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28)
2023(14264)
2022(12030)
2021(11347)
2020(9252)
2019(21282)
2018(21218)
2017(40120)
2016(22050)
2015(24848)
2014(24699)
2013(23896)
2012(22261)
2011(19979)
2010(20359)
2009(18267)
2008(17504)
2007(15415)
2006(13790)
2005(12394)
作者
(59133)
(49088)
(48974)
(46495)
(31166)
(23472)
(22448)
(19074)
(18907)
(17623)
(16537)
(16473)
(15549)
(15335)
(15332)
(14969)
(14499)
(14433)
(14146)
(14088)
(12395)
(11934)
(11827)
(11383)
(11104)
(11098)
(10959)
(10747)
(9825)
(9681)
学科
(89820)
经济(89731)
管理(55472)
(54734)
(40919)
企业(40919)
方法(37003)
中国(33539)
数学(33177)
数学方法(32732)
(27309)
(23315)
地方(22690)
教育(20842)
业经(19681)
农业(18531)
(17620)
(16737)
贸易(16720)
(16426)
(16228)
(15960)
银行(15944)
(15423)
(14977)
理论(14805)
(14613)
金融(14612)
技术(14277)
环境(13594)
机构
大学(303068)
学院(301298)
(124615)
经济(121957)
管理(112181)
研究(104547)
理学(95992)
理学院(94887)
管理学(93279)
管理学院(92684)
中国(76375)
(65347)
科学(59339)
(59138)
(50986)
(48212)
中心(47907)
师范(47861)
财经(46427)
(45926)
研究所(45781)
(43482)
北京(42269)
(42239)
业大(39690)
师范大学(38960)
经济学(38730)
(37658)
教育(37143)
(36673)
基金
项目(195765)
科学(156353)
研究(152059)
基金(139682)
(119709)
国家(118550)
科学基金(102079)
社会(96475)
社会科(91286)
社会科学(91266)
(77337)
教育(75838)
基金项目(73112)
(66378)
编号(64065)
自然(62453)
自然科(60995)
自然科学(60976)
自然科学基金(59836)
资助(56590)
成果(53246)
(47415)
课题(46413)
(45122)
重点(45049)
(41155)
教育部(39794)
国家社会(39274)
项目编号(38570)
发展(38469)
期刊
(139050)
经济(139050)
研究(101634)
中国(66475)
教育(58801)
(43589)
管理(42184)
(40267)
学报(38973)
科学(38756)
大学(32250)
技术(30284)
(30224)
金融(30224)
学学(28970)
农业(28021)
业经(24460)
财经(22744)
经济研究(22555)
(19645)
问题(19083)
职业(15176)
(15155)
理论(14261)
技术经济(14026)
商业(14000)
(13991)
统计(13833)
(13803)
(13532)
共检索到4652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学敏  冯太学  
运用近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教育发展与国民收入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教育投入和教育发展规模适应并促进了国民收入的提升。现阶段,我国正从中等偏下收入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我国将面临由于人口年龄结构优势产生的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困境。在此背景下,国民收入层级的提升将主要依靠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手段,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提升国民整体素养;扩大教育规模,变人口年龄结构优势为人才结构优势;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胡钧  
经济结构的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既是优化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又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按客观经济规律要求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包括国家和企业支配的部分与直接分配给个人的部分的关系及居民之间收入差距问题两个方面。文章认为,抽象的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不能提供解决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改革和调整的理论根据,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判定分配关系的改革和调整。社会成员之间收入的具体差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智宾  钟文强  
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福建省数字经济规模占全省GDP比重近一半,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为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以福建省为对象,从福建省产业结构布局和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入手,分析职业院校专业布局、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发现职业学校专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但在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与产业人才需求、中高职贯通培养等方面适应性不够以及专业数字化升级偏慢。对此,福建省职业教育应立足现实基础和优势,推进专业数字化治理,建立专业与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升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金巍  祝智博  
近十年来,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着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本文利用2009-2018年中国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通过Hansen非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探究经济转型过程中人口结构与城市住房价格之间关系。研究结论表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年龄结构对住房价格的正向作用呈“倒U”型走势;我国经济发展跨过第一个拐点(79851.91元/人)后,教育水平对住房价格具有正向作用;而超过第二个拐点(107456.86元/人)后,城市人口增长率将显著提高住房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对住房价格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中长期利率不能显著抑制住房价格上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行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晓宇   冯晶  
我国人口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在招生、专业设置和社会责任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职业教育面临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老年人力资本再开发和非常规认知型职业技能培养的新挑战。为了配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和新技术革命的劳动力市场需求,职业院校应该建立适合我国中老年人的职业培训项目,延长劳动人口的工作时间;重视养老服务专业的非常规技能培养,提高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萌  
经济发展方式决定产出效率。文章指出,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从分配总量、分配结构和分配结果上共同构成对国民收入合理分配的障碍,造成居民低收入分配格局的形成和延续。而居民低收入分配格局又是传统发展方式的存在基础,通过对发展方式转变的阻碍形成了我国传统发展方式的固化。文章认为,以高质量发展、合理性结构、均衡化分配的发展方式为目标,以居民收入倍增为手段,打破居民低收入与传统发展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谢攀  李文溥  龚敏  
当前,中国居民部门最终分配收入比重远低于美国、日本、英国。美、日、英初次分配呈现"大社会、小政府"的特征,再分配多向居民部门倾斜,而中国初次分配格局向政府部门倾斜,"建设型财政"的支出导向加剧了这一倾斜。在相近发展阶段,美、日、英三国劳动报酬比重均呈现上升趋势,资本性收入比重缓慢下降,而中国则恰恰相反。这主要缘于微观上的要素比价扭曲,以及宏观上的政府对经济增长率及财政收入最大化的追逐,导致政府职能转型滞后,形成了职能缺位,加剧了职能越位。未来应加快要素市场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着力矫正要素比价扭曲。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金花  
人口红利是支持中国经济30多年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人口红利可以分为数量红利和质量红利。从横向国际比较看,我国人口数量优势仍在;从纵向看,我国人口数量红利虽在减弱,但质量红利则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多年人力资本的积累,正进入质量红利释放周期。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红利优势仍有新的发展空间。政策着力点应通过"优化存量、引进增量"双管齐下,促进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邹士年  李震海  
人口红利曾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转折期,人口红利的消失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且加大了政府的财政支出,将给未来经济和社会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需要在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做文章,发挥好第二人口红利期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馨  
本文选取全国2009-2019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高层次人口红利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及溢出特征。主要得到以下结论:我国高层次人口红利与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且流通产业的空间集聚水平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过程;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本身存在着正向的空间溢出特征,邻近地区社会环境的改善也会对本地流通产业发展产生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同时,高层次人口红利的形成对流通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明显的空间溢出性。因此,文章提出要加大对流通行业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促成高层次人口红利的累积效应,不断完善要素市场环境,促进流通产业的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宝柱  张向布  钱栋  宋建标  
回顾了河北省国有林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通过对不同管理层级国有林场在事业发展、森林资源变化、森林经营工作、职工收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的对比分析表明,河北省林业厅直属林场森林资源增长明显,经营管理持续开展,省管体制较有利于国有林场发展。建议把发展国有林场作为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实行高位推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国有林场实行统一管理,科学确定国有林场管理层级,以促进国有林场事业长期稳定发展,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金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以及"用工荒"现象的出现,劳动力无限供给带来的人口红利时代渐行渐远,我国已开始进入后人口红利时代。目前,出生于20世纪80、90年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通过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产业素质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而实现人口红利二次开发的关键。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庆军  王振中  龚永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与世界高收入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当前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居世界第二位,但是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最重要判断标准就是人均国民收入远未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水平,所以对人均国民收入的分析和判断显得格外重要。文章通过合适的经济计量模型,预测中国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世界平均收入水平的时间是2020年,达到高收入发达国家平均收入水平大概在2046年左右。这个研究结论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到的到21世纪中叶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极为契合。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建国  卞丽娟  
以联合国人口预测数据与NTA消费水平和劳动力收入数据为样本,测算中国人口红利的起止期,比较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与澳大利亚等代表性国家收获人口红利期间与人口红利消散后的经济增长。结果显示,在人口红利消散后,这些国家无一例外进入了经济低增长时代。中国在人口红利消失后同样面临有效劳动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因此,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需调整人口政策与劳动保障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