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8)
- 2023(5047)
- 2022(4195)
- 2021(4193)
- 2020(3473)
- 2019(8125)
- 2018(8091)
- 2017(14878)
- 2016(9147)
- 2015(10738)
- 2014(10976)
- 2013(10348)
- 2012(9846)
- 2011(9082)
- 2010(9406)
- 2009(8500)
- 2008(8478)
- 2007(7729)
- 2006(6975)
- 2005(6540)
- 学科
- 济(36859)
- 经济(36812)
- 管理(21748)
- 业(20976)
- 方法(20358)
- 教育(19117)
- 数学(18833)
- 数学方法(18635)
- 企(16634)
- 企业(16634)
- 中国(15320)
- 财(10892)
- 学(10541)
- 理论(8961)
- 农(8801)
- 教学(6720)
- 务(6656)
- 财务(6642)
- 财务管理(6621)
- 制(6564)
- 企业财务(6370)
- 贸(6108)
- 贸易(6105)
- 易(5890)
- 农业(5804)
- 技术(5727)
- 地方(5712)
- 业经(5653)
- 发(5551)
- 融(5414)
- 机构
- 大学(131934)
- 学院(125102)
- 济(48967)
- 经济(47835)
- 研究(43232)
- 管理(42628)
- 理学(36250)
- 理学院(35818)
- 管理学(35191)
- 管理学院(34932)
- 教育(28490)
- 京(28369)
- 中国(28072)
- 范(26499)
- 师范(26389)
- 财(25501)
- 科学(22324)
- 师范大学(21811)
- 所(20793)
- 江(20633)
- 财经(20201)
- 中心(19282)
- 北京(19182)
- 经(18382)
- 研究所(18280)
- 经济学(16786)
- 州(16160)
- 经济学院(15161)
- 院(15081)
- 技术(15003)
- 基金
- 项目(73727)
- 研究(62957)
- 科学(60220)
- 基金(51623)
- 家(42190)
- 国家(41690)
- 社会(38986)
- 教育(38675)
- 社会科(36692)
- 社会科学(36686)
- 科学基金(35888)
- 省(29142)
- 编号(27707)
- 成果(26562)
- 划(26362)
- 基金项目(25785)
- 课题(22601)
- 资助(22473)
- 自然(20251)
- 自然科(19783)
- 自然科学(19781)
- 部(19652)
- 自然科学基金(19453)
- 年(19247)
- 教育部(18387)
- 重点(17946)
- 规划(17693)
- 性(17269)
- 项目编号(16807)
- 人文(16500)
共检索到201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凤岐
教育学知识是学术知识,而非主观感受、意见和臆断,学术知识需论证。教育学知识主要由事实陈述和价值陈述组成,不同陈述采用不同论证方式。事实陈述主要采用证据—推论方式论证,价值陈述可采用公理推理、反思平衡、概念分析等方式论证。
关键词:
教育学 教育思想 研究规范 教育学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元涛 邵晓迪
德国普通教育学传统中的“普通”意为科学知识的系统性塑造,体现的是学科为自身概念和原则辩护的方法论意识。赫尔巴特在教育学史的脉络中自觉建构独立形态的普通教育学,意在为教育学理论寻求一种普适性,在向一切社会文化行动保持开放的基础上实现与其他学科的平等对话。受日耳曼民族注重思辨哲学的特性影响,德国普通教育学呈现出鲜明的特征,表现为对哲学思辨的偏好、对批判反思的坚守、对经典理论传统的维系和对教育学术史的传承积淀。在学科持续分化与交叉融合双线并进的时代背景下,普通教育学的重建,有助于用一种普遍的和基本结构上的共识增加学科认同,减少各分支学科在行动模式和教条上的争执,通过维护一种统一理论有力捍卫学科身份,合理重建教育学的生存空间。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元涛
在学术专业化困境日渐加深、实践变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介入实践不仅是为了影响实践,更是为了探究事理,它并不放弃理论建构的自觉意识与使命。无论是从逻辑上还是在经验中,介入实践都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但是,对于个人"是否愿意介入实践"这样一个涉及主体价值选择的问题,在为自己所推重的价值进行辩护和提供论证的同时,亦需尊重其他合理的价值选择。在一个尊重民主的社会框架中,无论是责任伦理问题,还是个人的价值选择问题,都只能协商而无法强求,而协商的前提是尽量给出真诚的论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基于“从教育的视角理解比较教育”的思路,从目的功能、逻辑起点、对象内容等几个主要侧面,对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作了比较研究。作者认为,教育之用在于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比较教育之用在于改造教育自身,进而改造社会;教育以人类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比较教育以教育自身的存在与发展为逻辑起点;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规律,解决如何育人问题,比较教育学的核心内容是教育发展规律,解决如何认识教育、如何对待教育、如何发展教育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自己对比较教育学的理解。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教育学 比较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潘瑶珍
基于论证的科学教育是当前国际科学教育及其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科学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论证"的概念出发,解释了科学教育中的论证活动,阐述了论证在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主要的功能。开展基于论证的科学教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深入发展,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促进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批判反思能力的成长。在考虑可供学生开展论证活动的题材时,适宜选取那些可能有多种解释的现象或理论,以有利于引发有效的论证,由此,当前科学教育中的论证活动主要包括应用具有多种替代性观念的科学理论于论证活动中以及应用社会性科学议题于论证活动中两大类。
关键词:
科学教育 论证 科学学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高等教育学兼具经验科学与规范科学两种学科的性质与特点。高等教育学运用多学科观点和方法开展研究,但并不意味着该学科就拥有了多学科属性。过分强调多学科性,会使高等教育学失去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存在的基础。在学科建设中,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借鉴移植另一学科方法不可避免,但要体现出自身的独特性。高等教育学科的表达方式需要拥有原创于本学科且具有学理性、专业性的适切的新术语。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学科性质 方法 术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袁振国
学科的发展史乃是知识的增长史,一门学科知识的丰富性、层次性和更新速度决定着一门学科的社会价值和学术地位。保持知识的持续增长,是每门学科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社会科学的多数学科相比,教育学的知识相对贫乏、增长缓慢,加快知识增长的速度是教育学学科建设的紧迫任务,其关键在于聚焦科学问题,加强实证研究,为教育学发挥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支撑科学决策、提高育人水平的重要功能提供科学根据。
关键词:
教育学 知识增长 科学问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宏伟 庞学光
职业教育本体不同于职业教育本质,它是更为根本的职业教育存在,具有终极性、永恒性和超越性。这三个一般特性只是对职业教育本体的抽象把握,若要获得对职业教育本体的全面理解,还需要考察职业教育存在的具体状况。职业教育存在呈现为理想之维和历史之维两个基本向度。以职业教育本体的三个一般特性来观照这两个基本向度,可以揭示出职业教育存在的具体普遍性,这便是职业教育本体。职业教育本体是教育允诺与人的技术生存的统一,它的最终确认将为职业教育存在的合法性奠定普遍性基础。
关键词:
职业教育本体 教育允诺 技术生存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潘瑶珍
基于论据发展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与他人解释与沟通,能够判断并评价他人观点的可靠性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论证已成为现今科学教育及其研究的热点问题。要设计与发展基于论证的科学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对论证的基本元素非常清楚,并知道如何评量论证过程的品质。以最具代表性的TAP模式为例,阐述了论证过程的组成因子,并解释如何评量一个论证活动的论证品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在论证活动中可运用的教学策略及其困难和应对的方法。
关键词:
科学教育 论证 教学活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论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教育学只是普通教育学的简称,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完全是并列的关系。要想摆脱这种逻辑上的困境,使得“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成为客观的事实,重建完备的教育学是必需的前提。
关键词:
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教育学的科学化乃至其作为学科独立存续所面对的最主要威胁之一,便是模糊的学术边界对其论域的清晰性以及知识的有效性的消极影响。造成学科边界模糊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学以学校这一不完全的时空框架来限定其研究对象而造成的研究对象迷失,这也进而使其失去了基本的理论焦点。在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层次上,所有的学科都在研究同一个对象,即人的社会活动,因而这些学科之间的边界是理论上的而非具体对象的边界。教育学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界,就在于它是从人的社会活动对人生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这一独特的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 社会科学 边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金洲
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处于这一重要历史发展时期的教育学需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彰显教育智慧;聚焦教育改革,构筑教育自身的创新体系;推进理论原创,引领教育理念的变革方向;关注教育实践,注重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注重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探讨,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前提下,对教育决策进行分析与评判。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钢
一 教育学(pedagogy)一词,源于希腊语的教仆(pedagogue),专指照料年幼男孩的奴隶。由于“教育学”是从“教仆”这个词派生出来的,而它又作为关注教育过程的应用艺术,很少受到尊重,所以从词源上看,“教育学”没有深奥的“科学”涵义。在赫尔巴特之前,也确实很少有人把它当作科学,仅将其看作是对教育活动的议论、感想和设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元涛
多学科的"联合",其行动单位依然还是"学科",而不是"学科间"或"跨学科"。困扰中国教育学的核心问题,不是森严的学科边界所造成的思想桎梏,反而是学科边界意识淡漠所导致的"无立场"陈述。教育学学科边界的确立,最核心的问题是教育学者学科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学科认同感的强化。
关键词:
学科边界 跨学科 学科认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迟艳杰
长期致力于教学理论反思和建设的徐继存教授,在最近出版的著作《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以下简称《立场》)中,对自己的教育研究经历做了回顾:从初识教学论、再学教学论、教授教学论、问题教学论、守望教学论到践行教学论,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在本书中对教育学的关切和认识,是基于他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能体会出他这是由心发出、由行诠释的教育学者的立场。一、《立场》的立论前提:一个理论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