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0)
2023(5718)
2022(4453)
2021(4512)
2020(3332)
2019(7690)
2018(7651)
2017(11547)
2016(7825)
2015(8924)
2014(8950)
2013(7676)
2012(7086)
2011(6490)
2010(6914)
2009(5631)
2008(5517)
2007(5022)
2006(4558)
2005(4116)
作者
(17540)
(14539)
(14355)
(14289)
(9333)
(6966)
(6875)
(5790)
(5604)
(5467)
(5022)
(4874)
(4819)
(4744)
(4668)
(4610)
(4572)
(4427)
(4370)
(4189)
(4017)
(3672)
(3624)
(3574)
(3547)
(3370)
(3326)
(3259)
(3051)
(2986)
学科
教育(21836)
管理(14329)
(13459)
经济(13434)
中国(12782)
理论(10984)
教学(10949)
(10187)
(8412)
企业(8412)
学法(6376)
教学法(6376)
(6202)
(5729)
学理(5547)
学理论(5547)
研究(5306)
(5284)
(4579)
政治(4419)
(4376)
思想(4338)
方法(4301)
发展(4249)
工作(4165)
(4125)
业经(4010)
改革(3859)
思想政治(3836)
政治教育(3836)
机构
大学(92873)
学院(88851)
研究(33547)
教育(30430)
管理(25073)
(24956)
师范(24818)
(22902)
经济(21886)
(21502)
理学(20861)
师范大学(20522)
理学院(20475)
管理学(19914)
管理学院(19699)
科学(18568)
中国(18160)
职业(17465)
技术(16728)
(16528)
(15878)
北京(14751)
研究所(14225)
中心(14179)
(12963)
(12937)
(12480)
职业技术(12164)
教育学(11860)
技术学院(11132)
基金
项目(55097)
研究(51870)
科学(43664)
教育(34894)
基金(33404)
社会(28346)
(27689)
国家(27200)
社会科(26190)
社会科学(26185)
编号(25763)
成果(24828)
(23759)
科学基金(22344)
课题(22034)
(21731)
(19857)
基金项目(15962)
规划(15794)
项目编号(15281)
(14274)
重点(14165)
(14126)
(13845)
研究成果(13723)
教育部(12952)
(12921)
资助(12726)
(12486)
(12445)
期刊
教育(57991)
研究(38236)
中国(34819)
(27907)
经济(27907)
职业(16019)
技术(13839)
学报(12220)
大学(10995)
(10865)
技术教育(10577)
职业技术(10577)
职业技术教育(10577)
(10254)
管理(9873)
科学(9692)
图书(8286)
学学(8259)
(7683)
论坛(7683)
农业(7311)
高等(7264)
书馆(6613)
图书馆(6613)
成人(6443)
成人教育(6443)
(6188)
高等教育(6084)
财经(5316)
职教(5106)
共检索到154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汪敏  
公共品格教育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视域下人类交往关系的异化及未来协商民主健康发展,成为加强公共品格教育的诉求。在公共品格教育的结构中,公共品格教育以"有用的好人"为逻辑起点,以公共精神及合作能力为核心概念,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旨归。研究以青少年公共品格教育为进路,以实现立德树人与全面育人为旨归,论证以公共精神、公共参与和合作能力为要义的公共品格教育逻辑。并通过"模拟政协"实践活动,探索经由实践学习培育青少年公共品格的方法与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刘艳侠  
教育究竟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关乎持久地期待人们关注的根本性问题。以公共生活来开启学校教育空间,意在凸显教育的本质乃是个体成人,成为服务社会的公民;学校并不只是个体升学的扶手,而是个体灵魂上升的阶梯,不是实现个人私己性欲望的工具性场域,而是促进人的公民性生长、发育完整而健全之人性的教化性场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春明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的实地调研,文章对村干部角色提炼出一个新的分析范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它不仅是对当下村干部角色更为客观、具体的表述,而且还可更精准地分析多数村干部的心理动机和行为选择。他们大多工于心计、处事圆滑,善于在政府和农民面前不断变换脸谱,更善于利用职务之便和体制漏洞实现自身的利益。由于角色尴尬和素质所限,村干部难以有效地施展拳脚;工作叫苦叫累,但又希望能够连任;有"聪明"的头脑,却又实施"无为之治"。个中缘由,乃在于其"精致"的面具背后,隐含着"利己"的目的。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是乡村社会走向"善治"过程中亟需破解的难题。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甘宜涛  
技能导向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本质要求。《技能优先:行动框架》针对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和促进技能型社会构建,提出两个关键推动因素:拥抱技能优先文化、政策与思维,采用通用技能语言。五个关键行动领域:确定当前和未来的技能需求与差距,并将技能映射到工作任务中;在工作描述中阐明技能需求,认可并利用创新的基于技能的评估方法;学习提供者、政府、企业共同开发并提供基于技能的培训计划;促进终身学习和获得基于技能的学习机会;为行业发展和重新布局创建基于技能的途径。基于此,技能导向型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创设面向数字时代的终生学习教育生态,营造技能优先的实践性开放学习空间,构建技能微认证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实践共同体。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谢德新  任彦慈  袁金珠  
职业教育援助作为教育援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具体行动之一。为了更好地输出美国价值观,拓展海外贸易市场,以及履行“大国”国际责任,美国积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职业教育援助,目的是服务于美国国家发展战略、维护经济利益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美国在政府、院校和社会层面开展对外职业教育援助实践,形成政府以双边援助与多边援助为主,院校提供多种形式的援助服务,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互为补充的实践样态。美国对外职业教育援助实践呈现援助流程规范、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督导评估机制完善的特征。美国对外职业教育援助虽标榜着帮助受援国开发人力资源、促进就业、实现减贫目标的国际道义,但无法掩盖其服务自身发展战略、维护经济利益、输出文化价值观、提高全球治理能力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本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江云   文洁   彭瑶  
[目的/意义]针对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的现实瓶颈问题及研究现状,尝试构建适切课程特点的,集细节切入与组织架构共生的课程思实施路径,为相关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从课程认同、教师素养、学习团队、边界意识、科研盲点及顶层设计等6个维度,微观与宏观结合,对其课程思政的路径进行了系统探索。具体实践进路为:重塑课程价值—涵养师资队伍—搞好教学团建—筑牢边界防线—扫除科研盲点—开对谋划方子。由此,整体架构得以勾勒:起点是课程认同,目标是育人生态,关键是师资团队,重点是素养培育。[结果/结论]“创设情境活动”深受学生喜爱,能在任务驱动中不自觉实现思政教育;“扫除科研盲点”,有利于克服学术误区,培育科学素养;师资队伍涵育与边界意识培养能促进育人生态建设,为相关课程思政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阳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与世界共建共享的时代战略,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形成过往百年的叙事基调,彰显了百年中国基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三重逻辑共同形塑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实践向度,共同体现职业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民生”与“国家”的高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兆婷  
新时代国内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其育人目标提出的新要求,驱动其不断开展“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创新。优良的职业品质是学生技能提升和职业生涯长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针对“三教”改革推进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限制、策略偏差和发展滞阻问题,本文将学生优良职业品质的培育作为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着力点,从建设“工匠型”教师队伍,完善融合优良职业品质要素的教材资源体系,实现精神品质要素在教法中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融入,探索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实践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志明   郭高萍   徐兰  
新质生产力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典理论和习近平经济思想对分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提供了理论指导。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养现场工程师,是高等职业教育支撑和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和现实需要。针对当前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的供需错位、范式缺失、效能不足等问题,构建量增质升的培养体系、创新生态协同的培养机制及场景化协作学习范式,成为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丽  
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提质培优的历史阶段。完善高等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不仅是国家战略的宏观要求,更是彰显高职教育类型特色、助力提质培优任务的有效保障。当前的评价体系存在着"同文共轨""竞优评价""知识本位"与"单一评价"的不良导向,制约着高职教育吸引力与质量的双重提升。纠偏反正,实现高职教育评价体系向"类型特色""综合评价""能力本位""多元评价"的逻辑嬗变已刻不容缓。面向未来,高职教育评价可遵循相应实践进路,取得关键领域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冰蕾  吴琳华  
本文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为例,从创业课程目标定位、内容体系、保障体系构建针对来华留学生的"CCP创业教育模式",进而提出推进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合作和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艺  
教育研究不仅有方法和技术,也有基本的规范和要求。目前,关于前者已经有了丰硕的研究与成果,质性研究方法日益丰富和普及,而量化研究的工具和手段也越来越多样,这有利于教育研究的多元化发展。然而,不论教育研究的方法有多少种,有多么复杂精妙,都需要遵循研究的基本规范和要求,这就涉及学科方法论的探讨,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数量上却远不及前者。方法论乃是一个学科获得真实进展的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顾莎莎  
"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图景之下,为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提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影响力,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应走向法治化模式。推动教育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的法治逻辑在于立足受教育权的"发展权"维度,厘清来华留学生个人发展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集体发展权之间的关系。基于"共同发展"的理念,中国对来华留学生的受教育权具有国际与国内的双重义务。在来华留学生培养过程中,中国和生源国应履行"共同而区别"的责任,根据软法指引加强合作,破除学历学位互认的制度壁垒。我国作为留学目的国,需从立法转型、发挥政府监管和服务职能、高校培养行为法治化等方面进行调整,助推教育共同体的建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丹   叶萍  
从政策逻辑、产业逻辑、实践逻辑、教育逻辑四个角度来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要求的体现,是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是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存在诸多困境:顶层设计不完善,校企合作不深入,“双师型”教学团队力量薄弱,教学改革比较滞后以及评价体系不健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推进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新生态,提升“双师型”教师整体水平,深化教学和课程改革,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