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64)
- 2023(11050)
- 2022(9639)
- 2021(9473)
- 2020(7848)
- 2019(18623)
- 2018(18597)
- 2017(34608)
- 2016(19532)
- 2015(22074)
- 2014(22217)
- 2013(21365)
- 2012(19405)
- 2011(17505)
- 2010(17624)
- 2009(15673)
- 2008(15087)
- 2007(13133)
- 2006(11544)
- 2005(10195)
- 学科
- 济(69365)
- 经济(69293)
- 管理(49169)
- 业(44983)
- 企(38043)
- 企业(38043)
- 方法(32069)
- 数学(27387)
- 数学方法(26983)
- 中国(23025)
- 教育(22609)
- 学(20266)
- 农(17448)
- 理论(16548)
- 财(16199)
- 业经(14596)
- 地方(13957)
- 技术(11865)
- 和(11567)
- 农业(11532)
- 贸(11444)
- 贸易(11437)
- 易(11064)
- 制(11010)
- 教学(10358)
- 环境(10239)
- 务(10041)
- 财务(9975)
- 财务管理(9959)
- 发(9623)
- 机构
- 大学(266964)
- 学院(260057)
- 管理(101049)
- 济(93346)
- 经济(90975)
- 研究(88788)
- 理学(87836)
- 理学院(86756)
- 管理学(85065)
- 管理学院(84562)
- 中国(59127)
- 京(58899)
- 科学(55776)
- 范(44543)
- 师范(44250)
- 所(44108)
- 财(42299)
- 研究所(40418)
- 中心(38920)
- 江(38248)
- 北京(38119)
- 业大(37633)
- 农(37608)
- 教育(37326)
- 师范大学(36371)
- 财经(34103)
- 院(32225)
- 技术(31261)
- 州(31168)
- 经(31043)
- 基金
- 项目(178829)
- 科学(141209)
- 研究(137563)
- 基金(126359)
- 家(108785)
- 国家(107741)
- 科学基金(92018)
- 社会(82555)
- 社会科(77815)
- 社会科学(77793)
- 省(70803)
- 教育(69697)
- 基金项目(67063)
- 划(61342)
- 自然(59356)
- 编号(58977)
- 自然科(57933)
- 自然科学(57920)
- 自然科学基金(56831)
- 资助(51772)
- 成果(50513)
- 课题(42775)
- 重点(40770)
- 部(40511)
- 发(38317)
- 创(37131)
- 项目编号(36601)
- 教育部(35366)
- 年(34976)
- 大学(34597)
共检索到384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涂艳国 吴河江
哲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20世纪的哲学"语言转向"对教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打破了语言在教育学研究中的沉寂状态,开启了教育学研究"通向语言之途"。教育学研究"通向语言之途"主要有三种路径:一是借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对教育理论进行语言分析;二是以语言为视角研究教育生活中的交往;三是从本体论语言哲学出发开展教育研究。教育学研究"通向语言之途"艰难曲折,至今尚未真正抵达语言之境,因而是一项未竟的事业,回顾和反思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有益启示。展望未来,主要的研究课题可能涉及以下方面: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国外相关成果的译介与研究;二是借鉴和吸收语言学与哲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加强教育学关涉语言的研究,努力提升研究水平;三是结合我国的实际和需求,沿着教育学研究"通向语言之途"的三种路径继续深化和拓展相关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谢延龙 杨春芳
哲学的语言转向唤起了教育的语言转向。教育的语言转向有双重意蕴:语言是教育的工具,语言是教育的家。不同的语言与教育相遇,展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研究和教育生活图景。通向语言之途的教育,所要达于的是一种超越了工具论和本体论的语言,是一种在更高层面实现了二者辨证融合的语言。
关键词:
语言转向 教育研究 教育生活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谢喆平
百年清华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为中国的国家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许多先驱出自清华,许多学科的发展与清华密切相关。教育心理系作为1926年最早成立的科系之一,尽管在清华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甚至几经中断,但清华出身的教育学人开该学科风气之先,其国家责任与研究志趣并重的研究与实践,对现代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但是甚少见到对这一批学人的研究。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
清华 教育留美学人 中国教育学 贡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学名词审定工作是教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教育学科建设的一件大事。关于教育学名词定义的方式,定义的科学性和实然性,如何处理概念的多义性,以及名词选择的标准和范围等问题,都是应该探讨与明确的。做好教育学名词审定工作意义重大,必将对我国教育学科的建设和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教育学 名词审定 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炳照
一项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王炳照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国和成立前,中国学者也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并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过专门的课程。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中断,直到80年代初,才陆续恢复了有关的研...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冯群
写作内容贫乏是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英语写作的一个普遍现象。写作内容除了来源于大脑存储的内在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书籍、网络等外部途径获得。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内在知识有所欠缺。本研究尝试通过利用网络媒介的外在知识弥补该群体内在知识不足的弱点,助其正确把握主题、丰富写作内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举措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
外在知识 写作内容 远程学习者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蔚
本研究通过问卷法考察、分析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结果表明,学习者对目前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总体评价是较满意的,但对学习支持服务各子系统的评价有一定差异,在对教师的支持服务以及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进行各类交互活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认为,需要找准主要问题,突出支持服务的针对性;切合学生需求,强化支持服务的有效性;克服存在弱点,加强资源服务和技术支持的力度;关注地域差异,体现支持服务的独特性;以构建一个完善、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确保我国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现代远程教育 学习支持服务 远程学习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钟高 谢升藤
行为财务是利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通过对行为主体在财务市场上真实行为的观察,探索行为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和行为特征,并以此来解释和预测其在财务市场中的真实行为。文章在回顾行为财务理论产生与发展历程及其理论贡献的基础上,论述了传统主流财务学与行为财务学的主要区别,构筑了行为财务学的理论框架与主要分析模型,并对行为财务理论的主要研究领域给出了一些主题,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引起国内学者对行为财务理论研究的更大关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魏立佳 彭妍 刘潇
本文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在全国碳市场刚刚启动之际,探讨碳配额的市场波动风险及其稳定机制。本文从欧盟、北美、中国广东等现行碳市场的管控政策中分别抽象出数量稳定、价格稳定和价量联动稳定三种机制,并运用理论建模和经济学实验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发现,宏观经济周期和企业的非理性交易会对碳市场的波动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面对碳配额价格的巨大波动,价量联动稳定和价格稳定机制能够较好地维护市场的交易理性,此时企业生产效率较高,社会总福利较大。数量稳定和无稳定机制的市场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碳配额过量供给的情况下,价量联
关键词:
碳排放权 配额 市场稳定储备 实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建华 严淑琴
重述历史,是为了阐释现实。以自我民族志的方式呈现一个又一个劳动教育的“真实图景”,折射出劳动教育所发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人生似乎“处处是劳动”,原来的劳动教育具有浓厚的“乡土”和“生活”气息,身体劳作的规训助益认知的发展,身体力行的劳动促进情感的交流,身体受累的劳作锤炼心志的成熟。面向未来顺应新时代发展,在传统与现代、校内与校外、正式与非正式之间实现互动融合,把劳动教育引向纵深发展,需坚守劳动教育“劳动性”和“教育性”,积淀形成新型的劳动教育样态,更好服务于立德树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与社会潜在变革动力深度捆绑,高等教育领域被认为是深受影响且亟待转型的主要领域之一。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智能跃迁?第一,通过回顾高等教育史上三次跃迁式发展,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因其性能的“优势非对称性”“高费效比性”可能成为大学跃迁发展的新变量。第二,基于对近50年自个人计算机广泛使用以来,技术迭代与文化滞后的关系梳理,阐明高等教育智能跃迁不只是回应技术引起的大学结构不均衡或关系不稳定,更应包含现代大学基本价值、规范秩序及其形成方式。第三,对近两年国内外若干大学智能跃迁的关键案例比较发现,现实中大学智能跃迁格局具有明显的“技术放大期”特征。就中国大学自身发展而言,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流程再造则是大学新型共享规范得以制度化的关键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学军
教育惩罚不是达成其他目标的工具,它是一种个性限度内的惩罚,应该使它融入教育的终极使命。迪尔凯姆认为社会性是个性的本源,个性不是先验的存在和权利,个性是道德的个性。纪律精神、对社会的依恋和自主性是个性的基本要素。教育惩罚是一种道德惩罚,是对道德违犯者的一种谴责性表达,并对遭破坏的道德权威加以复原。迪尔凯姆认为教育应该远离体罚,惩罚不应针对学业失败,应该发挥惩罚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教育 惩罚 个性 社会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邱昆树
一个人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东西之后"还留下来"的教育"元素"构成一个人的学校记忆。通过对60年代末至70年代出生者、80年代出生者、90年代出生者等受访对象的深入访谈,关注他们作为受教育者的学校记忆,能够较好地透视教育的变革。从学校记忆调查结果看,原来的教育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比较丰富、饱满、立体、有味道,而伴随着现代化的演进,教育在取得巨大历史成绩的同时却也越来越单调、刻板、平面、无趣。乡愁式留恋不是出路,面向未来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也需要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处理"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时坚守"生命自觉"和处理"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时坚守"教育自觉",从而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和培育"还留下来"的教育"元素"。
关键词:
学校记忆 教育变革 生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丁雯
高等教育学是从事相应活动的考察,在一定发展阶段形成了相应的概念和命题,有了一个自身理论体系,形成了一门学科。高等教育学科的发展得益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教育学学科的诞生与建立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加强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有助于了解高等教育学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由张楚廷撰写的《高等教育学导论》一书,对探究高等教育学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途径有一定帮助。作者在书中对我国高等教育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究,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事业 高等教育学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