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03)
- 2023(6580)
- 2022(5764)
- 2021(5634)
- 2020(4918)
- 2019(11948)
- 2018(11991)
- 2017(21385)
- 2016(13035)
- 2015(15134)
- 2014(15775)
- 2013(15028)
- 2012(14286)
- 2011(13192)
- 2010(13553)
- 2009(12529)
- 2008(12585)
- 2007(11480)
- 2006(9927)
- 2005(9094)
- 学科
- 济(45785)
- 经济(45738)
- 管理(28795)
- 业(27633)
- 方法(23869)
- 数学(21448)
- 企(21435)
- 企业(21435)
- 数学方法(21220)
- 教育(20325)
- 中国(17705)
- 农(12944)
- 学(12505)
- 财(11644)
- 理论(10542)
- 贸(9232)
- 贸易(9232)
- 易(8948)
- 地方(8561)
- 农业(8350)
- 业经(7966)
- 制(7940)
- 和(7277)
- 教学(7242)
- 务(6802)
- 财务(6786)
- 研究(6779)
- 发(6768)
- 财务管理(6763)
- 技术(6675)
- 机构
- 大学(187934)
- 学院(179804)
- 济(67084)
- 研究(65958)
- 经济(65372)
- 管理(61898)
- 理学(53037)
- 理学院(52301)
- 管理学(51174)
- 管理学院(50785)
- 中国(43258)
- 京(41616)
- 科学(39680)
- 范(34828)
- 师范(34615)
- 所(34182)
- 教育(33850)
- 研究所(31066)
- 财(30932)
- 农(30289)
- 中心(29123)
- 江(28837)
- 师范大学(28525)
- 北京(27392)
- 业大(26181)
- 财经(24571)
- 农业(24111)
- 院(22889)
- 州(22427)
- 技术(22402)
- 基金
- 项目(111675)
- 研究(87945)
- 科学(87785)
- 基金(76742)
- 家(65716)
- 国家(65020)
- 科学基金(53840)
- 社会(51702)
- 教育(49050)
- 社会科(48636)
- 社会科学(48619)
- 省(44625)
- 划(40063)
- 基金项目(39894)
- 编号(39576)
- 成果(35708)
- 自然(33263)
- 自然科(32432)
- 自然科学(32419)
- 资助(31873)
- 自然科学基金(31841)
- 课题(29892)
- 部(27020)
- 重点(26735)
- 发(24983)
- 年(24671)
- 项目编号(23586)
- 教育部(23581)
- 性(23131)
- 创(22900)
共检索到278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东芳 经紫艺
在博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中,是否以及依据何种标准在同一学科领域分设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是一个十分重要但尚无定论的议题。教育领域的两种博士学位类型从共存之时起,就一直因未能厘清边界而在美国学术界经历了百年纷争。具体来看,美国教育学博士和教育博士在学位要求和标准、培养目标与就业去向以及学位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保守派认为学位趋同现象十分合理,保持现状即可;改革派认为学位间理应存在差异并建议采取行动改变;更为激进的观点提出应跳出当前学位设置逻辑并创设新的学位类型。二者趋同可归因于教育学科的知识特征和实践领域的特殊性。并非所有学科领域都采用固定的学位设置模式,博士学位类型的设置应超越简单的二元化思路,完全切割两种学位类型实现全方位的差异化培养路径既不可能也不可取。专业博士学位的设置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尊重学科知识特性,其培养应在保证作为博士学位学术性标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性特色。
关键词:
教育学博士 教育博士 学位类型 专业博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鑫 朱佳妮
学术社会化是博士生成为研究者的必经之路。从事学术职业是教育学博士生的主要归宿,其学术社会化经历却鲜为人知。基于扎根理论分析15位教育学博士(生)的深度访谈资料,结合6所高校博士生培养相关文本,探究学术社会化的核心要素与作用机理,构建教育学博士生学术社会化模型。研究发现:读博动机主要在预期社会化阶段发挥作用;院系制度与人际互动是集体社会化阶段的保障性和支持性要素;个人社会化阶段视自我主导力与组织支持程度的高低,分化出主动建构、自我沉淀、寻找外援及接受规训4种类型。高匹配度的导生关系、支持性的制度环境利于激发和维持强动机,顺利实现学术社会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志强 欧阳梦琴
基于CNKI数据库2000-2011年度的数据,从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被引频次的年限分布、培养单位分布、研究领域分布、研究方式分布等4个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关注度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倒U型发展态势;"985工程"院校的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学术关注度高于"211工程"院校;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研究领域备受博士生青睐;实证研究法是高等教育学博士生最关注的研究方法。这些结果为高等教育学博士生的培养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常媛媛 于佳雪
对2002~2011年我国比较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分析表明,各领域选题分布不均,比较研究匮乏,非比较教育学专业选题比例较高。选题总体呈现出注重国别研究,比较研究不足;注重宏观研究,微观研究不足;注重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研究不足;注重高等教育问题研究,其他类型的教育问题研究匮乏的特点。提出了今后比较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建议。
关键词:
比较教育学 博士学位论文 选题分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瑞 安心
对近10年8个高等教育学博士点的282篇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分析表明,选题最多的领域是高等教育体制与结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选题最集中的层次是系统和国家层次。选题总体上呈现四大特点:"问题研究"有余,"理论研究"不足;"宏观研究"有余,"微观研究"不足;选题"偏失"有余,"合适"不足;"国内研究"有余,"国际研究"不足。今后,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在选题时应注重创新性,保持时效性,提升价值性,增强国际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学 博士学位论文 选题分析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牛晓雨
学术社会化是博士生顺利进入学术职业的重要过程,疫情期间主要依托线上开展学术互动。访谈了15名疫情背景下培养的教育学博士生,并对数据进行连续比较分析发现,在线上课程学习、导学互动和学术共同体交流等学术互动实践中,博士生分别面临走马观花与真诚交流的社会化互动形式,获得社会化是自己的事与超越时空界限的社会化互动体验,选择自我修炼与积极融入学术共同体的社会化应对方式,进而面临“逆反学术社会化”与“学术社会化”的张力拉扯。通过开展注重交流的网络学术活动、关注博士生网络学术社交体验、搭建网络学术交流平台,有助于线上学术互动的环境营造、认知建立和支持服务,进而消解张力,实现博士生学术互动的混合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东芳 赵琦琪
正确认识美国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统计口径是进行比较和借鉴的前提。为何美国有些博士学位难以界定是研究型学位还是专业学位?FPD、PPD能否被视为美国的专业博士学位?NSF、NCES、CGS三大权威机构是如何界定和统计的?简要回顾了美国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历史脉络,梳理其基本属性,对主要争议进行了澄清和探讨。研究显示,产生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同学科领域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的知识特性,即知识层次的高与低以及研究贡献于行业实践还是学科理论。美国的经验提示我们,在建设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时要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科的知识特性,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着眼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覃丽君 谭菲
美国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以工程教育学为学科基础,遵循工程学与教育学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逻辑,其实质是技术与人文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交融。在实践中,跨学科的逻辑表征在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的缘起、目标与招生要求、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等方面。研究认为,工程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是美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创新,我国可借鉴相关的做法,通过深化工程人才跨学科培养理念、组建跨学科培养组织等方式创新工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助力我国"新工科"建设。
关键词:
工程教育学 研究生培养 跨学科逻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1985年11月,国家正式批准在我校设立博士后流动站。到目前为止,已在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化学、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0个学科领域37个博士点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进站博士后人员已累计69名(其中外籍博士...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斌贤 文东茅 翟东升
通过梳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的设置过程和试点工作的进展,总结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教育博士专业学位 发展历程 问题 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段斌斌
基于24所拥有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211工程"高校的文本分析发现,当前仅有12所院系试行申请审核制招生,而且存在诸多困境:其一,将毕业院校作为申请条件涉嫌剥夺考生的平等升学机会;其二,完全舍弃笔试考核不利于全面鉴别考生的学术水平;其三,申请审核的流程不详留给招生行为巨大的恣意空间;其四,缺乏监督的招生权力势必损及博士选才的公平公正。为此,应取消毕业院校的申请限制,细化申请审核的考核流程,强化招生行为的制度监督。
关键词:
博士招生 申请审核 公平选才 有效选才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知津 严贝妮 徐芳 潘永超
本文通过对我国8个情报学博士点单位的调查,收集并整理了我国情报学博士点单位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相关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情报学博士生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特点,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
情报学教育 博士生 研究方向 课程设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管辉 杜树阳 谷峪
考察研究主题的变迁是审视学科研究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对2005-2018年间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学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主题的变迁呈现如下特征:研究视野愈益开阔、研究主题不断拓展,呈现愈益丰富的发展态势;研究主题与时俱进、时代特征鲜明,呈现频繁变迁的发展趋势;混合研究成为主导、收集与分析资料的方法趋向多元,对研究主题的认识趋向深入。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跟风热点问题,加剧和导致了研究中的弱点与盲点;扎堆宏观问题和理论研究,中观问题与应用研究不足;热衷于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问题,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研究欠缺;量化研究严重不足,跨学科的交叉研究缺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贾佳
知识积累是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基于学术史的回顾,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知识积累及其“学科化”建构始于西方,近现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知识在西方文本与本土实践中逐渐累积,并伴随高等教育学的创立被赋予了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使命与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知识积累具有明显的“反学科化”特征,集中表现为积累方式的拿来主义与快餐化、积累内容的工具主义与碎片化,以及积累程度的浅层次化与内含其中的内在惰性,从根本上制约了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实践根基、本质规定及其深度建构。解困的关键在于树立起高等教育知识积累的“学科立场”,通过还原知识积累的实践本源、深化知识积累的层次与结构以及激发知识积累主体的学科自觉,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
知识积累 知识体系 高等教育学 学科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祝林 王建初 张建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