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3)
- 2023(11038)
- 2022(9018)
- 2021(8650)
- 2020(6951)
- 2019(16388)
- 2018(15916)
- 2017(29381)
- 2016(16769)
- 2015(19003)
- 2014(19034)
- 2013(18486)
- 2012(17372)
- 2011(16033)
- 2010(16058)
- 2009(14574)
- 2008(14343)
- 2007(12596)
- 2006(10952)
- 2005(10098)
- 学科
- 济(73273)
- 经济(73201)
- 管理(39497)
- 业(38374)
- 方法(36109)
- 数学(33561)
- 数学方法(33362)
- 中国(30089)
- 企(28126)
- 企业(28126)
- 教育(19554)
- 农(17164)
- 财(16243)
- 贸(15167)
- 贸易(15158)
- 易(14753)
- 学(13812)
- 制(12691)
- 融(12131)
- 金融(12131)
- 地方(12039)
- 理论(11758)
- 银(11473)
- 银行(11465)
- 农业(11457)
- 业经(11351)
- 行(11064)
- 发(10345)
- 技术(10110)
- 环境(9463)
- 机构
- 大学(244008)
- 学院(235088)
- 济(106313)
- 经济(104338)
- 研究(89335)
- 管理(84072)
- 理学(72869)
- 理学院(71927)
- 管理学(70814)
- 管理学院(70311)
- 中国(64055)
- 京(53009)
- 科学(48299)
- 财(47708)
- 所(43579)
- 研究所(39496)
- 财经(39309)
- 范(38922)
- 师范(38689)
- 中心(38446)
- 经济学(36351)
- 经(36310)
- 北京(34672)
- 江(33451)
- 经济学院(32932)
- 农(32819)
- 师范大学(32411)
- 院(32100)
- 教育(31660)
- 财经大学(29846)
- 基金
- 项目(154445)
- 科学(126065)
- 研究(117069)
- 基金(116256)
- 家(100689)
- 国家(99829)
- 科学基金(85830)
- 社会(78550)
- 社会科(74603)
- 社会科学(74587)
- 教育(61153)
- 基金项目(59690)
- 省(55263)
- 自然(52827)
- 自然科(51742)
- 自然科学(51730)
- 自然科学基金(50908)
- 划(50661)
- 资助(48639)
- 编号(45192)
- 成果(38992)
- 部(38898)
- 重点(36018)
- 教育部(34919)
- 课题(34638)
- 国家社会(33785)
- 发(33770)
- 人文(31884)
- 性(31815)
- 创(31759)
共检索到360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屈小博
劳动力市场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差异,以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回报在不同就业部门、就业类型存在怎样的特征?本文利用2010年中国城市劳动力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按小时工资来衡量,不同部门、类型的劳动者整体上具有相似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无论按正规与非正规部门还是按正规与非正规就业来分类,尽管相同教育阶段的正规性劳动者的教育回报均高于非正规性,但对正规与非正规性劳动者教育回报均呈现递增,并且职业高中的教育回报均显著高于学历高中,在工资收入分布不同部分的教育回报与平均收入都具有相同的情形。由于正规部门具有相对较高的学历教育阶段进入门槛,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实现制度衔接,扩展劳动...
关键词:
教育回报 非正规性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泉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CGSS2006)的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中个体外语熟练程度与收入之间的关系。文章首先利用劳动力搜寻理论与理性预期均衡从理论上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工人在使用外语的子劳动力市场中获得的工资更高。之后本文在加入有关控制变量的基础上使用扩展的明瑟(Mincer)收入方程来估计外语能力对收入的回报率,发现外语能力熟练对个体的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到外语能力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设计了Treatment-effects微观计量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并且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法(MLE)重新估计了外语熟练度对个体工资的边际效应,发现外语熟练个体工资高出外语不熟练个体大约69%。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依据中国城乡移民调查数据,文章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年资回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劳动力累积年资回报随年资不断上升,5年、10年和20年的累积年资回报分别为0.07、0.27和1.05,高于同时期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不同职业劳动力的年资回报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年资的增长,负责人和办事人员的年资回报一直较高,商业服务人员的年资回报一直较低,而专业技术人员的年资回报则表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关键词:
工资 年资 年资回报 人力资本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红梅 郑盼 武玮
利用甘肃基础教育调查(2004/2007)的两期追踪数据,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估计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后学历教育的经济收益。研究发现,作为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职后学历教育每增加一年给早期完成学历提升的教师带来6%的经济回报。国家限定教师行业准入的学历资格后,职后学历教育的经济收益不再显著。扣除与职务(技术)等级挂钩的边远艰苦地区津补贴后,净劳动所得与职后学历教育的关系不再显著。职后学历教育可能通过满足职称评聘条件的方式间接影响教师的经济收入,这也从职后学历教育的"文凭效应"中体现出来。
关键词:
甘肃农村教师 职后学历教育 经济回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解垩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测度了残疾人与非残疾人的就业和工资差异,分析歧视因素在工资差异中的占比及工资歧视使残疾劳动力离开劳动力市场的效应。在纠正选择性偏误以后,回归基础上的分解结果显示:残疾劳动力与非残疾劳动力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部分对非残疾劳动力有利的比例为35%~47%,这也是对残疾劳动力工资歧视的上限值;工资歧视使残疾人就业率下降1.4%,工资歧视的就业效应只占残疾人和非残疾人就业率差异的很小比例。
关键词:
残疾 就业 工资歧视 工资歧视就业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曲兆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越来越大。文章利用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使用Oaxaca-Blinder分解和匹配分解方法,对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男女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工资差异达到了10%左右,在控制了一系列影响起薪工资的重要变量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使用了Oaxaca-Bimder分解方法对这一差异进行分解后发现,这一工资差异有至少77%无法用男女性别特征上的差异来解释。当进一步使用改进的匹配分解法,即考虑到了男女大学毕业生在个人特征和就业特征上的分布不可比差异之后,工资差异中不可解释的部分进一步扩大到98%。研究结论提供了一个中国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都阳 万广华
本文利用城市住户抽样调查数据(CULS),对城市居民和外来人口的贫困进行了仔细的度量,结果显示,如果以家庭人均收入衡量,总体的城市贫困发生率达4.15%,而外来人口的贫困发生率为5.65%,较之本地居民高出1.8个百分点。尽管农民工在非正规岗位上就业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他们仍然构成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上非正规就业的主要部分。对于处于收入分布底端的家庭而言,来自劳动力市场的收入,特别是非正规就业的收入对于减贫有着显著的作用。对政策制定者而言,这意味着在城市反贫困的进程中,应当充分利用非正规就业,而不是简单地将其正规化。
关键词:
非正规就业 减贫 迁移 劳动力市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都阳 贾朋 朴之水
随着工资水平上涨和计算机技术日臻成熟,计算机在工作岗位上的应用日益普遍。根据城市劳动力调查资料,2016年58%的城市职工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利用计算机价格和密度作为工具变量,本文有效识别了计算机使用与其生产率效应同时决定带来的估计偏差。本文还根据计算机使用的频率进一步确认了计算机使用的生产率效应。研究发现,在考虑了上述计量经济问题后,在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明显提升了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的工资回报增加了48.4%。
关键词:
计算机使用 生产率 索洛悖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潘启娣 肖峻
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地级城市数据为样本,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劳动力流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金融供给增加、消费水平改善来增强劳动吸引力、促进劳动力流动;其影响在中部地区、人口非连续净流入地区更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就业水平,尤其是提高非农产业的就业率,且会增强常住人口流动,但对户籍人口流动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屈小博 吕佳宁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普通高等教育逐渐趋于大众化,大学教育质量增强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时,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怎样的效应?已有文献研究面临的困难是缺乏度量大学教育质量的微观数据。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CULS4)数据,并匹配劳动力高等教育相关数据信息,实证分析了大学教育质量对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学教育质量对劳动力的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随着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劳动者工资回报递增。第二,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每提升一个大学教育质量层次,劳动者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平均工资收入将提升28.45%。第三,稳健性检验结果也表明,在相似的受教育年限下,大学教育质量差异所带来的工资回报将更加明显。第四,机制分析表明,大学教育质量通过工作转换、努力程度等影响工资回报。因此,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同时,调整资源配置、让更多普通劳动力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尤为重要。
关键词:
大学教育 教育质量回报 劳动力市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谦
关键技能是个体胜任职位和自我实现的重要保障。采用招聘信息法,以劳动力市场面向高职院校学生的招聘广告为样本,发现包括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语言能力、写作能力、伦理道德、多元文化力、适应能力、创造力、终身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职业精神、服务精神和社交能力等在内的十五个能力属于劳动力市场需要高职学生具备的关键能力,其中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企业最为需求的关键能力。此外,通过样本研究还发现,企业对不同区域、不同专业领域高职人才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异质性。为此,建议相关院校通过优化师资、升级课程、加强学生心理建设、加强与市场沟通、做好差异化准备来助力高职学生对21世纪关键技能的掌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震
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为背景,在2012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基础上,比较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不同单位、行业的就业机会,并测算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单位、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部门分布来看,公有制部门农民工就业歧视较严重,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不存在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行业分布来看,政府机关、金融保险行业就业歧视较大;餐饮业就业歧视较小,制造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零售业不存在就业歧视。
关键词:
农民工 就业歧视 劳动力市场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陈其进
传统收入理论一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风险偏好。基于2009年农村—城市移民调查数据(RUMIC2009),本文考察了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城镇居民的影响大于农民工;风险偏好对创业者和工资获得者收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不过对城镇居民创业者收入作用不显著;此外,风险偏好对女性收入的影响在城镇居民中大于男性,在农民工中稍小于男性。风险偏好对过低的年龄组群体收入没有显著影响,且随着年龄的提升,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作用也逐渐增强。采用父母的风险偏好作为工具变量,纠正可能的内生性问题后,风险偏好对个体收入的正向影响仍然存在。
关键词:
风险偏好 收入 城镇居民 农民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岑指昊
本研究为桂西劳动经济学系列研究成果之一。本研究运用公开数据以及自建数据库,构建基础评价指标,分析自“十三五”以来桂西地区公共部门与家庭部门在教育投资领域的阶段性成效。研究发现,桂西地区两部门在教育投资方面存在不协调、不匹配的现象,在劳动力的市场表现方面,受制于学历、职业技能熟练度、就业的行业门类等诸因素,劳动力的就业市场回报有限,回报的增长空间不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邢春冰 贾淑艳 李实
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农民工教育回报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和发达城市的教育回报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比较两个年份的结果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总体教育回报率有所降低,地区间回报率的差异也有所降低,并呈现出向均值收敛的特征。控制福利状况和迁移时间以及修正样本选择偏差对文章分析的结论影响不大。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对不同教育水平劳动力的相对迁移概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减少流动障碍,促进农民工合理流动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关键词:
农民工 教育回报率 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