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36)
2023(7500)
2022(5548)
2021(5189)
2020(4022)
2019(9244)
2018(9387)
2017(15972)
2016(9660)
2015(10857)
2014(10903)
2013(9656)
2012(8720)
2011(7902)
2010(8062)
2009(7167)
2008(6960)
2007(6410)
2006(5943)
2005(5828)
作者
(24156)
(19828)
(19786)
(19309)
(12794)
(9547)
(9145)
(7925)
(7635)
(7088)
(6726)
(6604)
(6486)
(6439)
(6423)
(6306)
(6061)
(5911)
(5767)
(5762)
(5359)
(4936)
(4808)
(4635)
(4546)
(4477)
(4470)
(4455)
(4049)
(4041)
学科
(32739)
经济(32709)
教育(19197)
管理(17834)
中国(17227)
(16541)
(12378)
企业(12378)
(11701)
(11251)
贸易(11248)
(11095)
(10961)
(10198)
方法(9865)
理论(9140)
数学(8243)
(8152)
(8113)
数学方法(8108)
(7897)
出口(7893)
出口贸易(7893)
业经(7691)
发展(7397)
(7275)
教学(7128)
农业(6492)
地方(6215)
技术(5781)
机构
大学(129213)
学院(123374)
研究(47808)
(46420)
经济(45330)
管理(37681)
理学(31813)
理学院(31357)
管理学(30608)
管理学院(30367)
中国(29438)
(29095)
教育(28837)
(27275)
师范(27107)
科学(27106)
(23207)
师范大学(22462)
(21745)
研究所(21088)
(20677)
中心(20013)
北京(19020)
(17533)
(17384)
财经(17184)
技术(16699)
经济学(16231)
(15765)
(15728)
基金
项目(78234)
研究(65237)
科学(63185)
基金(53982)
(46297)
国家(45805)
社会(40379)
科学基金(38321)
社会科(37943)
社会科学(37936)
教育(37765)
(30940)
编号(28715)
(27809)
基金项目(26726)
成果(26472)
课题(23201)
自然(21455)
资助(21159)
自然科(20992)
自然科学(20989)
自然科学基金(20620)
(19639)
重点(19349)
(18972)
(18524)
规划(17696)
(17366)
教育部(17117)
项目编号(17075)
期刊
(51353)
经济(51353)
教育(48872)
研究(48688)
中国(34873)
学报(18457)
(16795)
(16387)
科学(15775)
大学(15448)
技术(14022)
管理(13904)
学学(12627)
职业(12142)
农业(11607)
(8917)
金融(8917)
经济研究(8908)
财经(8870)
(8304)
技术教育(7962)
职业技术(7962)
职业技术教育(7962)
(7818)
图书(7636)
业经(7554)
问题(7484)
(7346)
论坛(7346)
国际(7005)
共检索到201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彬  
教育学的独立,来自于社会对人性化教育目标的首肯;教育学的建构,是人类利用教育理性的过程,而教育学则是这个过程的成果。在教育学的发展旅程中,总是在人性化教育目标的独大或者理性化教育学的独断中徘徊;教育学的未来,不可能完全寄希望于对绝对教育理性的依赖,也不可能对人性化教育目标的顺从,而是来自于两者的对话,并在对话中为彼此设定共同的"最近发展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宪平  
近年来,城管暴力执法现象屡见不鲜,城管执法机构陷入与城管执法相对方的民众尖锐对立的尴尬境地。实行人性化的管理本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益方式,但却在实践中遇到新问题并重新陷入困境。只有将人性化的思路贯穿城市管理中从目标到制度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克服其自身障碍并带给城市管理一条成本低、效果好、各方共赢的新出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北生  
教育是属人的世界,人性是教育理论体系构建的坚实基础。教育是一种以育人为目的,为了人的发展和人自身素质提高的实践活动。教育必须以人性为基础,真正开展人性化教育,具体做到:教育要以人性为基础,关注"育人"与"成人";教育人性化要克服"人的空场",并善用"惩罚";教育人性化要坚持鲜明的生命立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静  
《受压迫者教育学》为从事改变工作的人提供了一个人性化改变的理论指南,尤其对于社会工作来说,它提醒社会工作者改变世界的手段、方法和最终目的都要朝向人性化,警惕在改变过程中的假慈悲和假慷慨、宿命论和双重人格等这些非人性化手段,改变绝不能用意识灌输而是一个用对话进行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相关方一起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静  
《受压迫者教育学》为从事改变工作的人提供了一个人性化改变的理论指南,尤其对于社会工作来说,它提醒社会工作者改变世界的手段、方法和最终目的都要朝向人性化,警惕在改变过程中的假慈悲和假慷慨、宿命论和双重人格等这些非人性化手段,改变绝不能用意识灌输而是一个用对话进行的教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改变的相关方一起变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举  范国睿  
理性化是世界性教育改革潮流终极的精神内核和价值追求。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理性化品格尚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对"教育改革"的属性和内涵认知不足,对教育改革目的、教育改革与社会改革的关系认识不当;参与教育改革的主体结构不尽合理;有关教育改革政策文本的诠释存在缺陷;缺乏健全的教育改革监测、评估和终结机制。教育改革理性化品格的培育需要根植于中国社会的生态与时空逻辑;回归于人的培育和发展,合理调节利益诉求,扩大教育改革的社会基础;构建动态、民主、开放的教育改革共同体;形成规范的、生活实践气息浓厚的教育改革政策文本;完善教育改革的评价标准,监测、反馈和终结机制,创生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教育改革范式。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元坤  
“人性化管理”是指基于人性的管理方式。人性化管理从理论层面看,其意义和价值不言而喻,但在管理实践中却出现了很多与实施者愿望不一致的结果。问题在于人们对人性化管理中的“人性”有多种不同的见解,由此也导致人性化管理本身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确定人性化管理中的“人性”有假设原则、特定原则和一致原则。人性假设是由动机层面的利己假设、目的层面的满意假设及策划层面的理性假设构成的三维结构。人性化管理就是基于人的利己假设、理性假设、满意假设而实施的管理方式。也即,基于人的利己、理性、满意实施的管理方式才是人性化管理方式,反之,不基于人的利己、理性、满意实施的管理则不是人性化管理方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振东  
我国教育人性化思潮的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复杂的思想文化背景。教育人性化思潮由不同思想倾向构成,其中抽象人性论思想倾向占有主流地位,左右着整个思潮的基本发展方向和主要理论特征。"新课程理念"和抽象素质教育论是教育人性化思潮中抽象人性论倾向的主要体现。个人全面发展是最完善的人性,个人全面发展教育才是真正人性化的教育。应该区分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两个不同层次上的人性化,努力提升教育的人性化水平。加强和深化对人性问题的研究,是克服教育人性化思潮中抽象人性论倾向的重要措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武娜  黄正泉  杨红辉  
人性是教育的基础,教育人性化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高等教育精英化转为大众化,人才培养的任务更加艰巨,对于人性化建设的把握和推进需要全新的定位。从生态的视角分析和认识人性,以生态化的理念对待高等教育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出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绍明  扈中平  
教育人性化作为一种应然的追求,是教育对人性的适应和改善,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教育人性化作为实践的指导原则,在现实中需要立足于个体差异和个人尊严,依据个体永恒存在的本性和自主发展的特性,激发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增进每个人的实践智慧,培养具有个性自由的个人。在现代教育的时代境遇和价值危机背景下,教育人性化既需要强化个体价值取向,又需要维持个体化和社会化之间必要的张力,通过生活世界的理性化实践完成个体社会化,实现人人平等和个性自由。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童想文  
在知识学视域中,教育学所承受的种种诘难均来自教育学知识的困境。教育学知识具有多样性、复杂性与中介性等特质,其内在地要求以"整体知识论"作为知识确立标准,并诉诸方法论的多元,最终实现多重的价值目标。在这个知识主导的新时代,教育学对外应确立起自我的公众角色,成为大众的普遍之学;对内则应充分展开自我反思,再造真正属于教育学的个性化文化制品,走向教育学形态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崔景贵  
人性假设是构建心理教育范式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从心理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性是不同心理学学派间争论的焦点之一,有认同也有分歧。就心理教育本身所包含的意义而言,心理教育应该是一种最基本的人性教育,因此,重塑现代人性是心理教育的历史使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志敏  
追求社会和谐是人类目标。近代以来人们依据理性主义来推进社会生活理性化和制度化,理性化成为实现制度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进行社会设计安排时,由于忽视了社会生活的非理性化和非正式制度化,和谐社会构建的理论和方案不能够真正解决社会矛盾冲突。我国目前社会理性化和非理性化、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并存,矛盾冲突的解决应注重非理性化、非制度化对理性化、制度化的限制,重构日常生活世界,以实现转型时期的和谐社会构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辛治洋  
批判教育学的发展面临着三大困境:为谁批判的立场困境;如何批判的风格困境;批判必要性的价值困境。只要那些处于受苦和异化环境的人存在,教育批判就有它存在的必要,批判教育学就能从困境中寻找到出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