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09)
2023(3713)
2022(3002)
2021(3053)
2020(2489)
2019(5618)
2018(5740)
2017(8586)
2016(6311)
2015(7156)
2014(7520)
2013(6631)
2012(6476)
2011(6211)
2010(6809)
2009(6192)
2008(6276)
2007(6060)
2006(5780)
2005(5652)
作者
(15579)
(12765)
(12481)
(12444)
(8266)
(6161)
(5988)
(5113)
(5004)
(4780)
(4544)
(4353)
(4296)
(4256)
(4166)
(4059)
(3898)
(3889)
(3852)
(3772)
(3735)
(3264)
(3210)
(3178)
(3054)
(3049)
(2947)
(2845)
(2637)
(2574)
学科
教育(20166)
(13608)
经济(13579)
中国(12394)
管理(12317)
(9479)
理论(8990)
(8221)
企业(8221)
(7514)
教学(6971)
(5134)
(5012)
(4650)
研究(4624)
(4422)
发展(3994)
(3870)
(3746)
思想(3742)
(3658)
银行(3656)
政治(3617)
高等(3586)
学校(3566)
业经(3558)
(3525)
改革(3460)
方法(3459)
学法(3382)
机构
大学(88292)
学院(79741)
研究(31789)
教育(29466)
(24399)
师范(24331)
(21619)
(21393)
经济(20669)
管理(20662)
师范大学(20118)
中国(19491)
科学(17525)
(17083)
(16084)
理学(15791)
理学院(15432)
管理学(14969)
北京(14953)
(14949)
管理学院(14754)
研究所(13905)
中心(13728)
(13307)
职业(13191)
技术(12470)
教育学(11443)
(10930)
财经(10621)
(9567)
基金
项目(39035)
研究(38949)
科学(31613)
教育(27430)
基金(23363)
成果(21433)
社会(20945)
编号(19753)
社会科(19388)
社会科学(19384)
(18551)
国家(18164)
课题(17677)
(16351)
(16150)
(15635)
科学基金(14486)
规划(12428)
项目编号(12057)
研究成果(11555)
(11472)
(11382)
(10618)
基金项目(10603)
(10595)
(10584)
阶段(10567)
(10501)
重点(10473)
教育部(9989)
期刊
教育(51558)
研究(42096)
(31998)
经济(31998)
中国(31519)
(13194)
职业(11921)
学报(11498)
技术(11044)
大学(10265)
图书(8874)
科学(8861)
管理(8284)
(8185)
金融(8185)
(8081)
技术教育(7628)
职业技术(7628)
职业技术教育(7628)
学学(7161)
书馆(7019)
图书馆(7019)
财经(6976)
(6891)
论坛(6891)
高等(6335)
(6102)
高等教育(5566)
(5561)
成人(5371)
共检索到155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董标  
百年前,教育哲学导入我国。这一创举的思想价值和学术贡献,历久弥高,经世而新。但它长期误导了教育哲学学科起源的探究方向,致使美国教育哲学高居与之不配的地位。探源美国教育哲学,特别是罗森克兰兹的《教育学体系》的转运及其意义;回溯欧洲大陆和英伦教育哲学的近代历程,尤其是德国教育哲学悠久的二元化的传统;比照不同教育哲学的生发背景、致知路径、陈述方式和价值期待,展示多维教育哲学;解析学科取向与问题取向在教育哲学中的地位和价值,隐喻教育哲学的生命力取决于其气质和气度、任务与目标。主张淡化学科话语模式,聚焦教育教化的根本问题,从低位关注走向高位观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金胜勇  谷艳锋  于淼  
科学哲学是判断图书馆学科学性的核心标准。本文运用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来考量图书馆学,并对图书馆学的发展提出了科学哲学层次上的要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楚廷  
教育哲学不是教育学和哲学"加"出来的,而是交融出来的,"酿"出来的,是它自己"长"出来的。教育哲学诞生在19世纪上半叶,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对"教育是什么"进而对"人是什么"的回答。在教育领域里工作着的人,思考和研习教育哲学,决定了其教育自觉的状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霖  王澍  
儿童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出发点,深入认识、理解儿童,改进儿童教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以哲学的方式观照儿童教育,2015年6月27—28日,全国教育哲学学术委员会以"儿童哲学与儿童教育"为主题主办了"全国教育哲学学术委员会2015年高峰论坛",论坛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和附属小学联合承办。一、儿童哲学与儿童哲学教育儿童哲学不仅备受中外哲学家所关注,更是教育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林海芬   刘相彤   苏敬勤  
构建新发展格局,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要求中国企业完成从跟随到引领的历史性跃迁,破除隐性身份屏障,蜕变成为行业引领者并构建起与高位引领结果相匹配的引领型组织身份。但什么是引领型组织身份?它是如何形成的?对此,以始于低位跟随并嵌入在战略性基础产业中钢铁产业的青山实业为样本开展单案例研究,系统探索引领型身份的结构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引领型身份拥有三层级结构,自内向外依次包含围绕身份基因的引领性理念层、领先能力与独特形象构成的卓越性内涵层和体现强内部偏好与强外部认同感知效果的优势性感知层。(2)引领型身份形成经历进取型身份构建的单点突破阶段、从进取型身份向先动型身份演进的多发解锁阶段以及最终向引领型身份演进的系统凝结阶段3个阶段,整个过程涉及1次身份构建和2次迭代跃迁,其中身份基因保持稳定。(3)各阶段差异性身份的产生遵循“理念塑造→内涵演绎→认同封装”的过程逻辑,体现由理念层撬动并逐层铺开的辐射涟漪效应。(4)引领型身份形成经历的2次迭代跃迁既是各结构层联动演化的结果,也是各结构层分别在不同刺激与烙印结果、差异性战略行为和差异性认知实践的驱动下实现升级或跃迁的产物。本文通过揭示引领型组织身份的形成过程与机理贡献于相关理论研究并指导中国企业的高位引领跃迁实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哲  
该学科点四十多年来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注重把道德境界的提高与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结合起来,强调做好学问与做人的一致,主张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特点,学以致用,服务社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  
实践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活动的行为逻辑,应当成为当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基与理念,也为职业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与丰富内涵。基于实践哲学指导的职业教育发展,更需要我们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进行全面的审视,必须兼顾终身教育与人的终身发展、正式与非正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协调、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均衡,兼顾职业教育的长期与短期目标等内部结构的要素与博弈。在指导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上,认清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环境,做出一系列基于解决现实实践困境的改革。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任平  
[目的/意义]人文社科和理工科的学科服务工作有各自的特色,高校图书馆如何做好人文社科学科服务值得探讨。[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国内人文社科学科服务研究和实践,总结人文社科学科特点,重点介绍清华大学图书馆哲学学科服务实践。[结果/结论]长期存在的重理轻文的潜意识对人文社科学科服务依然有负面影响。人文社科学科服务实证研究偏少。清华大学图书馆人文社科学科服务践行全覆盖、个性化、重细节、有情怀的学科服务理念,从基础工作开始,扎实推进,支撑学科发展,扩大学科影响,促进人文思想的普及和传播。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晓燕  
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来分析和解读《回忆苏格拉底》中所体现的色诺芬教育哲学思想,可以看出:首先,色诺芬将"认识自己"这一德尔菲神庙格言的精神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不断提醒人们只有认识自己,更进一步说认识自己的无知才是个体获得知识和智慧的出发点;其次,色诺芬在对当时雅典公民对身体养成的忽视和无知的现象进行严厉批判的基础上,强调关注身体并通过锻炼来维持身体健康对于个体健全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同时,色诺芬视节制为最基本的美德,唯有践行节制才能摆脱身体的约束而获得灵魂的清明,从而为个体之身心的整全发展提供可能的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哲学的未来性是以教育的未来与可能为引线的思想向度。审视未来教育观念、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对人类教育的存在论筹划,要求教育哲学开辟未来性维度。从反思性走向未来性并不意在营造反思性与未来性的对举,而是以未来为坐标自觉校准思想发展方向,以未来性的观照引领学术范式转换,把对未来教育哲学可能性的思虑接纳为教育哲学的本己性任务。技术是影响未来教育的决定性力量。技术世界和技术统治将使人类精神、人类身体以及人类本质技术化和非自然化,彻底改变整个人类的存在方式。对教育哲学来说,这是一个存在论级别的挑战。新兴技术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是全新的、人类从来没有遭遇过的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教育哲学需要对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人类的生命形态、生命本性、生命结构、生命意义进行重新规划,学会以前所未有的眼光审视人类生存处境,审视教育本身,对教育哲学“重新域定”,重建教育认识论,重估教育价值。“生成”、“或许”、“突变”是未来教育哲学的可能样态。人类对未来教育的形塑需要哲学家与科学家的协同,而对于未来教育思想的筹划,是教育哲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建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未来性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维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龙雪津  
技术哲学作为职业教育的哲学基础,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认识,本文在解释了什么是技术哲学和区别科学和技术的基础上,认为技术哲学应该是职业教育主要的哲学基础之一,并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进行辩证论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侯怀银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引进、初创和成型三个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学者对教育哲学的存在根据、定义、作用、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和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方向等进行了探索。回顾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学科建设,可以发现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亟待解决五个问题:能否建立一门共认的教育哲学,教育哲学与哲学的关系,教育哲学在中国的生存基础,教育哲学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的关系,中国教育哲学学派的形成。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金木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教育哲学学科的发展可以分为孕育期、诞生期、繁荣期与低迷期四个阶段,其间先后受到实用主义、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等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教育哲学在知识体系方面主要表现为"哲学之教育的应用"、"教育之哲学"与"教育哲学流派研究"三种体系,在知识体系与内容选择方面都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几乎与世界接轨并同步发展,但也存在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中国元素的问题。今后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仍需进一步挖掘中国的思想资源,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提升哲学研究的品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汪洋  
文章通过回顾成果、分析图书馆哲学概念和学科性质概念和澄清相关问题,认为图书馆哲学是一门部门哲学,它研究图书馆活动领域中存在的一些终极性问题,它的研究主体应是图书馆工作者和图书馆学者。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永伟  徐飞  李淑敏  
根据1999~2011年哲学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相关数据,对其学科分布、作者状况、导师情况等分别进行计量分析,试图探寻我国哲学学科优秀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和存在问题,由此对我国人文社科类高级人才培养提出改进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