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45)
- 2023(14437)
- 2022(11889)
- 2021(11047)
- 2020(9197)
- 2019(20675)
- 2018(20299)
- 2017(37808)
- 2016(21305)
- 2015(23358)
- 2014(23169)
- 2013(22290)
- 2012(20465)
- 2011(18362)
- 2010(18659)
- 2009(17241)
- 2008(17357)
- 2007(15639)
- 2006(13988)
- 2005(12603)
- 学科
- 业(88681)
- 济(87103)
- 经济(87001)
- 企(80051)
- 企业(80051)
- 管理(74620)
- 方法(41527)
- 数学(33554)
- 数学方法(33270)
- 财(30430)
- 业经(29309)
- 农(29204)
- 中国(25608)
- 务(22251)
- 财务(22235)
- 财务管理(22212)
- 企业财务(21136)
- 农业(20947)
- 教育(20274)
- 技术(19387)
- 理论(18352)
- 策(18285)
- 制(17223)
- 贸(17078)
- 贸易(17073)
- 易(16644)
- 划(15376)
- 和(14107)
- 地方(13690)
- 学(13112)
- 机构
- 学院(301031)
- 大学(299393)
- 济(124602)
- 经济(122268)
- 管理(118798)
- 理学(102795)
- 理学院(101768)
- 管理学(100301)
- 管理学院(99724)
- 研究(96360)
- 中国(70653)
- 京(62244)
- 财(59515)
- 科学(55363)
- 农(51114)
- 财经(47238)
- 所(47100)
- 江(46844)
- 中心(43867)
- 业大(43310)
- 经(43143)
- 范(42931)
- 师范(42411)
- 研究所(42342)
- 农业(40341)
- 北京(39379)
- 经济学(37730)
- 州(36312)
- 财经大学(34849)
- 教育(34827)
- 基金
- 项目(195628)
- 科学(157511)
- 研究(147751)
- 基金(142243)
- 家(122532)
- 国家(121280)
- 科学基金(105928)
- 社会(94636)
- 社会科(89794)
- 社会科学(89771)
- 省(77954)
- 教育(74930)
- 基金项目(74577)
- 自然(68032)
- 自然科(66580)
- 自然科学(66562)
- 划(66135)
- 自然科学基金(65507)
- 编号(59839)
- 资助(57736)
- 成果(48952)
- 部(45468)
- 重点(44690)
- 课题(43880)
- 创(43641)
- 发(42818)
- 业(41803)
- 教育部(40199)
- 创新(39884)
- 人文(38590)
- 期刊
- 济(136183)
- 经济(136183)
- 研究(95121)
- 中国(61651)
- 教育(55367)
- 管理(49463)
- 财(48856)
- 农(46375)
- 学报(41086)
- 科学(39313)
- 大学(33043)
- 技术(31943)
- 农业(31638)
- 学学(30279)
- 融(28323)
- 金融(28323)
- 业经(24720)
- 财经(24363)
- 经济研究(21983)
- 经(20967)
- 业(19248)
- 问题(17721)
- 技术经济(16449)
- 贸(15191)
- 商业(14658)
- 职业(14599)
- 现代(13759)
- 财会(13593)
- 世界(13400)
- 版(12698)
共检索到4510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晓光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扩张进程,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失配现象日渐凸显。本文聚焦高学历者的教育失配经历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通过区分纵向失配和横向失配,分别从劳动力供给侧和需求侧来检验教育失配经历对雇佣决策产生的异质性后果。实证数据来自2023年中国在线联合调查实验项目,该项目通过抓取在线招聘职位和实施简历投递实验来加强因果推断(样本量为37273份)。实验结果表明:第一,教育失配经历对雇佣决策的影响呈现高度异质性。相较于纵向匹配,纵向失配者的简历回应率显著更低,反映出纵向失配潜藏着疤痕效应。相比于横向匹配,横向失配者的简历回应率显著更高,并且主要由横向高配者所驱动,由此揭示出横向高配具有赋能效应。第二,供给侧的性别因素、学校层级和前职公司,显著调节着失配经历对雇佣决策的影响。第三,需求侧的组织产权类型、岗位要求和城市环境,也会显著调节失配经历对雇佣决策的效应。本文揭示出教育失配经历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异质性后果,对于加强高学历者就业质量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翔翼 宋雪涛
为了研究中国招聘市场上的性别歧视,本文通过国内较为常用的招聘网站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和成都六个城市的高、低阶软件工程师、会计、文秘和市场营销职位投递了男女配对的19130份简历,并对企业的回应进行统计检验和回归分析。本文发现:总体看,与诸多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中高端招聘市场偏好女性,这与中国妇女总体劳动参与率较高有关。就企业所有制性质看,综合各职业,外资企业和私有企业偏好女性,国有企业没有显著的性别偏好,且在其他类型企业偏好女性的职位上,国有企业也不偏好女性。这一方面从所有制层面支持了经济改革有助于降低性别歧视的假说,即更市场化的企业歧视更小;另一方面又支持了因为职业隔离和信息不对...
关键词:
性别歧视 雇佣 投递实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毓芸 程宇玮
进入新时期,"人才为本"成为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为促进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配合,本文尝试系统考察我国重点行业的人才需求。基于显示性偏好理论(Samuelson,1948),通过手工整理2010~2016年间465家企业、2063位劳动力的24600场公开招聘数据,本文利用企业所显示出的招聘行为识别了重点行业和非重点行业的人才需求差异。本文发现:重点行业企业相比于非重点行业有更强的人才需求,给定人才供给,前者提供工作岗位的概率比后者高出4.4%、工资高出6%;在结构上,对于本科以上学历及毕业于985/211高校的劳动力,重点与非重点行业雇佣概率的差距进一步提高到约6%~9%、工资差距提高到9%~14.6%;当专业对口时,雇佣概率差距提高到5%、工资差距12%。这一方面是由于产业政策挑选出的重点行业大多原本就处于成长或技术进步期,另一方面是由于产业政策的干预对部分行业产生了作用。这一发现是稳健的,为促进政策间协调、优化就业结构和引导劳动力行业间配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帕累托改进。
关键词:
重点产业政策 人才需求 招聘面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贾 宋钰娇 邹淑仪
本文以2009年实施的银行管制放松政策作为银行竞争的外生冲击,研究了银行竞争增加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银行竞争增加提高了第二产业的劳动力雇佣,并引起劳动力从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流入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机制检验表明,银行竞争增加降低了资金使用成本,有利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投资和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增加对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在大中型企业、低TFP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融资约束低的企业以及成立时间更久的企业中更明显。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就业水平,同时也为促进中国实现“稳就业”目标提供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
银行竞争 劳动力雇佣 企业信贷可得性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孙琳
成功的招聘活动需要适宜的招聘策略。本文立足企业和职位特征分析了员工招聘策略的选择,提出基于组织和职位特征的员工招聘策略决策模型,并对企业如何确定招聘地点、时间、人员、宣传及渠道等提出了建议,以期增强企业招聘工作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员工招聘 招聘策略 招聘渠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妍妍 李磊 刘鹏程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估计了企业雇佣的性别偏好,借以检验出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性别雇佣偏好的影响。在控制企业的个体属性后,与非出口企业相比,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女性雇佣偏好;伴随企业出口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女性雇佣偏好也将显著增长。考虑到样本的抽样偏倚和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出口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将进一步增强出口对制造业企业的女性雇佣偏好的正向影响。出口对企业性别雇佣偏好的影响还存在着分布上的差异性,其主要提高了企业对低技能女性劳动力的雇佣偏好,并对出口比例较大的地区和行业中的女性就业产生了更大的正面溢出效应。本文对于在深化改革开放进程中,提高我国女性就业机会,实现性别就业平等方面具有较重要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出口 雇佣 性别偏好 制造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芳 黄沛璇
针对特定群体研究其在劳动力市场上是否遭受歧视一直以来为社会科学家所重视。本研究试图采用随机简历方法对中国劳动力招聘市场上是否存在同性恋歧视进行检验。具体来说,我们将由不同性取向、性别及教育程度组成的求职邮件随机发送到中国沪深两市的1 288家上市公司招聘邮箱中,以观察回复率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同性恋群体得到的回复率低于与他们对应的非同性恋群体5%。同时,这种歧视在男同性恋群体上尤其明显:男同性恋比男异性恋求职者得到的回复率要低7%。女同性恋与女异性恋求职者之间则无统计上的显著差异。就文献关注的教育对于性向歧视的影响来说,我们没有发现教育背景的提高能够改善同性恋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受歧视的情况,且该作用也不存在性别差异。最后,就异质性来说,针对同性恋求职者的歧视广泛存在于规模较小、开放程度较低的企业。
关键词:
企业招聘 性向歧视 随机简历实验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姚先国 焦晓钰 乐君杰
本文利用2012年杭州市企业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与企业雇佣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该制度对扩大企业雇佣规模整体上有显著且稳健的正效应,且内生性检验表明企业实施该制度与否不存在统计上显著的自选择。进一步分类别估计显示,这种正效应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和低经营收入企业,在其他类别企业则未发现显著影响。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吕康娟 朱四伟 潘敏杰 黄敏
市场型环境规制是解决环境外部性的有效手段,评估环境规制对社会效应的潜在影响是环境政策评估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波特假说、制度遵循成本理论和外部性理论,以及结合局部静态均衡模型探究环境监管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并探究其影响机制。以2007年SO_2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通过对2004—2018年中国A股SO_2排放企业观测,运用双重差分法揭示了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SO_2排放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劳动力雇佣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年度效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低技能劳动力具有偏向影响,显著减少了被监管企业对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引致企业劳动力质量结构向高层次转化。此外,排污权交易制度通过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提高劳动力价格水平对企业劳动力雇佣产生消极影响。排污权交易制度对企业劳动力雇佣结构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受到环境执法力度、行业集中度和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排污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抑制企业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对雇佣结构产生影响。本文的发现为进一步全面铺开SO_2排放权交易制度和保障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金 方雅婷 周华
创业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企业作为吸纳就业的主体,企业雇佣则更是稳就业和促就业的核心所在。基于此现实背景下,本文尝试利用2004-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天眼查和爬虫技术获得约1.3亿条新创企业微观数据衡量城市创业活跃度,研究城市创业活跃度对企业雇佣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创业活跃度会显著促进企业雇佣,城市创业主要通过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加剧市场竞争程度,通过新产品、新业态、新行业等使市场可达性更高,促进经济产出,最终提高企业雇佣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劳动密集程度更高、省会城市、南方等经济更发达地区和国有企业中城市创业水平对企业雇佣的积极作用会更为显著;同时在采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更换自变量后结论仍然成立。研究结论从微观企业层面验证了城市创业水平对企业雇佣决策的影响及有效性,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以创业带动就业,将就业置于“六稳”和“六保”之首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蒲勇健 余平
本文分析了人员招聘过程中企业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博弈情况,得出企业培训质量的差异导致企业招聘策略的不同。我们的分析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企业只招聘无经验员工,而有些企业却要求相关工作经验。
关键词:
博弈 在职培训 招聘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思淼 刘淑莲 梁雯
以2004-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Fraser Institute发布的经济自由度指数,研究雇佣保护对企业并购决策和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雇佣保护程度越高,企业并购可能性和并购规模越小,且这一关系在劳动密集度较高、受融资约束较大的企业中更强,表明雇佣保护通过降低并购整合收益和限制并购融资能力两种机制对企业并购决策产生影响。通过考察并购经济后果,发现严格的雇佣保护会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并购利得的实现,进一步佐证了主要研究发现。
关键词:
雇佣保护 并购 全要素生产率 并购利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志雄 张其仔
公司文化的重要性正日益得到人们的重视。与流行的利用企业问卷调查度量企业文化方法不同,本文尝试利用公开资料来刻画企业文化强度。本文利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企业文化对公司管理人员晋升决策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企业文化强势的企业倾向于从企业内部晋升经理。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海燕 杨武
文章提出基于AHP的招聘决策模型,并通过对某IT企业实际招聘研发人员实践数据的实证分析,验证了企业员工招聘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招聘测评模型,应用合适的测评工具,从多方位地对应聘者进行考察,而非只注重技术水平和能力的考察,不仅可以提高招聘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而且也从"源头"遏止住研发人员频繁流失的势头,进而为企业研发绩效的提高提供可靠的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