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5)
- 2023(11664)
- 2022(9479)
- 2021(8977)
- 2020(7340)
- 2019(16913)
- 2018(16978)
- 2017(29790)
- 2016(17219)
- 2015(19874)
- 2014(19869)
- 2013(18933)
- 2012(17580)
- 2011(16182)
- 2010(16420)
- 2009(14891)
- 2008(14791)
- 2007(13418)
- 2006(12271)
- 2005(11785)
- 学科
- 济(65447)
- 经济(65371)
- 管理(37797)
- 业(33811)
- 中国(28533)
- 企(25726)
- 企业(25726)
- 方法(23507)
- 教育(21618)
- 数学(19942)
- 数学方法(19658)
- 学(19206)
- 农(18844)
- 财(14633)
- 理论(14219)
- 业经(14157)
- 贸(13896)
- 贸易(13882)
- 易(13580)
- 制(13372)
- 农业(12129)
- 发(11909)
- 地方(11138)
- 银(10950)
- 银行(10908)
- 行(10554)
- 融(10278)
- 金融(10277)
- 发展(10082)
- 教学(10069)
- 机构
- 大学(243751)
- 学院(235344)
- 研究(96038)
- 济(95373)
- 经济(93332)
- 管理(74942)
- 中国(69005)
- 理学(62203)
- 理学院(61287)
- 管理学(59900)
- 管理学院(59431)
- 科学(56809)
- 京(56252)
- 所(50067)
- 研究所(45259)
- 财(44472)
- 范(41742)
- 师范(41343)
- 农(41015)
- 中心(40759)
- 江(38585)
- 北京(37361)
- 教育(35670)
- 院(34476)
- 财经(34336)
- 师范大学(33954)
- 业大(32337)
- 农业(32182)
- 经济学(31474)
- 经(31423)
- 基金
- 项目(146566)
- 科学(115047)
- 研究(113079)
- 基金(103527)
- 家(91993)
- 国家(91132)
- 科学基金(74625)
- 社会(69570)
- 社会科(65465)
- 社会科学(65448)
- 教育(58980)
- 省(55137)
- 基金项目(51754)
- 划(49814)
- 编号(46848)
- 自然(45385)
- 自然科(44324)
- 自然科学(44307)
- 自然科学基金(43550)
- 资助(43339)
- 成果(42763)
- 课题(36734)
- 重点(35697)
- 部(34786)
- 发(33370)
- 教育部(30059)
- 性(30030)
- 创(29928)
- 年(29857)
- 中国(29764)
共检索到393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侯怀银 王喜旺
教育学中国化是中国教育学者一个世纪的追求与梦想。这一追求与梦想的历程,可以用中国化意识的萌生、确立、反思、畸形实践、多向度展开来概括。在这一艰难的历程中,中国的教育学人在什么是教育学的中国化、教育学中国化是不是一个伪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学的中国化等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这些探索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育学中国化的追求上,而是要把思索与实践的目光投向创建"中国教育学",以重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为鹄的。当然,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依靠沿着正确的路径,采取适切的策略方可。
关键词:
中国化 中国教育学 创建 路径 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引进、初创和成型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的存在根据、定义、作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索。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建设,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亟待解决五个问题:能否建立一门共认的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基础,教育哲学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国教育哲学学派的形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本文就 2 0世纪上半叶中国学者关于教育学学科独立性的探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回顾与反思 ,不仅考察了教育学是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认识状况 ,而且对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以及如何运用相关学科的成果去进行教育学学科建设的认识状况进行了具体的考察。作者指出 ,教育学要真正成为独立之学 ,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领域和范式 ,直面教育实践 ,从单纯的学科基础扩展到生活基础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生兆欣
回顾20世纪的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我们可以把研究目的观分为"借鉴论"和"交流论"。前者以认识他国教育现象、探索普遍教育规律为认知性目的,并通过"本土化"来实现"借鉴"的实践性目的;后者以认识他国教育的独特性为认知性目的,并通过"本土生长"来实现"交流"的实践性目的。两类观点的出现与社会历史、社科理论和比较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研究目的 中国学者 20世纪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生兆欣
比较教育,研究什么?依照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时间、空间、内容三个维度,可以对国内不同历史时期学者的观点加以区分。总的说来,大多数学者赞同在时间维度上的"当代"方向。在"当代"方向上,空间和内容两个维度的交叉又产生了四种观点。其中,解放前的研究者以及50~70年代的台湾学者大多赞同在空间维度上以"民族-国家"、内容维度上以"教育制度"为研究对象;改革开放后的大陆学者则多认为在空间维度上既可以是"民族-国家",也可以是以"地区"、"文化圈",内容维度上则是"全部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教育研究对象的范围在20世纪中国比较教育学史上展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研究对象 中国学者 20世纪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包丹丹
教育、教养和教学是苏联教育学的三个基本概念。20世纪50年代中国教育学者依据马列主义原典,对比苏联教育学文本,确定了三个概念的译词,并阐释其具体内涵。教育分广义与狭义,苏联教育学中广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人格陶冶,后被替换为思想教育;教养指知识、技能和技巧的传授,因与中国文化传统不合,终被弃用;教学是狭义的教育和教养实现的基本途径。通过对三个概念的阐释,苏联教育学的"学校中心""教师中心""知识中心"的特点被呈现出来,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教育学科知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中国教育学科指明了方向,也为师范教育培育师资做出了贡献。中国教育学者并非只是照搬照抄苏联教育学,这一过程中有思考、选择和接受,基本依据是本国的学术传统与现实语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生兆欣
比较教育是学科,还是领域?自1983年第4届比较教育年会公开提出这一问题之后,中国学者根据不同的判断标准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赞同学科者,有认可领域者,有的则认为既是学科,又是领域。20多年过去了,这一问题仍悬而未决,但在专业名、著作名、专有名词等的中英文称谓方面,比较教育为"学"的倾向越来越明显。笔者认为,比较教育为"学"之路需要在继续保证外部制度性存在的前提下,加强内部逻辑性存在和对外功能性存在,才能取得成效。
关键词:
比较教育 学科 领域 中国学者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丽娟
人类学的中国化不是一人一夕可以完成的,开放的学术合作是中国人类学知识共同体得以前行的现实路径。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以徐杰舜教授为学术合作考察核心,分析其学术合作形式的类型、合作社会网络的空间和话语特征,探析出学术合作是人类学中国化进程中的团队形成、话语交流、知识发现以及学科推动的重要渠道。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谷平 叶志坚
20世纪初,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育学导入中国。特定的导入动机、导入路径和导入时机,使得我们在学习赫尔巴特教育学方面埋下了诸多的“先天不足”。1919年以后,中国学习别国教育学的主潮几经更迭,先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学,后是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由于缺乏对后二次学习与先前一次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发现,学习杜威、学习凯洛夫成了变相批判赫尔巴特的过程,遂又导致对赫尔巴特甚至对整个教育学理论的学习都流于表层而无法深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锡海 肖凤翔
职业教育学自20世纪初从国外引进中国开始,移植一直是其学科建设的主要色调。期间,有学者尝试职业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但受已有条件的制约,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当前,无论经验的积累,现实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抑或是学科建制都为职业教育学中国化提供了契机。吸收古代职业教育智慧,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扎根实践,进行原创性研究是加快职业教育学中国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学 中国化 契机 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忠华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一开始就是“进口”而来的,人们形象地称它是“舶来品”。教育学的引进与教育学的中国化几乎是相伴而生的,教育学中国化经历了六个阶段。解决教育学中国化问题,应注意中国的教育实际,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提倡教育学原创性研究,正确处理传承民族文化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教育学 中国化 教育实践 原创性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锡海、肖凤翔在《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第13期中撰文,从中国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职业教育学中国化的契机、职业教育学中国化的理路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学的中国化进行了思考。职业教育学中国化是时代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职业教育的现实诉求体现在三个方面:1.职业教育学自身发展诉求。在发展过程中既引进和学习西方职业教育学的精华,又移植普通教育学的内容。2.职业教育实践改革的需要。研究职业教育理论的同时,从现实问题出发,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践改革。3.职业教育学走向世界的必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孙元涛
"教育学中国化(本土化)"是一个存在先天不足的概念。当强势文化借"全球化"实现文化扩张,本土文化的呵护与培育成为一项"文化战略"时,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设"成为一个日显迫切的课题。在当前的学术生态和时代背景之下,"中国教育学"的本土建设,需要在对本土教育问题的深入研究中积聚"中国经验";在中国教育的"特殊性"问题中探寻"普遍性"因素与"普遍性"价值。
关键词:
教育学中国化 本土建设 普遍性 特殊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徐立清
新文化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及苏俄式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导入 ,给我们带来了批判旧教育的有力武器 ;新中国成立不久 ,我国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学 ,特别是凯洛夫《教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经典著作来学习 ,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2 0世纪 6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反思学习苏联教育学过程中的教条主义 ,积极探索教育学“中国化”,试图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 ,这种努力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改革开放后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中国化真正走上了良性运行轨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
我国成人教育学“自在”走向“自为”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人教育学的“本土化”探索
20世纪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的本土探索
新世纪师范教育的新形式——关于“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索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国外教师教育研究综述
中国教育学研究的问题转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学发展的新生长点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宏观经济学:新问题、新范式与中国学者的探索——首届中国宏观经济学者论坛综述
近代中国学校女生职业指导的探索与启示
俄国学者眼中的中国教育传统与现代化——《中国学校与教育思想史概要》述评
民国时期中国成人教育学本土化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