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35)
2023(6253)
2022(5173)
2021(5086)
2020(4175)
2019(9738)
2018(9799)
2017(15301)
2016(9333)
2015(10378)
2014(10527)
2013(9405)
2012(8746)
2011(8301)
2010(8765)
2009(7554)
2008(7391)
2007(6853)
2006(6327)
2005(5949)
作者
(24940)
(20606)
(20380)
(19725)
(13129)
(9857)
(9507)
(8257)
(7960)
(7569)
(6978)
(6954)
(6808)
(6662)
(6577)
(6418)
(6168)
(6155)
(6073)
(5923)
(5758)
(5219)
(5008)
(4937)
(4777)
(4656)
(4547)
(4544)
(4291)
(4279)
学科
(25659)
经济(25624)
教育(20547)
管理(17376)
中国(15067)
(13538)
(12875)
理论(10784)
(10211)
企业(10211)
教学(8045)
(7683)
(7015)
方法(6742)
(6523)
(6230)
(5451)
业经(5268)
地方(4930)
数学(4929)
(4919)
银行(4896)
(4848)
金融(4841)
发展(4810)
(4792)
数学方法(4748)
(4686)
研究(4610)
农业(4589)
机构
大学(123375)
学院(116802)
研究(49606)
(36668)
经济(35465)
管理(33361)
中国(30773)
教育(30655)
科学(29603)
(29510)
(27564)
师范(27334)
理学(27147)
理学院(26658)
管理学(25806)
管理学院(25543)
(25503)
研究所(23117)
师范大学(22485)
(21069)
(20758)
中心(20597)
北京(19859)
(19508)
技术(19102)
(18020)
业大(16487)
职业(16323)
农业(16161)
(16033)
基金
项目(71771)
研究(60302)
科学(56008)
基金(46337)
(40656)
国家(40129)
教育(36140)
社会(33703)
科学基金(31955)
社会科(31327)
社会科学(31321)
(29749)
编号(27726)
(27362)
成果(27009)
课题(23444)
基金项目(22579)
(20061)
资助(18537)
自然(18216)
重点(18184)
自然科(17782)
自然科学(17772)
自然科学基金(17415)
(17001)
(16719)
项目编号(16687)
规划(16513)
(16199)
(15149)
期刊
教育(53283)
研究(48027)
(46204)
经济(46204)
中国(40322)
学报(21555)
(18908)
科学(17094)
大学(17004)
(15693)
技术(14317)
学学(13904)
职业(13348)
管理(13184)
农业(12512)
图书(8884)
技术教育(8735)
职业技术(8735)
职业技术教育(8735)
(8553)
金融(8553)
(7845)
论坛(7845)
财经(7526)
经济研究(7396)
(6870)
高等(6779)
业经(6767)
(6688)
书馆(6638)
共检索到205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作宇  
2018年12月9日,在我的导师孙喜亭先生教育思想研讨会上,我提出萦绕脑海多日的三个问题:随着教育学界老前辈一位一位离我们而去,我们是要告别一个时代吗?我们真的要告别一个时代吗?我们岂能告别一个时代,如果我们还没有读懂这个时代?这三个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认识和理解我们在其中,似乎又即将消失的一个时代?朦胧的意识是,其实我们并没有全面深刻理解这个时代,更没有准备好告别这个时代。这一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军  许克毅  
跨学科的规训体系具有丰富的理论张力,它为作为学科和作为研究领域的高等教育学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高等教育学发展的本质是高等教育学知识谱系的自然演进;从模式Ⅰ向模式Ⅱ转型是高等教育学知识生产的实然选择;强化教育的跨学科色彩是高等教育学人才培养的应然走向;构建跨学科的社会建制是高等教育学学科规训的必然要求。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李海涛  
中国大飞机制造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国商飞公司研制的大型客机C919入选了国家形象宣传片《中国走进新时代》。中国商飞公司审计部成长起来一批中国大飞机事业的年轻审计人。一、商飞公司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为青年人审计职业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中国商飞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在董事会下设预算与审计委员会,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斌  
被誉为"中国第一商帮"的浙商群体,三十年的崛起之路堪称神奇。文章紧扣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背景,全景式地展现了浙商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创新精神、奋斗里程、精彩手笔和辉煌成就,以及与之相伴始终的曲折坎坷和苦涩艰辛。进而以其经济人格与社会人格发育脉胳的独特视角,深入透析了浙商成长过程中诸多的矛盾现象及其互动关系:释放与规范、创新与秩序、投机与公平、眼前与长远、利己与奉公、财富与信誉、经济与人文等等。在这些矛盾关系近三十年的互动与整合中,浙商经历着由谋利至上到社会责任感萌生的演进,初步实现了人格成熟的蜕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孙宏安  
笔者在文(1)中指出,学科教育学的创立和发展还存在着某些基础性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名称,体系和内容的三个疑难。本文试图就“内容”疑难中的学科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作一点探讨,从而为探索“疑难”的解决途径作一点尝试。 1 某门科学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该门科学的理论表述(其实也就是理论形成)体系的起点或“第一个概念”——一门科学正是由其理论体系表述出来的。理论表述过程一般地在形式上表现为把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逐渐具体化,即不断由作为起点的概念定义内涵更多的概念的过程。通过各个逻辑中介,按一定的逻辑顺序,由逻辑起点推导到逻辑终点,就意味着理论体系的完成,也就是一门科学得以建立。因此,对于要建构的科学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现平  
本文在分析“比较”学科大量涌现这一基本史实的基础上,着重对比研究了比较教育学与比较文学两个“比较”学科共同面临的“四个困境”:比较困境、母学科困境、学科性困境和国界困境,进而提出“比较学科”的可能性,并展望了从比较学科的视角观照比较教育学的前景。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于尔根·施瑞尔  孙进  燕环  
比较教育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一直都是一个多样化的领域。就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其合理的认知可能性和社会功能而言,人们都不可能获得明确的或者说具有共识性的回答。因此,谈论所谓的比较教育学科"身份认同",并从"界限"、统一的"学科传统"或"授权的知识"等方面来探讨这种身份认同,已不再有意义。对这个议题需要进行历史分析以及知识社会学和科学方面的分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案例与卢曼的社会系统理论分别从实践和理论角度说明,存在着不同的比较教育(须理解为复数),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有三种不同路径与传统,且各有其独特的问题和逻辑,即以生产科学性知识为导向的比较性与历史性社会科学研究的"认知—逻辑",以改革为导向的国际教育研究的"社会—逻辑",以及研究教育现象、模式和意识形态内在的跨国性和/或全球性的"全球—逻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学过多的"必须"、"应当"所反映的是一种过强的教育者心态或过强的教育者心理意识,它往往是与过度的简约与表面化相联系的,从事实和理论上说,都是降低学术含量的。因为,影响更为深远的是思想、理论和原理,而"必须"、"应当"告诉人的是如何去做,而很难告诉人怎么去想。今天中国学术与世界相比,更值得注意的首先并非技术落后,而是理论落后,中国的教育科学若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最重要的是出思想、出观念、出理论,只有当教育学承载着先进的思想和理论时,才是有生命力的、影响深远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常永才  
受国家主义和文化中心主义等影响,比较教育学长期以来忽视少数民族教育研究。比较教育学加强民族教育研究,二者共同的学术理念使之在理论上可能性较大,因而其结果能够促进比较教育学在理论基础(多元文化教育观)、方法论(教育民族志)等方面得到切实发展,将会对中国的民族教育、整个教育事业和国家大局的和谐发展产生重大的实践效益,并使该学科在日益重视民族问题的新世纪获得新的增长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金洲  
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处于这一重要历史发展时期的教育学需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关注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彰显教育智慧;聚焦教育改革,构筑教育自身的创新体系;推进理论原创,引领教育理念的变革方向;关注教育实践,注重从实践中汲取营养,注重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探讨,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前提下,对教育决策进行分析与评判。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伍美云  
近年来,中国工人集体行动层出不穷,尤其在沿海地区。大量学者展开了对中国工人集体停工事件的研究,但绝大多数学者都是对工人罢工权、工人权益保护进行分析,少有学者对中国工人的集体停工行为进行经济学意义上的论述。而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罢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则相对成熟。本文将借鉴希克斯的模型,结合中国工人集体停工行为的特点,对该行为进行一个理论分析。文章分析了政府介入对雇主的妥协线和工人抵制线影响,并得出结论:无论政府以何种态度介入以结束停工行为,停工时长都会缩短,同时,工人的工资水平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增加程度则受政府的态度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当胡塞尔用"回到事情本身"和"生活世界"理论为现象学奠基的时候,它所蕴涵的"前概念的"追求已经开启了超越概念、走向实践的路向。在后续的现象学哲学家那里,这一路向被继续深刻地推进着。由此可以看到现象学走向实践哲学的学理联系和历史轨迹。从实践哲学视角探索现象学教育学的理论建构,其主要特点在于以意义为单元,以实践的思维方式为线索,把意义这个开放的、没有边界规定的单元组织在一起,形成其理论建构。这样一种理论建构,能够始终朝向事情本身的原初、直接、丰富和生动的样态,能够真实地参与教育本身,获得教育本身应有的效果,在实践中实现自身。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小强  
学科的两重建制决定了学科的两重评判标准,今天"学科"与"领域"的不断靠拢说明了传统的学科评判标准已经过时失效。走出高等教育学"学科"与"领域"的争论,需要我们超越传统学科评判标准和具体学科的立场,站在科学整体转型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学科和学科的评判标准。学科仍然是人类认识的重要工具,坚持学科取向是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理性、现实选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侯怀银  王喜旺  
教育学中国化是中国教育学者一个世纪的追求与梦想。这一追求与梦想的历程,可以用中国化意识的萌生、确立、反思、畸形实践、多向度展开来概括。在这一艰难的历程中,中国的教育学人在什么是教育学的中国化、教育学中国化是不是一个伪问题、如何实现教育学的中国化等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探索。这些探索告诉我们,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教育学中国化的追求上,而是要把思索与实践的目光投向创建"中国教育学",以重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教育学为鹄的。当然,这一目标的达成,必须依靠沿着正确的路径,采取适切的策略方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谷平  叶志坚  
20世纪初,赫尔巴特及其学派教育学导入中国。特定的导入动机、导入路径和导入时机,使得我们在学习赫尔巴特教育学方面埋下了诸多的“先天不足”。1919年以后,中国学习别国教育学的主潮几经更迭,先是杜威的实验主义教育学,后是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由于缺乏对后二次学习与先前一次之间内在关联性的发现,学习杜威、学习凯洛夫成了变相批判赫尔巴特的过程,遂又导致对赫尔巴特甚至对整个教育学理论的学习都流于表层而无法深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