家"似乎一直被供奉在神坛上,到终于走近我们的时候,大都白发苍苍、饱经风霜,往往已是年近花甲甚至已届古稀的长者。而且很多时候,"教育家"常常是一种对逝者追认的荣誉称号和评价,似乎和健在者特别是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学教育家。他多年担任大学教授,两次出任大学校长,诲人不倦,桃李满园,堪称一代师表。他不懈地探究"大学的真义",阐释了"大学"的三要素:学科齐全,科学研究,自主中立;他梦想建成中国的世界"第一流大学",但却遗憾地留下了"胡适之问"。胡适在大学教育方面的行动和思想,生动地诠释了"教育家"的内涵。
关键词:
胡适 教育家 大学真义 胡适之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蕾
时代呼唤教育家。教育家应当具备职业操行、实践智慧和实践成就。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加强学习,笃行教育,长期积淀,才有可能成长为教育家。社会要创造教育家成长的客观条件,培养懂教育的人,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支持教师进行教育实验。
关键词:
教育家 成长 主观条件 客观条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青
何谓“教育家”?“家”者,按照《辞海》的解释,即“经营某种行业,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技能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可见,成为一个“家”,并不是太神秘、太高不可攀的事。《辞源》更简单明了地把“家”解释为“有专长的人”。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育家:有专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青来
近年来,"教育家办学"渐渐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按理说,"教育家办学"有如"商人经商"或"农民种田"一般,是个不言自明的命题,但是,缘何这一常理层面的命题却需要大力倡导乃至深入探讨?究其缘由,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口号式的教育命题本身语义模糊,容易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其中几个关键词进行"清思",以从理念上准确把握其本质,并在行动中科学地践行其意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