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5)
2023(2408)
2022(1809)
2021(2037)
2020(1505)
2019(3588)
2018(3637)
2017(4871)
2016(3935)
2015(4462)
2014(4698)
2013(3796)
2012(3514)
2011(3412)
2010(3670)
2009(3067)
2008(2923)
2007(2759)
2006(2576)
2005(2480)
作者
(8131)
(6659)
(6580)
(6539)
(4276)
(3273)
(3196)
(2911)
(2545)
(2461)
(2327)
(2249)
(2222)
(2186)
(2143)
(2132)
(2124)
(2101)
(2031)
(2019)
(2009)
(1788)
(1721)
(1669)
(1576)
(1564)
(1559)
(1457)
(1453)
(1415)
学科
教育(18331)
中国(8671)
(7773)
理论(6284)
教学(5762)
(5235)
经济(5234)
思想(3506)
政治(3349)
(3327)
发展(3266)
研究(3226)
(3221)
(3144)
改革(3134)
高等(3025)
思想政治(2814)
政治教育(2814)
治教(2814)
德育(2794)
教育改革(2771)
学法(2728)
教学法(2728)
经济学(2675)
管理(2584)
学校(2528)
学理(2403)
学理论(2403)
(2354)
计算(2247)
机构
大学(49149)
学院(43011)
教育(25518)
研究(19928)
(18063)
师范(18005)
师范大学(15162)
(12390)
科学(11338)
职业(10333)
教育学(9918)
(9790)
技术(9528)
研究所(8994)
北京(8905)
(8496)
(8294)
经济(8028)
管理(7914)
中心(7363)
中国(7300)
教育学院(7274)
职业技术(7083)
(7005)
理学(6330)
(6233)
技术学院(6143)
理学院(6113)
研究院(5843)
管理学(5799)
基金
研究(25265)
项目(23623)
教育(21102)
科学(19543)
成果(14401)
编号(13409)
课题(12963)
基金(12717)
社会(12617)
(11655)
社会科(11491)
社会科学(11490)
(11356)
(10699)
(10167)
国家(9905)
规划(9045)
(8302)
项目编号(7967)
研究成果(7900)
年度(7599)
(7464)
科学基金(7267)
重点(7139)
(7079)
(7021)
(7007)
(6979)
阶段(6960)
教育部(6776)
期刊
教育(44017)
研究(24470)
中国(19173)
职业(10500)
(9810)
经济(9810)
技术(7791)
技术教育(6867)
职业技术(6867)
职业技术教育(6867)
学报(6002)
大学(5507)
高等(4932)
成人(4648)
成人教育(4648)
科学(4390)
(4370)
论坛(4370)
高等教育(4326)
图书(3759)
(3703)
职教(3577)
发展(3525)
(3525)
比较(3368)
(3341)
(3246)
学学(3185)
书馆(2832)
图书馆(2832)
共检索到77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枬  
教育学与美学的关系演变经历了审美教育学、教育美学、教育审美学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教育美学出现了教育学与美学的交叉渗透,它表现为三种样态:一是在教育学中直接沿用美学概念;二是对美学概念予以教育学的移植;三是对美学概念进行教育学的改造。教育美学的建构必须坚持教育学的立场,从而使教育活动更好地实现立美育人的目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就是教育学看待问题的方式,这种方式最终取决于“教育”的方式。教育是关怀生命、促进生命发展的活动,具有生命性,而且教育现象、教育活动也因为生命的“在场”而具有意义。这决定了教育学必须具有生命的立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意味着教育学是“成全生命”的人文之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迟艳杰  
长期致力于教学理论反思和建设的徐继存教授,在最近出版的著作《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简称《立场》)中,对自己的教育研究经历做了回顾:从初识教学论、再学教学论、教授教学论、问题教学论、守望教学论到践行教学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本书中对教育学的关切和认识,是基于他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能体会出他这是由心发出、由行诠释的教育学者的立场。一、《立场》的立论前提:一个理论贡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北生  
教育学是研究怎样更好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培养人的一门科学,其出发点必须有一定的立场。本文在借鉴教育学立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育学的立场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尝试提出教育学应坚持"三维一体"的立场,即从三个维度来分析教育学的立场:1、教育学立场的"原点.基础":人之生存与发展;2、教育学立场的"指向.目的":具体生命与自觉;3、教育学立场的"方式.方法":生命实践与律动。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相互支撑,三维一体,缺一不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东  
教育学者的立场是教育学者基于学科逻辑的政策主张。共同的逻辑起点和基本价值诉求使得教育学者立场的一致性成为可能。学术逻辑的严谨性和学术伦理的正当性是教育学者立场合法性的保证。教育学者的立场是教育决策合理性的重要来源。教育学者应该通过学术的自觉和努力,在教育政策的话语平台上表现出其应有的力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晔  刘清东  
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的研学旅行,有着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其本身所具备的自然性、体验性与教育性等特征,不仅能使个体回归自然、亲近社会与走向自我,而且能使个体在自然中认识自己,在社会中发展及完成自己,在人格化中实现自我,促进人的终身发展。为了保障研学旅行在我国开展过程中的实效性,需要合理设计研学课程,明确研学价值追求;增强研学导师教育修养,提高研学旅行教育质量;构建合理保障机制,为研学旅行保驾护航。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仁  杨兆山  周国斌  
教育与启蒙有着内在的价值联系,其主要来源于人及社会的现代性转型的历史使命,奠定了教育的启蒙基因与精神传统。教育启蒙的现代性目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合法性危机,但并未得到教育理论研究的足够关注。当前,随着中国现代性转型的日趋深化,将启蒙问题引入教育学的理论视域,凸显了实践与理论的双重诉求,应当贯之"教育/教育学"的立场加以体系化的建构,并积极促进其理论成果的实践转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彭亮  徐文彬  
无论是教育理论,抑或教育实践,人都是其首要面对的存在,因而,人的问题往往是教育研究中最为核心的主题。从"孩子更加难教"这一"事实"出发,依循人性教育学立场的致思之径,通过对教育理论中的人性进行重思,发现其内隐的人性假设在限度意识上需明晰教育的能为与可为及其对于人的塑造和改变的有限性,同时,在主体意识上需要思考教师的可改变性和可塑性;其思维方式需聚合自然科学的证伪思维方式、人文学科的解释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科学的关联思维方式。由此,人性教育学立场需在本真所内蕴的自立、自觉和自新三个层次上予以确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靖国平  
通过学派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21世纪需要更加关注教育学的学派建设。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主要靠“立论”,教育学的学派建设主要靠“实证”。真正的教育学学派是在实践中“做”出来的,而不是在书斋里“论”出来的。教育学的学派意识及其实践路向,凸显出教育学研究者以及整个教育学科的主体性,是教育学作为一门自立、自为、成熟学科的重要标志。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魏宏聚  
价值中立是质性研究倡导并遵循的重要研究原则,教育现象学研究与教育人类学研究是当前教育学质性研究的代表性研究方法。其中"悬置"与"离我远去"分别是二者坚持价值中立的基本措施。教育研究是一种价值判断与价值表述,上述措施在实施中很难或者不能兑现,所以,质性研究的价值中立是教育学追求"科学"的一种努力但并不能实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喆平  
百年清华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国家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许多先驱出自清华,许多学科的发展与清华密切相关。教育心理系作为1926年最早成立的科系之一,尽管在清华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甚至几经中断,但清华出身的教育学人开该学科风气之先,其国家责任与研究志趣并重的研究与实践,对现代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但是甚少见到对这一批学人的研究。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产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凯洛夫教育学,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学术视野和教育水平,今天看来,它已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需要。本文分析凯洛夫教育学中诸多观点与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背离,提出我们需要立足于教师专业形象的变革重建我国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澜  
20世纪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分界,并依据教育学科呈现出的基本状态和主要特征,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和六个阶段。对于百年中国教育学发展的研究,除了沿着原有的研究思路在资料的开发和阶段的梳理方面作更为详尽的研究和作“补缺”式的研究之外,还存在着第三种研究取向,即把研究角度放在教育学百年发展历程中存在于每个阶段、以不同方式出现的共同问题上,这类问题可以称之为“中国教育学发展世纪问题”,包括政治、意识形态与学科发展的关系问题、教育学发展的“中外”关系问题、教育学的学科性质问题等。这些问题是影响教育学科发展的根本性问题,集中在对教育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上,其深层表现是教育学研究的思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向东  
教育作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可能有统一的定义。教育自身是一种指向"人"的实践活动。仅仅将教育自身作为"本体"去界定,只能勾勒出教育范畴"永恒性"的一面;教育自身只有在"教育是怎样的"问题域中才能展开它丰富的历史内涵,并在对"教育何以可能""、教育何以如此"的探究中得到解释。教育自身与"办教育""、用教育"的关联,形成了教育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多学科研究教育的客观基础。立足于教育自身、拓宽视野、开放边界,是教育学在多学科研究教育的语境中可以秉持的学科立场;站在这一立场上反思,教育的价值尺度是"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能够揭示教育"历史性"的那些范畴,一定是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