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77)
2023(5848)
2022(4880)
2021(5062)
2020(4042)
2019(9646)
2018(9949)
2017(16215)
2016(10550)
2015(11768)
2014(12070)
2013(10627)
2012(10131)
2011(9434)
2010(10000)
2009(9116)
2008(9449)
2007(8619)
2006(8089)
2005(7511)
作者
(27402)
(22935)
(22835)
(22038)
(14749)
(11104)
(10525)
(9067)
(8756)
(8564)
(8045)
(7940)
(7442)
(7429)
(7381)
(7165)
(7105)
(6805)
(6745)
(6730)
(6226)
(5814)
(5632)
(5439)
(5375)
(5349)
(5221)
(5004)
(4817)
(4692)
学科
(27011)
经济(26955)
教育(20335)
管理(20082)
(17509)
中国(14850)
(14052)
企业(14052)
(10569)
理论(10392)
(10000)
(9781)
方法(9428)
教学(9201)
(8358)
数学(7483)
(7423)
数学方法(7163)
业经(6556)
农业(6391)
体制(6044)
(5763)
(5678)
银行(5659)
(5632)
金融(5631)
(5483)
(5123)
贸易(5120)
发展(5029)
机构
大学(140768)
学院(134956)
研究(55144)
(41603)
经济(40232)
管理(38465)
中国(35230)
教育(35052)
科学(34143)
(33033)
(32743)
师范(32539)
理学(32056)
理学院(31420)
管理学(30233)
管理学院(29955)
(29029)
师范大学(26810)
研究所(26289)
(24095)
(23292)
中心(23083)
(22760)
北京(22316)
技术(20185)
(19446)
(18695)
业大(18091)
职业(17664)
农业(17615)
基金
项目(80085)
研究(66534)
科学(63375)
基金(52743)
(46007)
国家(45382)
教育(40921)
社会(36987)
科学基金(36643)
社会科(34418)
社会科学(34409)
(32441)
编号(30533)
(30457)
成果(30143)
基金项目(26233)
课题(25858)
(22149)
自然(22095)
资助(21782)
自然科(21573)
自然科学(21562)
自然科学基金(21167)
重点(20354)
(19547)
规划(18644)
(18582)
(18231)
项目编号(17818)
教育部(17303)
期刊
教育(59337)
研究(54932)
(54331)
经济(54331)
中国(43837)
学报(22866)
(21611)
科学(20088)
大学(18428)
(18030)
技术(15547)
学学(15359)
管理(14978)
职业(14354)
农业(14239)
(11812)
金融(11812)
技术教育(9171)
职业技术(9171)
职业技术教育(9171)
财经(9036)
(8525)
论坛(8525)
(7914)
(7821)
经济研究(7786)
业经(7624)
(7464)
(7288)
图书(7181)
共检索到231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辰梅  
时间"深嵌"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对时间的主体性占有和使用是自我认同建立的基本条件。然而,伴随社会与教育的变革,教师的自我认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时间困境。在种种内外在因素的影响下,教师的时间沦为"失去自我的‘被动性时间’"、"失去连续性的‘无指向时间’"和"失去意义的‘平庸时间’",这样的时间性存在令教师的自我认同深陷危机之中。为此,就需要在时间维度上重建教师的自我认同,需要从制度层面保证教师拥有"自由的时间",从主体层面使教师获得"自主的时间",从存在意义维度使教师享有"存在的时间"。从而,使教师的自我认同能够在时间性上得到基本而深刻的确立,获得完整的自我存在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茂森  
教师是教育变革中的重要参与主体,但在变革性实践中教师改变却难以有效发生。造成这一困境的根源是过于强调外部的教师角色期待,忽略从主体内部来考虑教师的身份认同。只有突破这一困境,才能在变革行动中追寻教师的真实自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海龙  
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实影响着其学科地位及合法性,但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与知识生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从本体论的角度看,缺乏学术品性是导致高等教育学学科危机的原因。要提升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不能仅靠模仿经典学科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学科地位取决于学术旨趣的价值取向。因此,高等教育学应重塑自身的学科品性,高等教育学的本体价值需要通过批判及变革的品性才能实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侯中太  王亚莉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居于引导者的位置,是教育事业的主要实践者,对教师群体进行探讨研究,实质上是对教育教学方面展开研究工作。在教学变革的浪潮中,教师的身份认同不断发生变化,新情况和新问题的出现加深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对于教师群体来说,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还需要经过一番深入思考。教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峰  苑健  
大学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对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应坚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价值取向,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活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江艳平  
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的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体育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令永  
欠发达地区弱校在优秀教师和生源上遭受发达地区强校和本地重点校的双重挤压,造成教师沉湎于回到从前、寄望未来、侍奉时间的"时间错位"困境,使教师未能立足现实、正视自身教学变革相对成绩的价值,抑制了他们在教学变革中自身优势的发挥和创新潜能的挖掘。发现真实自我、守护教学意义是欠发达地区弱校走出这一困境的根本出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健  
教学变革的艰难与迟滞必然会导致课程改革流于形式或遭到失败。只有教师的教学习性得到改造并发生真正改变,才可能引发持续地具有实质意义的教学变革。教学习性具有稳定守成的基本特征,这就使得日常教学实践自然倾向于稳定守成;受到学校管理制度规约的教师并没有获得新的也是改造其教学习性所必须的教学生活经验,学校管理制度所实际强化的乃是使教师延续其教学习性;课程改革中教师接受的培训生活依然是"日常教学生活"的直接延伸,实际结果是强化而不是改造教师固有的教学习性。真正的教学变革因此就难以启动与延续。在课程改革处于强势地位的现实下,我们首先应从反思和改变课程改革本身的思维方式和具体策略着手,启动并释放教学变革的活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卢乃桂  王夫艳  
教师专业身份是教学专业的核心。持续的教育变革改变了教师的生存状态和意义感受,也要求教师专业身份进行相应的建构。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既包括社会和文化制度的要求,也关涉教师个人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承诺,体现了个人与社会、工具和本体价值的统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  卢煜钧  鲁汉杰  
针对农村留守少年的自我认同困境,以社会心理发展为理论依据,将自我认同概念操作化为身体形象、父母期望、成败经历、目前状况、现实环境、未来展望。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切入,沿着"需求评估—服务介入—服务成效—专业反思"的路径展开小组工作实务干预。最后立足发展趋向,提升留守少年生涯规划的生命指向性;从整合视角出发,构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的支持网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组服务指向个体需要三个方面,对于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困境提出了有效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  卢煜钧  鲁汉杰  
针对农村留守少年的自我认同困境,以社会心理发展为理论依据,将自我认同概念操作化为身体形象、父母期望、成败经历、目前状况、现实环境、未来展望。在此基础上,从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切入,沿着"需求评估—服务介入—服务成效—专业反思"的路径展开小组工作实务干预。最后立足发展趋向,提升留守少年生涯规划的生命指向性;从整合视角出发,构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的支持网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小组服务指向个体需要三个方面,对于小组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少年自我认同困境提出了有效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承海  程晋宽  
20世纪末以来,美国大学共同治理面临着教师参与度降低、教师与管理者对共同治理存在截然不同的理解及功能蜕变等困境。为此,美国大学试图通过工会化、在院校类型和治理风格间建立联系、加速共同治理决策进程、增进理解与合作等措施来加以改进。其变革过程表明,共同治理依然是美国大学最具学术魅力的制度设计,中国大学应在克服其弊端的同时,以共同治理的理念与制度设计来破解泛行政化的难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高鸾   崔雯   王智攀  
学科教师教育者因其工作逻辑的复杂性,同时承载学术研究者、教学示范者、教育服务者等多重身份,在多重身份的碰撞下学科教师教育者面临多样化的困境与抉择。为探究学科教师教育者在多重身份困境下的行动逻辑,本研究假设学科教师教育者的多重身份为多重自我,借鉴自我博弈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三位学科教师教育者访谈资料的编码,分析其在多重身份中的困境与行动抉择。研究发现:多重身份下的学科教师教育者面临学术时间琐碎、空间狭窄;“教”“学”错位失配、矛盾凸显;合作协同不够、疏不间亲等困境。当多重自我出现矛盾冲突时,学科教师教育者会基于自我意识中的效能动因、行为动因、公平动因、认同动因展开博弈,进行自我利益的相对理性分割,在多重自我的交互作用下不断寻找更优策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周彬  袁振国  
本文在对我国教育财政拨款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 ,现有的教育财政拨款制度与当前教育市场环境不相一致。根据教育市场环境的现实状况可将现行的教育财政拨款体制中的教育事业费转变为基本保障费与奖励基金 ,学校按办学效率获得奖励基金 ;同时设立基本建设基金 ,将现行的学校基本建设费用由教育行政机关统管 ,但学校仍占有这部分资金的份额 ,急需基本建设的学校向教育行政机关借用 ,并用自己应得份额偿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