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62)
2023(12105)
2022(10336)
2021(9845)
2020(7878)
2019(18464)
2018(18339)
2017(33815)
2016(19335)
2015(21835)
2014(22049)
2013(20980)
2012(19071)
2011(17209)
2010(17133)
2009(14981)
2008(14294)
2007(12392)
2006(10732)
2005(9214)
作者
(52641)
(43476)
(43049)
(41186)
(27606)
(20865)
(19704)
(17215)
(16662)
(15553)
(15009)
(14389)
(13738)
(13476)
(13452)
(13273)
(13099)
(12953)
(12425)
(12364)
(10871)
(10718)
(10240)
(9866)
(9712)
(9693)
(9644)
(9540)
(8644)
(8612)
学科
(67623)
经济(67552)
管理(51651)
(47607)
(39377)
企业(39377)
方法(33617)
数学(29315)
数学方法(28971)
中国(24390)
教育(22241)
(18005)
(17248)
(16821)
理论(15191)
业经(15179)
地方(13860)
技术(12595)
农业(12343)
(11822)
贸易(11814)
(11457)
环境(11133)
(11098)
财务(11035)
财务管理(11020)
(10964)
企业财务(10477)
(10369)
(9870)
机构
大学(265975)
学院(260869)
管理(103423)
(95416)
经济(93108)
理学(91011)
理学院(89964)
管理学(88381)
管理学院(87895)
研究(86224)
(57343)
中国(56379)
科学(53901)
(43635)
师范(43363)
(42600)
(42110)
研究所(38855)
业大(38206)
中心(38056)
(37276)
(37126)
北京(36711)
教育(36384)
师范大学(35694)
财经(35318)
(32290)
(31587)
技术(30584)
(30257)
基金
项目(185190)
科学(147368)
研究(141481)
基金(132069)
(113865)
国家(112803)
科学基金(97301)
社会(86873)
社会科(82142)
社会科学(82123)
(73413)
教育(71666)
基金项目(70426)
(63325)
自然(62731)
自然科(61267)
自然科学(61255)
自然科学基金(60121)
编号(59887)
资助(53663)
成果(49807)
课题(43280)
(42265)
重点(42154)
(39795)
(38704)
教育部(37035)
项目编号(37030)
创新(35672)
大学(35482)
期刊
(96747)
经济(96747)
研究(82962)
教育(59802)
中国(53169)
学报(39480)
科学(36089)
管理(35573)
(32715)
大学(30809)
(30177)
学学(27445)
技术(25937)
农业(23736)
财经(16244)
业经(16120)
(16019)
金融(16019)
经济研究(15413)
图书(14855)
职业(14576)
(13779)
理论(12531)
科技(12423)
问题(12416)
(12009)
实践(11720)
(11720)
技术经济(11588)
(11543)
共检索到3703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华  李桂荣  
在教育匹配视角下,从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四个方面构建劳动者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实证检验教育匹配的就业质量效应,并分样本估计不同类型劳动者的组群差异。结果表明,教育匹配显著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质量,且使用PSM方法进行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教育匹配对劳动者的工作收入、职业发展、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满意度都有很强的影响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高学历、男性劳动者教育匹配对就业质量的影响显著高于低学历、女性劳动者,且教育匹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来自年轻劳动者;教育匹配对不同地区和城乡劳动者就业质量的促进作用并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尽其才的劳动力就业市场环境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本文从就业匹配度出发,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搜集数据,采用自评估法、岗位分析法和统计测量法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进行了测量,以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结果发现,在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高能低配,人力资本浪费、所学非所用、高能低配等情况日益增多。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高校、企业和大学生三方协作,建立高质量就业匹配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郝明松  
教育匹配指在职者的教育水平是否与职位的要求相符,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议题,并受到劳动经济学、社会学等的关注。本文基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对相应概念、测量方法进行了辨析,并总结了世界各国教育匹配的现实状况。然后,针对影响教育匹配的因素,从跨学科的视角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展示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新经济社会学的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对教育匹配研究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议题,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东海  
研究生就业匹配涉及教育程度、专业和能力是否匹配三个方面。基于对36所高校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我国高校研究生在就业时出现教育程度不匹配、专业不匹配、能力不匹配现象的比例分别约为35%、40%和35%。性别是影响就业匹配的重要因素,女性研究生在就业匹配上处于劣势;专业、就读院校、学位类别也是影响就业匹配的主要因素,其中研究生阶段就读院校因素的影响大于本科毕业院校;社会实践经历和学业成绩对就业匹配也有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就读院校和专业的信号功能强于学业产出因素。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子成  杨伟国  
本文利用大学生就业质量调查数据,探讨了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就业匹配对大学生工资和就业稳定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其中,过度教育对起薪有显著负效应,专业匹配对大学生起薪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提升大学生当前工资水平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能岗匹配者的起薪要显著高于低能高配者,不过能力匹配对大学生当前工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过度教育者的就业稳定性较差,出现跳槽的概率较高,专业严格匹配者的跳槽率高于专业不匹配者,而高能低配者的跳槽概率要显著高于低能高配者。因此,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就业目标,需要构建政府、用人单位、高校等多位一体的就业促进机制,提升大学生就业匹配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进  陈馥强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现状,构建两者协调统一的匹配机制,能够为缓解"供需"矛盾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秋翔  
随着我国高考改革的推进,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但实施多年的文理分科制度既决定学生高中阶段学习的课程,也限定他们可以选择的大学专业,连接起高中与大学的课程教育,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但以往研究仅关注文理分科或大学专业的单一作用,并未探讨文理分科与大学专业形成的匹配机制。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ese Educational Panel Survey,CEPS)数据,具体分析原有高中文理分科与大学人文社会类专业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专业中文理科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但在相同专业中文理分科对就业薪酬没有显著影响,文理分科带来的工资溢价更多地是通过大学专业来体现。同时,研究从专业进入、学业成绩与就业薪酬三个维度度量了专业匹配,发现高中理科与经济学、管理学的匹配程度更高。研究结论可为学生高中选科、大学选专业以及大学专业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云飞  史烽  蔡翔  
本文通过调查数据统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人—职业匹配与人—组织匹配、人—工作匹配的相关关系;同时分别探讨了各匹配变量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职业成功等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董艳梅  朱英明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高铁建设引致的区域就业增长概念模型,并采用PSM-DID方法对我国高铁建设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铁建设显著提升了高铁城市的就业水平,但主要对其中大城市和东、中部城市的就业促进效应显著,高铁就业效应的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是以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为前提条件的;分行业分析发现,高铁建设显著降低了第一产业的就业水平,促进了第二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特别是对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及信息、软件等生产性服务业中高附加值行业的就业促进效应最强;在高铁走廊,高铁主要促进了就业密度处于中、低位,尤其是低位高铁城市的就业转移和增长,有利于高铁走廊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叶尔肯拜·苏琴  伍山林  
文章基于教育与工作是否适配及其收入效应的视角,根据2013年的CGSS数据,在运用实际匹配法评估农民工教育与工作匹配状态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D-H模型和V?V模型估算了农民工教育的收入效应,并且据此讨论了教育获益与教育惩罚的问题。研究表明:(1)在教育适配状态下,农民工的教育收益率最高。(2)就农民工群体而言,教育不足发生率比较高,但并非不存在教育过度情形。(3)男性农民工具有教育过度工资溢价和教育不足工资折价并存的特征,女性农民工不具有这样的特征。(4)在短期内,企业主不仅愿意为教育过度农民工支付工资溢价,同时也会对教育不足农民工实施工资折价。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赵慧娟  龙立荣  
以华中及华南地区22家企业1000名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比较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需要-供给匹配与要求-能力匹配影响工作满意度时的相对效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等方法对收集的83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需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预测效应最大,价值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力匹配对工作满意度没有显著作用,从而揭示了需求匹配对工作满意度的优势效应。研究结果有效拓展了中国背景下的个人-组织匹配研究,并为企业开展有效的匹配管理提供了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代懋  王子成  杨伟国  
文章从就业匹配的3个角度出发,探寻中国大学生就业匹配现状,并通过电子问卷调查方式搜集数据,采用Logit模型对中国大学生教育匹配、专业匹配和能力匹配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大学毕业生中,1/3教育过度,1/3专业不匹配,46%存在高能低配的情况。其中,教育匹配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结于毕业生学历水平、成绩、学校的声誉、职业类型和单位规模等;专业本身、学校就业指导课、学校招聘信息渠道则可以有效地提高专业匹配程度;性别、学历、社会实践、找工作渠道会影响大学生能力匹配。在实证研究基础上,文章从毕业生和高校角度分别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范公广  吴芳  周春元  
从品牌关系视角,探索性分析了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匹配性与品牌联合效应关系的调节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匹配性与品牌联合效应关系的调节效应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者品牌关系质量越高,品牌联合匹配性对品牌联合主效应的影响越显著;但品牌联合溢出效应的变化并不明显。同时,品牌联合匹配性的前置性影响也得到了验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蓝发钦  国文婷  
基于2008—2019年中国公司并购数据,本文发现在短期和长期中,并购中均存在正向匹配效应,即并购溢价与标的公司盈利质量越匹配、收购方并购绩效越高;并且,本文证实了短期匹配效应的信号传递机制、长期匹配效应的投资效率和协同效应机制。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连续并购中也存在短期和长期匹配效应,但在受产业政策支持的并购中不存在长期匹配效应。本文拓展了并购溢价合理性的理论框架,为正确认识匹配对并购绩效和资源再配置的影响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温德成  吕杰  
文章首先指出了供应商产品与企业自产零部件质量匹配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供应商与企业的质量匹配能力和质量匹配能力指数的定义,然后针对供应商供应的零件与企业自产零件可能存在单对质量特性和多对质量特性构成装配关系,以及各质量特性的公差规范不同的情况,先后研究了各种情况下的质量匹配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最后本文以一个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评价质量匹配能力的重要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