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94)
- 2023(8690)
- 2022(7581)
- 2021(7374)
- 2020(6304)
- 2019(14959)
- 2018(15017)
- 2017(27046)
- 2016(16321)
- 2015(18874)
- 2014(19143)
- 2013(17913)
- 2012(17072)
- 2011(15573)
- 2010(15893)
- 2009(14208)
- 2008(14064)
- 2007(13017)
- 2006(11338)
- 2005(10136)
- 学科
- 济(55342)
- 经济(55280)
- 管理(34384)
- 业(33341)
- 方法(25617)
- 企(25240)
- 企业(25240)
- 数学(22809)
- 数学方法(22574)
- 教育(22403)
- 中国(21304)
- 农(17606)
- 学(13801)
- 财(13461)
- 地方(13436)
- 理论(12753)
- 农业(11559)
- 业经(10566)
- 贸(10430)
- 贸易(10424)
- 易(10062)
- 教学(9595)
- 制(9385)
- 和(8695)
- 技术(8427)
- 发(8180)
- 环境(7654)
- 融(7633)
- 金融(7630)
- 务(7474)
- 机构
- 大学(221630)
- 学院(212996)
- 济(77792)
- 研究(77016)
- 经济(75686)
- 管理(73560)
- 理学(62994)
- 理学院(62045)
- 管理学(60686)
- 管理学院(60242)
- 中国(50772)
- 京(49429)
- 科学(47168)
- 范(41150)
- 师范(40904)
- 所(38705)
- 教育(37251)
- 农(35846)
- 财(35698)
- 研究所(35319)
- 中心(35082)
- 江(34825)
- 师范大学(33528)
- 北京(31978)
- 业大(31520)
- 财经(28308)
- 农业(28232)
- 院(27519)
- 州(27177)
- 技术(26503)
- 基金
- 项目(137746)
- 研究(108918)
- 科学(108236)
- 基金(94122)
- 家(81303)
- 国家(80114)
- 科学基金(66712)
- 社会(64398)
- 社会科(60434)
- 社会科学(60412)
- 教育(58590)
- 省(56310)
- 基金项目(49921)
- 划(49415)
- 编号(48385)
- 成果(42889)
- 自然(41280)
- 自然科(40201)
- 自然科学(40187)
- 自然科学基金(39440)
- 资助(37976)
- 课题(36614)
- 重点(32466)
- 部(32319)
- 发(31210)
- 年(30452)
- 创(28678)
- 大学(28618)
- 项目编号(28383)
- 性(28251)
共检索到3309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亚敏
哈佛大学在近现代的崛起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五位杰出教育家校长的励精图治,他们以理念为先,以革新为本,以治校为业,接力引领哈佛大学走上世界一流大学之巅。哈佛杰出教育家校长的不断涌现与其独特的校长遴选机制与治理结构密不可分。哈佛的持续崛起昭示:校长对大学发展至关重要,校长应该是教育家,校长应当以治校为业,要建立校长遴选新机制,形成良善的治理结构。
关键词:
教育家校长 大学崛起 哈佛大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曲铭峰 龚放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与"倡导教育家办学"、"大学去行政化"、"加快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进程"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们需要研究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的内涵及特质,探讨大学校长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进而成为"教育家校长"。对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里克·博克所做的个案分析有助于深化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3月26日,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教授北京大学名誉博士学位授予仪式暨北京大学演讲会举行。福斯特校长发表了题为"照亮人性之美:变动世界中的高等教育"(Illuminating One’s Bright Virtue:Higher Educafion in a Changing World)的演讲。在演讲中,福斯特校长强调:"新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形成.全球的高等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英杰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在美国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其漫长的350多年的历史中,培养出了六位总统、为数众多的国会议员和政府部长。1986年有51名哈佛毕业生任国会议员,占议员总数的近十分之一。仅在里根总统一任政府中,就有47名以上哈佛毕业生承担主要的政府领导职务。总之,哈佛大学是美国政界精英的摇篮,不仅培养了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随平
哈佛大学福斯特校长主张,女性教育最大的宗旨在于赢取公平感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女性拥有的睿智禀赋对提升世界人力资源水平不可或缺,女性好奇心驱使下的变革为社会进步带来种种机遇。哈佛大学在消除人们对女性的传统偏见、赋予女性更多的教育和工作权利,以及为女性创造更多施展才华机会等方面做了不懈探索。
关键词:
女性教育 公平 睿智 革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纪宝成 李立国
借鉴、模仿、学习西方高等教育并扎根于教育传统的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其发展注定走不同于西方大学发展之路。近代大学校长和教育家认识到教育传统不可能引导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但是作为民族教育之魂的教育传统,却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大学发展,完全切断传统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
关键词:
中国教育传统 校长 教育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建明
在中国,大学校长是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说特殊,是因为他们身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即不同人群分别赋予他们不同的角色期待。大学校长是什么?官员?教师?政治家?科技专家?教育专家?管理专家?社会活动家?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玉顺
校长由普通管理者成长为教育家的过程,是其不断丰富办学经验、完善办学思想、取得办学成就、积累专业声望、收获专业荣誉的过程;"成才"为校长从普通教育工作者走向教育家奠定了基础,"成名"是校长由优秀教育工作者走向教育家的转折期,"成家"是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长期富有成效的专业实践的收获期;内驱力是校长成长为教育家的力量源泉,个性品质是校长成长为教育家的重要影响因素,适宜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校长教育家的成长。对校长教育家成长机制的系统分析,有助于揭示学校管理者持续不断的专业化在促进教育发展和管理者个人发展方面蕴含的巨大价值和潜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飞 王运来
在概念的核心意涵上,大学校长主体性是一个植根于变迁社会里随着大学发展而生成的概念,其内涵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问题。以教育家型大学校长的路径分析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建设,围绕统一于教育家型大学校长成长的四条路径——根本路径、核心路径、基本路径和重要路径进行设计,"四条路径"不但是教育家型大学校长成长的主要路径,而且是当前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努力的方向之一。
关键词:
变迁社会 大学校长 主体性 教育家 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正伟 卢美艳
竺可桢在哈佛大学留学时,积极接受了艾略特的大学教育理念:大学有教学、贮存知识与学术研究的直接功能,以及社会影响与社会服务的间接功能;大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真才实学的领袖人才;大学聘用教员须才华与品格兼具;大学教学改革须严格入学标准及课程考核,实施选修课。竺可桢执掌浙江大学后,以他所接受的艾略特的大学核心理念治理学校,并进行创造性探索,历经13年,使学校一跃而为国内知名的国立大学。
关键词:
艾略特 竺可桢 大学理念 领袖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定华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王定华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称通才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梁言顺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公共管理教学与培训注重传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善于输出新理念和新做法、讲课艺术高超、充满幽默和智慧、观点比较客观公正和长于案例教学。
关键词:
哈佛大学 公共管理教学 培训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佟婧
募捐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募捐组织结构及其功能的发挥。清华大学的募捐组织结构特点是直线制,扁平且单一;人员配置以行政手段为主,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激励机制,投资意识有待加强。哈佛大学募捐组织结构特点是直线职能制,职能部门分工较细,权责明确;人员配备标准严格;擅于利用激励机制。对比发现,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我国大学募捐组织已逐步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应采取加强募捐组织的独立性、明晰非营利组织的属性、提高募捐人员专业化水平、引入市场激励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
募捐组织结构 清华大学 哈佛大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爱生
不信任投票源于西方民主议会制中的投票表决。在美国大学,不信任投票是教师表达对校长执政强烈不满的一种手段,表明对校长失去信心。投票只具有象征意义,董事会才有解雇校长的权力,但其影响是灾难性的。校长违反共同治理的信条是导致不信任投票产生的首要原因。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传统与变革、民主与控制这双重矛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曹振明 方光华
侯外庐长期从事教育事业,特别是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大学校长之一,面对如何办好新中国高等教育的重大挑战,他提出了具有鲜明新民主主义特征的教育思想,阐明了大学在教学、科研、师资、学科和使命等方面的发展理念,论述了大学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与方式方法,并进行了颇富创造性的探索实践,致力于中国教育发展道路的开拓,取得了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教育成就,展现出广阔的世界眼光和高度的文化自信,至今受到广泛赞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