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6)
2023(3716)
2022(3003)
2021(3186)
2020(2384)
2019(5895)
2018(5871)
2017(9247)
2016(6042)
2015(6933)
2014(6900)
2013(5959)
2012(5495)
2011(5192)
2010(5278)
2009(4464)
2008(4321)
2007(4116)
2006(3745)
2005(3682)
作者
(13954)
(11385)
(11380)
(10904)
(7198)
(5430)
(5356)
(4628)
(4454)
(4164)
(3996)
(3764)
(3747)
(3689)
(3668)
(3547)
(3457)
(3421)
(3412)
(3384)
(3195)
(2836)
(2832)
(2618)
(2605)
(2558)
(2492)
(2462)
(2403)
(2337)
学科
教育(18933)
(12086)
经济(12080)
中国(10773)
管理(9536)
(8517)
(7978)
企业(7978)
理论(7727)
教学(6458)
(5582)
方法(4949)
(4476)
贸易(4472)
(4417)
研究(4350)
(4085)
技术(3998)
发展(3663)
数学(3655)
业经(3593)
数学方法(3554)
(3539)
思想(3293)
(3276)
改革(3198)
高等(3154)
政治(3121)
(3086)
思想政治(2934)
机构
大学(78682)
学院(71734)
研究(27789)
教育(27564)
管理(22730)
(22248)
师范(22192)
(19950)
理学(19522)
经济(19218)
理学院(19150)
管理学(18667)
师范大学(18657)
(18615)
管理学院(18472)
科学(15905)
中国(13335)
(13071)
北京(12745)
(12471)
职业(12221)
技术(12098)
研究所(11991)
中心(11252)
教育学(10678)
(9975)
(9666)
(8928)
职业技术(8321)
研究院(8012)
基金
项目(45010)
研究(41338)
科学(37788)
基金(29505)
教育(28023)
(24639)
国家(24288)
社会(23525)
社会科(21989)
社会科学(21985)
科学基金(20731)
编号(20458)
成果(19798)
(18386)
(18017)
课题(16872)
基金项目(14585)
(14577)
项目编号(12830)
规划(12779)
(11703)
自然(11640)
重点(11465)
自然科(11429)
自然科学(11428)
自然科学基金(11228)
(11227)
资助(11208)
研究成果(11080)
教育部(11038)
期刊
教育(47150)
研究(32676)
中国(25259)
(21737)
经济(21737)
职业(10851)
技术(10288)
学报(8795)
图书(8325)
管理(8072)
大学(7992)
科学(7768)
技术教育(7067)
职业技术(7067)
职业技术教育(7067)
(6214)
论坛(6214)
书馆(6029)
图书馆(6029)
(5773)
高等(5478)
学学(5144)
(5000)
成人(4989)
成人教育(4989)
高等教育(4868)
(4852)
情报(4465)
发展(3959)
(3959)
共检索到120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郑砚秋  
某部著作若被归类到教育史名下,大家通常的期待可能不外乎是对于各级各类学校历史的整理和总结。英法德三国教授合编之《跨国学术网络》(Transna- tional Intellectual Networks)尽管有数篇文章从题目来看算是与教育史直接相关,比如说学校教育(schooling)、学生流动(student flow/mobility)和大学,其他十余篇作品在条块分割的学术圈内似乎更以学术史和科学史为主旨,因为讨论的内容多为不同时空背景之下学术活动在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与本土化(indigeniza- tion)二重性诉求之下的复杂生态。与"教育"并无直...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德胜  
传统伦理学多是排斥想象的,但实际上即使是排斥想象的伦理学也是无法离开想象的。道德想象力不是想象力与道德的简单结合,而是想象力带有道德意蕴与道德功能的运用,是一种特殊的想象力。道德想象力的道德意义在于发现道德问题,探索解决道德问题的多种可能性,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矫正。教育和道德教育在培育道德想象力上首先需要做的,是排除限制、堵塞、挤压道德想象力的教育因素,使道德想象力从重重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道德隐喻、道德教育隐喻的转换、发挥文学叙事的独有功能、直面痛苦、沉思练习等教育方法对道德想象力的培育有直接的作用。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晨  景珊珊  
拉塞尔·柯克是美国著名政治理论家、历史学家、古典自由教育的倡导者,他的自由教育思想通过对道德想象力、正当理性与秩序关系的诠释,构建出了保守主义视域下的自由教育观。柯克认为自由教育的目的是道德想象力与正当理性的发展,其中以道德想象力的培养为核心,以正当理性的发展为指引;基于自由教育的目的,作为道德想象力的表达的文献学习构成自由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在自由教育的实际结果上,自由教育最终使人形成内在的心灵秩序和外在的共同体秩序;在自由教育的维护和实施上,自由艺术学院是自由教育的最佳场所,只有在这样的机构中自由教育才能得到保存和复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龙  
想象力对于学科而言意味着一种独特的"心智品质",这种心智品质塑造了学科的性格与知识生产方式,并产生了相应的社会影响力。不同的学科呈现不同的社会影响力,使得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价值差异。高等教育学在大学中的位置极为尴尬,它自诞生起就一直面临着不被承认的危机。实际上,高等教育学的危机并非缺乏想象力,而是对高等教育学想象力的内涵没有明确的建构指向。高等教育学的想象力应该由专业的知识体系构建起的学科空间、拥有上下级学科的知识链条、在社会科学共同尺度内具有超越性的知识构成。高等教育学只有重新构建属于自身的想象力才意味着知识的超越与升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读《美国教育史》●任钟印1978年以来,外国教育史研究工作取得了迅猛发展。教材的编写,外国教育名著丛书、多卷本的外国教育家系列研究的出版和多卷本的外国教育通史、外国教育史研究的基础工程——史料建设都成绩斐然。外国教育史研究的队伍正壮大起来,一批硕士、...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琼  吴梦吟  
创新力作为一种高级智力能力,已经在心理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拟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大学教师学术创新力的基础,提出学术洞察力和学术想象力两大心理能力基础。学术洞察力包括学术感知能力、学术专注能力、学术识别能力、多通道协同能力和多视角分析能力;学术想象力包括原创性想象能力和建构性想象能力。高等教育管理者应该从创造宽松自由的研究环境、搭建宽广通畅的学术平台和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三方面提高大学教师的学术创新力。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宋晔  刘博文  
道德想象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想象力,是蕴涵道德价值和道德意蕴的想象力。道德想象力因其对行为后果“道德效应”的清晰把握,可增进个体在事前责任中反思自我、关怀他者及与群体共生共益,继而自觉自愿承担相应责任,此正契合道德教育的价值指向和社会使命。而当个体在事前责任中缺乏道德想象力时,或将导致“我我”迷失、“人我”冷漠、“己群”离析,以致个体事前责任日趋式微。由此,道德教育应以克己慎独、依偎同情、重拾认同等程式化育道德想象力,对于纾解个体责任式微具有显著的道德效益。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潘庆玉  
"富有想象力"的教育是指教师借助于适当的认知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智慧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认知工具既是"富有想象力"教育的理论核心,又是实施这种教育理念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包括"现实与经验的极限感"、"超越限制的英雄主义"与"心理成像"。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吴式颖  
教育史是一门教育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分为本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个组成部分。教育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水平与从事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专业人员对本学科的性质,它研究的对象与范围、研究的目的任务、学科体系、学科发展的历史与经验教训、指导思想与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是有密切联系的。史静寰、延建林等著《西方教育史学百年史论》用多案例并从多个视角论述了近百年来西方教育史学在新史学影响下从传统教育史学向新教育史学变革历程,揭示了新教育史学的丰富内涵、成就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对外国教育史研究在中国发展的百年历程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内容非常丰富,是扎扎实实的科研成果,是对中国外国教育史学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对中...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贾春新  王婷婷  
作者从波普的有关学说出发,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整体主义改革与渐进工程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包容关系。波普对整体主义的诘难可被理论和经验证伪。现代西方经济学与历史决定论有许多相通之处。波普关于问题意识、制度问题和零点研究方法的论述,值得经济学者借鉴与反思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对肇始于19世纪的"民族—国家"史学研究范式的局限性的批判和"美国史国际化运动"的推动,跨国史研究在国际史学研究中逐渐兴起。入江昭、伊恩·蒂勒尔和托马斯·本德这些跨国史研究的领军人物进行了最初的主题和实践尝试。他们关于跨国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跨国史范式对民族国家历史的重新书写;二是基于跨国史视角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关注和考察。跨国史对于教育史研究有诸多意义:一是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史的价值追求;二是为教育史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观;三是为教育史的完整书写和编撰带来了启发。我们可以运用跨国史推进教育史研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晖  钟斌  
通过聚焦民国时期负笈哥伦比亚大学的归国留学生,追忆其将哥大办学理念与中国本土需求相结合的实践,阐释其成就民国高等教育辉煌的历史缘由,揭示其在高等教育研究方面的历史价值,高等教育学的想象力被现实激发,也受历史启迪。增进高等教育学的想象力有赖于我们阅读历史的理解力、观照现实的批判力和恪守大学精神的意志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雁  李智巧  
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已成为各国工程教育的首要目标和战略选择,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合作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建立的两个跨国工程教育与研究学术合作组织"新加坡-麻省理工联合体"和"剑桥-麻省理工研究院",展示了在信息革命、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新型高等工程教育学术合作组织模式。工程教育的国际化挑战、政府资助、信息技术与网络发展是这两个组织合作成功的基础。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合作要树立工科类大学为提升国家生产力、竞争力而努力的办学理念;利用全球工程教育资源培养我国优秀工程人才;工程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要坚持"强强合作",并根据国情建立适宜的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斌贤等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第1期撰文认为,人类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不同国家和地区分割孤立到不断相互影响的过程。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样反映在民族国家内部教育系统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以及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联系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