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8)
- 2023(4058)
- 2022(3054)
- 2021(2963)
- 2020(2218)
- 2019(5234)
- 2018(5218)
- 2017(7918)
- 2016(5722)
- 2015(6449)
- 2014(6570)
- 2013(5868)
- 2012(5413)
- 2011(4996)
- 2010(5261)
- 2009(4462)
- 2008(4528)
- 2007(4367)
- 2006(3984)
- 2005(3753)
- 学科
- 教育(18524)
- 济(12087)
- 经济(12079)
- 管理(11995)
- 中国(11362)
- 业(9673)
- 企(7918)
- 企业(7918)
- 理论(7162)
- 教学(5818)
- 财(5201)
- 学(4800)
- 方法(4504)
- 农(4398)
- 发(4223)
- 发展(4024)
- 展(3902)
- 数学(3837)
- 数学方法(3752)
- 革(3319)
- 务(3260)
- 财务(3258)
- 财务管理(3257)
- 思想(3237)
- 农业(3212)
- 研究(3194)
- 改革(3164)
- 人事(3154)
- 人事管理(3153)
- 企业财务(3150)
- 机构
- 大学(73196)
- 学院(68219)
- 研究(27644)
- 教育(26343)
- 范(20108)
- 师范(20042)
- 济(19786)
- 经济(19045)
- 管理(19005)
- 京(17264)
- 师范大学(16714)
- 理学(15750)
- 理学院(15476)
- 管理学(15066)
- 科学(15053)
- 管理学院(14914)
- 中国(14405)
- 所(13525)
- 研究所(12283)
- 江(12236)
- 北京(12050)
- 职业(11920)
- 技术(11571)
- 中心(11090)
- 财(10966)
- 教育学(10190)
- 院(9874)
- 州(9328)
- 农(8579)
- 财经(8321)
- 基金
- 项目(40338)
- 研究(37301)
- 科学(33098)
- 教育(26277)
- 基金(25394)
- 家(21440)
- 社会(21284)
- 国家(21089)
- 社会科(19734)
- 社会科学(19731)
- 编号(17768)
- 成果(17685)
- 科学基金(17071)
- 划(16781)
- 省(16735)
- 课题(16159)
- 年(13882)
- 基金项目(12184)
- 规划(11818)
- 部(11020)
- 重点(10853)
- 性(10750)
- 项目编号(10517)
- 教育部(10167)
- 资助(10123)
- 度(10056)
- 发(9902)
- 研究成果(9426)
- 阶(9404)
- 段(9365)
共检索到1175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亢延锟 侯嘉奕 陈斌开
政府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异是造成城乡教育和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本文利用国家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作为外生的政策冲击,识别了政府教育投入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以及长期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国家针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投资,显著提高了学龄青少年的人力资本积累,使初中完成率和高中完成率提高了1.46%和2.40%,同时受教育年限提高了0.18年,这一效果对于低收入家庭和父母教育水平较低的群体更为有效。第二,这一政策还提高了学龄青少年劳动力市场的长期表现,从事非农工作的概率提高了3.97%,收入提高了7.68%,并且这一效果不依赖于是否外出务工。第三,成本收益分析表明校舍改造的收益远大于成本,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的结果对政府教育投入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严谨的经验证据,并从人力资本积累的角度探讨了这一关系的内在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爱君 谭君印
在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度2008—2021年我国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并基于城市规模差异,进一步讨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在整体上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表现出非均衡性。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呈现出快速提升的趋势,该效率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其次,组内差距是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超大城市组内差距贡献率缓慢下降,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组内差距呈现出快速扩张的趋势。此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的提升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但在不同城市规模条件下其作用效应表现不同,其对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表现为总体富裕效应,对大城市和中等城市表现为共享富裕效应,对小城市则无影响。最后,测算得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效率共同富裕效应的最佳城市人口规模为167.10万—375.65万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在城市建设体系中的合理布局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龙海明 伍之琳
基础设施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源。通过分析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效应和分配效应,探索基础设施投资的合理布局与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整体上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机制研究发现,基础设施投资可以通过就业效应与生产率效应促进共同富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提高就业水平增加居民收入,促进低技能者就业缩小城乡收入水平;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居民收入,通过工农劳动生产率的趋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细分类型考察发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的收入促进效果最好,但在收入分配上具有显著的马太效应,生产型与发展型的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显著促进共同富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龙 赵华平 孟宏玮
我国正值数字化转型和推进共同富裕的交叠期,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缓解“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新契机。本文在阐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同富裕二者理论关系的基础上,以2011~2020年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共同富裕存在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移动通信基站、互联网宽带基础设施、5G基站、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对共同富裕的正向作用程度依次递减。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资本配置效率、促进劳动力流动助推共同富裕,其影响效应在非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内部城市更明显。研究为新一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布局,促进地区间要素流动,助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廷勇 杨丽 杨光情 罗汐妍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文章选取2013—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农村三产融合在其中发挥中介效应。门槛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检验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中部地区共同富裕的影响较为显著,且2013—2015年数字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的影响低于2016—2021年。基于此,研究提出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布局,筑牢共同富裕基础;构建多链融合发展新生态,加快推进农村三产融合;打造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赵伟 王子豪
在新发展阶段下,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是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支撑,也是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以我国31个省(市、区)2012—2021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积极作用,是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数字基础设施能够通过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且其推动作用随着农民数字素养的提高呈现出非线性式增强趋势;从空间效应来看,数字基础设施对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要从加快补齐短板、保障个体“数字权利”、推动发展成果共享等方面入手推进农村共同富裕稳步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8月17日,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这是非常美好的国家发展愿景,也反映了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可是,一个14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共同富裕,就必须静下心来准确理解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什么样的,以及如何实现之。会议给了我们答案: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理解,一个共同富裕的社会就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社会,中间大指的是规模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中等收入群体 低收入人群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鹏 庄妍 施美程
受益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功能定位、服务对象更加多元,农村居民金融服务可得性极大增强,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了动力。本文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机制,然后运用2013—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245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对理论假说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其中的机制在于,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人力资本水平,让农村居民通过金融服务可以触及更多发展机会,进一步推动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基于以上结论,文章提出了推动数字普惠金融走深走实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人力资本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涵 佟孟华
在重新界定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内涵的基础上,基于普遍性、非歧视性和受惠性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03—2020年中国省际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水平,并考察了其对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能够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调节效应分析表明,财政自主权和户籍门槛在现阶段均削弱了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对城乡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普惠性人力资本投入通过改善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提升社会人力资本存量、推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流动和配置,促使居民增收和产业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路路 佟琼 刘洁 张玉瑾
共同富裕靠发展,发展先行是交通。研究在量化共同富裕水平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001—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动态系统GMM和空间杜宾模型,从空间相关性、区域异质性及不同类型下的差异性对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共同富裕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1)统计年间,省域共同富裕水平普遍呈上升趋势,研究具有可实施性;(2)交通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总体是正向的,利于共同富裕的推进,而产业结构、市场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技术水平均对共同富裕有正向影响;(3)交通基础设施对共同富裕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而公路、铁路密度与客、货运运输效率上溢出效应方向不一;(4)处于东、中、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具有异质性,不同类型交通基础设施对其也具有差异性。据此,从建立互通互联网络、完善规模与类型、强化投资与创新等提出助力共同富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斯琳芷 杜学文
人力资本是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职业教育是产出和提升人力资本的渠道,因此职业教育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力。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质量提高、特征凸显,成功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但职业教育投资仍然面临着投资总量不足、资源质量不高、投资分配不均、投资效益不高等问题。基于人力资本论,职业教育助推共同富裕应遵循整体性、长期性、差异性原则,通过改进投资机制、分类提高资源质量、加强资源再分配、立足实际需求投资等措施改善职业教育投资,提升人力资本,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晨旭 刘霞辉
推进包容性增长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是促进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举措。将自然资本纳入资源配置理论框架可测算省际与省内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并通过希克斯-摩尔斯通(HicksMoorsteen)指数测度各省(区、市)包容性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利用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省际空间与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对包容性增长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表明,人力资本配置效率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收入差距作用于包容性增长,省际空间与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和包容性增长的关系分别呈倒U型与U型曲线,该结论在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配置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在区域、资源配置与自然资本层面均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省外人力资本流入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随着配置效率的提高而递减,而其他地区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呈U型曲线;对于人力资本配置不足的地区来说,改善省际人力资本配置与促进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对于人力资本配置过剩的地区来说,本地区的人力资本流出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不显著,而省内农业部门人力资本流出对包容性增长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作用;资源型省份的省际人力资本配置效率与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呈U型曲线,省内部门间人力资本流动的影响不显著。我国应促进人力资本流动,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持续优化人力资本配置效率,突破“资源诅咒”怪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人力资本配置 包容性增长 共同富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尚君 刘怡君 张颖熙
共同富裕强调社会公平、正义与全面协调发展。健康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既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促进健康人力资本积累,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和必要途径。当前,我国人口结构进入从“数量型红利”向“质量型红利”过渡的新阶段。这一时期,我国疾病病谱发生改变,死亡率下降,健康预期寿命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显著提高,高质量人力资本积累明显加速。应重视以健康人力资本积累推进共同富裕,努力构建全方位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和高质量大健康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和加强全民健康教育。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磊 徐世盛 刘长庚
“资本大鳄”行为威胁高质量发展,适时节制资本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节制资本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本观始终坚持共同富裕导向,新时代节制资本包括防止资本过度集中、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双重内涵。节制资本可通过遏制资本及收入不平等、优化要素资源配置等渠道促进生产增长和成果共享,推动共同富裕;主要政策工具是节制资本税收框架和平台经济反垄断。我国节制资本仍面临管控阻力较大、资本外逃、税制不健全、扩张边界模糊、互联网领域舞弊高发、配套改革不完善等现实难点。中国节制资本的制度设计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实际,排除国际资本税收竞争的认识干扰,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举国体制的作用,全面提升资本治理效能。应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降低管控阻力,审慎开放资本账户防止资本外逃,加快构建多种类、累进制的资本税制体系,健全资本扩张负面清单和强化反垄断力度,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从而更好地统筹处理资本行为作用与共同富裕的关系。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茂修
由于平均主义在其实质上是一种对产品占有权的平均化观念和主张,因此,它不仅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悖,而且还严重偏离了按劳分配的轨道。因为按劳分配的原则赋予劳动者的,只是按照其提供的劳动量(包括数量和质量)的多少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除此以外别无附加。因此,按劳分配本身就表明了由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的不等,必然去出现劳动报酬的差异。在商品货币关系下。劳动者个人用货币所能买到的社会产品也就不可能相等,甚至极不相等。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