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0)
2023(8897)
2022(7267)
2021(6653)
2020(5335)
2019(12053)
2018(11679)
2017(20080)
2016(12139)
2015(13219)
2014(12801)
2013(11878)
2012(10930)
2011(10016)
2010(9930)
2009(8576)
2008(8227)
2007(7329)
2006(6512)
2005(5791)
作者
(35092)
(29087)
(28948)
(27334)
(18468)
(14235)
(13070)
(11393)
(11390)
(10188)
(9880)
(9730)
(9353)
(9272)
(9187)
(9159)
(9114)
(8755)
(8460)
(8398)
(7628)
(7125)
(7091)
(6750)
(6693)
(6524)
(6507)
(6370)
(5972)
(5931)
学科
(38457)
经济(38396)
管理(28054)
(26441)
(20190)
企业(20190)
教育(19112)
方法(18837)
数学(17179)
中国(17064)
数学方法(17000)
(11861)
(11274)
(10972)
(8721)
贸易(8718)
理论(8645)
技术(8635)
(8513)
业经(8375)
农业(7814)
(6863)
(6762)
地方(6453)
环境(6208)
教学(6200)
(6190)
财务(6187)
财务管理(6175)
企业财务(5901)
机构
大学(166631)
学院(159715)
研究(62823)
(59300)
经济(58062)
管理(53702)
理学(47551)
理学院(46864)
管理学(45782)
管理学院(45489)
科学(40522)
中国(38987)
(36797)
(35048)
(32853)
教育(30730)
研究所(30553)
(29899)
师范(29510)
业大(28981)
农业(28261)
中心(26594)
(25349)
师范大学(24594)
(24547)
北京(23609)
(22750)
技术(20930)
财经(20731)
(19176)
基金
项目(114406)
科学(91286)
基金(81913)
研究(81309)
(75024)
国家(74292)
科学基金(61589)
社会(51170)
社会科(48320)
社会科学(48309)
(45474)
教育(45326)
基金项目(42588)
(41805)
自然(41328)
自然科(40416)
自然科学(40400)
自然科学基金(39723)
资助(32749)
编号(32016)
重点(28015)
(26830)
成果(26574)
课题(26056)
(25601)
(24658)
教育部(22980)
创新(22847)
计划(22667)
科研(22588)
期刊
(56090)
经济(56090)
研究(54725)
教育(47567)
中国(39934)
学报(33289)
(29543)
科学(27887)
大学(25118)
学学(22557)
农业(20184)
(17956)
管理(17679)
技术(15357)
(11345)
职业(11090)
经济研究(10720)
(10339)
金融(10339)
财经(9994)
业大(9486)
业经(8858)
(8655)
(8355)
农业大学(8136)
科技(7823)
问题(7466)
(7308)
论坛(7308)
技术教育(7296)
共检索到236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亚丽  林燕  张黎阳  
本文通过代际交迭模型探究了教育及社保投入对生育率和社会人均教育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渠道。政府通过向个人收入征税来融资,为简便分析,税收收入仅用于社保支出和教育支出,由此税率和税收分配到社保的比重共同决定社保投入水平。作为基准模型,我们发现在私人教育下,税率增加,生育率下降,但人均教育水平不变。在公共教育下,税率增加,生育率也下降,但人均教育水平反而增加;当从税收中分配到社保的比例增加时,生育率下降,人均教育水平的变化不确定。最后我们对世界各国2000年—2012年的生育率、社保和教育投入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与前述理论结果相一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树  蒙昱竹  赵庆  
本文基于CFPS(2010)、CHIPS(2013)和CHFS(2017)三个微观数据库,通过双胞胎工具变量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分析低生育率对家庭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生育数量减少显著促进了子女受教育水平的提升,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该效应更为明显,从而验证了家庭对孩子抚养的“数量-质量”替代效应。在区分个体性别差异后,发现低生育率对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作用显著低于男性,拥有兄弟对女性的教育投资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即同胞性别结构的差异导致家庭教育投资的非对称性。据此,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不断放开,应更加重视微观家庭中对女性的教育投资,倡导教育投资的“性别公平”。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秦芳芳  
中国生育率迅速下降,举世瞩目。在50年代和60年代,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还在6左右摆动,粗出生率高于30‰,这两个指标都位于世界的高水平。根据国家计生委的调查资料,我国80年代的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2.5左右,粗出生率低于20‰,进入了世界低生育水平国家的行列。中国的生育率在短短十几年内以惊人的速度下降到更替水平,不能不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由于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2%,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人口的迅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  张圣健  
纵观人类历史,任何一次重大灾难事件都会导致生育率波动变化。灾难事件周期与生育率变动的一般规律为:生育率在灾难事件发生短期内会受挫下降,灾难事件恢复中期内回升反弹,灾后长周期内则回归灾难事件前的变动大趋势。从外在因素的影响看,灾难事件范围越广,波及人口越多且致死率越高,生育率波动越剧烈,疫情和与环境有关的灾难事件可能会对生育能力产生负面影响。从内在因素的影响看,灾害发生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与家庭经济能力、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政府的应对能力等会影响生育率波动幅度,但不会改变波动方向。通过影响机制分析,初步观察新冠肺炎疫情所造成的生育率下降是高死亡数量带来的心理冲击、经济衰退、停工停产以及对未来生活预期不明朗和信心减弱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书章  王广州  
本文应用孩次性别递进法,定义了达标生育率指标FRG和状态子空间及其基本运算规则;证明了历经概率“行列和”定理;分别导出了达标生育率对出生性别比和生育性别比的导数公式;给出了导数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实例并对结果做了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涛,Marjorie McElroy,孙征  
本文利用超生罚款数额来测度县级人口控制的强度,并以此估算人口控制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现有的罚款政策平均降低每位农村妇女0.33的累计生育率;罚敖对低收入家庭影响较大;另外,限制农村劳动力流动有显著的刺激生育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靳光华  孙文生  
Thepapersystematicallyanalyzestheimpactsof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 onfertilitybycombiningquantitativewithqualitativemethods,timeseriesanalysis withcross-sectionanalysis.Theresearchconcludesthatthefinaldeterminantof fertilityiseconomicdevelopmentandthateconomicdevelopmentformsthefounda- tionoffertilitydeclineandlongtermconditiontokeeppopulationundercontrol.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华萍  
本文计算了从1993年到2001年间中国29个省份的生产率增长数据的曼奎斯特指数,然后通过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研究了不同教育水平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大学教育对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都具有有利影响,而中小学教育对于效率改善具有不利影响;而且,大学教育对效率改善的有利影响是通过具有大学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向更有效率的非国有企业再分配实现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江涛  张懿  纪建悦  
文章就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教育年限的提高与储蓄率之间可能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0—2013年的中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教育年限的增加都会提升储蓄率。但在不同的教育年限阶段,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提升作用的大小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江涛  张懿  纪建悦  
文章就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出教育年限的提高与储蓄率之间可能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选取1990—2013年的中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建立门限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教育年限的增加都会提升储蓄率。但在不同的教育年限阶段,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提升作用的大小不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跃光  范子英  
教育事权和支出责任在政府间的合理配置对教育发展至关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没有激励将本地自有财政收入投入教育领域,这些具有空间外溢性的公共服务成为中央财政的政策目标,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填补了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足。本文将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宏观财政数据进行匹配,即以出生年份和地区为基础,构造在其所属的义务教育阶段受益的财政转移支付占地方总财力的比重,以评估转移支付对教育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转移支付的比重每提升10个百分点,本地区居民的受教育年限能够增加约0.2年,在三大类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的作用更为明显。在机制检验中,我们也发现财政转移支付能够有效增加地方的教育支出,产生了明显的结构效应。为进一步提升居民的长期受教育水平,本文认为要以教育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为前提,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共同事权的激励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都阳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快速成长的过程,同时,这一时期又执行了严格的生育政策。本文主要就这些事实做出两个方面的经验分析:其一,经济增长和生育政策在生育率变动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其二,低生育率水平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政策的边际效果渐趋下降,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依然明显。同时,生育率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因此,人口发展政策不可能继续保持单一和纯粹的目标,充分考虑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变化对长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将是人口政策调整的重要要求。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尔生  
如何量测计划生育项目对生育的影响,各国的人口学者提出了很多量测技术。下面介绍近年来被联合国出版物推荐和各国专家公认的一些方法。 一、标准化:标准化并非是一种专门用于计划生育评价的方法,在统计学上常用于控制某些混杂因素,以能清楚地确定某一特定因素的作用。出生率(或一般生育率)可以受到年龄结构、婚姻状态分布以及已婚育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静  秦玉春  王敬博  戴昕晨  
工业化之后,技术进步带来人力资本需求增加,引致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和性别收入差距缩小,对生育率产生负向影响,构成了人口转型的理论取向。考察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受教育水平对生育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上述影响主要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是机会成本效应。表现为随着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性别收入差距不断缩小,进而造成女性生育孩子的机会成本增加,生育意愿降低。二是“数量-质量”替代效应。即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引致生育观念发生转变,更为重视孩子的教育质量,而非子女数量,使得子女教育投入增加,生育意愿弱化。最后,基于生育率伴随女性受教育水平提升而下降这一规律,提出围绕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实要求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晓平,王绍贤  
本文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以聚3类较为合适,它能按社会经济和计划生育等13个变量将资料中的全部观察对象较好地分成好、中、差三类,并与总和生育率有较好的一致性。而聚4类、5类的结果均无规律可循。结果建议,对农村计划生育服务对象,应结合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生育率水平,采取分类管理和指导,转变服务观念,不搞“一刀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