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141)
2023(3227)
2022(2613)
2021(2707)
2020(1993)
2019(4758)
2018(4791)
2017(6947)
2016(4883)
2015(5528)
2014(5640)
2013(4489)
2012(4283)
2011(3880)
2010(4258)
2009(3465)
2008(3333)
2007(3144)
2006(2926)
2005(2749)
作者
(10269)
(8510)
(8389)
(8052)
(5534)
(4159)
(3976)
(3495)
(3137)
(3125)
(3046)
(2760)
(2752)
(2729)
(2710)
(2695)
(2669)
(2530)
(2498)
(2359)
(2341)
(2170)
(2112)
(2043)
(2012)
(1969)
(1915)
(1818)
(1809)
(1780)
学科
教育(18623)
中国(10376)
(7336)
经济(7317)
理论(5868)
(5769)
教学(5415)
管理(5294)
(4355)
(4238)
企业(4238)
(3933)
发展(3686)
(3563)
(3414)
(3272)
思想(3270)
政治(3173)
改革(3151)
研究(3149)
高等(3104)
思想政治(2972)
政治教育(2972)
治教(2972)
德育(2934)
技术(2901)
教育改革(2794)
学校(2607)
学法(2443)
教学法(2443)
机构
大学(58964)
学院(53337)
教育(25943)
研究(23863)
(19164)
师范(19119)
师范大学(16109)
(14564)
(13987)
经济(13418)
管理(13262)
科学(12853)
(11413)
理学(11122)
职业(10932)
理学院(10849)
管理学(10482)
中国(10461)
研究所(10435)
管理学院(10347)
北京(10311)
技术(10270)
教育学(10069)
(9706)
中心(9397)
(8561)
职业技术(7475)
教育学院(7385)
(7234)
(7234)
基金
项目(32663)
研究(32526)
科学(27392)
教育(23870)
基金(20126)
社会(18021)
(17565)
国家(16796)
社会科(16658)
社会科学(16652)
成果(16140)
编号(15932)
课题(14669)
(14086)
(13755)
科学基金(13071)
(12923)
规划(10656)
(9512)
基金项目(9479)
(9417)
项目编号(9408)
(9304)
重点(9060)
教育部(8810)
研究成果(8729)
(8375)
(8373)
年度(8357)
(8331)
期刊
教育(44530)
研究(28067)
中国(22600)
(16051)
经济(16051)
职业(10712)
技术(8491)
技术教育(7055)
职业技术(7055)
职业技术教育(7055)
学报(6556)
大学(6464)
科学(5944)
(5198)
论坛(5198)
(5162)
高等(5081)
(5001)
管理(4770)
成人(4641)
成人教育(4641)
高等教育(4526)
学学(4185)
(4183)
农业(3704)
发展(3686)
(3686)
职教(3649)
比较(3603)
图书(3274)
共检索到95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刚  
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特质是具有一种"教育精神",并能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因此没有必要区分教育家与教育学家,因为在其内在特质上两者是完全一致的;也不必把教育家视为一个高不可攀的层次,只要他们具有教育精神并坚守初心,他们都在履行教育家的角色。教育精神包括"无差别性"、"真诚性"、"导引性"和"反思性"四个方面。今天提出并讨论教育精神,旨在从规范性维度应对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并重构教育共同体的专业承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须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教育家精神的培养,涉及人与自我、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乃至自然万物的多重关系。培养教育家精神,在心理世界,要唤醒“小我—大我—无我”的生命意识。即通过勤学修德、明辨笃实,锤炼“小我”品格;通过立己达人、修齐治平,强化“大我”担当;通过参赞天地、曲成万物,追寻“无我”之境。在客观知识世界,要涵养“悟道—传道—弘道”的教育情怀。即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悟道”,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中“传道”,在文明互鉴、命运与共中“弘道”。在物质世界,要发展“生存—生活—生生”的实践智慧。即以求是创新改造“生存”境遇,以仁爱之心驻扎“生活”世界,以胸怀天下创造“生生”之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精神培养新道路,应强化使命担当,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庆昌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的论述,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当代中国教育家和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精神风貌,既为教育实践者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他们的日常言行确立了准则,与此同时也启发了教育理论研究者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入思考。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出发,继续思考教育家精神这一问题,可以发现精神性是教育家的自性;教育家精神即人格化的教育精神。因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中国教育家具有独特的精神品质和追求,具体表现为至诚报国之情、弘道成人之志、必仁且智之心、为师为范之态,它们共同构成以“情志”和“心态”为核心成分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朝  
教育家办学的内在诉求中首先要求教育者应坚持并践行教育精神。教育精神由于其形而上的特点,是教育家诸多素养中较容易被忽略的。追寻教育理想、求索教育本真、不断超越和创新等是教育精神的基本特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希贵  
长期以来,"教育家"似乎一直被供奉在神坛上,到终于走近我们的时候,大都白发苍苍、饱经风霜,往往已是年近花甲甚至已届古稀的长者。而且很多时候,"教育家"常常是一种对逝者追认的荣誉称号和评价,似乎和健在者特别是和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书光  
教育家精神,即指教育家在特定社会办学或“办教育”之艰辛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创造精神”“、开辟精神”和创业过程中所体现的崇高人格精神。传承和弘扬教育家精神,国人不仅践行了从“教育救国”到“教育强国”的变革之路,而且探索出“回归人本、务实兴学”的发展之路,更走出了一条“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创新之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历史底蕴、本质内涵和价值深意,遵循并努力做到六个向度的基本要求,以便更好地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变革的纵深推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尤莉娟   陈鹏  
“匠人之师”理念和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有着内在契合点。新时代,“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价值追求。“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包含六点:执着与坚守事业的理想信念、专注与投入教学的道德情操、力行与勤思实践的育人智慧、深潜与探寻研究的躬行态度、关爱与引导学生的仁爱之心、发展与赓续精神的弘道追求。为生成新时代“匠人之师”教育家精神,建议强化职前培养,筑基为师的教育智慧;深入企业实践,积蓄为师的教学深度;构建教学共同体,积聚为师的教学广度;稳固投入持续力,积淀为师的教育情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燕  
建设教育强国,离不开教育家精神的深层引领与价值支撑。从历史逻辑上讲,教育家精神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师道的道德感召力,饱含了近代以来救亡图强使命的价值引领力,代表了时代发展中改革创新的实践驱动力。就教育家精神的内涵而言,其实现了个体与大局的理性统一、立身与育人的德性统一、实学与创新的知性统一、情感与情怀的感性统一,谱写了教育家群体所共有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特质。践行教育家精神,要以坚守使命担当为根本,坚定理想信念;以加强师德引领为前提,注重思想教育;以勇于躬耕实践为关键,强化责任意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翠   谢书影  
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扎根于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其中传统职业教育领域展现了教育家精神的原初形态。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鼻祖,鲁班和墨子身上具有行为世范的理想信念与道德情操、求是创新的育人智慧与躬耕态度、胸怀天下的自我批判与弘道追求的教育家特质。分析班墨教育家精神生成的机理发现,作为士的能力品质、作为师的弘道追求、作为匠的职业情怀共同构成了班墨教育家精神生成的支点、动力和引力。因此,职教教师要传承“士”的品质,夯实心有大我自觉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支点;职教行政部门要倡导“师”的弘道追求,提升教师把职业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引力;社会协同组织要弘扬大国工匠精神,提升职教师生成为德技并重实干家的动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李兴海   刘晶晶  
思政工作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教师思政工作被摆在高职院校工作的重要位置。2023年12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试行)》后,对高职院校教师思政工作提出了系统化的要求,为高职院校教师思政工作提供了实践指导。将教育家精神与教师思想工作相结合,构建教育家精神引领高职院校高质量教师思政工作的体制机制,塑造教育家精神引领高职院校高质量教师思政工作的良好生态,明确教育家精神引领高职院校高质量教师思政工作的目标导向,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成为“经人合一”的时代大先生、“德技并修”的工匠引路人、“兼爱天下”的灵魂工程师,有助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思政素养,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职教力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和光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职教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支撑力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2023年,习近平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系统部署。而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职教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点。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追求以及由此确立的坚定不移的精神状态。坚定的理想信念为职教教师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是激励职教教师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有助于塑造职教教师的高尚品格。教育家精神中“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在建设职教教师队伍时,要培养教师坚守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学生成长、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为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塑造道德情操。道德情操是指个体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情感倾向和
关键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夏斌   申守权  
从信念、道德、学识、态度、情感和境界六个维度来看,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职业院校的师德师风体现为国家工匠的培养理想、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教育智慧与个性化教学、学习态度与创新实践、仁爱精神与学生关怀、全球视野与文化使命。当前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信念的迷失、道德的裂隙、智慧的桎梏、创新的沉默、仁爱的缺位、文化视野的模糊等问题。教育家精神引领下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为:强化理想信念与现实的契合、完善道德规范执行与监督体系、深化个性化教学改革、激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创新、从理念到行动的全面落实关怀、融入全球化视角与加强文化传承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学教育家。他多年担任大学教授,两次出任大学校长,诲人不倦,桃李满园,堪称一代师表。他不懈地探究"大学的真义",阐释了"大学"的三要素:学科齐全,科学研究,自主中立;他梦想建成中国的世界"第一流大学",但却遗憾地留下了"胡适之问"。胡适在大学教育方面的行动和思想,生动地诠释了"教育家"的内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蕾  
时代呼唤教育家。教育家应当具备职业操行、实践智慧和实践成就。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加强学习,笃行教育,长期积淀,才有可能成长为教育家。社会要创造教育家成长的客观条件,培养懂教育的人,让懂教育的人办教育,支持教师进行教育实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青  
何谓“教育家”?“家”者,按照《辞海》的解释,即“经营某种行业,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技能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可见,成为一个“家”,并不是太神秘、太高不可攀的事。《辞源》更简单明了地把“家”解释为“有专长的人”。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教育家:有专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