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38)
2023(8001)
2022(6487)
2021(6539)
2020(5185)
2019(12008)
2018(11979)
2017(20158)
2016(12112)
2015(14037)
2014(14188)
2013(13307)
2012(12408)
2011(11817)
2010(11849)
2009(10643)
2008(10296)
2007(9108)
2006(8139)
2005(7646)
作者
(32663)
(27183)
(27143)
(26076)
(17315)
(13010)
(12438)
(10778)
(10665)
(9659)
(9418)
(9211)
(8904)
(8884)
(8810)
(8584)
(8185)
(7964)
(7860)
(7823)
(7397)
(6734)
(6551)
(6357)
(6166)
(6050)
(6012)
(5981)
(5739)
(5552)
学科
(41649)
经济(41599)
管理(23018)
中国(21568)
教育(20280)
(18280)
方法(15988)
(14612)
数学(14242)
数学方法(14109)
(13092)
企业(13092)
(11017)
理论(10388)
(9934)
贸易(9928)
(9765)
(9498)
(8926)
(8027)
(7945)
教学(7803)
(7660)
银行(7626)
(7500)
(7359)
金融(7352)
业经(6976)
关系(6688)
发展(6657)
机构
大学(169855)
学院(161752)
研究(70155)
(66531)
经济(65189)
管理(49513)
中国(47458)
理学(41490)
理学院(40809)
科学(40040)
管理学(40025)
管理学院(39685)
(39328)
(35820)
研究所(32860)
(32238)
师范(31980)
教育(31049)
(29796)
中心(28847)
师范大学(26618)
北京(26550)
(26512)
(25193)
(24741)
财经(23463)
经济学(22465)
(21711)
业大(21138)
农业(20915)
基金
项目(103609)
研究(83030)
科学(82155)
基金(72778)
(64377)
国家(63749)
科学基金(51577)
社会(51085)
社会科(48056)
社会科学(48049)
教育(45804)
(38277)
基金项目(36080)
(35907)
编号(34590)
成果(32380)
资助(30413)
自然(29765)
自然科(29083)
自然科学(29068)
自然科学基金(28576)
课题(28328)
(26201)
重点(25488)
(23878)
(23139)
教育部(22922)
中国(22920)
(22183)
国家社会(21477)
期刊
(72927)
经济(72927)
研究(62719)
教育(52551)
中国(45990)
学报(27471)
(24143)
科学(24096)
(21884)
大学(21490)
管理(18555)
学学(18519)
农业(16887)
技术(16492)
职业(13200)
经济研究(13143)
(12904)
金融(12904)
财经(12645)
(11197)
(10518)
世界(10223)
(10174)
问题(9648)
国际(9523)
(9458)
论坛(9458)
业经(8863)
技术教育(8649)
职业技术(8649)
共检索到265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王晓丹  
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研究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尚缺乏大教育学的建构视野。新时代的中国教育学人,应进行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使教育学既成为面向所有教育领域的教育学,又成为能涵盖各教育领域的大教育学,在每个教育领域,都形成独特的教育学中国话语。目前,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进行大教育学建构亟待突破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突破学校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突破教育学学科界限;突破西方话语;突破抽象形式。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大教育学建构应当通过四方面路径:聚焦终身教育体系;立足大教育学学科视野;回归中国文化传统;扎根中国教育实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话语不只是一种思想表达的工具,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思维,全球化时代,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权力与地位。中国教育学应该具有中国的话语体系,但考察中国百年教育学建设的历程,教育学一直存在着中国话语的缺失。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教育学话语体系,既是中国教育学的内在要求,也是改变中国教育学对西方的依附状态,使中国教育学走向世界并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的有效途径。中国表达、中国实践、中国经验、中国文化,是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四个要素。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深入教育改革与实践,立足传统文化精神,寻求与西方理论的对话,是建设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基本策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政涛  文娟  
教育学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之所以不高,与四类世纪性瓶颈问题相关:一是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二是如何认识与国际"接轨",三是我们可以对国际学术界"贡献"什么,四是中国贡献如何获得国际"认同"。它们构成教育学中国话语建构过程中的"关系之难""接轨之难""贡献之难"和"认同之难",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拟定教育学中国话语体系的全球发展与传播战略,最终推动教育学中国话语赢得国际认同,成为世界性话语,成为国际教育学理论与思想的发动机之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议题的提出,意味着发展中的"中国教育学",正试图逐渐摆脱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逐渐提出其本己的"自律性"要求。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在其现实意义上是民族复兴的宏观愿景在具体学科中的回响和表达;它从逻辑上内在地包含着"全球化·本土化"框架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问题;它在学术史方面植根于从"教育学中国化"到"创建中国教育学"的学科发展的民族性自觉中。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构,需要研究主体以清晰的话语意识,回归中国教育学话语创生的文化之源,在"话语的教化"中积累话语创新的力量。作为一个由自觉意识引领的、审慎的渐进性学术探究和积淀,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和话语体系建构,需警惕本土意识的"绝对化"、教育学建设的"去学科化"和话语体系构建的"空心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构建新时代教育学话语体系必须从重构教育学核心概念开始。在悠久的历史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学习、师表、民生等核心概念为主的"为学"、"为师"和"为政"话语。教育学核心概念的嬗变与重构需要遵循文化逻辑、时代逻辑、实践逻辑和学科逻辑。新时代的教育实践需要进行教育学核心概念的重构,重新定义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校、什么是教师。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建构,必须立足于中华教育学术传统和新时代中国教育实践、分析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现象、研究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新问题,在传承、创新中实现核心概念的重构,创制出对中国教育实践的原创性理论解释。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晓丹   侯怀银  
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尚缺乏较为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目前,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从单数到复数演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从单一到多元演进,中国成人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从历史与实践中生成。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也存在以下四方面亟待突破的问题,即建设立场上进一步明晰目的、建设方式上进一步突出特色、建设形式上进一步聚焦实践、建设水平上进一步关注整体。基于以上问题,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应当遵循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等内在逻辑,坚持逻辑起点、遵循规律、把握大局、关注整体的方法论基础,并通过四方面具体路径展开建设:立基体系全局,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把握学科规律,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坚持实践本位,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学术体系建设;立足中国立场,进行中国成人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许丽英  王晴阳  
研究梳理了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剖析了孕育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改革突破阶段、时代创新阶段的不同的时代特征。进入新时代,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要锚定其价值方位,即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价值、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目标的经济价值和形成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格局的文化价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要以把握学科特点为基础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科体系,以践行经世致用为原则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学术体系,以传播中国声音为使命构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话语体系,从而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民族教育学“三大体系”建设新局面。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傅王倩  李锐  
建设中国特色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不仅是解决中国特殊教育实践问题的学科钥匙,更是回应新时代提出的特殊教育迫切课题的学科担当。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应强化学科本质属性,凸显特殊教育学学科特性;注重分化与综合,促进特殊教育学学科群建设;完善学科建制,推动特殊教育学学科体系架构建设。特殊教育学学术体系的建设应追求理论思维,提高特殊教育学的学术品性;关切实践问题,形成特殊教育学的学术成果;探索前沿性研究,丰富特殊教育学的学术空间。特殊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应注重内外均衡,构建特殊教育学话语的中国表达;坚持文化自信,奠定特殊教育学话语的中国基因;开放国际视野,扩大特殊教育学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丽丽  
建设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是学科建设对社会变革需求的理论回应,能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为此,应以把握学科特点为抓手,拓宽职业技术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即坚持“大学科”的学科建设观,协调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生态关系,坚持多学科协同的学科视角,开创职业技术教育学一体多元发展新局面,完善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类型化特色;以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为基础,持续深化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体系,即坚持“大职教”的学术研究观,扩展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研究的问题域,秉持问题意识,彰显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成果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善于融通古今,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学学术资源的继承性与创新性;以提升中国话语权为旨归,积极创新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即以政治性意蕴和学理性支撑提升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的科学性,以哲学性思维、通识性表达和有效性传播确保职业技术教育学话语体系建设能够立足中国、面向世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蒋玲玲  
任何学术话语体系都源自一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惯,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习惯和理论的建构。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们的教育话语体系经历了教育学教科书改革、教育原理研究、与当代西方教育理论对话、反思问题化、教育学术话语中国化等阶段,但属于自己的学术话语还需假以时日。教育实践是教育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物质基础,丰富的现实生活是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支撑。在构建当代教育学术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用自己的话语解读当代中国教育实践变革,以批判反思的方式准确揭示教育实践变革的内在逻辑,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宝来  李磊  
比较教育的学科地位与建设问题一直是困扰比较教育学界的一个本体论问题。本文主要从方法论建设重心的转移、重视教育传统因素对建立本国独特的比较教育话语体系的积极影响以及在进行比较教育研究时应注重本国的教育"输出"这三方面,对比较教育的学科建设进行反思与探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新时代发展和创新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首要前提是理解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是由教育学分支学科,以及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教育学中的特殊知识内容组成的整体结构系统。中国教育学学术体系是中国研究者在教育学学科中,以中国教育问题为导向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所形成的学术成果系统。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在中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中,用中国的思维方式组织教育学概念、范畴、表述形成的言语表达系统。中国教育学“三大体系”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呈现“三位一体”的建设格局,丰富着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架构,是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实现由“照着讲”到“接着讲”的建构基础和关键路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燕敏  柳海民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哲学领域的语言、逻辑哲学的转向也带来了教育学对语言、话语的研究的兴起。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发展也在不断探讨其所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学的"话语混沌"、"话语背后权力影响"以及"话语与主体"等原因之后,教育学话语的建构也成为主要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学话语建构之路的三个方面即专业化,教育学话语专业化的外在保障机制;本土化,教育学话语的价值理性;实践化,教育学话语的最终指向,基础上的的分析探索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取向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敏  
现行高师教育学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缺失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教材内容陈旧,教学情境封闭,学生学习消极被动等方面,要改变现状,实施高师主体性教育学课程要采取在观念上贯穿主体性思想,在教学情况上生活化,课程评价上以学生为本等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郭玉婷  
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是深受时代特征影响的动态过程,它不仅是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结果,也是历时性与共时性互动的产物。在时代特征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性,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视角阐明了其中的复杂性,提出了重构高等教育学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包括辩证处理知识体系的时代性与超前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工具性与思想性、模仿性与自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