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50)
- 2023(3800)
- 2022(3026)
- 2021(3129)
- 2020(2436)
- 2019(5672)
- 2018(5663)
- 2017(9023)
- 2016(6157)
- 2015(6871)
- 2014(7059)
- 2013(6178)
- 2012(5674)
- 2011(5378)
- 2010(5667)
- 2009(5027)
- 2008(4988)
- 2007(4602)
- 2006(4048)
- 2005(3869)
- 学科
- 教育(19185)
- 济(12516)
- 经济(12489)
- 中国(10246)
- 管理(9475)
- 学(9396)
- 业(7986)
- 理论(7835)
- 企(6815)
- 企业(6815)
- 教学(6235)
- 发(4408)
- 发展(4063)
- 思想(4047)
- 财(3957)
- 展(3941)
- 政治(3882)
- 研究(3786)
- 方法(3649)
- 农(3467)
- 革(3438)
- 经济学(3388)
- 思想政治(3290)
- 政治教育(3290)
- 治教(3290)
- 德育(3253)
- 改革(3201)
- 高等(3145)
- 技术(3072)
- 学法(3003)
- 机构
- 大学(79916)
- 学院(73602)
- 研究(29682)
- 教育(27673)
- 范(22349)
- 师范(22274)
- 济(20640)
- 经济(19893)
- 管理(19808)
- 京(18827)
- 师范大学(18674)
- 科学(16766)
- 理学(16576)
- 理学院(16229)
- 管理学(15810)
- 管理学院(15629)
- 中国(15406)
- 所(14582)
- 研究所(13287)
- 北京(13041)
- 江(12717)
- 职业(12231)
- 技术(12118)
- 中心(11789)
- 教育学(10776)
- 财(10609)
- 院(10562)
- 州(9856)
- 研究院(8584)
- 职业技术(8394)
- 基金
- 项目(42739)
- 研究(40428)
- 科学(34565)
- 教育(27637)
- 基金(26602)
- 社会(22537)
- 家(21929)
- 国家(21563)
- 社会科(20741)
- 社会科学(20737)
- 成果(19990)
- 编号(19776)
- 省(17661)
- 划(17338)
- 科学基金(17251)
- 课题(16993)
- 年(15268)
- 基金项目(12693)
- 规划(12477)
- 项目编号(12050)
- 性(11478)
- 部(11427)
- 重点(11349)
- 度(11096)
- 研究成果(10751)
- 教育部(10547)
- 发(10278)
- 资助(10278)
- 阶(10270)
- 段(10220)
共检索到123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肖绍聪
教育哲学作为一种活动,乃是教育实践者对日常教育生活的觉悟。日常教育生活觉悟的基本路径是赋予日常教育生活以内在价值秩序,使日常教育生活在中间性价值与终极性价值、可以追求的价值和值得追求的价值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由此促成日常教育生活朝向人的完整性生成,实现育人的最高目标。教育哲学意识的开启需要走出实践崇拜,保持实践者对教育理念世界的开放性,避免教育实践的自我封闭;同时也需要走出理论崇拜,避免理论研究者的居高临下。教育实践品质的改善需要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积极对话。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教育实践 价值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舒志定
教育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教育科学越发展,越需要建优建强教育哲学学科。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恢复和重建教育哲学学科。黄济先生是恢复和重建教育哲学学科的重要见证者、亲历者和建设者。他自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教育哲学学科的理论基础,认真思考和总结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建设经验,结合我国教育实践,主张要建立起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现代教育意识的教育哲学新体系。为此,他自觉谋划教育哲学学科建设的重点任务和发展目标,推动教育哲学研究的理论创新;他主张面向教育实践开展教育哲学研究,推动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与指导教育实践变革的协同发展;他主张教育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创新,推动教育哲学研究工作和教育哲学学科的规范发展;他主张教育哲学研究要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增强教育哲学研究的动力。这些工作的开展,深化了教育哲学理论研究,为新时代教育哲学学科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是黄济先生对教育哲学研究学术自觉的反映,体现着他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教育哲学学科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黎明
2009年10月,潘庆玉博士的《语文教育哲学导论——语言哲学视阈中的语文教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以语言哲学为思想利器,对语文教育的本体论、价值论和实践论作了系统的学理揭示和理论重构,对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当下与未来、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作了整体性的反思与批判,极大地拓展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提升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层次与境界,在开启语文教育研究的新视界方面多有创获。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丁道勇
一在一间小学二年级教室门口,我遇到了三个被罚站在门外的孩子。我问他们为什么会被罚站,是因为没做作业,还是因为迟到了?他们回答说,两个猜测都不对,他们刚刚在晨会期间说话了。问题是,为什么说话会被罚站?说话本身并没有什么错,在另一些时候教师甚至会鼓励学生说话。要理解罚站的原因,就要与课堂生活的特点联系起来。在一个有几十号小朋友聚集在一起的狭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醒东
人们在理解和把握世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彻底主义精神,是推动知识生产的精神动力,也就是哲学的精神气质。秉持该种精神气质,围绕影响人发展的现实存在,以教育学的立场来理解世界,构成了教育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教育哲学的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对教育问题持续思考的过程,帮助实现对自我及社会存在的教育性觉解。在坚持对哲学精神与教育视界的理解基础上,针对原有的课堂教学弊端,不断革新教学方式。变革的尝试不只是突破既有知识框架、理论体系及学科边界,丰富教育哲学的教学内容,更在于将存在本身及周身事物的理解作为教育观念建构的核心,引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教育生活 教学形式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嘉昕
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自觉坚定历史自信,也就是自觉坚守理想信念,内在要求坚持理论自觉。从历史自信促进理论自觉,以理论自觉增强历史自信,应当树立大历史观,发现时代现实,把握历史趋势;应当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立足“两个结合”,深入理解经典著作及其时代意义;应当立足新时代,统筹把握“两个大局”,聚焦理论范畴的创新,勉力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生活是教育之根和本。教育与生活的脱节有其深刻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根源。从这个根源出发,我们可以探寻到教育回归生活的途径,那就是从知识教育回归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途径。教育不仅要回归并深深地扎根于现实的生活,从而重新找回生活之根和本,而且还要回归并融于生活的理想,从而引领现实的生活。理想的教育即理想的生活。
关键词:
教育 生活 知识教育 文化教育 生活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史宁中
这不是激情的产物,恰恰相反,这是避免激情的产物。思考教育,希望能够究其原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推理。思考的结果,或许会对现实教育的反思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教育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上》,其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由此而见,孟老先生是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关键词:
哲学 教育学 教育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长伟 方展画
如果说杜威哲学的使命是批判二元论,恢复连续性,维护自身即是目的的教育实践,那么就杜威而言,由于近现代的科学革命使得经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成为可能,教育哲学的现时代使命就被他定位在批判专制社会的教育的二元分裂,恢复教育经验的连续性与完整性,实现一种以自身为目的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民主生活方式上。在这个意义上,杜威的教育哲学就是民主的教育哲学,批判专制的教育,守护民主的教育始终是杜威教育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
教育哲学 经验 专制 民主 教育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向阳
对技术教育价值的探寻,是技术教育得以安身立命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技术教育被片面、狭隘甚至歪曲的理解仍大量存在,其原因无疑复杂而多重,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人们对技术贫瘠的认知。只有将技术从"工具"的牢笼中挣脱出来,揭示出技术本身所富含的精神资源,技术教育才有可能超越其单纯的工具价值,更彰显出其求真、至善、臻美的本体价值。
关键词:
技术教育价值 技术哲学 人的发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雅婷
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一直受到普遍的关注,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会根据自身需要做出选择,这种选择的倾向和价值表现就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高等教育不同时期、不同高等教育哲学流派主要呈现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这三类价值取向,不同价值取向的冲突与协调随社会发展进步而有所变化,并有不同的侧重方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价值取向 哲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哲学生活的要义在于灵魂的自我赋形,是基于自我教化之上的心灵转向,即把个人引向美善生活的追求。哲学生活内含着与习俗生活的冲突,这导致哲学教育在当代教育中的窘困。哲学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基本生存空间是大学,哲学生活的守护即对大学的守护。哲学生活传统的微弱与哲学生活的审慎,意味着审慎作为当下中国大学发展之道的必要。
关键词:
哲学生活 哲学教育 大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
本文借鉴释义学实践哲学关于“实践”及“实践智慧”的思想,阐述了教育哲学的知识地位与知识地形式,提出教育哲学是以“生活世界”为其可靠的合法的基础,是以“教育智慧”为有效的独特的“知识理想”。教育哲学作为对人类教育生活的价值性阐释,以哲学的方式对教育实践的目标,原则以及行动进行洞察,形成“教育智慧”,并以此参与到教育实践中去,建构独特的智慧与实践的关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润洲
哲学地教教育哲学既意味着爱智、创新地教教育哲学,也意味着反思、批判地教教育哲学,还意味着对话、说理地教教育哲学。当下,哲学地教教育哲学主要遭遇着智慧的知识化、知识的非智慧化和话语霸权的盛行等阻隔。因此,哲学地教教育哲学则需践行教研融通,探寻教育智慧;学会哲学思考,实现转识成智;秉承自知无知,开展对话教学。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教学 哲学 智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