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2)
- 2023(12193)
- 2022(10594)
- 2021(10437)
- 2020(8568)
- 2019(20159)
- 2018(20205)
- 2017(37534)
- 2016(21255)
- 2015(24155)
- 2014(24242)
- 2013(23244)
- 2012(21520)
- 2011(19388)
- 2010(19531)
- 2009(17536)
- 2008(17134)
- 2007(15132)
- 2006(13347)
- 2005(11785)
- 学科
- 济(76583)
- 经济(76500)
- 管理(54175)
- 业(49714)
- 企(41809)
- 企业(41809)
- 方法(35672)
- 数学(30502)
- 数学方法(30068)
- 中国(24733)
- 教育(22867)
- 学(21825)
- 农(19846)
- 财(19244)
- 贸(18725)
- 贸易(18718)
- 易(18302)
- 理论(17322)
- 业经(16000)
- 地方(14700)
- 技术(13043)
- 农业(12881)
- 出(12714)
- 和(12482)
- 制(12453)
- 务(11245)
- 财务(11180)
- 财务管理(11153)
- 环境(11118)
- 教学(10865)
- 机构
- 大学(295925)
- 学院(288824)
- 管理(109978)
- 济(105718)
- 经济(103096)
- 研究(98150)
- 理学(95319)
- 理学院(94161)
- 管理学(92327)
- 管理学院(91793)
- 中国(67291)
- 京(64845)
- 科学(61953)
- 所(49205)
- 财(48105)
- 范(47849)
- 师范(47503)
- 研究所(44988)
- 中心(43524)
- 农(43333)
- 江(42825)
- 业大(42288)
- 北京(41680)
- 师范大学(38891)
- 财经(38865)
- 教育(38412)
- 院(35580)
- 经(35326)
- 州(34791)
- 技术(34032)
- 基金
- 项目(196084)
- 科学(154041)
- 研究(149274)
- 基金(138806)
- 家(119954)
- 国家(118843)
- 科学基金(100988)
- 社会(90266)
- 社会科(85130)
- 社会科学(85109)
- 省(77043)
- 教育(74723)
- 基金项目(73372)
- 划(66504)
- 自然(64818)
- 编号(63442)
- 自然科(63288)
- 自然科学(63274)
- 自然科学基金(62102)
- 资助(57285)
- 成果(54249)
- 课题(45655)
- 重点(44540)
- 部(44466)
- 发(41893)
- 创(40392)
- 项目编号(39308)
- 教育部(38611)
- 大学(37800)
- 创新(37358)
共检索到429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元发
教育科学主义、教育历史主义、教育消费主义"三大现代性浪潮"联手"杀死"了教育哲学的古典视野。然而,现代性教育危机的纠偏与超克却离不开古典的参照与平衡。唯有使现代性教育与古典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其应有的严肃性和深度,从而使现代人更为审慎、更有底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秉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课是高校哲学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部规定的哲学专业必修课。文章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哲学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了其存在的主要原因,并进一步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课 教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黎明
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推进至今,知识教学作为主要变革问题浮现出来。但当前实践中,有关知识本位论、授受模式论与灌输后果论等错位性认识,阻碍了它的合理改善与有效实施。这些误识容易诱发"非知识教学论""反知识教学论"等非理性思潮。澄清这些问题,要求反思性坚持、张扬知识本位论,合理显现教学的知识过程与知识的教学价值。文化哲学的思想资源和方法,超越传统知识理解的实体本体论与二元对立思维方式,阐明了知识作为人类文化总体表征的人性价值,指示了知识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统一本性与功能。科学发展观作为现时代的文化精神,则具体指明了知识教学寻求科学发展的文化性道路,建立起同声相应的学生观、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
关键词:
知识教学 学生发展 思维方式 知识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正东
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以手工业资本主义为背景,凸显了市场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为背景,强调了交换关系的社会化过程的经济学意义,但他只是从价格竞争这一经济学维度来理解这种社会化过程的内涵;马克思对斯密、李嘉图古典经济学的超越经历了从人本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历程,他以社会经济形态内在矛盾性的视角打破了古典经济学的单纯经济学思路,同时也超越了人本主义者的物化批判思路,从而把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学术层面。因此,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唯物主义在哲学方法论上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从历史性社会形态的角度来理解经济事实的。
关键词:
马克思 古典经济学 超越 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坤庆 陈亚凌
在古典语境中,教育并未脱离哲学怀抱,它承载着哲学的理想与追求,此时的教育价值观是向外和向上的,知识的传递是帮助人回归精神家园。然而,在现代语境下,随着哲学的剧烈翻转和科技的狂飙突进,教育顺势成为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工具,教育价值观亦由此变成向内和向下的,几乎全是引导人向往物质与功利。就本质而言,当前的教育价值观已经失落了原初意蕴,并深陷困境中难以解脱。因此,有必要重新追溯到古典教育价值观的源头来厘清此问题,从而探讨走出困境的可能性。古典语境下的教育价值观为人们认识和解决当前教育问题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教育价值观 教育哲学 工具性价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新华 郁惠英
亚当·斯密在创立“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时,不会想到它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会想到它会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本文从“经济人”所反映的三方面特点,辨析它的真正归宿。 “经济人”假设第一个方面的特点,是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远离,表明它已经超出经济学的范畴。 围绕着“经济人”的理论假设,西方经济学家已经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来加以证明,似乎现在离证明的结束还遥遥无期。主流经济学家都把它看成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前提,单纯的为己、利己的自利行为,既不损人、也不利人,这是最低的和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所谓的“底线伦理”。“底线伦理”一端连着法律,另一端连着类似宗教的信仰、信念的东西。...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国坛 郭秋晨
以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看,德国古典哲学遗产主要是指黑格尔的辩证法,但也有一条贯穿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思想线索,即自身关系思想。这一思想既是反映事物本质内涵的思想内容,又是一种认识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它是理解黑格尔辩证法理论及其应用的内在机理,应作为遗产加以挖掘。自身关系作为问题是在康德哲学中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如何解决物自体的不可知问题。费希特通过自我设定行动,在自我与非我之间建立了意识的自身关系,才实现了自我本质认识。谢林则以绝对自我的能动性建立了纯粹意识的自身关系,进而达到对绝对本质的直观。黑格尔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把意识的自身关系改造为概念或实体的自身关系;于是概念或实体便在自身关系的框架中以自身分化和自身扬弃、自身规定和自身否定、自身联系和自身转化等方式建立了庞大的逻辑学体系,以达到绝对理念的认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贺国庆
德国古典哲学的鼎盛时期恰值现代大学形成之时,古典哲学与现代大学的滥觞几乎同步,前者成为引领后者变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后者则为前者的发展提供了舞台和保障。德国古典哲学家提倡大学的独立性和学术自由,同时并不反对国家对大学的有限干预;重视科学研究,将大学的目标定位于通过科学教育培养有教化的人;看重哲学及哲学教育的价值,终于使哲学系由大学的边缘成为大学的中心,并引领了科学的发展和大学的改革。德国古典哲学的大学思想最终经由其忠实的拥趸——洪堡融入柏林大学的办学实践,其核心理念被现代大学奉为圭臬。
关键词:
德国古典哲学 现代大学 洪堡 柏林大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红梅
哲学与现实世界关系紧密 ,从哲学史来看 ,无论哲学问题如何超越 ,都必须立足于现实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现实的哲学。当今世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迫切要求哲学去研究 ,这是当代哲学的历史使命。现代哲学也只有立足于现实 ,才能得到新的发展
关键词:
哲学 现实世界 关系 任务 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泉兴 王琪
研究生教育本质是研究生教育固有的,决定其性质、面貌和发展的,不因研究生教育外在形态的改变而变化的根本属性。它是由研究生教育的特殊矛盾构成的。笔者运用研究本质的基本方法,从历史、现实、哲学三个维度,对研究生教育进行考察后认为,研究生教育的本质是科研能力培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本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于书娟
本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就教育哲学学科和教育哲学思想两个方面,对已有的教育哲学研究成果进行了反思,认为教育哲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自身理论建设滞后,重思想研究轻理论研究;指导实践不力,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研究;且在概念使用上模糊混乱。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思维方法上的片面性,在研究方法上单纯依靠演绎法,致使教育哲学研究失去了其自身的特性,变成了哲学和教育学的演绎,而这又是由于教育哲学研究脱离了教育实践的结果。笔者在分析教育哲学研究现状的同时,着重区分了几组概念,并就教育哲学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亓光
理解马克思国家学说离不开其对古典国家理论的全面理解。启蒙运动后,西方国家理论经历了中心主义国家论、反中心主义国家论和形而上学国家论的演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现代国家的诠释性建构。作为“古人”的马克思在批判现代国家时,将古典国家论的远景和思维投射在他的思辨中,生成了一个基于反中心主义国家论却超越其消极意义的全新的国家理论的解释路径,将古典国家论与反中心主义国家论相结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颠覆了中心主义国家论的基础范畴和底层逻辑,也超越了形而上学国家学说的抽象性。经过博士论文、莱茵报、巴黎、伦敦等四个时期的接续推进,马克思将古典国家论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式国家解释进行了积极弥补和不断丰富,逐步勾勒出知识论意义上的马克思国家学说的边界和纲要。时至今日,透过古典理解的马克思国家学说依然为现代国家理论提供了关键的政治哲学奠基,尤其是在国家与阶级关系、现代国家问题、国家形式变革等问题的研究和论辩中,马克思的真知灼见始终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重要语境和建构基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邵燕楠
教育哲学研究存在哲学化与实践化之间的张力。过度哲学化被指责为与教育不相关,远离教育实践,并被哲学家所轻视;而过度实践化则被指责为缺少教育哲学的味道。教育研究与哲学研究在教育哲学研究中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教育哲学研究。教育哲学研究者不可能做到完全平衡哲学化与实践化,总会有自己的价值偏向。教育哲学研究者无论持有哲学化还是实践化的价值取向都无可厚非,应在价值偏向的基础上审慎地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哲学化 实践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宁中
这不是激情的产物,恰恰相反,这是避免激情的产物。思考教育,希望能够究其原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推理。思考的结果,或许会对现实教育的反思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其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由此而见,孟老先生是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关键词:
哲学 教育学 教育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