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36)
- 2023(7389)
- 2022(6487)
- 2021(6172)
- 2020(5301)
- 2019(12644)
- 2018(12714)
- 2017(22827)
- 2016(13705)
- 2015(15865)
- 2014(16379)
- 2013(15538)
- 2012(14937)
- 2011(13665)
- 2010(14305)
- 2009(13206)
- 2008(13432)
- 2007(12690)
- 2006(11077)
- 2005(10162)
- 学科
- 济(50975)
- 经济(50914)
- 管理(31609)
- 业(31529)
- 企(24885)
- 企业(24885)
- 方法(24646)
- 数学(21347)
- 数学方法(21128)
- 教育(20739)
- 中国(19711)
- 农(14955)
- 学(14089)
- 财(13346)
- 理论(12427)
- 贸(9895)
- 贸易(9893)
- 业经(9658)
- 易(9589)
- 农业(9580)
- 制(9523)
- 地方(9482)
- 和(8468)
- 融(7858)
- 金融(7855)
- 银(7807)
- 技术(7787)
- 银行(7785)
- 发(7648)
- 教学(7573)
- 机构
- 大学(204545)
- 学院(197221)
- 济(74263)
- 经济(72418)
- 研究(70736)
- 管理(66835)
- 理学(56610)
- 理学院(55814)
- 管理学(54685)
- 管理学院(54275)
- 中国(46884)
- 京(44932)
- 科学(42810)
- 范(37371)
- 师范(37152)
- 所(36731)
- 财(35920)
- 教育(34074)
- 研究所(33331)
- 农(32416)
- 江(32355)
- 中心(31309)
- 师范大学(30351)
- 北京(29379)
- 财经(28391)
- 业大(27738)
- 经(25564)
- 农业(25508)
- 州(25333)
- 院(24225)
- 基金
- 项目(120475)
- 研究(95270)
- 科学(94525)
- 基金(82883)
- 家(71838)
- 国家(70722)
- 科学基金(58252)
- 社会(56849)
- 社会科(53403)
- 社会科学(53382)
- 教育(51891)
- 省(48322)
- 基金项目(43028)
- 划(42809)
- 编号(42101)
- 成果(38205)
- 自然(35248)
- 自然科(34352)
- 自然科学(34338)
- 资助(34020)
- 自然科学基金(33720)
- 课题(31992)
- 部(28938)
- 重点(28747)
- 发(27123)
- 年(26342)
- 性(25439)
- 教育部(25266)
- 项目编号(25041)
- 创(24694)
共检索到3074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朝
教育家办学的内在诉求中首先要求教育者应坚持并践行教育精神。教育精神由于其形而上的特点,是教育家诸多素养中较容易被忽略的。追寻教育理想、求索教育本真、不断超越和创新等是教育精神的基本特质。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精神 教育理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和“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刚
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一种"教育精神",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此没有必要区分教育家与教育学家,因为在其内在特质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也不必把教育家视为一个高不可攀的层次,只要他们具有教育精神并坚守初心,他们都在履行教育家的角色。教育精神包括"无差别性"、"真诚性"、"导引性"和"反思性"四个方面。今天提出并讨论教育精神,旨在从规范性维度应对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并重构教育共同体的专业承诺。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精神 规范性维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翠 谢书影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扎根于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其中传统职业教育领域展现了教育家精神的原初形态。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鼻祖,鲁班和墨子身上具有行为世范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求是创新的育人智慧与躬耕态度、胸怀天下的自我批判与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特质。分析班墨教育家精神生成的机理发现,作为士的能力品质、作为师的弘道追求、作为匠的职业情怀共同构成了班墨教育家精神生成的支点、动力和引力。因此,职教教师要传承“士”的品质,夯实心有大我自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支点;职教行政部门要倡导“师”的弘道追求,提升教师把职业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引力;社会协同组织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提升职教师生成为德技并重实干家的动力。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职业教育 班墨文化 传统文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多重关系。培养教育家精神,在心理世界,要唤醒“小我—大我—无我”的生命意识。即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锤炼“小我”品格;通过立己达人、修齐治平,强化“大我”担当;通过参赞天地、曲成万物,追寻“无我”之境。在客观知识世界,要涵养“悟道—传道—弘道”的教育情怀。即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悟道”,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传道”,在文明互鉴、命运与共中“弘道”。在物质世界,要发展“生存—生活—生生”的实践智慧。即以求是创新改造“生存”境遇,以仁爱之心驻扎“生活”世界,以胸怀天下创造“生生”之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培养新道路,应强化使命担当,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教育情怀 生命意识 实践智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章荣
职教领域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具有鲜明的教育家精神特质。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家精神的阐释,对2010年以来的职教领域24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材料进行分析,将他们身上彰显的精神品质凝练概括为:钟情职教、志在强国的理想信念;涵养师德、以身立教的道德情操;深耕教学、科研育人的育人智慧;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躬耕态度;关爱学生、筑梦成才的仁爱之心;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弘道追求。职教领域教育家精神特质的生成得益于“需求-改变”“信念-支撑”“实践-养成”“价值-驱动”的实践机制,其培育路径为:榜样示范,引领职教教师热爱职教;尊师重教,提升职教教师职业地位;强化实践,提升职教教师专业素养;筑牢保障,支持职教教师笃志从教。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颖 王毓珣
成为教育家必须具备教育家应有的特质。教育创新就是教育家必备的一种特质。在梳理及界定创新的定义、归纳与概括教育创新的本质的基础上,翻阅中外教育史发现,教育创新乃教育家的必备特质之一。教育家的教育创新或为立言、或为办学、或为教学。顺应时代需要、勇于开拓创新、遵循相关规律、做到知行合一,是教育家教育创新这一特质的特征。
关键词:
教育家 特质 创新 教育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青来
近年来,"教育家办学"渐渐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按理说,"教育家办学"有如"商人经商"或"农民种田"一般,是个不言自明的命题,但是,缘何这一常理层面的命题却需要大力倡导乃至深入探讨?究其缘由,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口号式的教育命题本身语义模糊,容易导致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有必要对其中几个关键词进行"清思",以从理念上准确把握其本质,并在行动中科学地践行其意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教育家办学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语境。只有回归近代以来中国教育现代化与本土化变革的复杂历史境遇,直面前贤所面临的压力、困境、求索与创造,才能深刻地理解近现代中国教育家办学的价值选择、个性特征、群体共识和文化认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庆葆
温家宝总理多次强调,要鼓励和倡导教育家办学。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则以文件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这充分反映了对教育家办学的殷切期待。可是,我们知道,教育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动生成的,只能从视教育为使命、以教育为职业的人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青
何谓“教育家”?“家”者,按照《辞海》的解释,即“经营某种行业,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技能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可见,成为一个“家”,并不是太神秘、太高不可攀的事。《辞源》更简单明了地把“家”解释为“有专长的人”。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育家:有专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新忠 卢瑶
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龙头,"985"工程院校实现教育家办学是我国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现实需要,对显著提升我国其他高等院校实力具有引领作用。目前,39所"985"高校校长在学识积淀、教育思想以及办学行为等方面距离教育家办学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与我国高校办学体制、社会环境以及校长自身追求有关。改善这一局面,让教育家当校长,让校长成长为教育家,需要继续改革高校办学体制、完善校长遴选标准及程序、全面提高校长修养、切实改进校长办学行为,也需要社会各界营造支持氛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沈玉顺
一、"造就一批教育家"和"倡导教育家办学"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诉求社会对教育家问题日益强烈的关注,对教育家办学日益高涨的呼唤,不仅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提升我国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的强烈愿望,而且反映了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事实上,除教育事业本身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邱少明
该文对浙商的精神特质归结为:"敢为人先"、"横刀立马"的胆识与气魄;"入世苦行"、筚路蓝缕的坚忍耐劳;"日新为道"的创新理念;全球行商、"市场无界"的开拓精神;凝聚合力、"抱团冲杀"的合作精神;"内化哲学"造就了哲商的砥砺升华。
关键词:
浙商 精神特质 析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德海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也是一个难度不小的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作简要论述。纵观中华民族整个悠长的历史,可以说: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民族,中国社会历来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社会,中国人民也历来具有热爱知识文化和尊师重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