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5)
2023(6498)
2022(5075)
2021(5107)
2020(3865)
2019(8997)
2018(8895)
2017(14333)
2016(9111)
2015(10411)
2014(10412)
2013(9409)
2012(8858)
2011(8295)
2010(8652)
2009(7681)
2008(7610)
2007(6932)
2006(6392)
2005(6077)
作者
(25438)
(20914)
(20880)
(20035)
(13569)
(10230)
(9598)
(8503)
(8182)
(7687)
(7230)
(7202)
(6920)
(6915)
(6901)
(6715)
(6420)
(6335)
(6279)
(6230)
(5696)
(5360)
(5265)
(5184)
(4913)
(4860)
(4719)
(4703)
(4463)
(4416)
学科
(24990)
经济(24949)
教育(20579)
管理(16574)
(14510)
中国(14026)
(13297)
理论(12584)
(11431)
企业(11431)
方法(9283)
教学(9028)
(6837)
数学(6594)
数学方法(6414)
(6288)
业经(5938)
(5688)
发展(5125)
(5002)
学法(4990)
教学法(4990)
(4944)
经济学(4873)
思想(4859)
(4824)
研究(4791)
农业(4530)
政治(4517)
技术(4502)
机构
大学(126876)
学院(119057)
研究(49727)
(36626)
经济(35383)
管理(33264)
教育(31348)
科学(31232)
中国(30417)
(29835)
(27876)
理学(27783)
师范(27560)
理学院(27284)
管理学(26434)
管理学院(26199)
(25914)
研究所(23707)
师范大学(22909)
(21436)
(21111)
中心(20393)
北京(20038)
技术(19444)
(18616)
(18152)
业大(17334)
农业(17079)
(16386)
职业(16307)
基金
项目(74320)
研究(60048)
科学(57906)
基金(48579)
(43574)
国家(43032)
教育(37358)
科学基金(34201)
社会(33268)
社会科(30836)
社会科学(30829)
(30271)
(28496)
编号(26944)
成果(26256)
基金项目(23353)
课题(23337)
自然(20951)
自然科(20407)
自然科学(20395)
自然科学基金(20050)
资助(20028)
(19787)
重点(19350)
(17949)
(16884)
规划(16601)
(16288)
项目编号(16163)
教育部(15689)
期刊
教育(54335)
研究(47576)
(43359)
经济(43359)
中国(38161)
学报(23509)
科学(19206)
(18984)
大学(18255)
学学(15265)
技术(14900)
(14694)
职业(14093)
管理(13395)
农业(13152)
技术教育(9380)
职业技术(9380)
职业技术教育(9380)
图书(8541)
财经(7773)
(7494)
论坛(7494)
(7406)
(7278)
金融(7278)
(6875)
经济研究(6807)
(6791)
高等(6550)
(6433)
共检索到199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系统探讨了本纳从其实践学的角度对教育和教育科学的自身逻辑的寻求:教育行动的构造原则和调节原则,教育思想和教育行动的基本结构,并指出了这一问题史的系统的建构的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本文首先概述了教育的自身逻辑的一般特征,然后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教育的自身逻辑的发展,最后,考察了自身逻辑的探讨对于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意义,并且指出,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参与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教育实践的逻辑是教育实践行为的一般形式、结构或生成原则,是各种教育实践样式得以可能并共同分享或遵循的内部法则。习性赋予教育实践以历史性,情境不断地改变着实践的意向,时间和空间的结构也与实践行为有内在关联。教育实践不是一种纯粹理性活动的过程,它有其自身独特的逻辑。基于这种实践逻辑的认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重新思考和定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任何国家教育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自身文化的教育实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进中,世界教育理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知识、概念以及范式上的共识,这些理论经过中国教育学人基于自身实践的理论解读,构成了中国教育学参与世界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一。而中国教育自身丰富的实践形成的独特经验,也呈现出中国教育学的理论视角、价值观念、认知方式等,在与世界教育理论的对话中与时俱进地建构中国教育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从“实践逻辑”的视角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会发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隔阂、脱离是双向的,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教育理论与实践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也是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进行真诚的合作、对话,而非相互埋怨、疏离,并应展开基于问题情境的沟通、交流。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彭韬  底特利希·本纳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讨论教育思想和行动的基本结构及自身逻辑。第一部分对教育在人类共同生活和总体实践中的地位进行问题史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释对教育问题进行问题史研究的方法论特征。第二部分选取教育学史上的一些经典观点进行解读,试图在其中重构教育学史上对教育自身逻辑问题的回答。第三部分将从五个三维关系来反思现代教育行动的自身逻辑及其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孙银光  
国家认同教育是增强学生“五个认同”的常态化方式和制度化路径,长期受到国家重视并得到持续推进。文章着重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三重维度关注国家认同教育的发生机理和发展过程,揭示了国家认同教育从发轫到转变再到成熟的历史演进逻辑,廓清了国家认同教育由国家本位到个人本位再到社会本位的理论发展逻辑,分析了国家认同教育以异求同、知情相符和系统建构的实践发生逻辑,以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认同教育疏通思路。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枬  王天健  
"自觉"是"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自觉"继承了中国"贵自觉"的文化传统,在天人关系的逻辑中,个体应遵循天道、恪守本心,在"成人成事"的过程中实现天人合一;"自觉"同时以生命关怀视角汲取了现当代哲学生命观的内在逻辑,重视人作为"类"生命存在应具备的精神属性,论证"自觉"在现当代文化中的事理依据;两种关于"自觉"的思源统一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教育实践,"生命·实践"教育学不断在实践中践行和完善自身的文化逻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清臣  
在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中,是否坚持为教育实践服务以及如何为教育实践服务的实践取向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基本问题,不同时期的教育学研究在此问题上持有不同的立场。面对自身的价值危机,现代教育学体系需要实现更为彻底的实践取向,即在整体上转变为实践教育学体系,为情境性、自由性教育行动提供支持应成为整个教育学体系的根本取向。实践教育学体系在逻辑上应该包括提供教育认识的教育学板块和支持具体教育行动的教育学板块,可以分别称为教育认识论与教育行动论。从现代教育学体系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发展实践教育学体系需要重点建设为情境性、自由性教育实践提供明智建议的教育行动论,并在关注教育复杂性的背景下加强对教育的整体认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是学位授予、高层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学术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依据。此次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从学科、专业、研究生教育、治理等概念内涵来看,需要目录与清单“并行”、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学科专业目录“并表”、放权与规范“并进”。从历时性的制度演进逻辑来看,此次制度调整呈现出内涵认知不断深化、功能作用不断拓展、结构体系不断优化和治理体系不断完善。高校应把握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和改革导向,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于海燕  祁占勇  
于海燕、祁占勇在《职教通讯》2014年第19期中撰文,从满足社会和人发展需要的视角进行反思,得出职业教育具有务"实"的实践特点,同时也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实践偏失。对此,作者结合西方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实践逻辑理路提出对策建议。职业教育的实践问题是与情境相联系、与具体的时空有关的问题,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因而,务"实"成为职业教育实践中的重要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寿伟  
实践在我国经历着庸俗化和神圣化两种截然相反的命运,但却制造了相同的结果,即实践和理论的脱离,这种脱离使得日常的教育实践不得不遵照实践者自身的经验逻辑。实践性是教育博士的首要特征,教育博士来自于实践,同时也为了改造当下的实践。教育博士要进行的教育实践绝不意味着经验的行动化或技术的操作化,而是遵从理论的逻辑、价值的逻辑和行动的逻辑,通过赋予实践以价值性和理论性而实现教育领域的创造性行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薛晓阳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已经得到相对清理,但尚未得到广泛认同。其中,既有学理冲突的原因,又有政治历史的背景,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问题和负担。对两者关系的重新建构,既不在于否定理论联系实际并指导实践的价值,也不在于理论改变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而在于重新认识教育理论存在的自足性,以及教育理论与实践复杂而多样的关联方式,改变在两者关系上长期形成的自以为不证自明的逻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志利  刘晶晶  闫志军  
学校制与学徒制是我国两种主要职业教育制度,二者均存在优势与不足。培养具有高尚道德和精湛技术的现代工匠,需要融学校制与学徒制为一体,实施完整职业教育。基于默会知识、技能获得等基础理论,完整职业教育主要包括完整要素、完整知识、完整教师、完整过程四个方面。实施完整职业教育对培育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构建完整职业教育制度应完善不同层级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实现学校制与学徒制相互融合,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现代工匠成长的外部环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纯余  
职业人文教育的课程整合,是对高职教育本质属性的全面回归,是贯彻现代职教课程论思想的实践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对自身发展境遇的顺应和超越。加强职业人文教育课程整合,应组建教学团队,完善教学机制,提高教师群体的行动意识与课程整合能力,在承扬历史经验与借鉴他山之石的同时,系统把握课程整合的实践路径,全面开发相关课程资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