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11)
- 2023(2947)
- 2022(2486)
- 2021(2687)
- 2020(2021)
- 2019(4879)
- 2018(5000)
- 2017(7841)
- 2016(5745)
- 2015(6715)
- 2014(7043)
- 2013(6087)
- 2012(5717)
- 2011(5227)
- 2010(5669)
- 2009(4922)
- 2008(4940)
- 2007(4687)
- 2006(4441)
- 2005(4396)
- 学科
- 教育(18704)
- 中国(11436)
- 济(10372)
- 经济(10349)
- 管理(10230)
- 业(7421)
- 理论(6517)
- 教学(6023)
- 财(5908)
- 企(5627)
- 企业(5627)
- 学(4996)
- 农(4611)
- 发(4086)
- 制(4074)
- 发展(3762)
- 地方(3653)
- 展(3640)
- 研究(3423)
- 革(3411)
- 财政(3365)
- 改革(3288)
- 思想(3200)
- 高等(3177)
- 税(3127)
- 政治(3098)
- 学校(3023)
- 思想政治(2904)
- 政治教育(2904)
- 治教(2904)
- 机构
- 大学(70680)
- 学院(66589)
- 研究(27830)
- 教育(26795)
- 范(20747)
- 师范(20713)
- 济(18328)
- 经济(17514)
- 京(17336)
- 师范大学(17051)
- 管理(16907)
- 中国(16261)
- 科学(15047)
- 所(14279)
- 理学(13209)
- 江(13109)
- 理学院(12930)
- 财(12675)
- 北京(12638)
- 职业(12519)
- 管理学(12458)
- 研究所(12368)
- 管理学院(12300)
- 中心(11788)
- 技术(11436)
- 州(10460)
- 教育学(10418)
- 院(9795)
- 财经(8608)
- 职业技术(8492)
共检索到126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彬
一、教育地方化取得的巨大成就教育地方化是指教育权责的一种下移趋势或曰教育分权化趋势.它包括把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权责由中央交给地方,使地方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教育统筹权并相应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与此同时要求教育面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本地区发展进步服务,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两张皮”的状况.实行教育地方化,不仅是解决教育经费匮缺状况的权宜之计,更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尤其是总结建国后教育发展经验教训而作出的战略的抉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秋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泽瀛 韩玉
地方职业教育条例是依据上位法《职业教育法》及相关法律,结合地方实际对国家法律未作规定的事项作出“突破性”规定的地方性法规,相较于其他形式的地方职业教育立法,更具丰富性、创新性、针对性。基于现行有效的11部《条例》比较分析发现,《条例》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利益主体参与、办学支持保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既有共性,又具有差异性。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后,《条例》部分内容体现出滞后性,其中“可以”和“应该”的规定难以解决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中的难点、堵点和痛点问题。总结分析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以此为依据,按照新《职业教育法》规定的内容,分别从授权性规范、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对推动建设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形成多元办学格局、优化资金管理机制、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强化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修订或确立地方职业教育条例的合理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莉 姜照雯
地方化教育是西方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意味着社区及学校层面教育实践领域的新转向。地方化教育对社区教育的启示建立在二者互通性和差异性基础之上。互通性是启示的可行性基础,差异性是启示的价值性基础。在此基础上我国社区教育应首先应以人对社区的归属感为核心重构人与社区关系;其次社区教育应立足全球化背景,倡导开放、积极、包容与动态的社区发展意识;最后社区教育应加强学校、社区组织与个人的合作,倡导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
关键词:
地方化教育 地方 社区 社区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耀宗
世纪之交的最近十余年,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高校管理新体制基本确立,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展,其中地方高等教育承担了规模扩展的主要部分,但也带来了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的持续恶化,省域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差异不断加大,这些表现与全球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后出现的财政危机具有相同的趋势。这些变化对高等教育财政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推进教育公平提出了严峻挑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华友 王缉慈
集群的形成是地方化过程。为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竞争力,本地区域需要通过大量的努力,通过嵌入性的地方化来发展核心能力。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外贸加工集群中,嵌入性的地方化尚未真正形成,集群中的一些企业受到全球贸易商的控制,逐订单而居,就已经开始了去地方化的过程。研究中将全球力和地方力相结合,揭示中国外贸加工集群的实质及由此产生的去地方化问题。首先定量分析了外贸加工业集聚于中国沿海的事实,然后从理论上分析去地方化的表现形式与机理,并以东莞鞋业集群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分析了去地方化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最后对中国沿海外贸加工业的稳定持续发展进行了初步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梦军
地方高等职业院校结合地域特色办学,既有利于提高竞争力,又有利于促进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应该针对职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对于职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形式和手段进行研究,创造机会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为了强化高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应该吸收地域文化的精髓,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积极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精神文化的重要元素。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魏静 魏延辉
高等教育职业化与地方化是高等教育系列改革的两个重要导向,两者与新城镇化发展存在密切关系。从高等教育角度出发,探析了高等教育职业化、地方化与城镇化三者间相互重叠,彼此交互的三螺旋协同关系,并从组织维度揭示了与其相对应的隐性三螺旋结构。建立了三者的三螺旋协同模型,从战略、组织、管理和文化层面提出了其协同效应的实现路径。为中国高等教育体制内多项改革规划与社会经济环境协同发展提供新的探究视角。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化 地方化 城镇化 三螺旋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文
农垦的"块状分布"与"多重管理"造成地方的"支离破碎"与"区域失衡",理顺"条块分割"的管理格局,辨析相互间利益关系,以农垦地方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将是"省部共建"型农垦未来发展的核心议题。农垦地方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健全责任主体、构建协调模式、改变价值观念及重视运行保障等方面作出努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孙红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对外开放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文本计量分析,结合宏观统计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变迁表现出"规模扩大-质量提升-品牌打造"的发展逻辑;治理主体由单一走向多元;政策工具丰富多样,政策体系基本完善。政策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来华留学生规模逐年稳步增长;生源呈现出以周边国家为主的多样化特征;留学生层次提升,中国政府奖学金作用显现。但是政策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教育质量领域的政策供给相对不足;治理主体的权责分工不够清晰;能力建设、系统变革及激励工具使用不足且形式相对单一。基于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和变迁趋势,本文总结提出了未来政策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关键词:
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 政策分析 文本计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贾根良 张峰
全球化突出了地方化生产体系的重要性。与组建超大超强型跨国集团这种战略并行 ,中小企业在地理上的产业簇群已成为一国经济获取全球竞争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类似于硅谷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而忽视了它对传统产业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丹麦和芬兰家具业发展经验的分析 ,强调了学习与持续创新能力同样是传统产业通过地理簇群获取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并对我国传统产业如何创建地方化生产体系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传统产业 竞争力 地方化生产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华友 王缉慈 俞国军
去地方化是产业转移的空间表现,是企业供应链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分离与再组合的功能整合过程,涉及地方产业的前后向联系、社会资本和就业等方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去地方化与三角制造网络的关系,选取典型案例——东亚地区三角制造网络和欧洲地区三角制造网络,着重分析其网络关系特征和地区利益分配特征。借鉴国际情况,以中杰鞋业公司和宝成国际集团的去地方化为例,提炼出我国的三角制造网络。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三角制造网络中不同地区的价值分配,着重提出我国地区产业升级的方向和可能。研究一方面为我国三角制造网络的形成提供可能的理论解释,另一方面为地区产业升级研究提供一个动态的新的视角。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洪小东
消费税的收入归属与其自身特质以及国家财政体制密切相关。当前的消费税改革,在收入归属上仍应坚持中央税的基本定位,其主要原因在于消费税所担负的经济调控功能以及地域税源上的巨大差异。消费税无论作为共享税还是地方税都是地方化的表现,而消费税地方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地方的财政收入,但同时也弱化了中央的财政调控能力,并且进一步加剧了地区财政不均衡。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以及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着重强化中央事权的背景下,消费税更加不宜地方化。
关键词:
消费税 中央税 地方税 共享税 地方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