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3)
2023(15720)
2022(13417)
2021(12373)
2020(10299)
2019(23728)
2018(23302)
2017(42973)
2016(24237)
2015(27471)
2014(27400)
2013(26629)
2012(25527)
2011(23305)
2010(23923)
2009(21988)
2008(22183)
2007(20590)
2006(18252)
2005(16863)
作者
(70015)
(58493)
(58402)
(55516)
(37401)
(28240)
(26800)
(22756)
(22173)
(21055)
(19821)
(19720)
(18752)
(18648)
(18294)
(18216)
(17739)
(17434)
(16965)
(16862)
(14954)
(14586)
(14277)
(13427)
(13424)
(13099)
(13096)
(12999)
(11973)
(11886)
学科
(100962)
经济(100871)
管理(65882)
(65443)
(52221)
企业(52221)
方法(38798)
中国(34368)
数学(33306)
数学方法(32898)
(29343)
地方(27598)
(24171)
业经(22645)
(22569)
技术(22454)
(22360)
贸易(22344)
教育(22252)
(21669)
农业(19760)
(18782)
理论(18256)
(17310)
银行(17272)
(17144)
金融(17142)
(16659)
(15889)
地方经济(15360)
机构
大学(346523)
学院(343817)
(138490)
经济(135337)
研究(125332)
管理(123697)
理学(104766)
理学院(103386)
管理学(101431)
管理学院(100744)
中国(92068)
科学(76550)
(76223)
(64711)
(63904)
(58459)
研究所(58440)
中心(56587)
(56312)
(54928)
师范(54468)
财经(49426)
北京(49331)
业大(48676)
农业(45610)
(44934)
(44695)
(44653)
师范大学(43945)
经济学(42642)
基金
项目(218476)
科学(172547)
研究(165461)
基金(153606)
(133333)
国家(132057)
科学基金(111887)
社会(103044)
社会科(97411)
社会科学(97385)
(88417)
教育(80976)
基金项目(80519)
(75257)
自然(69445)
编号(68890)
自然科(67828)
自然科学(67810)
自然科学基金(66609)
资助(62221)
成果(58564)
(52942)
课题(51040)
重点(50784)
(49281)
(48806)
创新(45305)
发展(42803)
(42064)
教育部(41801)
期刊
(162128)
经济(162128)
研究(112641)
中国(83360)
教育(65389)
(54266)
学报(53210)
(49509)
科学(49008)
管理(47081)
大学(40755)
农业(36966)
学学(36732)
(34017)
金融(34017)
技术(33991)
业经(26950)
经济研究(25670)
财经(24713)
(21397)
问题(21133)
(20756)
(18871)
图书(18319)
技术经济(18225)
科技(17232)
(17224)
论坛(17224)
职业(16569)
(16117)
共检索到547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博  
创新已经成为21世纪的教育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随着新技术、新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创新推广的研究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人们在研究与实践中会发现利用现有的创新推广理论去思考、指导当前的创新推广实践时有一种难以深入、不能得心应手的感觉。虽然系统论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但是面对庞杂的教育体系,我们应当如何入手才能保证全面、周到呢?作为对社会实践理论的突出代表,布迪厄颇具创造性的社会实践理论对于深化创新推广的研究会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期望引入布迪厄的理论,从资本分析入手,为创新推广建立起较为清晰的分析框架,从而提供创新推广研究和实践的一种新思路。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淑娟  闫鸿岗  
基于布迪厄的场域资本理论视角,从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等层面,分析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困境,并从"入场"资本争夺、"场内"权力博弈和"场外"权力和资本干预等方面探析了青年教师发展窘境的成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常淑芳  
建国后的教育学曾长期"被"意识形态化,缺乏独立性。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看,教育学独立性的长期缺失实际上是由政治、经济场域等其他社会领域对教育学场域支配所致,基本中介是那些并非完全根据教育学知识的规定性及增长逻辑而建立起来的学术制度。据此,教育学研究者应首先将关注视角转换到其自身的学术研究上来,而不是依附于其他社会政治经济的需求。在具体的研究中应科学地建构起研究对象,确立新的研究方法观,以增进和捍卫教育学的独立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蔡文伯  徐玮嘉  
本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尝试从微观层面切入,力图对新疆少数民族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选择、遭遇的具体情况和真实心态进行追溯。研究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市场环境及机制、政策导向、经济发展、家庭环境、个人选择与性格、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关系,而最终的抉择结果是基于多项意愿的博弈。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骆徽  刘雪飞  
本文借鉴布迪厄文化权力理论中的惯习(habits)和场域(fields)概念分析高等教育场域中的教育公平以及教育再生产功能。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中存在的两大"误识"的分析,提出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不能仅仅局限于入学机会的均等,而要关注教育能够复制社会等级秩序的这一功能,从文化资本以及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教育成就动机,从而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充分实现个人潜能的高等教育系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在《现代教育管理》2013年第6期中撰文:运用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根本动力、长效机制的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翠英  杨可欣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构筑了个人发展机会基础,通过优化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增强可行能力,增加个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阻断贫困恶性循环。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发现贫困家庭中匮乏的资本要素是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基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加快乡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乡村贫困群体真脱贫、不返贫;教育赋能“多维资本”,协同满足贫困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机制;深度发掘乡土文化,增强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教育场域惯习,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惠及贫困家庭,阻断精神贫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翠英  杨可欣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构筑了个人发展机会基础,通过优化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增强可行能力,增加个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阻断贫困恶性循环。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发现贫困家庭中匮乏的资本要素是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基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加快乡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乡村贫困群体真脱贫、不返贫;教育赋能“多维资本”,协同满足贫困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机制;深度发掘乡土文化,增强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教育场域惯习,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惠及贫困家庭,阻断精神贫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伟杰  姜宇  
高校教师流动是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研究中的重要构成。将高校教师流动视为一个独立的场域,研究其自身运行的逻辑与特点,以此为根基探索影响高校教师不合理流动的因素,做出合宜的政策导向,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作为从社会场域分化而来的新生场域,高校教师流动在其完善过程中受到社会、高校及教师个体等多方面影响。从规范学术劳动力市场发展、健全高校人才管理制度、倡导教师个人文化等角度出发,改变当前高校教师流动的无序性,以促进其惯习更迭,从而构建健康的学术职业生态,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研究议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徐瑞  郭兴举  
文化资本理论是布迪厄教育社会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资本理论认为,相对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而言,通过家庭所传递的文化资本具有资本继承性的最佳的隐蔽方式,是一种最隐蔽、最具社会决定意义的教育投资。文化资本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受教育者在教育行为中所获得的学术收益,极大地依赖于家庭预先投资所积累的文化资本;另一方面,文化资本又以教育资格的形式被制度化,教育制度通过承认文化资本的世袭性传递而进一步扩大了不同社会阶层在文化资本方面的差异,从而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对既存社会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再生产过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红云  
一般认为,社会资本理论框架主要是由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这三位著名学者建立起来的。无论后来的学者如何用社会资本进行相关研究,基本都没有超越他们所建立起来的理论框架。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布迪厄、科尔曼和帕特南三人对社会资本概念的定义和使用,比较他们在使用社会资本概念时的同异,并在此基础上,试图对社会资本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一整体性的评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晓奇  
择校是当前存在的教育和社会问题。布迪厄的资本理论为我们透视择校问题提供了独特的"学科之眼"。多种"资本"的博弈是择校呈现的现实状态,占据不同资本的利益相关者在择校中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化解择校的具体策略在于在价值层面反思学校教育的本源,在实践层面凝聚各方教育共识,促使择校回归教育本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苏春景  赵翠兰  
在我国,"问题学生"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关系网络中被建构生成的,体现出复杂性、关系性等特征。本研究运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阐释了"问题学生"是由于教育资本分配不均造成的,且惯习又使得"问题学生"的处境处于进一步恶化的过程中。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布迪厄的文化权力理论试图揭示文化在维持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他利用"惯习"和"场域"的概念来分析大学作为文化符号的生产者在社会分层与实现社会公平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本文从这一理论出发,分析从竞争性的入学考试到学生离开大学进入就业市场,文化资本的差异导致的不公平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权琨  颜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